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36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纳西族三朵节作文

纳西族三朵节作文

【篇一:

纳西族文化体验报告】

纳西族文化体验

一直不知道纳西族,是一个如此神奇而又博大的民族。

古老悠久的东巴文字、色彩鲜明的纳西服饰、悦耳动听的丽江古乐、赏心悦目的民族舞蹈,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民俗节日......纳西族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感到骄傲而又遗憾,骄傲的是我们有如此优美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传承到现在,遗憾的是她没有被太多人而熟知。

由此,简单介绍一下我所认知的纳西文化。

一、纳西族介绍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族民族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二、纳西族服饰文化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致与汉族相同,传统男子服饰以马帮时期的麻布马掛和皮大掛为主要特色,妇女则穿绣着七星、日、月的“披星戴月”服,代表勤劳。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

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

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

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

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

一物两用。

三、纳西族语言文化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仍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它比图画进步,但又比已属于表意文字发展阶段的甲骨文原始,是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

东巴所使用的另一种

文字称“格巴”,它是一种表词的音节文字,当文字记录语言时严格保持字和词相对应。

四、纳西族乐舞文化

纳西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

唐代和元代的志书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饮酒歌舞”,以及“男女动数百,各执其手,团旋歌舞以为乐”的记载。

纳西族代表音乐有丽江古乐、丽江洞经音乐等。

纳西族的很多传统古典乐舞保存在东巴教中。

东巴经中有被誉为国宝的东巴舞谱《蹉姆》,用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了东巴举行仪式时所跳的各种纳西族古代舞蹈。

不仅是中国国内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迄今仅见的舞蹈专著,也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的最早舞谱之一。

纳西族舞蹈分为歌舞、乐舞、表演性舞蹈、宗教舞蹈等。

歌舞,纳西族的民间歌舞的代表有《热美磋》、《喂默达》、《阿丽哩》等。

其中《热美磋》俗称“热热磋”或“窝热热”,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

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

乐舞即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分为“打跳”,《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

表演性舞蹈中麒麟舞(纳西语:

麒麟蹉),明、清时传人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

以舞蹈为主,融乐、舞、戏、画、编于一身。

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

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

在丽江塔城一带流传。

勒巴舞共有12套40多种跳法。

库蹉、噜蹉,意为跳年或祝岁舞。

“噜蹉”意为跳龙。

在丽江鲁甸一带流传。

其风格与勒巴舞极为相似。

宗教舞蹈的代表是东巴舞,纳西族东巴教东巴在举行迎神、驱鬼、祭祀、婚礼、超度等仪式时所跳的舞蹈。

有300多种跳法;东巴经有著名的舞蹈教程《磋姆》专书。

五、纳西族节日文化

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

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

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

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

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

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

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六、纳西族民俗文化

走婚

“阿夏”是摩梭男子称呼女情人的称谓;而女子称呼男情人是“阿都”。

现在一般用“阿夏婚”来指称这种“走婚”形式。

“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恋钟情者互送信物订情。

情侣双方都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男子在夜间到情侣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

男女缔结“阿夏”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七、纳西族饮食文化

特色美食

丽江粑粑:

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

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

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篇二:

纳西族民俗文化】

纳西族民俗文化

市场营销101

1030444116

缪翔翔

一.纳西族基本概况

(1)人口和分布: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纳西族也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

(2)自治区域:

自治县: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2003年撤销)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乡: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

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3)称谓与争议:

(4)语言:

纳西语,一般归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纳西语界于羌语支与彝语支之间)。

纳西语分为西部、东部两大方言。

使用西部方言者约有26万人,占总人口的87%。

纳西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宾语——谓语(s——o——v)。

文字: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

东巴文和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

象形文字):

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哥巴文:

是一种音节文字。

(5)宗教信仰:

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

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二.纳西族的民族历史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形成。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已迁徙至大渡河、雅砻江流域,以游牧、畜牧为主。

唐代,部分纳西先民沿雅砻江南下,抵达丽江。

随后挥师南下,在洱海东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越析诏。

史称越析诏“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灭,纳西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越析诏的灭亡有两个原因:

一是政治上唐王朝扶持南诏,以制衡吐蕃所造成的;二是经济上纳西先民当时仍处于游牧生活向农耕过渡阶段,经济形态仍不稳定,这必然导致了政治上的动乱。

此后,纳西先民退回金沙江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王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夹缝间苦苦周旋,艰难生存。

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铸就了纳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受到这三大文化圈的润泽,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由此滥觞。

宋代,纳西先民的政治环境有了改善:

北部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南诏也陷入了混乱;东边的宋王朝则穷于应付北方游牧民族,无力经略西南。

“故自南诏以后,麽些之境,大理不能有,吐蕃不能至,宋亦弃其地,成瓯脱之疆,经三百五十年之久。

”纳西族由此获得了一个难得的独立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农耕文明已取代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治上分散的麽些部落渐趋统一;东巴文化体系逐渐宏大完善。

13世纪初,蒙古军队跨囊渡江,平定云南,给沉寂了五百年的纳西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也提供了千载难遇的历史机遇:

公元1276年,元在丽江设军民总管府,统领一府七州一县。

使纳西族有了一个从容不迫、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

纳西各部落也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了统一,从此纳西族开始了一场宏大的民族文化体系的构建,在吸收白、藏民族的文化精华时,也接受了中原汉文化的润泽。

明代是纳西族最鼎盛的时期。

明初,纳西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

并随明军征讨边疆,屡立战功,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嘉许,亲赐“木”姓,允其世袭丽江府土知府,予以积极扶持。

明王朝的这种扶持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当时沉寂了一百多年的西藏势力又趋强盛,时常侵扰明朝边境,由此明王朝大力扶持木氏势力,视木氏国“辑宁边境”的重要力量。

木氏土司挟王朝之威,养兵蓄锐,木氏作家群也名声鹊起。

“纳西族从历史上处于被动地位成为主动进取的角色,在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应有的影响。

清代以后,木氏势力渐趋衰微。

原因是西藏又一次纳入中央王朝辖治的版图,使丽江失去了“西北藩篱”的政治区位优势,且木氏土司把持的庄园领主经济渐已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

1723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木氏土司此后一蹶不振,受益的是丽江经济,丽江的地主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手工业也渐趋繁盛,丽江古城的格局最终形成。

殉情现象由此大量蔓延,丽江被外人称为“殉情之都”。

鸦片战争以后,纳西族地区也进入了社会动荡时期,此间以丽江人俗称“乱世十八年”尤为惨烈。

清咸丰、同治年间,大理

杜文秀起义涉及丽江,进行了长达18年拉锯战,丽江损失惨重。

张星源先生的《丽江史略》有载:

“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户口下6405户,男妇大小3128276个光绪朝户口15152、男女大小46456个,较之道光朝减户口五分之四,人丁八分之一,咸同回汉歼杀之残酷可知也。

辛亥革命时纳西族人民积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并参加了护国运动等反帝批封建运动;抗日战争中纳西族为国捐躯者达400多人,因当时大陆交通线被日军切断,后期缅甸失陷,中国的陆路交通线只余昆明——大理——丽江——拉萨——尼泊尔——印度这一条。

丽江成为重要中转站,丽江的商业、文化、教育由此盛极一时。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6年,丽江发生7级大地震,死伤3200多人,经济损失达45亿元。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6月,“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9月,纳西族东巴古籍被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2003年7月1日,丽江撤地改市,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成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

三.礼仪与禁忌

(1)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

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

如在木楞房里,

则在火塘边。

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

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

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

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

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

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

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

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

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

不要在碗底留剩饭。

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

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

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

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

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

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

客人在座不能扫地。

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

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

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

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

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

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

忌吃不见血的肉。

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

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

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鹃枝等燃起的烟火堆,以示除秽。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

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忌妇女早起床。

历史上纳西族信奉东巴教,这是一种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始宗教。

(2)关于动物的礼仪及禁忌:

纳西热情好客,到他们家里定会杀鸡煮陈年火腿热情相待,鸡头应让年长者享用,鸡爪、鸡血、鸡肠不能给小孩吃。

进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

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蛙蛇进屋,应恭送出门。

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

不准在厨房锅灶里煮猫或其他野生动物。

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吃狗肉、马肉、猫肉和水牛肉,传说他们都为纳西族祖先立下功劳。

忌讳天气变暖燕子不回家中房檐做窝,不得伤害燕子和捣毁。

甚忌讳葫芦蜂在房子上做蜂窝,或者说谁家房子上有葫芦蜂窝,这被视为房屋倒塌、将有离世等大凶之灾。

东巴教规定:

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

【篇三:

丽江纳西族风俗】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

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

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

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砣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臵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

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

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庆

纳西族以农历记年。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不少节日如: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

其中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

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

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

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

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节日:

海坡会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

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

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

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

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

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

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

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

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

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

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

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

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

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

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丽江地区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则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及胫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着长袄,腰系百褶围腰,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羊皮披

肩。

披肩背面上方钉有并排的七个圆布圈(早时钉肩带处有两个大圆布圈,代表日月)及垂穗七对。

圆布圈上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已婚妇女梳发髻于头顶,戴圆形纱帕“左井”,未婚女子则结发辫于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妇女们喜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等饰物。

衣服多为蓝、白、青色,稍绣花边,朴素大方,男子也有带手镯的习惯。

但是因等级和经济条件不同,穷人只能披一张羊皮和着麻布衣裙;贵族则多穿红、黄、灰色的绸缎、毛呢和氆氇等贵重衣服。

据史书所载,古代纳西族广大人民多以荞麦、稗子、圆根为食。

明清以来,在大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农作物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

以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稗子为主食。

坝区农民多在房前屋后开辟园圃,种点蔬菜自食。

同时,纳西族在每年冬天腊月间有杀年猪的习俗,做成火腿或腊肉,平时分切而食,猪油用做食用油。

一般人家还自备有各种咸酸腌菜、豆豉、肝酱、香肠、腌蛋等等。

一般情况下,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

冬春时节则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也吃炒面和酥油茶。

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和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

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

城里卖有出名的丽江火腿粑粑,美味可口。

院落。

丽江木土司的宫殿,多仿中原建筑,虽不甚高大,但层层叠叠,上覆铜瓦,下有玉砌雕栏,富丽堂皇。

此外,丽江大研镇的石牌坊,白沙的“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五大喇嘛寺等,都是金碧辉煌的建筑物,耗尽了纳西等各族人民的血汗。

祭天和祭祖

三坝纳西族每年要祭天一次,祭祖三次。

正月祭天,腊月十四就要酿酒,做饭请客,请老人吟唱,三十晚上要“车寻”,初一祭灶神要磕头,初二要洗头、洗脚、洗衣裳,到河边饮水。

三日晚上把天神请到家里来祭祀。

四日就要杀鸡,到祭天堂烧香,磕头吟呷,搞完后回来作射箭等活动,搞完活动后在主祭家里吃饭。

五日天一亮抬出一口大猪煮成三锅,煮熟后念“天好矢”、“乌鸦好友”。

长者吃酒吃肉,然后众人吃。

吃完依次回家。

六日各家各户自己祭。

八日又抬一口猪去祭天堂。

九日又用一口小猪去祭天堂。

整个祭天活动到此完毕。

祭祖:

正月六、七日或二月十二日一次,六月初一次,十一月初二一次。

一般祭时用黄栗树三株,各家各户自己祭。

婚姻风俗

丽江纳西族盛行姑舅表亲优先婚配(纳西话叫“阿舅则美该”,意为“舅舅可以强认姑母的女儿为儿媳妇”)。

依据传统风俗,舅舅的儿子有优先娶姑表姐妹的权利。

另一种习俗叫抢婚(纳西语“密夫”,意为“拉姑娘”)。

通过抢婚结合的夫妻,不受社会歧视,与正常结婚享有同等的地位。

“殉情”是丽江纳西族婚姻关系中突出的现象。

一些热恋着的男女青年,在无法获得婚姻自由时,便产生了“生不同衾,死时共穴”的思想。

相约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殉情自杀。

云杉坪

云杉坪,土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海拔3240米,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

位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

每逢春夏之间,绿草如茵,繁花点点,云杉坪是被周围的原始云杉林紧紧包裹着的翠绿草坪,这里如此幽静,如此美妙,如此动人,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玉龙雪山云杉坪———爱情圣地殉情崖情侣决定殉情后,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向他们诀别。

而朋友要恪守古规,为密友守口如瓶,决不外泄。

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

大多数殉情者会选择在高山上险峻难达、草木茂盛的地方自缢而死。

舞蹈东巴纳西族舞蹈多是纳西族东巴在各类宗教仪式中所跳的舞蹈,它是纳西族传统古典乐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型乐舞——《白沙细乐》

该乐舞诞生于元朝初期,融乐、歌、舞为一体,古朴典雅,具有相当高深的艺术造诣。

这套乐舞从序曲开始,继之以一封书、三思渠、美丽的白云、赤足舞曲、弓矢舞曲、南曲、北曲、荔枝花、云雀舞曲、哭皇天等十个乐章,有歌有舞,须使用直笛、横笛、胡琴、古筝、二黄、波柏(即一种芦管)、琵琶以及苏古都(即胡钹)等乐器,苑若一首器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