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335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阶段质量评估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质量评估

(二)

第六至十一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3·东营学业考)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A.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2.为了改变右图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进行的探索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下图所描述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D.《中华民国约法》颁布

4.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

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5.(2013·青岛学业考)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6.(2013·泰兴模拟)有诗写道:

“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

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

”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诞生

C.遵义会议D.挺进中原

7.针对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

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天

中国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A.①    B.②    C.③    D.④

8.(2013·滨洲学业考)右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9.(2013·合肥模拟)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导致图中④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戊戌变法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10.下列各项中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

A.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修建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

D.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11.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辛亥革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3·湛江学业考)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

观察下列人物图,其中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2013·盐城模拟)“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

”“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指(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15.(2013·内江中考)下面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

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

③经济特区的建立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祖国的和平统一

C.经济体制改革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6.右图所示历史场景之所以成功实现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B.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

17.(2013·苏州中考)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

(2013·烟台学业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成功,烟台籍的王亚平是本次航天任务中唯一的女航天员(见右图)。

高兴之余,同学们,请你指出我国航天事业喜报频传的原因有哪些(  )

①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②科技人员的钻研、探索

③综合国力的提高

④国家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的发展战略是(  )

A.阳光工程B.“863计划”

C.希望工程D.科教兴国

20.下列能够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吃“公家饭”、端“铁饭碗”成为大家的追求 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⑤“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④⑤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2013·合肥模拟)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

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国之梦】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

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1)孙中山的“救国之梦”指导思想是什么?

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4分)

【建国之梦】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该道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分)

【强国之梦】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3)邓小平理论是在什么会议上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的?

为什么称“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分)

【我的中国梦】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4分)

22.(2013·福州中考)小军同学以示意图、表格和卡片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农村政策篇】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请在示意图“?

”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2分)

(2)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分)

【外交成就篇】

类别

内 容

原则

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3)__”方针。

(2分)

胜利

1971年,中国恢复在(4)__的合法席位。

(2分)

【(5)__篇】

请你参照【农村政策篇】【外交成就篇】,结合卡片内容,为上面卡片设计篇名。

(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

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

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四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时间

双边贸易额(亿元)

人员往来(万人)

友好城市(对)

1972年

11

——

0

2006年

2073

480

233

请回答:

(1)请列举两例古代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实。

(2分)

(2)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

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那段“不幸的历史”?

(4分)

(3)结合材料二,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

(2分)

(4)中日建交于哪一年?

根据材料四,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3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2分)

24.(2013·济宁中考)2013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走近伟人——毛泽东”的探究活动。

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伟人风采】

(1)图一是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写下大气磅礴的诗篇《长征》。

请答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分)

(2)图二是毛泽东赴重庆前,在延安机场留下的“挥手之间”。

有人说,1945年8月毛泽东敢冒风险到重庆,是一身系天下安危。

请分析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

(1分)

(3)图三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对最敏感的台湾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的文件是什么?

(2分)

【伟人情怀】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1949年1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

“胜了三大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4)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胜了三大战役”是指哪三大战役?

(2分)

(5)试分析党中央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的“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分)

【缅怀伟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识记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00年”,这一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8月攻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在1853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是在1860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失败。

故A、B、D与题意不符,答案选C。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图中的关键信息是“经学难抵洋枪炮”,为改变这一现状,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因此进行了洋务运动。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非革命党人”“非中华民国人”,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此情景出现表明中华民国成立后,没有群众基础。

故选C。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Democracy和Science分别指民主和科学。

结合所学可知,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的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B。

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盘踞在这里的军阀是吴佩孚。

张作霖盘踞在东北三省,孙传芳在江西地区,袁世凯在1916年病死。

故答案选C。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红军”“生死攸关”,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表格中的事件链接所学知识可知:

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

其他各项事件与时间、作用的对应均正确。

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图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示中的两大解放区及大别山,判断图示反映了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备选项中与其描述一致的是A。

根据B中的地点和“关门打狗”判断是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

C是平津战役的作战策略。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指渡江战役。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④处发展迅速。

从时间段分析,1911年的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海国图志》是魏源所著。

1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所以答案选D。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片所反映的内容: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大炼钢铁,第二、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农业上不切实际的“高产”,由此可以确定是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

农业上的“浮夸风”和工业上的全民大炼钢铁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

不切实际的“高产”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大炼钢铁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故选D。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图①②③④中的人物依次是黄继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

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战士,所以与题意不符,排除含有①的选项,D正确。

1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解决了……温饱问题”。

链接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

所以选A。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国有企业的自主权属于对内改革取得的成就;经济特区的建立属于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可见,与此相关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英国国旗——米字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我们可以得出判断,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的主权。

而香港得以顺利收回,得益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

所以C正确。

A是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香港无关;B、D是台湾地区和大陆成立的组织,与香港无关。

17.【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2年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贸易迅速增长。

1980年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稍逊。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国经济与美国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

表格没有体现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所以选A。

18.【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我国的航天事业喜报频传,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推行“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学技术,并从资金、资源等方面大力支持科研工作;科研人员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精神。

故答案选A。

1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改革开放后,衣食住行、就业制度、保障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①③是改革开放前的生活和就业情况,②④⑤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变。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和感悟历史的能力。

(1)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题,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率军进军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3)题,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因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三民主义。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

(4)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只要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即可)

22.【解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1)

(2)(3)(4)题属于识记能力的考查,回答时结合相关联的内容填上答案即可,第(5)题结合卡片中的有效信息“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等分析归纳,可以确定为“祖国统一”的主题。

答案: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求同存异

(4)联合国

(5)祖国统一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感悟历史的能力。

(1)

(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题从材料二中“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可知日本领导人否认侵略罪行,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1972年中日建交。

根据材料四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中日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可回答第(4)题。

第(5)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遣唐使来华。

(2)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3)日本领导人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4)1972年;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4.【解析】本题以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为主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10—1936.10,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或: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题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第(3)题1972年,中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第(4)题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5)题,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

第(6)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1934.10—1936.10;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或: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学生回答只要符合上述中心意思即可)

(2)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中美联合公报》。

(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必须全答对方可得分)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等。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的两层意思即可)

(6)要时刻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作贡献;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实事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热爱祖国,以天下为己任;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等。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答出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的两层意思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