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3998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

【必考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八单元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模试题(含答案)(4)

一、选择题

1.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D.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

2.民国建立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其创作者敬佩有加,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①《狂人日记》﹣鲁迅

②《愚公移山》﹣徐悲鸿

③《黄河大合唱》﹣聂耳

④《骆驼祥子》﹣老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是()

A.魏源B.詹天佑C.张謇D.严复

5.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断发易服B.移风易俗C.实业救国D.践行民权

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8.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9.1910年京师大学堂设经科、法政科(政治、法律)文科(中国文史)格致科(地质、化学)农科、工科、商科七科。

据此可知

A.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

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果

C.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有利于科举制的废除

10.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国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教育发生巨大变化。

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是

A.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同文馆

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

C.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D.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制度

11.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

D.如图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吴淞铁路

12.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又艰难的路程,它的发展可以分为7个阶段。

如图中出现第3阶段状况的外部因素主要是

A.甲午战后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障碍

C.帝国主义忙于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13.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14.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

B.商务印书馆是在广州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申报》创办于北京,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D.聂耳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

15.“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张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迅速发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也是张謇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D.20年代中期张謇企业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来自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6.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7.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

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

A.婚姻自主意识

B.崇洋逐新趋向

C.民族风情特征

D.自由平等风尚

18.清末状元张謇认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

”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A.兴办实业B.创办学堂C.筹划海防D.编练新军

19.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京师同文馆

B.商务印书馆

C.《民报》报社

D.《申报》报社

20.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

A.沿海地区风俗发生彻底变化B.婚姻风俗受传统观念影响变化不大

C.崇洋逐新观念完全深入人心D.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21.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行”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已被西方完全控制

22.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企业是

A.福新面粉公司B.大生纱厂C.轮船招商局D.汉阳铁厂

23.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24.它的废止,改变了久被非议而不可触动的传统教育制度,做成了戊戌维新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改革。

材料指的是

A.创办新式学堂B.派遣留学生

C.废除科举制度D.建立新式海军

2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这个“最强音”的主题应是()

A.弘扬民族文化B.批判封建礼教

C.宣传抗日救亡D.推翻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国民互相之间的尊重和追求平等的愿望。

故C符合题意;封建等级观念已根深蒂固、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白话文带来的语言变革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民国建立后,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可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国人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故B①②④符合题意;《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故含有③的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所以答案选择C。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结合所学知识,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题干中的内容体现出学习主题是移风易俗。

B选项符合题意;断发易服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A选项不符合题意;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C选项不符合题意;践行民权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C正确;ABD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图文中示意图可知,我国的民族工业(轻工业)发展快,重工业发展缓慢,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给中国的民族工业以发展的机会,但由于民族资本的自身特点,轻工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工业极其缓慢,故A项符合题意;B项“沿海地区”在图文中没有显示,故B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叙述是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整体评价,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D项说法是中国民族资本的特点之一,与题文不相符合,故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A。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救亡图存,仁人志士身先士卒从事变法、革命、实业,B项是康有为变法的目的,CD项是孙中山革命的目的,张謇主张实业求国,他们的共性是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A。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内容反映了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齐全,且符合近代发展的需求,说明京师大学堂是一所近代意义的大学。

故A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唯一的成果,但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在洋务运动失败后建立的,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京师大学堂设置的学科都是近代可以学以致用的学科,有别于以往的四书五经,体现了近代化的需求。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

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

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

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制度是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

故D符合题意;ABC发生在科举制废除之前,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选项C说法是正确的,符合题意;图一是《申报》,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A排除;图二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B排除;图四是詹天佑,他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D排除;故选C。

1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外部因素”,结合图表信息可知,第3阶段是从1912年到1919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年到1918年。

故C符合题意。

清政府在1913年之前已经被辛亥革命推翻,故A不符合题意。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与史实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留下的唯一的成果,选项A表述正确;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B项错误;《申报》创办于上海,C项错误;《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冼星海,D项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

“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错误选项,根据所学知识,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进入20年代,随着国际关系的调整和经济的恢复,列强不断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可知,材料强调一战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走向萧条,由此可以得出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规定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

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出现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

这些变化体现出当时的自由平等风尚,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婚姻,故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崇洋趋势,故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风情,故排除C项。

故选D。

【点睛】

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入,以及当时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法令。

出现了题目中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等级观念在消除,自由平等的风尚在逐渐形成。

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兴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A项符合题意;创办学堂和筹划海防,编练新军都是洋务运动的内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办于上海,现在还存在,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B符合题意。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民报》,1905——1910年;《申报》,1872——1949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近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由此看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D符合题意;AB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铁路公司”和“铁路婚礼”再结合所学可知,铁路作为新式的交通传入中国后,出现了时髦的“婚礼铁路”,说明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荣氏兄弟创办,排除;CD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排除。

故选B。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可知,题干反映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乂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它的废止,改变了久被非议而不可触动的传统教育制度”可知,材料反映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它的废止,改变了久被非议而不可触动的传统教育制度,做成了戊戌维新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改革,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C。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救亡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

C选项符合题意;弘扬民族文化的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批判封建礼教的说法不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推翻君主专制的说法不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