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65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docx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电子证据的概念、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前言:

信息时代变革的节奏是前所未有的,信息的存在与取得方式的飞跃使证据学研究乃至证据立法面临诸多考验。

在证据信息化的大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以新的形态出现的证据形式在证据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有识之士定义为电子证据。

为了避免法律的性格过于被动,各国的法律界都在做法律举证上的相关调整;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法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电子证据的研究,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1.电子证据的概念

为了进行电子证据的研究,避免发生认识上的混乱,只有精确地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

如果不能掌握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就不能正确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研究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研究首先从概念开始。

对电子证据概念的定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概念1:

网上证据即电子证据,也被称为计算机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

1

概念2:

电子证据是指订立合同的交易主体通过网络传输确定各方权利义务以及实施合同款项支付、结算和货物交换等的数码信息。

2

概念3:

电子证据是以通过计算机存储的材料和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手段,它最大的功能是存储数据,能综合、连续地反映与案件有关的资料数据,是一种介于物证与书证之间的独立证据。

3

概念4: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磁性介质之中,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诉讼证据。

4

概念5:

电子证据是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

5尽管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角度考量,这几种关于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仍有认知上的差异,我们还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

首先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运输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次,经过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信息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转换为二进制的机器语言,实现了证据电子化。

“电磁记录物”、“数码信息”、“计算机存储的材料”、“电子数据”等用语实际上正说明了电子证据的独特存在形式。

再次,电子证据是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这是其作为诉讼证据的必要条件,因此,不能把保存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中的数据都看成是电子证据。

笔者认为,由于电子证据的研究在司法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对电子证据的概念一时难有定论。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研究者虽然对电子证据的理解程度和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对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就为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2.电子证据的特征特征是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特点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之处,因此它排除了与他人或他事物共性的东西。

既然电子证据是一种新的证据形式,我们就要分析它的“独特之处”。

对电子证据特点的归纳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参考:

观点1:

电子证据具有无形性、多样性、客观真实性、易破坏性等特征

电子证据首先具有内在实质上的无形性,也就是说电子证据实质上只是一堆按编码规则处理成的“0”和“1”,看不见,摸不着。

其次,电子证据外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它不仅可体现为文本形式,还可以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由于其借助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极大地改变了证据的运作方式。

再次,电子证据具有客观真实性。

排除人为篡改、差错和故障等因素,电子证据是所有证据中最具证明力的一种,它存储方便,表现丰富,可长期无损保存及随时反复重现。

另外,电子证据具有易破坏性,由于电子数据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的,是非连续的,数据被人为篡改后,如果没有可资对照的副本、映像文件就难以查清、难以判断。

至于误操作、病毒、软硬件故障、系统崩溃、突然断电等意志以外的因素也可导致数据失真。

6

观点2:

电子证据除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复合性、易破坏性等特征外,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作为证据易于使用、审查、核对,便于操作等特点。

7

观点3:

电子证据具有双重性、多媒体性、隐蔽性、易保管、传输方便、可反复重现、便于使用等特征8双重性是指电子证据具有较高的精密性和脆弱性,既有高科技为依托,又存在易错和易毁损的不利情形;多媒体性与前述的“多样性”、“复合性”说法不同,实际上并无多大出入;隐蔽性是指电子证据必须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表示,数据存储于磁性介质中,一切都由这些不可见的无形编码来传递。

观点4:

电子证据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诉讼证据上的体现,它与其他证据相比主要有技术含量高、易被伪造和篡改、复合性、间接性,此外,电子证据由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无形性、易收集性、易保存性、可以反复重现等特性。

但是笔者认为观点1将客观真实性作为电子证据的显著特征值得探讨,因为只要是诉讼证据,就应该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而客观性是指一切诉讼证据都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是一切诉讼证据最本质的特征。

如果我们用客观真实性作为电子证据的特征,就难以将其与其他证据区分开来。

因此,我们只有研究电子证据的独特之处,才能确切表述出电子证据的特征。

观点2与观点1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突出了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即电子证据以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为依托,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

并且对电子证据的存储、传输、提取、审核等方面的优点予以了概括总结。

至于电子证据的复合性实际上与电子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无二致,在此不作赘述。

上述两种观点对电子证据的无形性和易破坏

性的认识亦无分歧。

观点3观点2与观点3、观点4看起来出入很大,实际上最为接近,相同点如下所示:

特征相同(近)点

观点2

观点3

观点4

1

高科技性、易破坏性

双重性

技术含量高、易被伪造

和篡改

2

无形性

隐蔽性

无形性

3

复合性

多媒体性

复合性

4

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

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作为证据易于使用、审查、核对,便于操作

易保管、传输方便、可反复重现、便于使用易收集性、易保存性、可以反复重现

值得注意的是观点4认为由于电子证据容易被伪造、篡改,再加上电子证据由于人为的原因或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容易出错,以及我国现阶段执法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水平还很难做到电子证据遭破坏后还原,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电子证据常常作为间接证据使用。

因此,间接性亦是电子证据的特点之一。

不过亦有学术观点认为,电子证据的法律属性不应是间接性的,不论是因为其本身的特点,还是依据社会发展,国际通行做法;传统法律的框架,装不下包罗万象的社会问题,而电子证据的发展一定会冲破传统证据法律的束缚。

9

3.电子证据研究的意义

10在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全球化热潮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

由于国际互联网具有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特性,一种与传统交易形态截然不同的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交易的方式应运而生。

电子商务中,传统的合同、提单、保险单、发票等书面文件被储存于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相应的电子文件所代替,这些电子文件就是证据法中的电子证据。

另外,涉及电子隐私、网络与计算机安全、网络中的知识产权、网络中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等诸多方面涉及的法律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电子证据来认定。

因此,对电子证据的研究不是一时的“出风头之举”,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对电子证据的研究有助于及早确立“电子世界”的证据法律秩序。

众所周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臵使得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实现无纸化。

但是,这种信息载体的革命性变革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其中电子资料的证据力又成了解决这些全新实体法律问题的关键环节。

从网络隐私权和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到电子合同纠纷、网络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乃至网络广告的行政规制、网络和电子商务中的犯罪问题追究等诸多民事、经济、行政和刑事案件均需要电子证据的强有力支持。

因此,电子证据的立法工作必将依托电子证据的研究成果而展开。

其次,对电子证据的研究有利于证据理论的发展。

在证据学方面,传统的证据理念受到了电子信息的巨大冲击,且不说电子证据的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证据截然不同,甚至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电子证据本质上是一组数字化的信息,通过“0”或“1”这两个数字的不同编码记录于磁性介质中。

“由于相关立法严重匮乏和滞后,目前我国的诉讼实践多把电子证据推定为书证或视听材料,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质使其难为书证或视听材料所涵盖,为此对电子证据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成为学界的当务之急”。

11再次,对电子证据的研究有利于消除诉讼实践中关于电子证据的认知误区。

依托计算机及其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平面、开放、无边界的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信息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证据的收集、采信在诉讼实践中颇多争议,“循传统论”、“唯公证论”、“自由收集论”等认知误区的形成干扰着诉讼实践中电子证据资格的认定。

12另外,对电子证据的研究对信息技术进步亦有一定影响。

如果说信息技术进步把电子证据纳入证据学研究的视野,那么电子证据研究的深入亦将引发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新思考。

电子证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关联性、可采性、不可抵赖性等诸多标准,也是信息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电子证据具备相应的证据资格,保障网络与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密码、数字签名、身份验证技术、防火墙、灾难恢复、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等信息技术保障的力度会不断加大。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渗透至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13在

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里,电子证据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因此对电子证据的发现、收集、评断和使用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参见白雪梅等“电子证据中的法律问题”载《电子商务》,1998年第34期。

2参见陈俊“对电子商务征税的几点立法思考”《法制日报》2001年9月30日。

3参见吴晓玲“论电子商务中的电子证据”载《互联网世界》1999年第7期。

4参见董杜骄“论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载《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

5参见韩鹰“对电子证据的法律研究”载《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集》。

6参见文献5

7参见文献3

8参见游伟、夏元林“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载《法学》

2001年第三期。

9参见沈木珠“论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载《河北法学》2002年3月

10参见赵辉、张宁“在我国进行网络交易所涉及法律问题的探讨”载《上海律师》1999年第11期。

11参见许康定“电子证据基本问题分析”载于《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12参见董杜骄“论电子证据收集的三个认知误区”载《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三期。

13参见郑晓齐、董杜骄等“信息技术对人类认知活动的影响分析”载《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三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