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630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71

第九单元第30讲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

题号

错题统计

种群概念及特征

1、4、6、7、10

种群的数量变化

2、3、8、9、11、

13、14、15

种群密度的调查

5、12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B.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C.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该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D.可根据当前种群的性别比例情况,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解析:

选B 生物的种群密度会受到多种条件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

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当雌性个体远远多于雄性个体时,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这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作用

B.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解析:

选D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凡能够影响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都能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

C.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出现“S”型增长曲线

D.K值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

选D 正常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处于波动中,所以环境容纳量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解析:

选A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5.(2018·西北工大附中适应性训练)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鱼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解析:

选D 捕鱼用的鱼网网眼大小与捕捞的鱼的大小有关,网眼太大导致只能捕捉大鱼,推算得到的种群数量也只是大鱼的数量,A项正确;被标记的鱼死亡会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两次捕获的数量较小,也会使推算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C项正确;重捕的鱼死亡依旧是一个个体,不会影响推算结果,D项错误。

6.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比率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选B 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若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

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

则下图符合这种变化的是(  )

解析:

选A 原来该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而外来物种入侵后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导致该年龄段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向衰退型转变。

8.关于下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在种群数量为300以后进行

解析:

选B 只有在理想状态或实验室状态下,种群才会呈现“J”型增长;由图可知,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曲线不可能是“J”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长速率为0;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2(即300)以后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生物资源能快速恢复。

9.如图为生活在定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2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

B.t2之后开始出现环境阻力

C.t3~t4段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t4~t5段种内斗争最激烈

解析:

选C t2对应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

点;环境阻力始终存在;t3~t4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t3~t4段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

10.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例

分析

A

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增加

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B

某海域海苔数量短期内剧增

主要原因是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

C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目的是降低出生率

D

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了害虫正常的年龄组成

解析:

选D 利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种群密度。

11.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从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解析:

选D 第1年至第5年间,λ值是大于1的且较为稳定,因此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第5年至第10年间λ值在逐渐减小,但是仍然是大于1的,因此种群仍然处于增长阶段。

第15年至第20年间λ值是小于1的,种群的数量在减小,且在第20年时种群数量减至最少。

第20年至第30年间λ值为1,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因此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12.(预测题)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鹿

解析:

选B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样方法除适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不宜采用样方法,而用标志重捕法。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将M只鹿标记后,在重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鹿。

二、非选择题

13.(2018·江南十校联考)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

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____。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

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K1、K2、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答案:

(1)N0λt 基因频率 不一定

(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增加 竞争

(3)K2 I 信息传递

14.(2018·日照模拟)福寿螺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

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

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亚马孙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________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________。

(2)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________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________型曲线。

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__法。

(3)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

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__________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________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1)在原产地,由于天敌鸟类、鳖等可以捕食福寿螺,福寿螺不会过快增长。

(2)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天敌,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会快速繁殖,种群数量的增长接近“J”型曲线。

福寿螺活动范围很小,其种群密度的调查应采用样方法。

(3)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有效地控制福寿螺数量增长。

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进而降低卵块的数量,从而导致福寿螺出生率的下降,达到控制福寿螺数量的目的。

答案:

(1)捕食 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

(2)天敌 J 样方

(3)①6月中旬~7月中旬 成年(生殖期)

②出生率基本为零(出生率非常低)

15.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它的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片闲散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甲所示(单位:

株/m2)。

年份

种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0

6.8

5.5

曼陀罗

3.0

2.1

1.1

0.3

0.1

龙葵

3.0

2.0

0.4

0

0

灰绿藻

3.2

2.8

1.7

1.3

0.6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________形。

(2)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________。

(3)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请在丙图中绘出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4)豚草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引起部分人群出现鼻痒、咳嗽、气喘等疾病,这是人体产生了________反应。

解析:

(1)豚草在这五年的种群增长曲线属于“J”形(数量一直增加);

(2)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若干年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将下降;(3)乙图表示某段时间豚草种群增长速率的曲线,由该曲线可知,豚草种群数量变化呈“S”形增长;(4)花粉引起部分人群出现鼻痒、咳嗽、气喘等疾病,这是人体产生了过敏反应。

答案:

(1)“J” 

(2)下降 (3)如图

(4)过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