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331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7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docx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修改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会读会写,能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我能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重、难点

1、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会读会写,能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自学自练

知识脉络

1、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二、预习作业

1、本文作者,__________作家。

本文是__________的节录。

2、给加点字注音:

无聊()徘徊()浏览()广袤()

3、解释:

阅世:

浏览:

徘徊:

结晶:

共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文学是人类感情最丰富生动的表达,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__________,凝聚着人类__________。

导学精练

导入

二、交流预习题

三、教学环节

精讲释疑

(1)解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你”是指谁?

‘门’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划分段落层次。

(3)学习1-2小节

①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

 

②“迷醉”和“沉睡”的含义

③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

二者形成了什么?

④打开这些门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只要----)

(4)第三小节:

点题、引出下文

示范引导

(1)理解第四节部分句子含义

①为什么说“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联系文学作品说明。

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水浒传》是宋末汉族农民起义的形象史。

《三国演义》是魏、蜀、吴三国历史的形象史。

《红楼梦》

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怎样理解“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灿烂的智慧”?

当堂训练:

背诵第四段前四句。

4、小结

思学活练

练习巩固

“我心中的文学”,可根据课后的描绘以及词典上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

例子:

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

视野,陶冶情操,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

向未来等等。

积累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

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

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2.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3.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学重、难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1、分层、主旨句、名家名作

二、预习作业熟读课文第四小节。

导学精练

一.导入

二.检查朗读情况

三.教学环节

(一)学习第四节

1、主要阐述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分层:

1/ 2 3 4/5 6 7 8 9/10 1112 13

2、中心句;(第12句) 

3、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4、“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中的“这”指代什么?

 

5、为什么“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6、文学对人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二)介绍一些名家名作。

余秋雨  张平  史铁生  秦文君 郭敬明 路遥

韩 寒 杨红樱  鲁迅 朱自清 林语堂 梁实秋

徐志摩 钱钟书 巴金 茅盾 郭沫若

三曹 三苏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

     ……

(三) 扩展

1、 阅读联想:

课文中说:

“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

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2、 理解迁移:

文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说说它

怎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

3、仿句扩展:

仿造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或以其他词开头仿写句子。

如:

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春是:

家是:

(四) 运用

学习题目的比喻说法,为书、理想、爱等拟一个明白生动形象的标题。

如:

书--窗口、眼睛、阶梯、面包、朋友

(五)小结

积累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二、《繁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掌握它们。

2、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能了解作者文中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

  

重、难点

重点:

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掌握它们。

我能了解作者文中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

难点:

我能了解作者文中三次看星的情况和感受。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

1.写作背景2.理清文章中作者几次观看繁星的地点、时间、感受

二、预习作业

1.字词积累

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萤火虫霎眼梦幻纳凉船舱星群密布

2.文学常识

《繁星》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字______,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篇小说《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等。

文的体裁是______。

导学精练

1、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2、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

化的特点吗?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

作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  

2、我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重、难点

重点:

我能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写景状物;我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难点:

我能懂得作者的情感。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

1.课文第三段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展开

2.名词释义:

联想:

就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想象:

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从而建立起

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心理过程。

二、预习作业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②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③深蓝色

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④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⑤渐渐地

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⑧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⑨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来描写,下列对该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书法作者在没得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

种种美的享受。

B.第⑦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既吧繁星写的活泼可爱,又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产生无穷的

遐想。

C.第⑩句中的“觉得”一词用得十分恰当,因为作者此时已经不是小孩,只是感受上仿佛回到童年。

D.这一段从点上写海上看星空。

导学精练

1.阅读第3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作者感到星星“摇摇欲坠”是因为什么?

②在“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谁在母亲的怀里了”一

句中“我沉睡着”与“我觉得”是否矛盾?

为什么?

2.阅读第4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②怎样理解“跑”

③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

”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3.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手法的一大特色。

请分别找出实写、虚写的语句,体会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

由此感悟作者种种感受的真切与精妙。

思学活练

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请学习巴金描写

事物的方法,和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册》;  

2、按要求背诵。

积累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

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

骨不变色的清白。

3、《冰心诗四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熟读并背诵诗歌。

2、我能理解作者的感情,懂得母爱的伟大。

3、我懂得《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重、难点

重点:

我能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作者的感情,懂得母爱的伟大。

难点:

懂得《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自学自练

知识脉络

1、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朗读诗歌时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预习作业

熟读诗歌《母亲》、《纸船》,注意节奏、重音、感情。

导学精练

精讲释疑

⑴.体会“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⑵.第一节中哪些诗句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且由来已久?

⑶.第二节诗人写出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发生的种种令人心碎的结果,并写出自己明知没有结果还是不灰心地叠,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⑷.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想象。

这一想象有何特点?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⑸.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

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示范引导

⑴.诗人为什么要叠纸船并把它抛进海里?

 

                                                                               ⑵.诗人叠好的纸船有的被风卷进窗子里,有的被海浪打湿了,沾在船头上,可她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⑶.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

⑷.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悲哀?

                   

                     

⑸.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⑹.本诗用“纸船”做题有什么好处?

当堂训练:

背诵《母亲》、《纸船》。

4、小结

思学活练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

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自主练笔,准备课上交流,教师进行点拨。

例,我从不肯乱花一分钱,

总是留着留着,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为母亲捎上一支康乃馨,……(流星、月亮、千纸鹤等)

作业推荐

1、积累摘抄表现母爱的古诗、现代小诗各两首;

2、试写一首歌颂母爱的小诗或短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并背诵诗歌;

2、我能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3、我能从《嫩绿的芽儿》中感悟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我能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作者的感情。

难点:

我懂得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知道怎样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

1.品味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二、预习作业

熟读诗歌《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导学精练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一句中“惊羡”什么意思?

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

 2、《成功的花》是一首哲理小诗,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说教,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

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

3、《成功的花》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

思学活练

你能归纳“冰心体小诗”的特征吗?

交流自己读过的冰心诗集中的其它小诗。

积累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

如果你是一片白云,

就装扮一方晴空。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

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

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4、《安恩和奶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常识;能讲述故事内容。

2、我会认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外貌和对话描写。

3、我能懂得文章制造悬念的写法。

重、难点

重点:

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外貌和对话描写。

难点:

学习文章制造悬念的写法。

自学自练

1、填空

(1)《安恩和奶牛》选自                 作者            (国籍)的            ,代表作                 。

(2)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三要素是:

2、字词

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难写的字请在空白处写两遍。

干瘪七皱八褶撂下臀部

木屐锃亮翕动

找茬瑕疵小犊锱铢必较踌躇

3、词语解释或造句

旁若无人:

熙来攘往:

锱铢必较:

扬长而去:

刨根究底:

腼腆

4、你平时看到过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小小说吗,请写出几篇,推荐给大家。

导学精练

1、你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

2、请找出小说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这些描写都有什么作用。

3、安恩的奶牛是一头怎样的牛?

安恩和奶牛的关系怎样?

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思学活练

1、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

请续写一个结尾。

2、其实人与牛的关系非常密切。

同学们说说有“牛”字的成语或俗语。

积累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

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

(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

(2)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的家人听。

2、抄写生字词,每个五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我知道设置悬念的作用,能理解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3、我能说出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重、难点

重点:

我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能说出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难点;我知道设置悬念的作用,能理解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体会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自学自练

知识脉络

1、悬念的设置与解除

2、文章的主旨

导学精练

1、安恩为什么坚持不卖奶牛?

2、你喜欢安恩吗?

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

3、作者想通过这篇小说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思学活练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探究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册》。

积累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

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

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课题:

5、古代寓言二则

备课时间:

2012、9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课文,能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2、我能说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有自己的见解。

3、我明白寓言的寓意,能说出对自己的启示。

重、难点

重点:

我能熟读课文,能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我明白寓言的寓意,能说出对自己的启示。

难点:

我能说出人物的形象,有自己的见解。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

1.作者简介2.寓意理解

二、预习作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遂不得履()()宁信度()

2.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用自己的话解说《郑人买履》这个故事。

三、学习本文的方法指导

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明白寓言故事其中的道理,

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一句一句地研读,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

句读得正确、通顺。

导学精练

讲一讲

大家以前学过哪些寓言?

哪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较为深刻?

读一读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古文读得好。

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响亮;朗读停顿合理,不

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译一译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译文。

思学活练

⑴郑人是个怎样的人?

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⑵生活中,你还听到过、看见过这样的事情吗?

或者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请你讲一讲,说说你的感受

课后学习

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听听他们的看法。

课题:

5、古代寓言二则

备课时间:

2012、9、3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我能熟读课文,能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2、我能说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有自己的见解。

3、我明白寓言的寓意,能说出对自己的启示。

重、难点

重点:

我能熟读课文,能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我明白寓言的寓意,能说出对自己的启示。

难点:

我能说出人物的形象,有自己的见解。

自学自练

一.知识脉络

1.作者简介

2.寓意理解

二.预习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

遽契其舟()()坠于水()

2.填空。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这本书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组织编写的。

3.用自己的话解说《刻舟求剑》这个故事。

导学精练

1.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断句及字词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文

3.生齐读古文。

4.说说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大概可以分为几层。

5.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弄清字词含义及句子翻译。

6.师答疑,并梳理寓言。

2.课堂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遽契其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2)翻译句子

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没找到?

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求剑者错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你有什么方法找到这把剑?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

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学活练

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选择两则寓言中的喜欢的一则,小组表演,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1、背诵两则寓言《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能用自己的语言向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要有自己的感悟。

3、完成《同步练习册》。

积累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

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课题

6、十三岁的机遇

备课时间:

2012、9、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发展、升华的线索;

发现、理解作者对北大的评价;

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2、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自学自练

1.自学生字词:

呜咽()安恬()涉足()凝重()

尘缘()校徽()沉淀()絮语()

犀利()撷取()徜徉()惆怅()

穹窿()白驹过隙()迸溅()积攒()

弹指()怪癖()抽屉()不系之舟()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19)谈笑风生: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

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很多诗和其他文学作品,是个不折不扣

的“小书呆子”,后来,又学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

比赛”的国内奖。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

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

这篇文章是她在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90周年写的。

释题“十三岁的际遇”这“际遇”指作者因自己少年时发表了许多较有影响的诗作而被北大破格录取

(“一段奇妙的尘缘”)。

这“际遇”是她生活道路上一个新的开始,使她“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

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

导学精练

一、导入

正式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

大家今年多大啦?

13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一个重要

时期,是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年龄。

13岁的我们开始了美好的中学学习生活,而本文的作者

田晓菲在13岁时就已经被我国著名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开始了她美好的大学学习生活。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

是怎样知道的?

2、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

3、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喜欢读北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