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你做好Q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92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帮你做好Q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帮你做好QC.docx

如何帮你做好QC

QC小组的概念

1、人员构成:

即涵盖企业全体职工,不仅包括一线的职工、技术人员、服务人员,也包括高层领导及管理人员,充分体现了一个全员质量管理的理念;

2、选题范围:

十分广泛,可以围绕企业的战略、方针及工作现场的问题广泛选题。

既可以是服务型、管理型,攻关型,现场型,创新型,在后面讲到。

3、活动目的: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对职工,提高人的素质,发挥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二,对企业,对现场,改进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4、活动的过程:

QC小组的活动,不同于技术改革、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攻关的活动,要严格遵循PDCA循环,充分体现成果的“小、实、活、新”的特点。

从QC的组建人员构成和组建过程,决定了QC小组有以下的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职工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

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

3、高度的民主性:

QC小组的组长是民主选举的,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组长,同时在内部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务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

在活动过程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QC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作用: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

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

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

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职工岗位成才;

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QC小组不同的组建程序,主要区别在于推动者不同。

vQC小组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

在人员可少可多的情况下,宜少不宜多,以便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vQC小组的注册登记:

每年进行一次;《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意见》中规定,“小组停止活动半年应予以注销”;登记内容包括时间、编号、组长、组员名单、课题名称、课题类型等。

v课题的注册登记:

每选定一个课题进行一次注册登记,与小组的注册不要混淆。

QC小组的活动程序

为了解决本企业或本单位存在问题,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技术。

涉及的技术有两方面:

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

专业技术是要解决的问题所属的专业范畴,需要用到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程序、证据、技巧、方法等。

两者并用,如同一辆车的两个轮子,需要一起转到,才能更好的是向目标。

专业技术各不相同,管理技术则是共性的,需要每个QC小组了解、掌握,并且会运用。

一、第一步骤:

选择课题

重点是课题名称和选题理由。

1-1选择课题的要点:

(1)选题宜小不宜大;易于找出问题的症结,易于在短时间取得改进效果。

小课题易于取得成果,活动周期短,能更好的鼓舞小组成员的士气。

小课题短小精干,大部分对策都能由本小组成员自己来实现,更能发挥本组成员的创造性。

小课题大部分是在本小组的生产现场,是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改进,取得的成果也是自己受益,能更好的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小课题容易总结成果,在15分钟的发布时间内,能把小组活动时所付出的努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充分表达出来,因此可以更生动、更精彩。

比如;小组选择“消耗或者成本的降低”等方面的课题,容易出成果,如果选择如何促进“卷烟上水平”则不容易实施。

(2)要尽可能选择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利于制定明确的目标。

我们通常认为,“现场型”和“攻关型”的课题能以特性值来表达,“服务型”和“管理型”的课题则不容易用特性值来表达。

其实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也是达到一种目标,也可以用选择数据来表达的具体课题。

“缩短交货期”、“提高设备有效作业率”“减少顾客投诉次数”等。

(3)选择能用特性值表达的课题,其特性值要有可比性。

为了方便现状调查的数据和设定的目标,在活动结束后能够进行对比,以确定目标的实现与否。

课题类型

现场型:

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活动周期短,比较容易出成果,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一般为生产现场的人员参加。

攻关型:

通常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课题难度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的资源,通常经济效益显著。

此类课题的参加人员须包含相关的技术型人员、领导干部及操作人员三结合。

服务型:

通常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

经济效益不一定大,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

人员多为服务一线的员工。

管理型:

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有大有小,难度也不相同,效果差别较大。

通常为相关管理人员参加。

创新型课题:

小组成员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

人员通常为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人员、技术人员等。

1-3课题名称:

“手段+目的”式课题名称的错误原因:

原因在于确定课题时,尚未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步骤,没有找到主要原因,更不能制定对策,就将采用的对策列入课题名称中,导致活动程序上的逻辑混乱。

近几年我们省不断加强QC知识的培训,随着人员素质的水平等方面的提高,这方面的错误大幅度减少了,尤其是抽象的口号式的课题名称大家都能够避免。

但是仍然有个别的课题名称不规范,主要是“手段+目的”形式的,不易分辨。

如: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设备效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鉴别真假烟”也是这种形式的课题名称,可以转换成“提高设备效率”、“提高真假烟的鉴别率”名称。

1-4选题理由:

要点:

把上级要求(客观标准)、实际达到的程度,目前差距等简明扼要的陈述,尽可能用数据表达,选题理由就充分了。

避免过分强调课题的重要性进行长篇论述,喋喋不休的陈述背景。

有的小组从国际发展趋势讲到行业水平,背景过于冗长,搞得人一头雾水,空洞而无数据,只能引起人的反感,显示出课题的华而不实。

二、第二步骤:

现状调查,也是自选性课题的一个关键步骤。

课题选定之后,首先就要弄清楚现状,明确问题的严重程度,最高达到多少,最低达到多少,波动有多大,与要求的差距有多大等。

经过对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确认小组能够改进的程度,从而为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所以要对现状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对所收集的数据整理汇总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可以依此设定目标、分析原因,一步一步进行下去。

现状调查做得好,为解决课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这一步骤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收集数据的注意事项:

收集数据时间要有约束,要收集距离小组活动开始最近时间的数据,真实反映现状。

因为外界的情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外界条件变了,收据肯定会随着变化,间隔时间过长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作为活动的依据,科学性不强。

2、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找到问题的症结。

按以下标志分类:

时间(年季月日班次)、地点、作业区(生产线、机床、操作者来区分)、症状(缺陷种类、特性、状态来区分)。

三、第三步骤:

设定目标

活动目标一般分为自选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自选目标是小组经过现状调查,掌握了问题的症结,明确了可改进程度而制定的目标。

指令性目标分两种:

一种是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活动目标;二是小组直接选定的上级考核指标。

如果选择上级的考核指标为目标值,应与考核指标完全一致。

通常,小组活动是指令性目标的,课题多为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课题;但是将指令性课题作为活动课题的,其目标不一定都是指令性目标。

如果不含目标值,小组必须自己进行现状调查,然后设定目标。

如果指令性课题包含目标同时下达,可直接作为活动目标,并对能否实现该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

设定目标应与课题名称相一致。

如“降低==产品的废品率”,那么目标就是将目前的废品率由“4%”降低到“2%”,“提高蒸汽回收利用率”,也应该是蒸汽回收利用量的提高,而不能是蒸汽消耗成本的降低。

目标设定的水平:

(1)目标值设定的水平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小组来说,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可以增强小组的必胜信心。

(2)同时,目标应该是通过小组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不要好高骛远。

虽然很有挑战性,但是超出了小组的能力范围,尽管千方百计,努力攻关,仍很难达到目标的要求,容易挫伤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目标值的设定要有依据,可以从以下内容中选取:

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

2、顾客(下一个生产工序)提出的需求;

3、条件相当的同行业先进水平;

4、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最好水平;

5、对于问题解决程度的测算分析等。

案例:

目标设定依据充分

例1:

某制药厂生产骨通贴膏,进入夏季后,废片率猛增,平均达到了9.8‰,大大超过了部门考核指标≤3.5‰的要求。

为此,小组选择了《降低骨通贴膏废片率》的课题。

通过现状调查,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是“膏面色泽不均匀”,由它造成的废片占整个废片率的87.6%,于是小组目标设定为:

把废片率由目前的9.8‰降低为3‰。

设定依据为:

1、部门考核目标必须达到,而3‰低于部门考核目标。

2、过去生产中废片率曾有过低于3‰的记录,从现状调查中看出,进入夏季后,仍有两批产品的废片率小于3‰。

3、调查表明,膏面色泽不均匀占废片率的87.6%,如果完全解决废片率可下降9.8‰*87.6%=8.6‰,即使仅解决80%,废片率可下降80%*87.6%*9.8‰=6.87‰,即降低到2.93‰,因此3‰的目标值是可以达到的。

例2:

目标值的设定依据不充分,理由空洞无力

例:

某装配QC小组为提高产品的装配一次合格率,设定目标为:

装配一次合格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90%,然后对目标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1、此课题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需用资金可以得到保证。

2、本QC小组是三结合的小组,老工人经验丰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高,有三个高工,因此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3、小组成员均接受过48小时QC理论的教育培训,熟悉QC方法,同时已经完成了三个课题,并取得了好成绩,因此有解决问题的经验。

4、企业通过了ISO9001的认证,有实现目标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以上四条理由空洞,没有一条能够清楚的说明设定目标90%的依据和理由。

第四步骤: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从程序上来说,只要能够针对现状调查所确定的问题,正确、恰当的应用统计方法,这一步就是正确的。

主要问题是小组成员考虑问题欠周全或者缺乏系统性,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小组成员充分开阔思路,把可以设想的所有角度收集可能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然后逐一排除,最终找出要因。

1、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如果在现状调查后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把这个症结解决了,整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应该针对这个症结来分析原因。

如果对此弃而不管,又回到针对课题的总问题来分析原因,就出现了逻辑上的混乱,是分析的原因针对性不强。

2、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

从各种角度把所有影响的原因都找出来,尽量避免遗漏。

如果分析的是管理问题,则常从影响它的各管理系统展开分析。

小组会上,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的每一条因素,不管它目前状态如何,是否真正影响,都应先记录下来,以避免遗漏。

3、分析原因要彻底。

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原因,反复思考“为什么”,把它一层一层展开分析下去,从原因类别分析到第一层原因,在分析到第二层原因,再到第三层,直到分析彻底为止。

就能使对策制定的更简单,更明确,针对性更强。

4、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方法。

能用简单的就不用复杂的,能用大家经常用的,大家都了解的,就不用不常用的,大家不熟悉的形式,提倡简单化原则。

第五步骤确定主要原因

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

确认,就是要找出影响该问题的证据,找这证据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数据显示该因素确实对问题有重要影响,就承认它是要因;否则,就不能承认该因素为主要原因,并予以排除。

个别因素一次调查得到的数据尚不能充分判定时,就要再调查、再确认。

在确认每条末端原因是否是主要原因时,应根据他对所分析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来确定,而不能根据是否容易解决来确定。

确定要因为制定对策提供了依据,为此确认做得好,可为制定对策打下好的基础。

第六步骤制定对策

1、针对每一条要因,提出尽可能多的对策,以供选择确定。

小组全体成员要开动脑筋,敞开思想,独立思考,相互启发,从各个角度提出改进的想法。

这样,每个要因都可以提出若干个对策,先不考虑对策的可行性,只要是可能解决要因的对策都提出来,才能尽量不遗漏真正有效的对策,才能集思广益。

2、对每种对策可从有效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分最高者作为采用的对策。

从提出的若干个对策中,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分析对策的可实施性,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对策,尽量采用依靠小组自己的力量,自己动手就能够做到的对策)进而相互比较,选出最令人满意的对策,作为准备实施的对策。

3、制定对策计划,策划实现对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4、设定对策目标,该目标必须满足该要因的判别标准,甚至要高于判别标准,同时对策目标要尽可能量化或能够检查。

5、制定对策表。

按照5W1H原则来制订。

第七步骤实施对策

1、严格按照“对策表”的要求逐一实施对策。

每条对策都是针对不同的主要原因制定的改进方案,通过改进方案的实施,使所针对的要因,达到受控状态,因此,必须一个对策,一个对策的实施,以显示其针对性和逻辑性,否则,会使对策与实施脱节,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2、每条对策的实施,要按照对策表中的“措施”栏目逐条实施。

每条对策的实施过程,就是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过程。

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情况,也记录下来,为整理成果报告提供依据。

3、每条对策在实施完成后要立即确认其结果。

立即收集改进后的数据,与对策表中每条对策应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以明确对策的有效性。

达到了目标,此对策才算实施完毕。

目前有的成果在对策实施阶段没有逐条确认对策结果,到了效果检查阶段,直接检查课题的总效果,如果达到了课题的设定目标,则皆大欢喜,如果没有达到,则无法找到问题的原因,到底出在哪个阶段,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4、如果确认没有达到对策表中所定目标时,要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必要时修正所采取的措施。

如果对策实施后确认时没有达到对策目标,说明制定的措施不得力,必须重新检查每条措施是否已经彻底实施,为达到目标要求,必要时要修正措施的内容。

5、每条对策实施后,除确认结果外,还要对是否影响安全、是否影响相关处的质量、是否影响管理、是否影响费用及成本的增高等方面进行核查。

如果给上述情况带来了负面作用,应该重新评价该条对策的综合结果,决定其是否需要追加措施予以弥补,还是需要重新考虑更恰当的对策。

第八步骤效果检查

1、与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对比。

把改进后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所取得的数据,与小组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已实现小组的预定目标。

如果没有达到课题预定目标,原因:

(1)所制定的对策,不足以使该要因恢复到受控状态,或对策制定的还可以,但是实施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对策的目标。

(2)确定要因时,不是以客观事实来判定,而是由主要推测确定的,从而把应该确定的主要原因,否定掉了。

(3)原因分析时没有展开问题的全貌,致使有的要因没有分析出来。

对此小组要一步一步往回检查,以便找出未实现课题目标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针对他们制定相应对策,直到实现小组制定的目标为止。

这是在C阶段再进行的一个小PDCA循环,正是大环套小环的特点之一,总之,只要目标没有达到,该PDCA循环就没有完结。

2、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

检查的方式,根据现状调查的情况而定。

如果现状调查时只是用简单的数据来描述,则检查时可简单列表把对策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如果现状调查时用排列图找出问题的症结,则检查时同样用排列图来比较,关键问题从关键的少数成为对策后的次要的多数,说明小组的改进活动是有成效的,而且效果明显。

第九步骤制定巩固措施

1、制定巩固措施。

2、效果的巩固,及时检查。

巩固期内要及时收集数据,以确认效果是否能维持在良好的水平上。

在巩固期内,能正确执行已经纳入了有效措施的新标准,并能把效果维持在良好的水准,才能认为该课题已经彻底得到解决。

第十步骤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总结。

可以从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小组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总结。

2、下一步打算。

(1)原来现状调查时找出的关键少数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原来的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可把他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继续解决他们,将使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最初选择课题时,小组成员曾经提出过多个可供选择的课题,经评估后得分最高的已经解决了,可在其余的问题中,找出适合小组解决的新的问题。

(3)再次发动小组全体成员,广泛提出问题,从中评估选取。

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

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差异

第一,立意不同。

创新型立足于研制原来没有的产品、项目、软件、方法以及材料等;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

因此,选题在立意上突破常规、追新求变的应选择“创新型”,如果提高或者降低现有水平,达到规定要求或水平的应该选择“问题解决型”。

第二,过程不同。

主要是P阶段。

“创新型”没有历史数据参考,无现状可查,而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问题解决型”必须对现状调查清楚,才能继续活动。

两种课题在设定目标、原因分析、决策依据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通过看创新型课题的活动程序,创新型课题在针对选题设定目标后,需要针对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提出各种方案。

这些方案应不拘泥于方案技术与能力的可行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只要能实现预定目标就都罗列出来。

小组成员对方案逐个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包括扩:

技术可行性,竞技合理性、预期效果、实施难易程度、实现目标的概率、耗时多少、对其他工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必要时,进行实际考察、模拟试验。

针对所确定的最佳方案,将方案步骤具体细化、分解,逐一制定对策;实施对策中可能需要做大量试验。

第三,结果不同。

“创新型”课题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即由活动前不存在时间或产品,经过活动后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加经营业绩的增值点,即便结果不是很完美,但对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完美和提高。

第四,方法不同。

创新型课题运用更多的是以非数据分析工具为主,如,头脑风暴法、亲和图、系统图,PDPC法,正交试验等;而“问题解决型”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主,非数据分析工具为辅,如,排列图、控制图、直方图、散布图等。

七大问题:

第一、选题不对。

创新型课题必须立意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服务项目、新业务、新方法等方面,课题名称必须清晰明确。

第二、活动程序有误。

“创新型”课题在课题选定后设定目标,然后是“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没有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等环节。

“创新型”课题QC小组试行阶段,曾采用“提出问题,进行课题突破口的选择”活动程序。

正式推出开展“创新型”课题后,即将活动程序“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取代原来的“突破口的选择与评估”、“对策方案的提出及可行性分析”程序,有些小组继续沿用“选择突破口”,不符合要求。

第三、目标设定没量化,且太多。

这个环节的要求和问题解决型课题一致,目标一定要量化,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保证下一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目标值一定要能够量化,同时不要超过2个。

第四、方案选择不彻底。

有的小组在确定最佳方案的过程中,仅对总体方案进行评价,方案选择不彻底,方案选择没有层层展开,一直展开到能直接采取对策为止;评价的主观性太强,选择方案缺少数据,没有分析对比。

有的将选择方案的评价放在制定对策或对策实施过程中进行。

第五、方案选择没有数据,多数为主观判定。

1、提出的方案太少,多数只有一次选择比较机会。

小组成员要广泛的拓宽思路,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出不同方案,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2、各选择方案的对比性差,只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3、虽然提出了两个方案,但明显可用的方案只有一个,另一个方案本身就不属于创新方案或仅仅是为了方案而做的“陪衬”。

4、没有将总体方案进行分解。

有的小组的总体方案过于笼统,需要进行细化,便于评价和选择。

5、没有对重点、难点分方案的选择进行实验对比。

6、方案对比评价中较少运用统计技术。

这两条也是对创新型课题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数据要收集整理完备,方案的对比选择要彻底,分析、评价过程通过试验等要有大量的数据,为方案的选择提供可信的依据。

这是创新型课题的关键环节,也是与“问题解决型”课题的差压所在。

第六、对策表制订不正确。

没有对确定的最佳方案按分解步骤逐一制定对策,或没能针对对策逐项制定目标,或对策笼统不具体,措施没有针对具体对策展开,具体实施困难。

第七、未按照对策表实施。

未按照对策表逐项实施,或实施后没有检查各项措施目标的完成情况。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注意问题:

1、发挥小组成员的创造性,借助头脑风暴法,把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途径(方案)都充分提出来,不要受常规思维、经验的束缚,不要拘泥于该途径(方案)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能力上能否做到等,只要是可能达到预定目标,实现创新的途径(方案)均可以提出来。

2、运用亲和图进行方案的整理。

去掉重复的,把一些虽不能形成独立方案的创意(闪光点)归并在相应的方案中,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方案,不要去掉任何一个看似“离谱”的创意(闪光点)。

3、对若干个方案逐个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做出评价。

分析论证内容:

技术的可行性(含难易程度)、经济合理性(含需投资多少)、预期效果(实现目标的概率)、耗时多少、对其他工作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且根据这些标准的重要程度给予不同的权数。

每一个小组成员对每个方案分别进行评价,给出得分。

4、选出最佳方案。

对各方案的评价值进行比较,一般选择分值最高的。

如果分值接近,就根据标准的重要程度排出顺序,作为准备实施的优先次序。

然后其他步骤和自选性课题的活动程序基本相同。

整理成果报告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严格按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整理。

按照活动程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回顾总结,看看个步骤之间是否衔接紧密,每一个步骤所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和说服力,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

2、要重点突出。

把小组活动中下功夫最大的,最能体现小组成员协作努力和创造精神的部分,多用些笔墨,充分的反映在成果报告中。

3、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便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

千万不能整理成发布人的演讲稿。

4、要尽量不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名词术语,如果实在要用时,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使外行人能够明白,以便收到较好的交流效果。

5、关于企业概况和小组情况简介。

介绍企业概况时,不要做成广告式的,应该是与此次课题有关的背景介绍。

小组概况,也切忌将历年的活动课题及获得的荣誉罗列出来,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证明现在。

只有在此次课题是在上次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或是上次课题的延续,或遗留问题,则可以对上次课题略加说明。

二、分层法

为解决某一问题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往往是综合性的。

这些数据、资料可按其来源、特征、属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