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44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docx

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建议初稿

2019年襄阳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毕业年级复习教学建议

(初稿)

2019年是襄阳市全面推行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也将迎来课改后的一次全新的中招考试。

今年的中考将会有哪些新变化,新变化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和中考复习备考上又将如何改变。

这是我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根据课程改革和襄教文[2018]137号中考文件精神,现对2019年思想品德毕业复习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考试性质、命题依据、命题原则

1.考试性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2.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襄阳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市文科综合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试题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即中考命题:

一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二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要促进课堂教学改进;四要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突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意识和法治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蕴涵在试题之中,反映学科的育人功能,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2)基础性原则。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2011版)》命题,文科综合命题范围、题型特点、难度系数、能力水平等都要与《说明》保持一致。

重视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覆盖面一般要达到50~80%,体现考试内容的基础性。

(3)人文性原则。

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依照学生生活逻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求,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4)创新性原则。

试题在源于教材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强调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整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5)时代性原则。

文科综合命题材料的选取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将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与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使试题富有时代气息。

(6)科学性原则。

文科综合试题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图文表达准确规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信度、效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公平公正。

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中考核心立场,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达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试题力求做到结构合理、内容鲜活、图文并茂,语言简洁,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二、考试范围和权重

道德与法治:

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占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占35%,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下册)占35%,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国内重大时事政治重要内容占10%。

与去年相比:

七年级权重增加5%,国内重大时事政治权重减少5%,八、九年级权重不变。

变动的主要依据是: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本身具有时政性。

三、考试形式和基本题型(与2018年相同)

考试形式为闭卷,思品、历史、地理三科构成文科综合卷。

其中,思品5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题型有:

选择题、非选择题、活动探究题、核心素养题。

在题型方面:

努力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突出考查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坚持“科学考查双基”,进一步减少纯知识性或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力求跳出“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怪圈。

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干预生活、参与生活、反映生活、透视生活,增强生活气息,卷面生动活泼,材料新颖鲜活,设问适切恰当,努力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

四、复习教材专题与热点专题

根据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件精神,确定对本学科的毕业年级复习和毕业升学考试,以关联主题教育相互融合的形式,进行模块式的整合。

具体如下:

整合思路(主体思路):

以学生的生命成长、生活拓展为横轴(考查场域),以学生核心价值建构、核心素养培育为纵轴(考查标高),原则上每个场域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18个具体要点)为标高考查到位,但是各个场域对核心价值、核心素养的考查需要各有侧重(有些可以综合的必须综合,但是不能重复考查)。

整合线索(基本线索):

按照整合思路,整个初中三个年级6册教材的复习、考查,具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明线)、以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辅线”(暗线)进行展开。

(一)一条主线(基本线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道德与法治》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成”为一条主线,逐一展开,各个年级应该各有侧重,即:

(1)九年级主要讲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八年级主要讲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七年级讲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两大变化(基本思路)

一是教材的变化。

今年是使用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新教材考试的第一届毕业生,全新的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必然会带来考试命题的新变化。

意味着考试侧重点,由原来“时政专题为主,融合教材内容”,调整为“教材专题为主,融合时政内容”(或“教材与时政并重”)。

二权重的变化。

七年级考试权重的增加,意味着七年级考试内容增多,大题分值增加。

(三)三个层次(基本能力)

复习教学以2019年襄阳市《中考说明》考试要点为依据,原则上尽可能按照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的知道、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等能力目标层次要求命题。

把握好三个能力目标层次:

一是“了解、知道”层次,对这类层次考点掌握或会列举教材中的基本观点即可,考查“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认识、懂得、理解”层次,对这类层次考点要学会分析或辨别,考查“为什么”的问题;三是“掌握、学会、运用”层次,对这类层次考点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加以应用,考查“怎么做”的问题。

(四)四大理念(基本主题)

教材编写的理念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公民教育

法治教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价值导向的依据;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隐含公民意识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关注成长历程,关注青春生命,凸显生命教育底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即直面问题、思想引导、实践能力。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五)五个栏目(基本形式)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教材设计了六个小栏目,栏目形式多样,各具功能,可作为题型使用。

这六个小栏目,除了“相关链接”栏目内容可以不列入考试范围,其他,如正文前:

运用你的经验;正文中:

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正文后:

拓展空间。

这五个栏目都是复习考试的范围,一般情况下,按照教材的编写思路,命题会运用小栏目的问题,考查教材正文部分的知识内容。

(六)六大素养(基本元素)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包含18项要点。

具体的操作思路上,把“核心素养”培育要点(18个)体系与三个年级6册教材的各个单元教育主题进行对照,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相容点,整合成一个个“主题教育模块”,然后按照“主题教育模块”顺序展开,形成一条“核心素养培育、形成”的线索,对学生成长、发展状况进行考查。

(相关链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培育点”体系)

(七)八大时事热点(热点专题)

专题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喜迎建国70周年

专题二尊重法律权威建设法治国家

专题三凝聚价值追求厚植文化自信

专题四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专题五共筑安全防线护航健康成长

专题六坚守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专题七创新引领时代科技点亮生活

专题八共享中国智慧共建世界繁荣

(重要纪年:

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国家监察法实施一周年)

(八)十大教材主题(教材模块)

三个年级6册教材共23个单元,根据内容整合成以下相互关联的10大“主题教育模块”——七年级上册:

核心词是“成长”,七年级下册:

核心词是“青春”;八年级上册:

以“社会生活”为核心,八年级下册:

宪法专册;九年级:

以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为核心。

(根据襄阳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际,对七上第一单元、九下第三单元可以淡化处理,只了解基本观点即可)。

1、学习追梦(享受学习·接受教育·少年追梦)

(内容:

七上第一单元;八下第二单元部分;九下第三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敬业;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批判质疑、人文积淀、责任担当;等。

(1)明白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是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

(2)中学生活,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3)少年梦的特点、少年梦的重要;实现梦想,需要努力(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少年梦与中国梦的关系)。

(4)学习是我们的任务;学习点亮生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享受学习。

(5)认识自己的重要和方法;欣赏、接纳自己;做更好自己的方法。

(6)受教育权;接受教育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重要性;维护受教育权。

(7)依法(积极)履行受教育义务。

(8)少年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少年必须跟上时代步伐;少年强、中国强,少年应有的情怀;少年当自强、少年怎自强。

(9)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直面考试压力,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0)回望反思成长:

学会合理选择,脚踏实地奋进;自信走向未来:

与时代同呼吸,同祖国共命运。

2、青春生命(珍爱生命、珍惜青春·保持向上情绪、培育积极情感)

(内容:

七上第四单元;七下第一单元;七下第二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友善、平等、和谐;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精神、社会责任;等。

(1)如何认识生命;生命的接续及其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责任。

(2)生命至上,敬畏生命;生命的关联与关怀(生命休戚与共)。

(3)珍视、守护生命:

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增强生命韧性(的策略方法):

直面挫折;发掘生命的力量。

(4)生命向何处去、生命价值追问;感受、发现、探索、创造生命的意义。

(5)活出生命的精彩:

要充盈,不要贫乏;要关切,不要冷漠;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6)青春的变化及悦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及自我调节(的方法策略)。

(7)独立思维、批判精神的培育培养(技巧);创造潜力的开发。

(8)男女两性异同及各自优势;男女两性交往及互补。

善解青春萌动:

异性朋友、异性情感;珍惜青春美好(情感)。

(9)体味青春成长的渴望;积蓄青春飞扬的力量(路径、方法等)。

(10)青春有格:

张扬个性(乐于实践、敢于尝试)与坚守规则;行己有耻:

知耻——判断、选择、自控(的方法策略);止于至善:

向善——逐善——至善(要求自我省察)。

(11)情绪的各类;青春情绪的色调;情绪的管理: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愤怒的方法、安慰他人的方法)

(12)体验情感(异于情绪)、体悟情感(种类、作用);体味情感美好、创造正面情感体验(的方法);传递情感的正能量(关心、关爱他人的方法技能)。

3、交往成长(走进生活·尊师敬长·珍惜友情)

(内容:

八上第一单元;七上第三单元;七上第二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社会责任、信息意识、人文情怀、理性思维、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

(1)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养育着我们——我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网络是我们生活的新空间:

网络丰富人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不沉迷、会选择;警惕网络诈骗、学会保护隐私)。

(3)合理利用网络: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比如培育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辨识、抵制网络谣言(的方法技能);传播网络正能量,比如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建议、表达合理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等。

(4)教师职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教师职业的时代发展要求;尊重不同风格老师(的方法技能)。

(5)教学相长,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批评;亦师亦友,师生平等、彼此尊重(跟老师发生矛盾后,处理的方法技能)。

(6)家的意味:

生命的居所、心灵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中国人的亲情观念(为何、如何“孝亲敬长”)。

家中有爱:

体味亲情的美好;正确认识、对待家人之间“爱的碰撞”;主动沟通、善于沟通(和父母沟通的技巧),促进爱的增进、爱的传递。

(7)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家庭中的责任、义务;促进家庭和谐,未成年人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方法技能)。

(8)朋友的重要、友谊的力量;友谊的特质,善解友谊(竞争与互助;宽容友善与坚持原则)。

(9)建立友谊的方法策略;呵护友谊的方法策略(正确处理交友过程的矛盾冲突)。

(10)网络新时代,网络生活新常态;网络与现实的异同,慎重结交网友。

4、社会生活(关爱集体建设·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

(内容:

七下第三单元;八上第三单元;八上第四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爱国、敬业、友善;理性思维、问题解决、劳动意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

(1)集体有温暖,集体有力量;集体生活成就我:

涵养我们的品格、发展我们的个性。

(2)要处理好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维护集体利益,让集体更美好。

(3)美好集体共同的愿景、美好集体良好的氛围(特征);集体生活合作策略;在共建中尽责、在担当中成长。

(4)责任内涵、责任来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我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不言代价与回报,我承担、我无悔。

(5)社会生活中我们需要相互关爱,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需要讲究艺术。

(6)奉献社会,能够助我成长;奉献社会,掌握路径要领。

(7)国家利益内涵、国家利益涉及领域;国家核心利益主要包括;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8)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发展时期,捍卫国家利益的要求、表现。

(9)国家安全及其与国家、人民、个人之间的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内涵、外延;自觉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义务观念。

(10)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途径);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对未来充满信心;自觉树立劳动意识、实干理念、创业精神。

5、道德法律(了解社会规则·遵守道德法律)

(内容:

七下第四单元;八上第二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理性思维、社会责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问题解决;等。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

(2)必须自觉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要坚定维护规则,亦要积极改进规则(劝导他人遵守规则的方法技巧)。

(3)社会生活讲道德:

要尊重他人、要以礼待人、要诚实守信。

(4)尊重的重要性;如何尊重他人。

文明有礼的重要;如何做到文明有礼(参加社交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礼节)。

诚信无价(诚信的重要性);如何树立、践行诚信价值观念。

(5)社会生活要守法:

生活需要法律、与法律息息相关;人类逐步走上法治道路,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

(6)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7)法律为我们护航:

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特殊保护;我们感受法律的保护、自觉遵守法律。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8)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认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必须承担。

(9)预防犯罪:

犯罪及其特征;犯罪责任(刑事责任)必须承担;刑罚类型、种类。

加强自我防范,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过幸福有意义的人生。

(10)善用法律:

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法律服务手段及其利用);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常见策略方法)。

6、宪法教育(尊崇宪法权威·崇尚法治精神)

(内容:

八下“法治教育专册”。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理性思维、社会责任、自我管理、健全人格、国家认同、问题解决;等。

(1)必须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因为: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保障人权。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是怎样组织国家机构的(国家机构职权、相互关系及其实行的原则);宪法是怎样规范权力运行的(规范的必要性,权力的运转、行使)。

(4)必须坚定保障宪法的实施,做到:

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5)坚持依宪治国:

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6)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增强宪法意识(宪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7)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以及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受到特殊保障的权利等(各自的包含、意义等)。

(8)依法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维护权利守程序(方式、注意事项等)。

(9)公民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受教育、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各自包含、意义等)。

(10)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义务相统一(关系理解及运用);法定义务须履行(法定义务例举;履行: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违反义务须担责(种类、对应责任、启示等)。

(11)(宪法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成分包含、地位及其作用);多各所有市经济共同发展(非公经济包含成分、各自地位作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两个坚持”)。

(12)(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等等之间的关系);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要求等)。

(13)(宪法规定的)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多党合作性质、为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方针、巨大意义);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宪法来源;民族自治与中央的关系;实施这一制度的巨大意义等);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涵、性质;产生、权责、运行及其意义等)。

(14)(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及其设置)①国家权力机关:

产生(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性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层级(中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②国家行政机关:

宪法来源、职权范围、层级及其分工(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宗旨、主要职权、权力运行及其监督等;③国家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各自类别和层级的划分、各自职权、职权范围、工作原则、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等。

(15)崇尚法治精神:

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16)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自由的意义、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眼看平等(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的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宪法对平等的保护及界定)。

(17)自由平等的追求:

珍视自由(珍惜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践行平等(反对特权、平等看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8)公平正义的价值:

公平的定义、内涵,公平对于个人、社会的意义;正义的定义、内涵要求,正义之于社会制度、社会和谐的价值意义。

(19)公平正义的守护:

坚守公平(个人怎样维护;制度如何保障等);守护正义(个人如何守护;司法怎样维护)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要从点滴做起,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7、富强创新(坚持创新·走向富强)

(内容:

九上第一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富强、文明;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信息意识、劳动意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问题解决;等。

(1)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三大”变革,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的肇始、深入、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成果、经验总结。

中国腾飞谱写新篇:

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概括的、感性的);改革开放显现的中国力量、收获的重要启示(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走上的是一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2)走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3)创新改变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让我们获得成就感;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我们改革开放进入攻紧克难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4)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现状;谋未来就要谋创新;当前我国实施的相关创新战略有哪些;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国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人人皆可创新;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精神、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我国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方法策略)。

8、民主法治(依法治国·推进民主)

(内容:

九上第二单元。

价值引领、素养培育:

民主、文明、和谐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社会责任、国家认同、问题解决;等。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