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58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docx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

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3.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  )

A.公元前10000年左右

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C.公元前9000年左右

D.公元前4000年左右

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

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我国的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8.如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9.如果半坡居民用“祭天祀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

A.水稻B.玉米C.小麦D.粟

10.如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1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12.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13.“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B.粟和水稻C.粟和小麦D.水稻和小麦

 

二、材料题.

14.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十千年,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

(2)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3)从材料二看,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4)根据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15.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16.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根据题干“最早种植粟”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能种植农作物,河姆渡人种植的水稻.故答案选D.

 

2.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所以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耒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就是河姆渡遗址.

【解答】A.元谋人还没有开始农耕生活.

B.北京人也没有开始农耕.

C.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水稻.

D.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开始种植粟.

故选C.

 

3.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  )

A.公元前10000年左右

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C.公元前9000年左右

D.公元前4000年左右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B.

 

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他们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图中依次为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纺轮.故答案选D.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

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

【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浙江余姚市,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北京人时期、元谋人时期原始农业尚未出现,所以北京人遗址、元谋人遗址不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

故选B.

 

6.我国的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为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环境,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一种高于地面,具有通风、防潮性能的架空式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故选C.

 

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掌握其成就及地位.

【解答】“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神农尝百草”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

故选A.

 

8.如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由“种植水稻”“南方原始农耕”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在今天的浙江余姚市,生活着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因此该卡片描述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所以答案是C.

 

9.如果半坡居民用“祭天祀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

A.水稻B.玉米C.小麦D.粟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故半坡原始居民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故选D.

 

10.如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的关键题眼是“干栏式建筑”,由此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

【解答】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上面住人,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通风防潮,是建筑学上一大成就.故答案选D.

 

1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今天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和磨光的石器耕地,石刀收割庄稼,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动物,制造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纺线、织布和制衣.

【解答】元谋人和北京人还未过上农耕生活,不能种植农作物,河姆渡人种植的是水稻.

故选:

C.

 

12.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

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他们还能制造色彩鲜亮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半坡原始居民已会防线、织布、制衣.

【解答】题目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生活状况.

故选B.

 

13.“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玉米B.粟和水稻C.粟和小麦D.水稻和小麦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B.

 

二、材料题.

14.材料一距今约六七十千年,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材料二黄河流域一带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煮和取暖。

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分别生活着哪一原始居民?

(2)材料一中水稻和粟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种植的?

(3)从材料二看,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4)根据材料三,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什么样式的?

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1)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3)生活于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4)生活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着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

故答案为:

(1)黄河流域生活着半坡人、长江流域生活着河姆渡人.

(2)水稻由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粟由半坡居民种植.

(3)半地穴式房屋.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

(4)干栏式房屋.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通风、防潮.

 

15.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文化考点的掌握,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蔬菜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故答案为: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16.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2)本题主要考查“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彩陶文物代表.

(3)本题主要考查“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

(4)本题主要考查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

【解答】

(1)据“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可知,这是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会制造彩陶,半坡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的文物代表.

(2)据所学知识可知,“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半坡人面鱼纹盆.人面鱼纹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3)据已学知识可知,诗中描绘的半坡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因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半坡原始居民的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故答案为:

(1)半坡原始居民.

(2)半坡人面鱼纹盆.

(3)粟.

(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