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朴素议论文.docx
《艰苦朴素议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艰苦朴素议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艰苦朴素议论文
艰苦朴素议论文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
联合国专门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为“世界勤俭日”,提醒并要求人们在新世纪仍然不要忘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铺张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每天中餐饭后,教室门口装剩菜剩饭的大桶里堆积了许多米饭、剩菜;白天光线充足,总有几间教室的灯还在那里亮着;没人使用,还听见自来水哗哗地流着;刚吃完饭,就会有很多同学在学校的商店排队买零食吃?
?
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都让我们心惊和心痛。
为了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
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勤俭节约教育做起来不可能轰轰烈烈,但是它的质量却是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明天的他们能成为社会优秀的人才。
让我们都树立
小品a:
队员甲站在会场中央,伸出右手做水龙头状。
队员乙肩扛书包,大汗淋漓,在龙头上洗手。
队员丙踢着小足球上。
乙和丙同时洗用一个水龙头,争抢起来,互不相让,后来干脆用手打仗。
忽然传来上课铃声,乙和丙欲走,水龙头将他俩拉住,定格。
中队长:
请看,这属于什么行为?
小记者:
不象话,这不是浪费水吗?
小品b:
一队员带着春游的食品、水壶、面包等,边饮边磕上长,吃不下,摇摇头。
把半个面包扔了,定格。
中队长:
请看,像这样的行为你见过吗?
小记者:
见过。
上回春游,我们在一个中对做了统计,吃不了的食品扔掉的有11人呢,真浪费啊!
小品c:
一个化妆成铅笔的队员上,叹息着:
生在森林野山,
长在工厂车间,
为小学生服务,
咱心甘情愿。
谁知主人无聊,
削铅笔当作好玩。
一毛钱一支铅笔,
几分钟剩下半段。
随手扔进垃圾里。
如此浪费现象,
实在令人心酸。
中队长:
这就是一支铅笔的自述,听得叫人脸红。
铅笔头到处乱扔,练习本撕下一张又一张,就是丢失一分钱,也是不愿意伸手捡,这种浪费现象十分普遍。
节约用水措施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
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1
3、用水时尽量使用小水流。
4、随手关紧水龙头。
节约用电: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在家时每天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3、家电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要长时间待机。
4、在白天的时候,尽量使用日光,避免开灯。
从自己身边做起,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其他节约办法
):
最后一滴水
旁白:
故事发生在未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时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地球上能源紧缺,人们过着白天无水、晚上无光的日子。
这天,由于缺水,地球母亲也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
她的大儿子“节水”出去找水了,只有二儿子“节电”和三儿子“环保”留在家里照顾着地球妈妈。
小品:
最后一滴水
(板块二):
反思校园里不节约、不环保的现象或行为
是的,如果我们再不重视节约、环保,地球妈妈将向我们提出抗议了——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然而前一段时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
那呜咽哀号的漫天黄沙,正是来自大自然的警示,是大自然对人类无情掠夺的抗议!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利用这次班会课的时间一起反思一下,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不节约、不环保的现象或行为呢?
1951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世。
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
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
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
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
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朱元璋
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
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3、苏轼之房梁挂钱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
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赵匡胤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
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
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5、周恩来
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
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
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周总理身说:
“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2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
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
6、毛泽东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7、邓小平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
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
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
今天,
8、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9、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10、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
“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
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一定要受穷挨饿!
”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11、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
管家问道:
“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
”仆人皱着眉说:
“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
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
”管家感叹道:
“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
儿童
小学生、要自理,学会自己管自己;
在家不当小皇帝,长大才能有出息。
学校活动莫推迟,班级工作要尽职;
3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情。
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
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
“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只俭不勤,坐吃山空,
辛勤劳动最光荣,好逸恶劳最可耻。
艰苦奋斗是传统,勤俭节约莫放松;
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报国记心中。
铺张浪费要抵制,贪图享受当禁止;
艰苦奋斗最光荣,骄奢淫逸最可耻。
勤俭节约小品《小华后悔了》
2012-07-0217:
30:
00作者:
未知来源:
主题班会资源网评论:
0点击:
775
人物:
小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小华:
(星期天早上九时半,小华在床上伸伸懒腰。
)唉,真累,奶奶,几点钟了?
奶奶:
(急急忙忙走过来)哎哟!
我的小宝贝,快十点了,快起来。
小华:
(马上起床,看了看衣服)这衣服有些旧了,给我换件新的吧。
奶奶:
好,好,这就换,这就换。
(马上递上新衣服)
小华:
(满意地)嗯,这还差不多。
爷爷:
(端来早餐)华华,快趁热吃,这是爷爷亲手做的面条,还香喷喷的。
小华:
(瞪大眼睛,连连摆手,大叫)什么?
又吃面条,我不吃,我要去广州宾馆买意大利粉吃。
爷爷:
(陪笑着说)好好,我的乖孙孙,这面条留给我和奶奶吃,你吃意大利粉。
小华:
(满意地点点头)这还差不多!
(晚上,一家人在吃饭)
小华:
(饭掉了满桌子)
妈妈:
华华,你看,满桌子都是饭,要注意点。
小华:
(无所谓地)才那么几粒饭,算什么?
米缸里有的是大米,要做多少饭都行。
爸爸:
(严肃地)华华,你这样认为就不对了。
要知道,一粒饭是来得非常不容易的。
农民伯伯要经过播种-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晒干,再加成大米。
最后,我们还要把大米煮熟,才变成香喷喷的米饭。
从播种到加工成大米起码要半年的时间。
你每天都浪费几粒米,一年下来就有一麻袋了。
你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呀!
小华:
(低下头)爸爸,我真后悔。
以后再也是浪费了。
我要做个勤俭节约的好少年
4篇二:
有关节约的议论文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谈勤俭节约
古人云: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
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
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
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
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
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
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泡泡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节约与美德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因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人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缺德。
但是,确“德”的人却常常有。
三国时期魏帝曹睿大兴土木,为自己建华丽的宫殿,劳民伤财。
少傅杨阜曾上书曰:
“臣闻尧尚茅茨,而万国安居;禹卑
宫室,而天下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筵耳。
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美丽,以调敝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
夫不度万民之力,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
”可曹睿非但没听从,还灭其家族,最终是魏氏灭亡,致是自己含恨而终。
一项调查显示:
大学食堂一周被倒掉的饭相当于一亩地的产量!
学校一年浪费的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
“我们凭什么浪费?
”我们有什么资格浪费?
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就将其倒进垃圾桶,这又是什么心理?
大家的资源被个人故意地糟蹋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有些人的挥霍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
然而,一个人只有不缺“德”,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容易地显现。
据资料显示:
福建连江金源集团董事长黄如论,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成为“慈善王”,2003年捐款2。
1亿元人民币,2004年捐款2。
86亿元,今年头4个月已有近亿元捐助。
如此富有的人物,个人生活中却跟奢侈无缘。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被称为“世界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已达256亿美元,可他生活上却相当节俭,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
最近,他向外界公布遗嘱,宣布把不到财产的2%留给自己的3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研究防治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
节约的背后是乐善好施的美德。
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可为不可为”,而是“为与不为”,愿为则百事可成。
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计地厉行节约,体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成就感。
如果视节约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勤俭节约如同数学中的繁式化简,不仅能真正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是要“天天过‘节’”,还是要“天天过节”,自己去选吧。
谈节俭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
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
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
三国时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说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这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
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其行囊,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其俭素之德,令人赞叹。
而周恩来总理又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欧阳修云: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意思是说,节俭利于家邦。
明
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与此相反,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
当然,我们所提及的“治国”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
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意义就显得极为重大。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从政府到人民,都以铺张浪费相尚,国家岂能不亡?
民族岂能长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节俭,从我开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每一个同学都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
事实上我们的先辈们一直都把节俭当成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就那身边的同学来说,有的同学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频繁地更换文具;有的同学禁不住诱惑,每天都买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学经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说起名牌来如数家珍。
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浪费在有些同学眼里似乎非但不是让人羞耻的事,反而成了一种追求时尚。
吃饭只吃几口就倒掉才显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随手扔掉才显得酷。
更有甚者,当你批评这些现象时,一些学生甚至说:
“我画的是自己的钱,我的东西怎么处理有没有损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来指手画脚?
”“现在很火水平提高了,到点饭菜可以理解,用不着这么斤斤计较。
”“我国是农业大国,这点粮食算什么?
”
虽然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可是,还有好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够上学,许多失业家庭尚待改善,许多受灾地区的人还吃不饱,穿不暖。
据许多报纸杂志介绍,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国家,也是很注重节俭的,从来都是富日子穷过。
而我们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来,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却学会了穷日子富过。
我们现在还小,还没有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勤俭节约确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节俭下的东西其实也能起到为国家积累财富的作用啊。
那么,就让节俭从我开始吧!
从我开始,不浪费一张稿纸,不浪费一滴水,不盲目花一分钱?
?
勤俭节约不浪费
“俭以养德”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
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昌盛,
无不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今天,我们提倡理性的适度消费和低碳的生活习惯,“传家宝”更不能丢。
2008年6月1日,一碗饭,一碗汤,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甘肃地震灾区时的午餐。
总书记用餐的帐篷,是战士们的食堂,搭建在甘肃地震灾区一个偏僻的高海拔的小山村里。
战士们的午餐,还是相对丰盛的,但是,胡锦涛总书记只吃了一碗米饭,盛了一碗菜汤。
看到这个电视画面,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毛泽东主席曾经深刻地指出:
“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设计师告诫全党: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曾经引用明朝薛瑄的话告诫大家: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
再看看我们如今,走进学校饭堂,食物是相当丰盛的,有鸡腿,猪排,大排。
和胡锦涛总书记吃的比起来,我们都比他吃的好,但我们有些人吃了一口就倒掉了,多浪费呀!
难道他们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
”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爸爸妈妈烧的菜有些人都不吃,只能倒掉,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勤俭节约,不要浪费粮食,浪费最可耻的。
同学们,我们要向胡锦涛总书记学习,不要浪费粮食。
司马光曾经说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古人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那些农民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干活,多么辛苦啊!
他们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可换来的却是我们的浪费,全体人民应该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篇三:
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议论文问题总结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思路打不开,文章展不开,分析不全面,见树不见林,议论不深刻,蜻蜓点水。
更有甚者,面对文题,笔杆咬烂,头发捋断,也难以敷衍成文。
个中原因,固然与他们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有关,但思维找不到出口,行文理不出头绪,思路伸展不开,恐怕是主因,而这又与他们不善展开联想有很大关系。
一、想不出
二、不会分解分论点
三、不会分析论证
★★★★★★★★★★
一、想不出:
想不出事,想不出理,想不出情景
培养爱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看书、遇事能研究、会分析。
是什么【观点、实质】,为什么【联想情景,究根本原因】,怎么做(的)
【思路方法(现象)】
例如:
【林冲妻子被调戏后】“当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为什么?
如果换成鲁智深呢?
林冲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出于他想保住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以及美满幸福的家庭。
宝玉挨打,怎么样打的?
打的怎么样?
为什么打?
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