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0315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 2.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2

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实验过程中,实验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列有关实验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间越长积累的淀粉越多,实验现象也越明显

B.在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观察与第三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越长,质壁分离越明显,越有利于实验观察

C.赫尔希与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时间不宜过短,否则会有部分大肠肝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解离根尖的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压片时细胞不易相互分散开

【答案】D

【解析】绿叶在光照下时间过长,光照部位产生的淀粉有可能会运输到遮光部位,实验现象反而会不明显,A项错误;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由于失水时间过长会死亡,第三次观察时细胞可能会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项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有部分大肠肝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影响实验结果。

若保温时间过短,则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不能完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故C项错误;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离液解离根尖的时间不宜过短,否则压片时细胞不易相互分散开,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课本上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能够对实验步骤中的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引起的不良影响进行准确分析。

2.下图表示某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

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基因W和w中的A+G/T+C的比值不同,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D.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灰身:

黑身=3:

1

【答案】C

【解析】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在双链DNA分子中,C=G,A=T,因此基因W和w中的A+G/T+C的比值相同,但基因B和b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将产生1个卵细胞(生殖细胞)和三个极体,可见,若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则可产生1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C正确;若只考虑身体的颜色,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Bb,多只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或Bb,所以该果蝇与多只灰身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的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不一定为3∶1,D错误。

3.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A.DNA,DNAB.DNA,RNA

C.DNA和RNA,DNA或RNAD.DNA,DNA或RNA

【答案】D

【解析】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即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D正确。

4.某植物个体中的一个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UUC,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B.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1个氨基酸不同

D.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定无法遗传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该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突变基因进行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突变后编码的肽链的长度比突变前多了1个氨基酸,C错误;若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可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子代,D错误。

5.已知15N它比14N重,将所有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不同世代细菌DNA分子的密度。

DNA分子的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1代(全中)DNA含有的氮原子是14N、15N。

B.如果测定第4代DNA分子密度,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1/4。

C.如果将第1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1/2重带、1/2轻带。

D.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B

【解析】亲代是全重,说明都是15N,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子一代的DNA分子中一条是15N,一条是14N,整个DNA分子密度梯度离心后应是全中,A正确。

在第4代中会产生1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中带,占1/8,其余都是轻带,B错误。

因为子一代的DNA分子中一条是15N,一条是14N,如果将第1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四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1/2重带、1/2轻带,C正确。

上述实验能表明是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D正确。

6.6.粘菌素被称为“最后的抗生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它虽能导致人类肾脏疾病,却可促进家畜生长。

下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原理,P为质粒,细菌耐药性基因位于P上。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图中的①

B.③④分别为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A—U配对方式为图中④所特有

C.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会导致位于P上的粘菌素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

D.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

【答案】B

【解析】题图显示:

①表示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见,若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则对应于图中的①,A正确;③④分别表示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来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④(转录)和⑤(翻译)过程中均存在A—U配对方式,B错误;长期滥用粘菌素饲养生猪,由于粘菌素对位于P上的细菌耐药性基因的定向选择作用,会导致位于P上的粘菌素耐药性基因频率提高,C正确;粘菌素可插入细菌细胞膜磷脂中,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因此粘菌素通过②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起杀菌作用,D正确。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②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

③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④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分子上,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基因分布在DNA上,①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错误;不同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形成了基因的多样性,但对于每一个特定基因,又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即基因具有特异性,③正确;染色体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之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④正确。

8.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

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

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

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

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

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

【答案】D

【解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乙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因此可观察到两种菌落,但是由于R型菌不抗青霉素,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S型菌)继续生长,B错误;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所以不能转化出PenrS型细菌,C错误;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菌的生长,且丁组中加入了青霉素,R型菌也不能生长,故丁组中无菌落生长,D正确。

9.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的DNA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梯度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A

【解析】细菌的DNA被15N标记后,放在14N培养基中培养,复制1次形成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一条含有14N,离心形成中带,即图中的②,A错误;复制两次后形成了4个DNA分子,2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形成中带;另外两个DNA分子都只含有14N,离心形成轻带,即图中①,B正确;随着复制次数增加(三次及三次以上),离心后都含有中带和轻带两个条带,轻带相对含量增加,即图中③,C正确;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含有15N,离心形成重带,即图中的⑤,D正确。

10.如图表示某种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

B.图中甲染色体上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不一定相同

C.图中控制红花的基因表达时,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

D.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能观察到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基因控制的是相对性状,图中标有3对相对性状,因此染色体上共存在3对等位基因,A错误;图中甲染色体含有一个双链DNA分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双链DNA分子中C=G、A=T,因此甲染色体上的嘌呤碱基数(A+G)与嘧啶碱基数(C+T)相同,B错误;图中控制红花的基因表达时,转录过程需RNA聚合酶参与,C正确;在该生物体内,甲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定才能观察到,D错误。

11.科学家进行的下列实验中,采用的核心技术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探究光合作用碳的转移途径

B.探索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C.证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D.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探究光合作用碳的转移途径、探索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和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均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引起植物向光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则是通过控制单侧光照射的部位、是否将胚芽鞘的尖端切除等措施进行实验的,没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综上分析,A、B、D均错误,C正确。

12.下列关于研究的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C.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

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正确。

采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出细胞器,D错误。

考点:

研究的方法及结论

13.A、B两个不同株系的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分别产生a型病斑和b型病斑。

以下两个株系TMV的为材料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实验过程

A型TMV的RNA→感染烟草

B型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

A型TMV的RNA+RNA酶→感染烟草

组合病毒(B型TMV的RNA+A型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

A.烟草产生a型病斑的组别是①③B.烟草产生b型病斑的组别是②④

C.组合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是B型TMVD.TMV是一种逆转录酶病毒

【答案】C

【解析】组别③中加入的是A型TMV的RNA+RNA酶,在酶的作用下RNA被水解,不能合成TMV的蛋白质,因此不能产生病斑,A错误;组别②加入的是B型TMV的蛋白质,而感染时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因此不能产生病斑,B错误;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的RNA,因此产生的子代病毒是B型TMV,C正确;题中没有显示RNA可以逆转录形成DNA,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明确侵染时进入受体细胞的是遗传物质,并控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病斑的产生;而蛋白质留在了外面,不起作用。

1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上相关科学家及其贡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存在的活细胞

B.毕希纳证明了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酶

C.沃森、克里克在未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下,最终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D.摩尔根是历史上第一位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

【答案】C

【解析】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己存在的活细胞,A正确;毕希纳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酶),而不是细胞本身,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C错误;摩尔根是历史上第一位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D正确。

15.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可以使细菌死亡,HIV感染T细胞后可以造成T细胞大量死亡,那么噬菌体和HIV利用细菌和T细胞的物质中主要的不同是()

A.组成蛋白质的原料B.构成核酸的原料

C.营养成分D.无机盐

【答案】B

【解析】两者组成蛋白质的原料都是氨基酸,A错误;噬菌体的核酸是DNA,HIV的核酸是RNA,因此构成两者的核酸的原料不同,B正确;两者利用的营养成分基本相同,C错误;两者对无机盐的需求相似,D错误。

16.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答案】C

【解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A正确;由于32P只标记DNA分子,而DNA分子注入了大肠杆菌体内,所以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也有少量的噬菌体的DNA没有注入了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B正确;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C错误;本实验结果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D正确。

17.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A正确;艾弗里进行的是体外转化实验,不涉及小鼠的存亡问题,B错误;由于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直接地单独地利用营养物质中32P对自身DNA进行标记,所以只能是利用带32P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通过噬菌体去侵染带32P标记的细菌,才能使噬菌体的DNA带上32P的标记,C错误;格里菲思实验只证明了死亡的S型菌含有转化因子,没有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错误。

18.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D.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答案】D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项正确;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项正确;真核生物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虽然有些DNA没有参与形成染色体,比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但核DNA占绝大部分,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但经过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就会出现一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的情况,故D项错误。

19.某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下列选项提到的碱基中,可能是“P”的是()

A.胸腺嘧啶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D.胞嘧啶

【答案】D

【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NA分子经过两次复制后,以突变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为U-A,A-T,而另一条正常,以正常链为模板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为G-C、C-G,因此被替换的P可能是G或C,故选D。

20.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

该图示能表明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答案】A

【解析】分析图解,图示表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图示无法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只能说明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B错误;此图只能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而不能说明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C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而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D错误。

2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氧气浓度一般比细胞质基质高

B.在蒸馏水中线粒体外膜比内膜更容易涨破

C.黄色短杆菌的线粒体比乳酸菌多

D.线粒体中存在少量的核酸,其中RNA是控制细胞质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氧气在线粒体中被消耗,线粒体内氧气浓度一般比细胞质基质低,A项错误;线粒体内膜折叠,伸缩性较大,在蒸馏水中外膜比内膜更容易涨破,B项正确;黄色短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C项错误;线粒体中DNA是控制细胞质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

错因在于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认识不清。

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DNA,只有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2.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下列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DNA失活变性

D.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只能是DNA→RNA→蛋白质

【答案】B

【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来遗传因子一词,但并没有发现基因,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S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蛋白质失活变性,而其中的DNA在温度降低后可以恢复活性,C错误;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除有DNA→RNA→蛋白质,还有DNA→DNA,D错误。

2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摩尔根通过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的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原因提纯的DNA分子中含有少量蛋白质,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作用,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连续复制4次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会有16个DNA分子,含有15N的DNA分子只有2个,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A正确。

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有14N,所以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B错误。

DNA分子中有胞嘧啶60个,应含有腺嘌呤40个,复制4次应需要40×(24-1)=400个,C正确。

连续复制4次共产生24即16个DNA分子,D正确。

25.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每个DNA分子上都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由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D.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答案】A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真核生物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和基因的主要载体,A项正确;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C、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填部位)。

(2)图中的1、5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学家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DNA分子(M)中的A∶T∶C∶G为2∶1∶1∶3,能不能说明该科学家的测定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以A链的M为模板,复制得到的B链中A∶T∶C∶G应该是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