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042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高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高阳小学“耕道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

第一部分高阳小学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高阳小学的发展优势

二、高阳小学的发展劣势

第二部分高阳小学耕道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部分高阳小学的发展目标

一、高阳小学发展的总目标

二、高阳小学发展的领域目标

三、高阳小学发展的阶段目标

第四部分各领域发展规划的实施要点

一、构建耕道教育文化体系,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包含:

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实施的阶段目标、标志性成果。

以下同)

2、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帮助孩子个性发展。

三、构建读学研写教学体系,助推师生教学相长。

四、构建生命体验德育体系,用爱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五、构建思勰少年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第五部分高阳小学三年规划保障机制

一、思想理念保障

二、管理组织保障

三、资源后勤保障

李安刚

高阳小学“耕道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6——2018)

前言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系统、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认识到:

教育应该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社会都十分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我国教育重要任务是科学发展,人民满意。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创新,进一步提升高阳小学的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学校现代化建设办学纲要》等法律和临淄区教育局、朱台镇中心学校关于做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会议精神,立足于十八大“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和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积极建设“耕道教育”品牌,全方位保障小学教育可持续的、和谐的、稳健的、富有创新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凸显学校的“耕道教育”办学特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高阳小学“耕道教育”三年(2016年—2018年)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高阳小学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部分高阳小学发展的背景分析

高阳小学地处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隶属于临淄区朱台镇,北靠博兴,西邻桓台是传统的农耕区。

高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厚。

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曾以齐地临淄高阳一带为都。

北魏延和元年,刘宋在临淄县西北境设置高阳郡,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因“奉谏泯王不受,退而耕野”的王蠋,“佐太祖定鼎,力战有功”的刘兴玉,“为官清正,洁己爱民”的明举人韩超然、韩介等均生于斯,长于斯。

“高阳馆外酒旗风”是临淄八大景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鹧鸪戏、板笔画的发源地。

尤其是一千六百年前,著名农学家、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坚持实地考察和生产实践,历时十一年写成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系统、最有价值的农业科学名著《齐民要术》,对后世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阳小学的前身是民国2年3月(1913年3月),由黄家麟创办的“北高阳国民学校”,隶属临淄第三区国民学校。

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学校规模逐渐变大。

1969年,北高小学和北高农中合并,小学、初中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更名为:

“临淄区淮阳公社北高联中”。

1985年,“北高联中”一分为二,初中命名为“高阳中学”,小学被命名为“高阳乡中心小学”。

2010年8月,随着全区教育资源的调整,将槐务、宁王、王庄、南高四处小学合并到高阳小学,即“朱台镇高阳小学”。

高阳小学服务于周边31个农耕村居,现有18个教学班,736名学生,51名教职工(平均43岁,50岁以上21人30岁以下7人),占地84亩(与高阳中学公用),多年来,在一代代高阳教育人的努力下,学校走过了特色立校、规范治校的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

山东省“档案建设先进单位”,淄博市“规范化学校”、淄博市“绿色文明家园”,临淄区“素质教育示范校”,临淄区“人民满意学校”。

一、高阳小学的发展优势

反思学校发展的百年风雨,结合近几年学校竭力推动自主内生发展的经验,我们认为高阳小学的发展优势有五点:

(一)高阳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存艺术传承人对教育的热爱、关心、帮助,为高阳小学在地域资源的开发运用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展、形式与内涵的高度切合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广厚重的大舞台。

(2)多年来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教育改革创新、以科研推动学校工作、以课程建设养成学生素养的学校氛围已经形成。

(三)专家团队对学校的情况较熟悉。

基于与高阳中学同处一院,从办学理念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活动场地(场所)具有连贯性的设计,省市区专家对高阳小学相对熟悉,我们积极主动借助中学打造的专家平台开展校际活动和专家的引领指导,努力深化课堂变革,完善课程建设,提升文化创生。

(4)高阳小学的校干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实干、勇于追求、敢于创新。

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到了一半,大部分教师积极努力,不甘落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沿着耕道教育的育人目标奋力前行,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高阳小学师生管理公约得到了广泛认同,考核细则科学严谨。

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认可程度高,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好。

二、高阳小学的发展劣势

(一)教育思想引领办学的落实不到位。

“思想办学文化立校”的名校发展之路起步晚、脚步软。

主要原因是校长的办学信念不坚定、平台打造不稳固、话语体系不严密、办学目标指向欠清晰,导致很难突破已有的品牌学校的掩盖。

(二)家庭教育平台层次低。

学校虽然尽了努力,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原因、家长的忙碌劳苦与自己生活在社会底层,导致完全把孩子命运寄托在老师的教育,有“不成材怨学校若成才孩子好”“有灾有害学校赔无灾无难一身轻”的思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对等、不合作的现象有且长期普遍存在。

(3)部分校干教师缺少职业追求。

51名教师年龄平均在46岁左右,校干队伍的长期原校原岗(相近)在任和待遇不落实导致开拓意识差,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科研意识差、团队研究能力弱、没有突出优秀教师引领。

老教师多,进取意识差、病弱多,难于做到“自己尽全力而不顾他人”。

(四)基础设施和活动场地的严重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第二部分高阳小学耕道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

高阳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她远离城区,生源是来自周边31个村庄的农民子弟。

学校建校已逾百年,是山东省最早的“国民学校”之一。

高阳是距今1600余年的南北朝期间北魏的郡治,中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曾任过高阳太守,贾思勰著的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就诞生在高阳这块土地上。

身处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地区,有百年校史的办学传统,生源相对单纯,中小学同处一所校园,这都体现了高阳小学的与众不同。

正因为这样,迫切需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校连阡陌的自然环境,利用学生及其家长都能熟悉农耕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我校提出耕道教育办学特色,为的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引自《中国教育规划纲要》)。

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的农村和边疆偏远地区的学生,通过高考实现了升迁性的社会流动,阶层固化的现象正在被逐渐打破。

但是在农村小学生的启蒙阶段,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时,因地制宜地了解一些身边的农事活动,亲近大自然,拉近与父母及乡邻的亲情,不要让农村的孩子一味读死书,死读书,错失学生身边本来具有的良好机会和条件,丢弃了可以获得一技之长的机会。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让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

我们一直认为大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应该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高阳小学的师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乡贤贾思勰和他的著作《齐民要术》,深刻理解“耕道教育”的内涵,构建有特色的品牌学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为此,我们结合高阳地区久远的历史,回顾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传统文化,一致认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我们传承传统文化,首先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农耕文明高度契合,与当时的社会治国模式相统一。

其深远的影响远播当时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星空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芒。

作为高阳历史名人的贾思勰以及渗透在他的不朽著作《齐民要术》中的传统文化精髓,选定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相契合,与现代办学理念相结合的文化载体。

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用比喻的手法论道: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

与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相比,教育学学术领域中的经典实在太少,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地域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从乡贤贾思勰高尚的品性(其著作《齐民要术》,翻译成现代语言则是“人民群众谋生的重要方法”,体现了在北魏的经济转型期间,贾思勰的民本思想。

)和老老实实的科学精神中提炼出今天我们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内圣外王”(《庄子·天下篇》),内心有高尚的道法修养,追求圣贤的思想境界;对外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敬业、友善,达到做人做事的完美结合。

“道器兼备”(《易·系辞上》),道,指高水平的见地;器(术),指的是具体的办事方法。

“道器兼备”,就是指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贯通起来。

小学生从年龄阶段来说,尚属少年儿童,心智和体能均处于发育时期,用叶圣陶老先生“教育是农业”这个比喻来说,小学生还处在幼芽破土、需要园丁的百般呵护的时候。

农村儿童最早领略的是大自然的风光,最早感知到的是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与交融,我们认为,这是农村小学教育(启蒙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今天,我们所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既要修德,又要事功,从而“内圣外王”;既要有高明的见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道器兼备”。

我们将基本能够做到这两点的学生称为“思勰少年”,学校将以此为己任,实现特色教育,打造我校的教育品牌。

1、办学理念:

耕道教育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凝心聚力“精耕细作”地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兼顾优质教育、普及教学与超常(特长)教育。

促使更多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成为各行业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和创业先锋。

2、校训:

和谐生态自由生长

小学阶段的教育,主要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类似于农耕活动的“栽培”,也就是心灵的耕种与培养;老师在这里扮演的不是工程师的角色,不能按照某种设想好了的规划来实施自己的建设,而是如“农夫”或“园艺师”(horticulture)一样精心照料自己的“作物”,提供充足的光照和养料以让他们自由生长,越自由,就一定越健康,越饱满,越茁壮。

3、学校精神:

志存高远心有阳光

耕道教育要给学生以志向,树立远大目标,方能使学生成人成才,更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每一位教师都要认识到无论环境多么公平,都不能使每一颗树苗郁郁参天,每一朵花都芬芳艳丽,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建功立业,只要他充满爱心、信心,善心、内心充满正能量,做普普通通的社会个体也是教育的成功。

4、校风:

和和美美

因和而美,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浓郁的气息。

全校师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的自我心灵的和谐,从而彰显出师生语言的美好,行为之美好,心灵之美好。

阳光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状态,发展状态,促进学校和谐美满。

5、教风:

亲亲善善

教师是以其仁爱、慈善、博爱。

显现其良知、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