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099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好这部分内容,再面对乘数数位更多的笔算乘法,就很容易进行类推了。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段安排:

第一段,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简单的估算方法;第二段,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

第三段,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第四段,学会用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最后还安排了本单元的复习。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简单的估算,并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4.不同条件的组合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

难点:

1.理解抽样估算的合理性。

2.理解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格式。

3.理解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

4.在不同的条件组合解决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律。

四、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几十乘几,几百乘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末尾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对干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方法,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比较清楚地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拥有自主探索的意识。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笔算经验。

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最主要的是对两位数乘十位上的数的写法经验有所欠缺。

对这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学生的理解。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11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1

练习一2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笔算1

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

练习二1

复习2

有趣的乘法计算1

总计11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里,陆续教学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以及千克、克等质量单位,本单元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教学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第20~21页教学千米的认识,第22~23页教学吨的认识,第24~26页安排单元练习和知识拓展。

二、单元总体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难点:

1.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四、单元学情分析

千米和吨都是常用的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过常见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但是这两个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他们对这些单位不够熟悉因此,本单元教学千米和吨,首要任务是体会千米和吨,感知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建立1千米、1吨的初步观念。

教学千米与米、吨与千克的进率及简单的换算,也是让学生联系已经认识的米和千克体验千米和吨。

学生是否体会了千米和吨,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检验,一是能否联系实际,举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大约是多长、1吨大约是多重;二是能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里正确使用千米和吨。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共用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认识千米1

认识吨1

练习三2

机动1

总计5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加和减、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下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设置的。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材修订以后才有的,与四年级上册安排的从条件出发灵活思考的策略一起,构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板块的基石,能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强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问题出发,想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并最终与所需条件建立起联系,这种从果到因的思考,我们称之为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也称之为分析法。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几乎在每一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会得到运用,因而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问题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问题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2.能运用策略灵活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

1.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2.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四、单元学情分析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基础上安排的第二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是相辅相成的,让学生体会有时“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有效。

重点学习用“从问题出发思考”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灵活运用“从条件出发思考”和“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1)1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

(2)1

练习四2

机动1

总计5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在一起。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使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

但是,四则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仍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载体。

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序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

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后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和小括号,学会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书写格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两步式题。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4.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难点:

1.探索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脱式运算的格式,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

2.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四、单元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

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单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单问题的算式。

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单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

练习五2

算24点1

机动1

总计7

 

第五单元年、月、日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的有关知识,能够认读钟面上时间的基础上,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24时记时法。

教学内容大致分成四段:

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第二段教学平年、目年、季度等知识,第三段是教学24时记时法的记时原理和方法,第四段是教学求经过时间,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尽量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观察材料,组织学习活动,激活已有经验,引导发现规律,适当解释点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单元总体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在合作交流、共享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3.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4.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四、单元学情分析

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关系较之时、分、秒却显得更加复杂。

虽然说本单元内容涉及的许多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是缺乏对年、月、日的清晰认识和数学化的思考过程。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7课时完成教学,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认识年、月、日1

认识平年和闰年1

练习六1

24时记时法1

简单的时间计算1

练习七1

机动1

总计7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证以及初步掌指贯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习和探素其他平面图形面根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教材分四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习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不同策略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第二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常用的面积计量单位、学习直接

计量或估计简单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第三段探素和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四段运用对面积单位含义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探索并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等两

个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两次练习和一次复习。

二、单元总体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2.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了,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三年级(上册)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面积的相关知识,他们已经习惯于长度单位的学习。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需要学生在空间上一次飞跃,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一,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混淆不清,如,长方形课桌面有多大?

很多学生会计算它的周长。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根本没有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部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

内很难达到。

第二,不能选择合适的单位来描述图形和物体的面积。

如,“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4();一张餐桌面的面积是2()”等类似的题目,学生不能正确填写。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把实际物体面的大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另一方面没有对面积单位充分感知。

第三,不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10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面积的含义1

面积单位2

面积的计算2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复习2

机动1

总计10设置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的认识,这是建立在学生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儿份,用儿分之一或几分之儿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以

及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大小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展开,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联系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理解,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操作中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在操作中能学会正确地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

2.初步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

难点: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学情分析

分数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十分重视分数教学,新课程也很重视分数的教学。

本单元继续学习分数的认识。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对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要比上册认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复杂一些。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了以后,每份里的物体一般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利用分数表示感到不习惯。

因此教学本单元时应该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不要给出抽象的定义或具有概括性的法则,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以免加重教、学双方不必要的负担。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1

认识几分之几2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

练习十1

总计6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也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同时也完整了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当然也为

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使新旧知识呈现出层层递增、系统安排的体系,顺应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

生活中广泛应用,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

本单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先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再介绍小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大致过程,最后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计算。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3.在初步认识小数和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3.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1.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四、单元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处于心理逐步趋向稳定的时期,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一二年级相比也有质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生技能的学习也正逐步从模仿向创新发展,自信心不断加强,表现欲望强烈,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相对较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机,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参与、学会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册第七单元《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是在理解十分之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虽然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零点几的小数来表示,所表示的含义也相同,但对于学生来讲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五、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另外机动1课时。

课题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

比较小数的大小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练习十1

总计4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一、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统计安排在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中,总体目标是: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本单元教学统计知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是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统计方法,初步学会根据适当的标准,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调查,收集并随时记录、整理信息,用自己能够使用的方式呈现得到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单元不教学新的统计方法,仍然用已经教学的方法收集、加工信息。

但是,要根据存在于同一事件里的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和不同的调

查对象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目的,提高开展统计活动的能力,体会统计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

二、单元总体目标

1.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下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

汇总。

2.能从统计的角度找出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按不同标准和不同调查对象分类整理数据,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用“学生自己的方式”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

3.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难点:

1.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2.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有关统计的知识,有了初步的统计思想和方法,能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易不同的分类整理数据。

本单元的学习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

五、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用3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课时

数据的整理和收集2

练习十二1

总计3

 

第十单元期末复习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先组织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自已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反思,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全学期的学习内容,大致分四部分进行复习:

第1~2题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4题复习混合运算,第5~6题是乘法估算和两步连乘的实际运用;第7题复习年、月、日;第8~10题复习千米和吨;第11~12题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3~14题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5~16题是分数和小数的实际运用:

第17~22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23~28题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于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第104页上半页展示了一组学生交流学习情况的场景从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回顾内容时突出“喜欢的”、“有趣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