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048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docx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0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

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

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

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

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状态和发展规律问题,所以作为教材第一课,理当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根基。

而状态、规律是二、三、四课的内容。

第四,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人的活动来说,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问题是要明确人们活动的立足点、出发点问题,即想问颧、办事情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人们的主观愿望出发。

总之,本课的基本内容就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讲述世界的本质,明确办事情的出发点,从实际出发,所以学好本课对全书学习起着打好根基的作用。

本课共三节。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两节讲的是世界观的道理。

第三节主要讲的是方法论——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因此教材的逻辑起点,即第一节首先讲“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个最基本的观点,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部分有机构成,因此第一节的一、二框就分别讲“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第一节的中心观点:

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那么意识是什么呢?

从而引出第二节的内容: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第一框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既说明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又进一步完善了第一节的内容“世界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第二框题“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为了较完整表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教材第三框题阐述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因此,第三节前两个框题讲的就是方法论。

第一框题“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最一般的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对青年学生来说,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这就是第二框题,它是第一框题的深化和具体要求。

第三框题则带有总结的性质,从世界观上概括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和观点。

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在处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仅关注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而且把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作为自己智慧追索的对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段思考:

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

再阅读课文第6页第2自然段。

(学生阅读回答后,教师概括。

反映了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原问题。

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在其所处的条件下,就世界的本原问题提出过许多合理想象。

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不断地被证明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明白地指出:

自然界是客观的。

提问:

为什么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第4自然段,教师讲解、理顺线索。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出示天体起源与变化的图片:

天体形成有其固有规律

(l)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天体运动有其固有规律

科学材料说明:

每一天体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起源与变化过程;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已经证明宇宙间不存在“天国”,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天地的活动,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宇宙间的天体产生是如此,那么生命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多媒体显示: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

从无机物中可以生成有机物

(学生阅读第7页第3、4段和看《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展示图》,教师引导得出。

(2)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我们对生命的起源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人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由学生阅读第7页第6自然段和第7页第1、2自然段得出。

(3)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议一议”(课文第7页)请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名代表发言,要求结合所学观点分析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这则材料说明:

神学与科学的对立,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不断得到证明,神学逐步失去了它的领地,在生物进化论面前,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人的产生过程是进化的结果。

但由于神学是以世界是上帝或神创造的为理论依据,因而总想干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理论寻找借口。

生物进化论已指出入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有了人和人脑这个客观的物质条件,才有人的精神或意识。

而罗马教皇的言论是违背科学的,荒唐的。

也充分反映了神学的理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总之,大量的科学材料表明,自然界的天地万物都有自己产生的客观过程,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

自然界既不是什么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可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已经懂得了在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之前,自然界就客观存在。

那么,自从有了人和人的意识以后,有了人改造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以后,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能否说明自然界是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类想怎样就怎样呢?

(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页第3、4自然段后,归纳回答。

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经过长期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使自然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

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论述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的重点。

其中第二部分“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更为重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提问:

为什么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呢?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

(l)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

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例如:

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养农作物、养鱼、行船、放木排、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人们不仅能够利用自然物,而且能够改造自然物。

(2)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

克隆羊“阳阳”

2001年2月27日,陕西的克隆羊“阳阳”成了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的明星。

“阳阳”的外表和普通山羊没有任何不同,它是由一只成年母山羊的体细胞克隆诞生的,体细胞就采自这只山羊的耳朵。

1997年以来,人类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国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核移植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

1998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培育出具有生物医药产业价值的转基因羊,可望实现构建“动物药厂”的梦想。

而美国的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

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

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

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

这是否意味着新的物种的出现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不依赖于物质呢?

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基因,没有掌握基因的变化规律,或者人类不把这些客观因素作为基础,只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克隆羊”“转基因羊”等新物种是不可能创造出来的。

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在自然面前人是不能随心所欲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与自然界应该是和谐的朋友关系。

“想一想”(第9页,请同学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具体分析事例回答,教师归纳。

首要的问题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因为这是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

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本来没有雨的地方,人们可能通过人工催雨产生降雨;在本来有雨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消雨使天空不再降雨。

这说明,人类产生后()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受人的意识的影响

B.人类意识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人的意识支配

D.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2..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

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

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

上述事实说明()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3.人类面对大自然,从不单纯地适应自然等自然恩赐,更不愿意消极地听凭自然的摆布。

这是因为()

A.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C.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

D.人类尊重自然,服从自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4.西部大开发是我们党高瞻远瞩,通观全局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的党和政府、专家学者都始终在强调,西部开发必须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前提。

这是因为()

A.自然界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B.绝对服从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和自然的基本前提

D.人和自然之间总是和谐一致的

二.简答题

5.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

1.A2.C3.D4.C

5.(l)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②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①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则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

②从人们改造自然物来看,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