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4691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吉安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吉安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审“有文化”

张振涛

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

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

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

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

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

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

“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

“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

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

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

1.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

B.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

C.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

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

2.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

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

C.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

D.“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文字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

B.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

C.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D.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A.从百余骑B.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D.请以剑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击沛公于坐不如因善遇之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若属皆且为所虏何辞为

(二)

柳庆字更兴。

幼聪敏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

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

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

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

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欣亦遣使辩其无罪。

孟氏由此益骄。

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言毕,令笞杀之。

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主人所窃。

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

庆疑之。

乃召贾人曰:

“卿钥恒置何处?

”对曰:

“恒自带之。

”庆曰:

“颇与人同宿乎?

”曰:

“无。

”“与同饮乎?

”“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

“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

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

乃作匿名书,多榜官门,曰:

“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

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庆乃复施免罪之牒。

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

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

每叹曰:

“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

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饮酒,闲于占对闲:

空闲

B.卿钥恒置何处恒:

长久

C.昔于公断狱无私狱:

监狱

D.辟高门以待封辟: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或有告其盗牛吾其还也

B.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乃令张良留谢

D.庆以贼是乌合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

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盗,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9.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分)

(2)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3分)

(3)今欲首伏,惧不免诛。

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马诗

[唐]李贺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

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

②房星:

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志趣的句子是“,”。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3)高渐离击筑,,,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

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

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

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

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

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6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3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

(3分)

(3)文中第③段说: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8分)

(4)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这个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很高。

(2)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将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不能。

(3)经验告诉他,试验进行到这个时候,需要头脑清醒和思考冷静。

A.品位顾此失彼格外B.品味厚此薄彼格外

C.品味顾此失彼分外D.品位厚此薄彼分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徐志摩将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诉诸笔端,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创作出了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再别康桥》。

C.《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D.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1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

 。

如杜甫《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

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1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6分)

调查问题:

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

有钱就是幸福。

②繁忙的白领:

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

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

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

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高考落榜生:

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

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轮椅上的瘫痪病人:

能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

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⑩小学生:

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

(不超过20字)

17.请根据要求对出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5分)

赠给语文老师:

上联: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下联: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说,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到太阳,我属于苍茫的蓝天,遥远的群山,烂漫的峡谷;

也有人说,在这广阔的世界,我有割不断的牵挂,我属于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故园;

还有人说,在这平凡的世界,有我最不一般的追求,我属于远大的理想,辉煌的未来。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个地方,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样让他心有所属,情有所依,亲爱的同学,你又属于哪儿呢?

请以“我属于那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9分)

1.B解析:

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大部分技艺传承者。

2.C解析:

A项在文中没有依据,皇帝没有制订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B项原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是技艺传承,是区别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的标准;D项没有人说“活态的传承”就比书本知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3.D解析:

A项原文没有这种说法;B项这是传统观念;C项原文是“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二、(36分)

4.D解析:

(从:

使动,使跟从。

目:

名词作动词,用眼睛。

翼: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5.A解析:

因:

趁机。

举:

举起;尽。

而:

表修饰;表递进。

D.表被动;句末语气词。

6.D解析:

A擅长,B经常,C案件。

7.C解析:

乃:

于是。

A其:

代词;表希望或商量语气,还是。

B之:

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独。

D:

以:

认为;因为。

8.D解析:

匿名信为柳庆所写,“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也与原文不符。

9.

(1)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2)如果给我戴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么脱掉它吗?

(介宾后置,宾语前置各一分)

(3)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

如果允许自首的人免罪,就愿意来告发。

(首伏,听)

10.

(1)“马”的形象特征:

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评分要点:

一个要点得1分。

(2)①托物言志。

(2分)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群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2分)(“托物言志”答成“婉曲”“象征”“借物抒情”“拟物”之中的一个,如有合理解释,也可以得分。

②虚实结合。

(2分)“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2分)

③夸张。

(2分)“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群。

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

(2分)

11.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三、(25分)

12.

(1)AE解析:

选A得3分,选E得2分。

A.作者采用的不是以时空为序,是移步换景的方法;E.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2)①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

(3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3分)

(3)悲:

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

(或:

尘世纷扰,心灵疲惫)(2分)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2分)

喜:

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铅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实与虚)(2分)

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景与情)(2分)

(4)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2分)

四、(20分)

13.A解析:

“品位”:

档次、格调。

“品味”:

①尝试滋味。

②仔细体会。

③(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厚此薄彼”:

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分外”与“格外”:

二者都有“特别突出”的意思,都是副词。

“分外”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用于修饰一般动词。

“格外”是说程度高,超乎寻常,有时含有“更加”的意思。

14.B解析:

A“质疑”即“提出疑问”,句中“提出”重复。

C句式杂糅。

去掉“而形成的”。

D动宾搭配不当。

“增进”不能与“责任感”搭配。

15.C

16.参考:

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6分)

17.参考: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5分)

五、(60分)18.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小时候就聪明灵活有气度,博览群书,不咬文嚼字,喜欢饮酒,擅长作对。

在他十三岁时,趁着家里晒书,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诵,柳庆立即读三遍,就能背出来,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并代理记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他的外甥孟氏常常横行霸道。

有人告他盗牛,柳庆查获实情,即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

孟氏一点也不害怕,竟对柳庆说:

“如果给我带上镣铐,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

”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

话一说定,就下令将他打死。

从此以后,权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到京城,寄居在别人家里。

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着钥匙。

不久,锁还是好好的,金子却全部不见了。

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

郡县审讯拷问,房东被迫认了罪。

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

“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

”回答说:

“常常自己带着。

”柳庆问:

“你曾与人同住吗?

”回答说:

“没有。

”又问:

“曾与人一起饮酒吗?

”回答说:

“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

”柳庆说:

“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啊。

”立即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

后来抓住和尚,追回了那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郡县官吏审问追查,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邻居被拘禁了许多人。

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可以通过诱骗来捕捉他们。

于是他写了一些匿名信,贴在好些官府门上,信上说:

“我等合伙抢劫胡家,同伴各种人都有,恐怕终究要泄露出来。

现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难免一死。

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就愿意来告发。

”接着柳庆又张贴了一道免罪的文牒,过了两天,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缚双手到文牒前自首,因此将盗贼一网打尽。

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都是类似这样。

他常感叹地说:

“汉代的于公自称办案无私,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倘若他这话有应验,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