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45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周考1113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

2.“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程颢C.朱熹D.王守仁

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4.当读到:

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徳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己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倕学的发展D.明末淸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5.据史料记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6.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

对此观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者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其观评价程朱思想

C.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7.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己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8.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下列哪种哲学与其修炼的意境吻合()

A.孔孟之学B.老庄哲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1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髙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丧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加科学

12.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理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規劝嘉靖皇帝进守法律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贵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

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闷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

”乙徒曰:

“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

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徳。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5.“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一佛家偈语提仍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经世致用

16.“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

17.“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須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

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規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B.理学阻碍了懦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19.见一則北宋笔记小说: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徳败。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该材料可以说明()

①宋代士人重視历史,史学兴盛,材料描述了宋代书院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形。

②北宋理学兴盛,理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成为人们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

③宋代庶民生活之中,说书受到人们喜爱,而读史又是说书中的重要部分。

④宋人喜欢三国历史,对于三国人物的看法,并不以成败论英雄。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20.朱子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己。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该材料中的观点可能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主要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伦理道徳成为行为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广泛谴责

21.“饮食者,天理也:

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

A.①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

22.明朝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不理朝政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此举()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进守法律B.屐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2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徳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

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25.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

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认为物质享受是“禀赋之自然”

26.梁启超曾自述道:

“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

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27.《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淸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徳观。

”其“道徳观”是指()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存天理,灭人欲

28.明末淸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

29.王夫之是淸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淸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30.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3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32.明淸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

33.《焚书•何心隐论》说到: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A.尊循学以致用B.倡导婚姻自主C.挑战正统思想D.鼓吹专制集权

34.明朝有学者言:

“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D.实行君主立宪制

35.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

36.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淸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俄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37.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里农抑商思想

38.明淸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徳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

39.顾炎武说: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40.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

下列不厲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下为主,君为客”

C.以“众治”取代“独治”D.“存天理,灭人欲”

41.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42.明淸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徳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

43.“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这一观点()

A.批判了古代中国皇权独断性、随意性的弊端

B.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C.是对当时西方耍求人性解放和思想&由的呼应

D.说明作者跳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维逻辑

44.明末淸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45.明淸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

46.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

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徳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

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10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思想的?

综合材枓一、二,说明明淸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

(5分)

(3)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何区别?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10分)

47.“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淸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則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宋柯记》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5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主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

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5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10分)

 

1~5CCDCD6~10DBCCD11~15BCCBC16~20AACCB21~25BCBAA

26~30CAACD31~35CCCBA36~40AABDD41~45CBABC

46.

(1)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2)反对理学空谈义理,强调经世致用。

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发展之处: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

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

47.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虏(成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徳。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资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