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16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docx

土方开挖论证方案审批稿2详解

 

目录

1、工程概况1

2、编制依据2

3、施工计划3

4、施工工艺技术4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7

6、劳动力计划13

7、计算书13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朔州市万鑫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万鑫国际一期工程5、6号楼工程,位于朔州市朔城区鄯阳街西延线北怡西路西侧。

5、6号楼均为地下2层,地上30层为住宅。

建筑面积51873.13㎡,剪力墙结构,地基处理为CFG桩,建筑总高度为90.30m。

5号楼共2个单元,东西长52.6m,南北宽22.07m,6#楼由三个单元组成,东西长71.2m,南北宽23.27m;5#、6#主楼之间距离12.6m,5#、6#主楼基底标高均为-8.150m,室内外高差均为0.8m,5#楼±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为1116.2m,5#楼平均自然地坪1115.978m,基坑挖深约7.928m,基底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为1108.80m。

6#楼±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1117.2m,6#楼平均自然地坪1117.466m,相当于绝对高程为1109.80m,基坑挖深约8.416m(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2地质勘查状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①层,填土层,厚度0.3-2.9m,层底标高1100.29-1100.49m;第②层,湿陷性粉土层,厚度0.6-5.8m,层底标高1107.79-1115.48m;第③层,粉土,厚度0.3-6.0m,层底标高1104.47-1112.11m;第③1层,卵石,厚度1.21-7.4m,层底标高1102.06-1108.64m。

1.3现场水文情况

勘察期间地下稳定水位在现有地坪以下18.20~23.50米之间。

1.4、地基处理及基坑周边情况:

地基处理:

设计为主楼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直径500mm,桩距1.5m,采用正方布置。

基坑周边环境: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无地下管线管网分布,现场勘察周边无建筑物,在建筑物西侧由施工单位搭起2层职工临时宿舍(彩板房)距离大于基坑深度,基坑边无堆载,地上道路位置在建筑物的南侧。

1.5技术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专家评审论证。

技术保证条件:

根据规范标准要求及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采用品茗软件进行计算复核。

2、编制依据

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⑵、万鑫国际一期工程5、6号楼设计图纸

⑶、万鑫国际一期工程5、6号楼地质勘察报告

⑷、万鑫国际一期工程5、6号楼施工组织设计

⑸、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⑹、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

⑺、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安全文明施工、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

⑻、现场勘测的工程位置、周围环境、地质资料、气候条件等资料

⑼、本企业的机械设备装备情况

⑽、本企业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境保护控制、技术成果及同类型工程管理方面的施工经验

⑾、计算采用品茗施工安全计算软件

⑿、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DBJ04-253-2007

3、施工计划

3.1施工进度计划

2012.4.15~2012.4.25基坑土方开挖;2012.4.26~2012.6.15地下工程施工;2012.7.15~2012.8.15基坑回填.

序号

项目

2012年4月

15-17日

18-20

21-25

1

5#楼土方挖至-3.7m

2

5#楼土方挖至桩顶

3

5#楼桩间土、破桩

4

6#楼土方挖至-3.7m

5

6#楼土方挖至桩顶

6

6#楼桩间土、破桩

3.2施工机械选择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求及现场土质情况以及本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证满足施工需要,本工程计划采用以下施工机械设备:

机械或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产地

制造

年份

额定功率(KW)

生产

能力

用于施工部位

1

反铲挖掘机

1m3

1台

抚顺

2011

69

1m3

土方

2

小型挖掘机

0.5m3

2台

抚顺

2010

0.5m3

土方

3

装载机

ZL50

1台

厦门

2010

土方

4

自卸汽车

8t

6辆

山西

2011

土方

5

蛙式打夯机

HW-60

2台

陕西

2011

3×2

土方

6

立式打夯机

HW-60

1台

河北

2011

土方

7

水泵

Q15-15-1.5

6台

上海

2011

0.2KW

除以上施工机械设备以外,对施工生产所需的其它工具、用具、小型设备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满足供应使用。

3.3材料计划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管

t

3

2

熟石灰

2

撒灰线

3

排水管

50mm

300m

4

铁丝

12#

5捆

4、施工工艺技术

4.1施工准备

4.l.l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总体要求。

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标准。

4.1.2做好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的检测。

4.l.3及时平整施工现场,建筑物四周要内高外低,以防水倒流。

4.1.4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放线和标高的依据,按照建筑物总平面图要求标注、引测工程施工所需的定位桩和水准桩。

在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

将其开挖范围用白线撒出,施工时用水准仪控制挖深,将引测点投放到基坑内,然后在基坑内架设水准仪,根据引测点测设10m×10m的测量控制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

对建筑物应做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

4.1.5夜间施工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基坑四周设标志牌,以保证安全施工。

4.2施工方法

4.2.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放开挖外框线

土方分层开挖,第一层挖至-3.7m标高处

第二层挖至基坑底标高以上30cm

采用人工清理,至基底标高

4.2.2车辆道路的选择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5#、6#楼之间留坡道,车辆从南面施工道路通行,指定专人协调车辆的进出,确保安全。

-8.15

-7.95

行车路线图

4.2.3边坡处理

从基础筏板边线向外1.0m沿四周开始放坡,坡度高宽比为1:

1放坡。

4.2.4开挖顺序及方法

基坑开挖由5#、6#楼分别进行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深度为-3.7m标高处。

再进行第二层土方开挖,开挖土方及时运至卸土区。

现场做好明显标记,并由专人指挥土方开挖、外运及边坡支护工作。

4.2.5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1)土方开挖采取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方式,一般情况下采取机械开挖,局部地方采取人工开挖。

基坑开挖至距坑底30cm时改为人工清理坑底,严禁超挖。

开挖过程中严禁碰撞支护体系及桩头,防止对桩头破坏。

(2)严格按设计的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在基坑周边。

(3)在坡底设置排水沟,做好坡面、坡底的排水防水工作。

(4)开挖后期,基坑边坡顶面禁止堆载。

开挖至坡底后应尽快开展基础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5)快挖至基底标高时,立即将标高,控制轴线移入坑底。

指示挖土机下铲白灰点要跟上挖土进度,在工作面3-5m设一点。

4.2.6基坑周边防护采用钢管扣件防护,距坑边2m处设置,立杆间距2m,高度为1.2m,水平杆间距600mm,入土内深度不小于500mm,挂密目安全网防护应在开挖线放完后搭设。

4.3操作工艺

4.3.1挖土机中心对准于基坑下口线,但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操作形式适当调整;

4.3.2起始开挖地点在考虑了收尾地点后确定。

开挖时应先边后内,先远后进,上口白灰线挖留各半。

先挖上层,后挖下层铲铲相连,逐层加深,每层保持一个工作面,直到设计标高。

4.3.3挖土机的一次位移距离等于最大切挖半径减去最小半径,再减去适当的距离,挖深越大调整距离也越大。

4.3.4快挖至基底标高时,立即将标高,控制轴线移入坑底。

指示挖土机下铲白灰点要跟上挖土进度,在工作面3-5m设一点。

4.3.5挖至槽底标高后,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

检查距坑边尺寸,然后人工修槽,清底;基坑平整完后,对基坑位置标高、几何尺寸、及基底平均标高予以检查。

4.4质量标准

4.4.1地基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机械开挖严禁扰动地基原土:

4.4.2外形尺寸偏差:

标高:

+0,-50:

长、宽:

0;边坡:

不允许偏移;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基坑

挖方场地平整

人工

机械

主控

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

(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见剖面图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

项目

4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

 

4.5成品保护

4.5.1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桩、轴线桩、水准基桩,用砼筑护轴线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

4.5.2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

4.5.3基坑开挖时临边防护在开挖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组织保障措施

5.1.1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小组,总体指挥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5.1.2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每天进行巡视检查,对将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5.1.3明确安全管理分工,将安全管理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实行安全管理奖惩制度。

5.2安全技术措施

5.2.1开工前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5.2.2基坑边采用钢管搭设高度为1.2m护身栏杆,同时设置警戒标志,防止坠落。

5.2.3夜间施工时,现场应有充分的施工照明。

施工通道及边坡应设专人监测,发现异常即刻停工。

在集水坑周边应设立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置红色警示灯,避免不知情人员掉入其中。

5.2.4挖掘机装车时,汽车驾驶室内不得坐人,挖掘机作业时,机边施工人员禁止在挖掘机回转半径内停站。

5.2.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的接拆线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严禁私自接拆线。

5.2.6严禁在基坑边嬉戏打闹和向基坑内抛洒杂物。

5.2.7挖土方完成后,应在基坑周边搭设防护栏杆,并用红白油漆涂刷。

5.2.8在基坑周边2m范围内禁止堆放建筑材料,以免造成塌方。

5.2.9两台挖机在作业时,必须保持距离10m以外,以免两挖机相撞造成事故。

人工挖土方时,操作人员间应保持大于2.5m的安全距离。

5.2.10挖掘机操作和汽车装土行驶听从现场指挥;所有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开行路线行驶,防止撞车。

5.2.11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距离基坑坑边1m设置300mm×400mm截水沟、基坑底部在离开基础边缘1m范围内挖盲沟,每隔15m设置一个集水坑。

5.2.12基坑边5m范围内不得集中堆放建筑材料和车辆行走,基坑边堆载的限制,不得大于10Kpa。

5.3应急预案

5.3.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张龙(项目经理)

副组长:

何俊安(项目总工)宁志军(项目副经理)

组员:

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

具体分工:

组长了解险情,组织现场抢救及对外联络;副组长根据命令及时协调抢险人员、器材、机械上一线抢险;安排宁志军同志保持项目部与公司及上级部门的联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并负责生活保障。

应急响应指挥小组主要职责:

迅速开展基坑坍塌抢救任务,及时观察周边情况,布置应急预防措施,根据周边环境调运抢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救灾。

及时汇报相关部门基坑坍塌情况,组织周边人员的紧急疏散。

指挥处理程序:

指挥小组根据现场情况召集临时应急会议,并根据情况调集抢救人员和物资机械赶赴现场,后勤保障及联络要按指挥小组指令及时进入岗内开展工作。

5.3.2施工部署

5.3.2.1组织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安全员坚持天天对施工现场检查,安全小组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地做好预防工作。

3)、建立与社会医疗机构及政府部门的联系。

5.3.2.2、技术措施

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并检查安全防护的落实情况。

2)、基坑、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

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2m。

3)、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4)、项目部应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流入基坑内,造成边坡土体失稳或塌方。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和安装工程施工,基坑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壁的稳定情况。

5)、基坑、边坡和基础桩施工作业时,施工员根据方案做好对作业人员的技术(安全)交底。

应指派专人指挥、监护,出现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工作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6)、在基坑边坡和基础桩施工时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要坚守岗位。

5.3.2.3、抢救物资准备

项目部应准备一些日常的创伤用药以及一定数量的担架,便于发生坍塌事故时在社会医疗机构到来之前能进行常规的以及必要的自救,能有效地防止灾害事故影响的扩大。

5.3.2.4、坍塌事故的控制和处理

1)、坍塌事故发生以后,施工人员应及时撤离事故现场,并及时通知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小组成员应及时到位,统一指挥,全力以赴投入抢救、抢修,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当有人员伤亡发生时,应立即通知当地的社会医疗机构,并组织项目部的抢救人员进行必要的自救。

3)、当事故发生以后需全员撤离时,应立即联系足够的车辆保证人员安全快速撤离。

4)、在事故发生区域设置警戒线,除抢救人员可以进出外,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发生区域,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5)、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将事故发生的情况以及现场自救的情况作详细地汇报,以便制定更加快速有效的抢险方案,减少因事故带来的损失。

6)、坍塌事故的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原则”。

5.3.2.5、应急防护措施

1)、土方开挖过程中建立施工监测系统,随时监测基坑变形对周围地面的变化。

2)、做好现场排水系统的畅通,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避免靠近基坑。

3)、基坑开挖中发现坑壁塌方应立即中止开挖,并报告有关人员临场处置,绝不可心存侥幸,继续施工。

5.4应急响应

5.4.1、项目部值班人员实行昼夜值班制。

5.4.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早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要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5.4.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5.4.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5.4.5、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5.5基坑监测

(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以下内容属于施工单位为保证安全的控制措施。

5.5.1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含道路和地面)的沉降监测、位移和裂缝监测。

5.5.2基坑边坡的位移、标高的监测。

5.6监测方法

变形监测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3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易于观测和保护的地段。

5.6.1、目测巡视监测:

目测巡视监测具有监测实施快捷方便、信息反馈及时简明、宏观判断准确等特点,并可以和其他监测数据相互验证。

在基坑施工期间应设专人负责对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渗漏等异常情况进行不间断巡视检查。

5.6.2、基坑边水平位移监测一般采用视准线法,采用J2-JDA激光经纬仪配合刻度尺观测,选取远处一个基本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或埋设观测参照点,再在基坑四周设置观测点测出各点与视准线之间的距离,测量时用刻度尺一段对准测点,另一端用经纬仪读数,计算出测点与视准线之间的距离,不同次测量的距离差即为位移量。

也可采用测角度的方法测量位移量。

位移观测点设在易变形的基坑边,20m设一个,保证可以通视,但不易碰撞损坏的地方,用20mm钢筋头上刻十字,同时兼做基坑沉降观测点。

5.6.3、基坑边坡沉降观测采用DS-3型水准仪,两次读数的差值即为沉降量。

水准点的位置应设在基坑边15m以外。

本工程基坑属于2级基坑。

着重对基坑坡面水平位移、基坑地面进行监测,根据观测结果指导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基坑坡面水平位移监测点每隔20m设置1个基坑变形监测点。

基坑变形的监控值(mm)

基坑

类别

维护结构墙顶

位移监控制

围护结构墙体

最大位移监控制值

地面最大沉降

监控最大值

二级

基坑

60

80

60

 

本工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地面沉降允许值为60mm,若测得沉降值大于报警值即36mm,立即采取措施对地层进行加固。

5.7监测频率

5.7.1、基坑开挖前,初始值的观测次数不应少于2次。

5.7.2、开挖期间,间隔1天测量一次,当发现不稳定时,应加密观测频率。

5.7.3、开挖完毕后,每周观测一次,15天后,每半月观测一次,一个月后,每月观测一次。

5.8监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固定仪器,人员不变;固定施测水准线路不变;固定观测时间不变;观测站数为偶数

5.9问题反馈

当出现如下情形之一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和建设单位。

5.9.1位移大于50mm时;

5.9.2、位移不能稳定且位移速率超过规范要求时;

5.9.3、坡顶地面出现裂缝时;

6、劳动力计划

根据现场条件,工程量及工期安排,在基础土方施工阶段拟投入劳力43人,其中测量工2人、挖掘机司机3人、装载机司机1人、自卸汽车司机6人、桩基专业工2人、普工20人,电焊工2人,特殊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劳动力计划详见下表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测量工

2

2

挖掘机司机

3

3

装载机司机

1

4

自卸汽车司机

6

5

桩基专业工

2

6

架子工

3

7

安全员

2

8

电工

1

9

电焊工

2

10

普工

20

7、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

瑞典条分法;条分块数:

14;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放坡参数:

序号放坡高度(m)放坡宽度(m)平台宽度(m)条分块数

13.703.701.003.90674426164004096E233

24.724.721.000.00

荷载参数:

序号类型面荷载q(kPa)基坑边线距离b0(m)宽度b1(m)

1满布10.00----

土层参数:

序号土名称土厚度坑壁土的重度γ坑壁土的内摩擦角φ内聚力C饱容重

(m)(kN/m3)(°)(kPa)(kN/m3)

1填土2.9018.0016.0010.0022.00

2粉土2.9018.0036.8017.3022.00

3粉土1.5018.0053.8017.4021.00

4卵石1.4018.005.0037.501.00

二、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

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

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三、计算公式:

Fs=∑{cili+[(γh1i+γ'h2i)bi+qbi]cosθitanφi}/∑[(γh1i+γ'h2i)bi+qbi]sinθi

式子中:

Fs--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i--土层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γ--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土层的内摩擦角;

bi--第i条土的宽度;

hi--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h1i--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h2i--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γ'--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

q--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5)×bi-l0]2)1/2-[r+l0-(i-0.5)×bi]tanα

式子中:

r--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α--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h1i的计算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