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14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docx

木棠镇规划说明书5

一、规划背景

(一)海南省实施西部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为木棠镇指明了发展方向。

洋浦开发区作为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重要地区,是海南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的前沿阵地和海南沿海区域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洋浦开发区的重新崛起和迅猛发展必将带动木棠镇的快速发展。

木棠将依托洋浦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和“外溢”,建设发展木棠工业园区,实现产业衍生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实现镇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那--洋产业带的建设发展为木棠镇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木棠工业园区作为那-洋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抓住那-洋产业带的规划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新型建材(钢材、玻璃)加工业,力争成为那-洋产业带上服务于洋浦的特色产业园区。

(三)行政区划调整促使木棠区域中心城镇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儋州市2002年行政区划的调整,促使区域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新的城镇发展形态和模式。

随着兰训乡、松林乡的并入,木棠在儋州市西北片区中心城镇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其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必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木棠工业区的快速发展为木棠城镇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支持。

木棠镇于1992年设立开发区,现已完成征地12.05平方公里,1996年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发区改为工业园区。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个亿,现已初具规模,为园区的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园区现有入驻企业6家。

随着洋浦开发区金海纸浆厂和炼油厂两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的项目将看好木棠工业园区。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为木棠镇建设奠定了政策基础。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现有生活水平提供的有利的政策保障。

木棠镇第二产业相对滞后,全镇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以农业为主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农民保障制度,是实现木棠镇的经济富裕及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六)上版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木棠城镇建设的需要。

木棠镇于1992年编制了木棠镇和木棠开发区规划,该规划对当时的城镇和开发区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随着开发区的撤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城镇的地位和性质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上版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不能继续发挥指导作用,迫切需要编制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指导城镇的发展。

二、相关规划解析

(一)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的《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海南三寰城镇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

该规划确定儋州市性质为:

海南西部以发展新兴工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业和热作科研教育为主的、具有优良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中心城市。

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木棠镇是儋州市北部片区的中心,其人口规模为5.0万人、用地规模为5.0平方公里。

规划确定木棠镇的主要职能为重点发展与洋浦配套的生活服务基地和重化工业后续加工区。

(二)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

2005年的《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该规划确定其城市性质为海南西部以以发展造纸、石化和临港加工工业为主的,具有优良创业环境的开发区。

规划确定其主要职能为海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造纸工业基地和海南西部区域物流集散地(含保税区)。

洋浦开发区的远景发展将以新英湾为核心,与白马井、木棠、新洲等城镇共同形成环新英湾的大型港口工业城市。

洋浦开发区总体规划远景设想确定了木棠镇是洋浦城镇群的重要组团之一,是洋浦开发区的产业后续基地。

(三)那—洋产业带规划

那-洋产业带是以儋州市区那大、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两极,以那--洋公路为发展轴,以沿线城镇、农场场部为依托,以第二产业为支撑的,园区相互串联,产业高度集中,功能分配合理,空间布置有序,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带状地域。

整个那--洋产业带呈现“一带五园”的空间布局形态。

那-洋产业带规划确定木棠工业园为二类特色产业园区,其性质为以发展新型建材(钢材、玻璃)加工业,服务洋浦为特色,配套协作中小企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规模10km2。

三、上版规划回顾与评价

(一)上版木棠新村总体规划简介

1、现状概况

1992年木棠镇全镇总面积74.86平方公里,辖自然村118个,总户数4211户,人口21308人,非农业人口1261人,耕地面积23510亩,占总面积的20.99%。

2、城镇性质

木棠新村是以服务型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小城市,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

近期2万人,远期6万人。

用地规模:

规划远期总用地6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4﹑规划期限

近期:

1992年——1995年

远期:

1996年——2005年

5﹑用地发展方向

南部是木棠对外交通的主要出入口,交通方便,新村主要向南部发展,适当向北发展。

6﹑功能分区

以锦堂大道划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为生活区,东区为居住、工业、公建综合区。

7﹑道路交通

道路网采用方格路网系统,对外交通有两个出入口,北端连接光村镇,南部连接那--洋公路。

(二)上版工业园区规划简介

1992年,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公里处设立木棠经济开发区,并编制了木棠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同年征地12.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5家。

199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木棠经济开发区改为木棠工业园区。

(三)规划实施效果及评价

上版总体规划是在1992年海南经济发展高潮时期,依托于洋浦的开发建设背景下进行编制的,应该说在当时的规划条件下所确定的城镇及工业园区性质和规模是有依据的。

上版木棠新村总体规划确定的依托老城区向南发展的用地布局较为合理。

木棠新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人口规模由1993年的不足1万人发展2004年的1.5万人,人口的实际发展与规划的5万人差距较大。

木棠工业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施,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已进行场地平整。

园区现有入驻企业6家(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园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已投资投资6个亿进行建设,其中道路设施投资1000万;供水设施打井15口,日出水量8840吨;供电主要引自洋浦开发区110变电站。

综上所述,木棠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规划目标。

木棠工业园区入驻企业一览表

序号

企业名称

占地(亩)

工业产值(万元)/产量

入驻情况

投资(万元)

1

中加PC养猪饲料厂

30

50万吨

已入驻

5000

2

永航不锈钢厂

825

50—60亿

部分入驻

3

北京餐具厂

200

已完成选址

5000

4

华昱生物肥料厂

200

已入驻

5000

5

光华生物肥料厂

1000

已入驻

5000

6

海南瑞泉实业有限公司

300

科聚糖1500吨

菌体蛋白7500吨

生物有机肥1500吨

未入驻

四、现状审视

(一)地理位置

木棠镇旧称“东山市”,位于儋州市北部,距市区那大镇52公里,洋浦港2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19º48ˊ,东经109º20ˊ。

其南临中和镇,北至后水湾,东邻光村镇,西接洋浦开发区。

该镇地势由南向北渐高,平均海拔高度32米。

木棠镇是儋州市西北部交通发达的城镇之一。

有那--洋(那大—洋浦)公路、西线高速公路相交于本镇,中木路(中和—木棠)、松木路(松林—木棠)和峨木路(峨蔓—木棠)三条乡级公路交汇贯穿该镇,形成了全镇便捷的对内、对外交通网络。

木棠工业园区的隶属木棠镇,组建于1992年,比邻新英湾,沿那--洋公路北侧发展,其东连木棠镇区、西邻洋浦经济开发区,并与兰训、松林、峨蔓三乡接壤。

该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距洋浦6分钟车程(10多公里),白马井15分钟车程,峨蔓深水港6公里,儋州40多公里,省会海口110公里。

(二)历史沿革

1932年(民国21年),为儋县第八区区公所驻。

解放初期,属儋县第四区(区公所驻地光村)。

1958年成立木棠人民公社,1959年后分出三都、峨蔓公社,1975年底又分出松林、兰训公社。

1983年底取消公社体制,改为木棠区。

1987年改区为镇。

2002年末,儋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兰训乡、松林乡并入木棠镇。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该镇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属海滨平原台地,海拔在10-36米之间,土壤大多为火山灰母质和玄武岩母质。

2.气候条件

木棠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较大,四季不明显,旱季与雨季分明,具有大陆性热带岛屿特征,年平均降雨量1815毫米,冬春少雨,夏秋多雨,年平均蒸发量1628毫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200—2300小时。

全年基本无霜,偶有阵寒,年平均气温24.3℃,一月份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温度0.4℃。

每年有2—5次台风,最大风级12级,最大风速达32米/秒,平均风速达到3.0—4.0米/秒,终年无雪。

3.水文条件

木棠镇现有三个水库,最北有火烧坡水库,中部有玉棠水库,陈屋水库。

其中火烧坡水库面积0.6平方公里,有效库容量100万立方米,通过松林干渠可与松涛水库相连接;玉棠水库面积为0.17平方公里。

木棠镇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水位在125-140米以下,水质良好,可直接饮用,可开采量为3000吨/日。

天角潭水库东干渠三都分渠和松林岭渠道分别横贯该镇西南部和东北部。

4、自然灾害

木棠镇的基本烈度为七度以下,无滑坡和崩塌现象。

(四)社会经济

1、社会条件

2003年木棠镇域总面积112.40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25个村委会,205个自然村。

2003年末户数10578户,总人口55634人,其中农业人口53071人,占总人口的95.39%;2004年乡村劳动力总数24094人,占总人口的46.55%,其中劳动年龄的人数为22458人,占总劳动力的93.21%;乡村从业人员23669人,占总劳动力的98.24%。

2003年末土地总面积112.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497亩,水旱田面积8074亩,旱地面积32423亩,人均土地面积3.06亩,人均耕地0.73亩。

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

2、经济条件

1)经济条件

200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76.28万元(现行价),农村经济总收入2538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6675万元,占总收入的65.68%,第二产业收入3530万元,占总收入的13.90%,第三产业收入5182万元,占总收入的20.41%;出售产品收入14292万元,农民家庭经济收入246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65元。

2004年木棠镇经济收入一览表

序号

类别

金额(万元)

比例(%)

1

农业收入

2908

11.45

2

林业收入

221

0.87

3

牧业收入

4207

16.57

4

渔业收入

9339

36.79

5

工业收入

2380

9.37

6

建筑业收入

1150

4.53

7

运输业收入

2960

11.66

8

商饮业收入

1641

6.46

9

服务业收入

380

1.50

10

其他收入

201

0.79

合计

25387

100.00

注:

上表数据来源于《木棠镇二零零四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

评价:

木棠镇产业结构亦为:

一三二结构,三产比值:

65.68:

13.90:

20.41,说明该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中以渔业所占比例最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第二产业较好,其中以运输业所占比例最大。

2)镇属工业

木棠镇工业园坐落于木棠镇,位于镇区西侧2公里。

目前,工业园里的镇属工业主要有:

塑胶厂:

未投入生产,占地面积150亩,主要生产食品包装等塑料产品;目前,设备已齐,还未投入生产;

氮肥厂:

位于洋浦开发区内(还未选址)。

3)园区工业

1992年,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公里处设立木棠经济开发区,编制木棠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同年征地12.0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5家。

1996年,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木棠经济开发区改为木棠工业园区。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施,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均已进行场地平整。

园区现有入驻企业6家。

①木棠特钢厂占地1000亩,预计投资10亿,目前部分投资以已经完成,预计年产值50~60亿元/年,年上税1亿多元。

②中加PIC养猪饲养厂,占地50亩,主要生产饲料,年产15万吨;

④北京餐具厂,现已完成选址200亩。

⑤华星生物化肥厂,现已完成选址200亩。

⑥光华生物燃料厂,现已完成选址1000亩,和华星共同投资达5000万以上。

海南瑞南实业有限公司,占地300亩,已完成选址,首期投资10亿万元,预计年产壳聚糖1500吨,菌体蛋白7500吨,生物有机肥15000吨。

石灰厂,作为洋浦纸厂配套项目,投资5000万以上,已进入实质性策划阶段。

(五)基础设施条件

1、道路交通

木棠镇有两条主干道,六条次干道。

目前,硬化完成了木棠大道2公里,木北一路1公里;经二路、新英路基开挖。

工业园区内规划道路采用棋盘方格式,共21条,长56公里,现已完成了宽42米,长4公里的主干道硬化及8条次干道的建设,总长为9公里。

2、给水排水

木棠镇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水水源,远期以松涛水库至洋浦的供水线为备用水源。

园区内工业及生活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目前已凿深水井15口,日出水量1万吨,基本能满足项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园区正在筹建自来水净化厂。

2003年,洋浦引水工程已经完成,供水管穿越园区中心,并预留园区用水出水口。

3、供电设施

镇区有11万伏变电站,电力供应富裕,另一条双回路供电专线正在策划架设。

目前,由主管单位木棠项目建设办公室投资200万元专门配套高压电线路架设已经完成。

4、通讯设施

程控电话已进入区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在区内设立了工作站。

总的说来,木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随着洋浦开发区金海纸浆厂和炼油厂两大项目的建设,木棠工业园区发展前景较好。

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2004年木棠镇国内生产总值2.54(当年价,下同)亿元,从儋州市总体上看,木棠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儋州17个镇中仍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

1)产业结构

2003年木棠镇国土面积11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97亩,是儋州市重要的农业大县。

镇域产业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木棠借助洋浦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建设工业园区。

木棠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木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比重还是相对较小。

另外,随着那--洋公路和中木路的陆续通车,全镇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以商业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到2004年,木棠三次产业结构为65.68:

13.90:

20.41,第一产业占据明显主导地位。

2)外向型经济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木棠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打开了大门。

1992年,设立了木棠经济开发区(后改为工业园区)。

到2004年末,园区已有海南特钢厂、PIC饲料厂等大型企业6家,木棠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

3)各村委会基本情况

通过对25个行政村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821元到3904元不等,但总体上相差不大。

从工业总产值看,由于近年来木棠镇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带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有所增加,另外由于土地管理体制的限制,木棠镇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且目前园内工业发展水平相差比较悬殊。

木棠镇各村委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4年)

经济指标

村委会

总人口

(人)

工业总产值

(当年价:

万元)

当年可支配收入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木棠镇

2881

2908

1149

3904

高堂

3750

3839

1584

4221

苏屋

1825

1128

443

2386

李坊

2664

1325

516

1933

陈坊

1035

632

252

2423

春坡

1580

945

373

2358

大文

3013

1526

622

2064

铁匠

2054

1155

465

2263

积万

1669

762

302

1803

王坊

2045

1185

303

1476

荣谋

2995

762

474

1579

薛屋

1605

648

302

1874

蒌根

995

698

258

2582

梁屋

1573

842

277

1754

潭乐

3314

630

333

1001

周坊

2890

842

252

868

长老

1425

280

118

821

神冲

1866

785

311

1666

道南

2586

495

209

808

东方

1830

376

143

896

兰训

1825

532

202

1204

二图

1935

853

324

1823

美龙

890

632

240

2876

大域

1710

838

318

1952

塘坎

1809

852

325

1896

注:

数据来自木棠镇2004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

4)木棠镇耕地面积为40497亩,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新洲镇;木棠镇镇域人口为55634人,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新洲镇;木棠镇土地面积为112.40平方公里,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三位;木棠镇财政收入为89.9万元,在北部片区城镇群处于第四位。

 

北部片区城镇社会经济分析

注:

数据来自木棠镇2003年度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配套等级较低,配套的公建设施相对较少。

木棠镇域除镇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外,其余乡村等级较低,不能满足乡村发展要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少,仅有商店等日用设施,缺乏医务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木棠工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规模小、产出效益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仍占有相当的比重,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由于受海南“高速发展经济”的影响,对木棠工业园区建设不利。

此外,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主要以商业服务业及餐饮业等较低层次的行业为主。

因此,木棠镇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

3)粗放式开发模式,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

木棠镇的城镇建设除中心区相对较为集中外,主要沿那--洋公路、中木路以及工业大道建设蔓延,另外各村委会居民点及工业用地也极其分散,属于典型的粗放式开发模式。

沿道路展开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在城镇发展早期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影响城市交通的畅通;

(2)影响城市建设质量和城市形象;(3)降低了土地开发效率。

因此可以说,目前所延续的粗放式开发模式从总体上降低了木棠镇的经济发展效率。

4)城镇化质量较低,影响城镇现代化建设进程。

由于区位条件的逐步改善,外向型经济迅速崛起,带动了木棠镇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城镇建设用地的连绵现象,特别是其中的工业用地扩展尤为迅速,造成整体的城镇化质量较低,在今后城镇建设进程中将会面临诸多的城中村改造的问题,给规划建设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外,现状镇中心区规模较小,对城镇经济辐射功能不强。

(二)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1、发展优势

1)区域条件好、交通便利

木棠镇临近洋浦经济开发区,有那--洋公路从镇内穿过,并与西线高速相接,陆运交通便捷;且峨蔓港、新英港和洋浦港靠近该镇,水运交通也很便利。

本规划区位于那--洋产业带的发展轴上,并处于洋埔开发区的紧密圈层范围内,随着各种等级、各种性质的交通体系的建成,区域交通将大大改善,区域性的物流、人流将大量增加,木棠镇与洋浦开发区的经济联系也将更加紧密,进而推进了木棠经济飞速发展。

2)自身的经济基础优势

木棠镇建设用地宽裕,木棠工业园区紧临洋浦开发区,在木棠镇开发建设中,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为洋浦开发区提供建材产业的后续基地。

为适应海南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1992年海南省在木棠镇区西侧2公里处设立木棠经济开发区。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实施,木棠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收入相对提高,具有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此外,本地区具有较丰富的自然水体资源——火烧坡水库,这为本镇发展建材工业以及生态居住、现代教育、医疗提供了基本条件。

3)撤乡并镇,镇域合力增强

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集约利用土地,发挥城镇规模效益,海南省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对行政区划进行大幅度调整。

2002年3月兰训乡和松林乡合并到木棠镇,这对新木棠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镇合并后,可以充分发挥木棠镇镇域中心的职能,集三乡镇之力,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带动新木棠镇的整体协调发展。

4)近邻洋浦,受“外溢”效益明显

木棠镇临近洋浦经济开发区,有那--洋公路从镇境内穿过,并与西线高速相接,交通便捷;且峨蔓港和洋浦港靠近该镇,海上运输便利。

5)自然条件好,用地宽裕

木棠镇自然条件较好,南临新英湾红树林片区,在木棠镇开发建设中,可充分利用新英湾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洋浦开发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基地。

木棠工业园用地条件宽裕,园区12平方公里用地均做了场地平整,且完成了大部分的征地工作,这为该区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6)基础条件优势

木棠工业园区经过1992年的超常规发展,虽然带来了许多后遗症,但道路、供电、供水及土地平整等基础建设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园区骨架基本拉开,为未来的产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2、发展制约因素

1)园区产业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洋浦发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洋浦的产业发展对木棠的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力,而洋浦的产业发展又受洋浦相对独立的体制和市场的变化来决策和影响。

另一方面是那--洋产业带发展的不确定性。

木棠工业园区是那--洋产业带的北部重要节点之一,是北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基地,而那--洋产业带的发展则受儋州市域经济、社会、资源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所决定。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木棠镇域现状产业结构比值为65.68:

13.90:

20.41,属小城镇初期发展产业结构——一三二结构,标明木棠镇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其中以渔业所占比例最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第二产业较好。

木棠工业园区现状产业间关联性差,难以促成主导产业突破,亦难以形成结合近期与长远效益的产业发展。

此外,资金紧张的矛盾还将继续制约经济的运行质量。

3)产业规模小

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规模小,增加了产业升级转型的难度;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劳动力文化层次的偏低,难以满足未来向新技术产业转移的发展要求。

4)发展的软环境相对落后

目前木棠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滞后,人才、科技资源缺乏、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范围和就业门路,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被限制在农村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领域。

5)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6)新英湾生态环境脆弱,制约木棠工业园区的发展

木棠工业园区南部为新英湾地区,其现状主要作为水产养殖,导致部分地区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控制,新英湾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重视,维系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林将成为当务之急。

(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1)经济发展逐步改变以往“以土地换速度,以环境换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小型化、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集团化经营转变,从速度型向效应型发展方式转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