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033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试题.docx

《历史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试题.docx

历史复习试题

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D.“存天理、灭人欲”

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3.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

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

B.指责皇帝“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

C.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D.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图1为《四书》《五经》的书影。

“四书五经”作为

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5.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提倡法治和众治D.抨击君主专制

7.某公司有一匾额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匾文的观点出自于道家②匾文的字体使用的是篆书

③匾额落款的时间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④匾额彰显了该公司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

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9.下列关于指南针叙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将天然磁石经冶炼制成B.科技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针制法

C.在元朝时经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D.北宋称船上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人为舟师

10.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

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11.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中所思念的“佳人”,与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都是一种托喻。

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政治改革家的“美政”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12.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

A.促进了教育的普及B.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13.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

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初的南京

14.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经商思想淡化C.拜金主义盛行D.商品经济发展

15.既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又是“宋四家”之一的是

A.米芾B.苏轼C.辛弃疾D.陆游

16.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

①②③④

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

17.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

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

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前京剧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受统治阶级的推崇

C.融合吸收了多个剧种曲调 D.京剧艺术的大众化

18.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旦B.生C.丑D.净

19.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

“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

20.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

“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该国家应是

A.日本B.英国C.西班牙D.美国

21.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2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26.近代某思想家说: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

A.民主共和B.暴力革命C.改良维新D.君主专制

27.胡适曾说:

“(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下列近代人物中,向中国人系统地介绍进化论的是

A.林则徐        B.李大钊      C.陈独秀       D.严复

28.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29.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B.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30.“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31.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图反映其中的哪一环节?

A.问题形成

B.史料整理 

C.史料收集

D.历史解释

 

32.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要研究先秦时期的农业生产状况,应收集的直接史料是

A.

B.

C.

D.

第Ⅱ卷

二、本卷共4题,共52分。

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3分)

34.(10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

“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

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分)

35.(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

“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

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徽·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它杂质,对传统主义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

……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肆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4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

(4分)

(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

(3分)

3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

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

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

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4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

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7分)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武平一中高二实验班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

1—5BCBCC6—10DDCDA11—15ADDDB16—20DDAAD

21—25DDCDC26—30CDABA31-32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33.

(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2分)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分)

(2)主张: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或写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2分)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2分)

(3)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3分)

34.

(1)娱乐演艺场所。

(2分)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分)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3分)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2分)

35.

(1)直接目的:

坚持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避免被西方文化同化。

(3分)

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1分)

(2)思想家及主张:

孟子、“民贵君轻”(或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

(2分)

特点:

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或托古改制)。

(2分)

(3)不同:

从维护到完全否定。

(2分)

(4)趋势:

从传统儒家思想向民主思想演变。

(2分)

36.

(1)文化交流传播;巩固国家统一。

(2分)由繁到简。

(1分)

(2)不认同。

(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3分)

(3)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尊孔复古逆流。

(3分)

目的:

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

(2分)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