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078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主塔施工监理实施细则

§1概述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索塔采用分离上塔柱倒Y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索塔。

塔柱底面高程-3.25m(承台顶),塔顶高程为+181.531m,索塔总高度为184.781m,桥面以上塔高与主跨比为0.2616。

索塔全宽在上塔柱处为13m,在下横梁处为38m,在塔底为22m。

索塔包括上、中、下塔柱和横梁以及附属结构设施(避雷设施、航空航行警示灯等)。

索塔由上、中、下横梁分成上、中、下塔柱三部分。

下塔柱总高为43.851m(即从下塔柱底面中心标高-3.250至下塔柱顶面中心标高+40.601m段),塔柱横桥向外侧面的斜率为1/5.4814,与竖直线夹角为10°20′20.79″,内侧面的斜率为1/3.5250,与竖直线夹角为15°50′16.8″,顺桥向外侧面斜率为1/25.0582,与竖直线夹角为2°17′07.22″;中塔柱总高为80.88m(即从中塔柱底面中心亦为下横梁水平中线标高+40.601m至中塔柱顶面标高+121.481m段),塔柱内外侧面的斜率均为1/6.5015,与竖直线夹角为8°44′38.94″,顺桥向为竖直向上;上塔柱总高为60.05m(即从上塔柱底面中心标高+121.481m至上塔柱顶面中心标高+181.531m段),塔柱外侧面横桥及顺桥向为竖直向上,两塔肢净距为4.0m,上塔柱顶面设7.5m高竖直向上的塔冠。

塔柱采用矩形箱型断面,在断面外侧的四个角点处设置120cm×40cm的倒角。

上塔柱断面顺桥向宽7m,横桥向宽4.5m,壁厚顺桥向宽1.2m,横桥向宽0.8m;中塔柱断面顺桥向宽7m,横桥向宽4.06m,壁厚顺桥向宽0.75m,横桥向宽0.76m;下塔柱断面顺桥向宽由10.5m渐变至7.5m,横桥向宽由8.5m渐变至4.06m,标高+0.75m以上部分为空腔,以下部分为2.5m高的实心段。

上塔柱顺桥向内壁上设有斜拉索锚块。

索塔共设三道横梁,下横梁设在中、下塔柱交汇处,横梁采用箱型断面,上、中横梁长4m,宽6.6m,高6.5m,顶底板和腹板厚均为0.75m。

下横梁长29.88m,宽6.8m,高6.5m,顶底板和腹板厚均为0.75m,内设两道0.75m厚的横隔板。

塔柱竖向配置Φ32钢筋,箍筋与架立筋为Φ16,另塔柱、横梁外侧面均设有一层φ5mm间距10cm×10cm带肋防裂钢筋焊网。

上塔柱及上、中、下横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上塔柱斜拉索锚固区配置了15-12规格的环向预应力钢绞线,上横梁配置了6束15-19钢绞线,中横梁配置了28束15-19钢绞线,下横梁配置了50束15-19钢绞线。

另外整个塔柱设置了劲性骨架。

§2主塔施工节段划分及工艺流程

§2-1施工节段划分

根据设计图纸及模板的刚度要求,每次浇筑高度应控制为≤4.5m,即每4.5m划分为一个节段,因此塔柱混凝土浇筑分节大致情况可见附图(T2-1)。

一个节段施工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施工周期。

 

§2-2施工工艺流程

见流程图(T2-2)

 

 

主塔施工流程图(T2-2)

 

§3下塔柱施工监理主要工作简介

§3-1施工准备工作的监理事项

塔柱根部受力很大,塔柱钢筋预埋承台内长度一定保证符合设计要求,每个塔角点钢筋定位必须准确,因为角点在横桥向和纵桥向有可能出现荷载同时组合的情况,使角点应力叠加,所以要求钢筋定位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定位固定,确保塔柱受力安全。

该项工作须由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无误后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工作。

承台施工完成后,首先在承台顶面放样出下塔柱边界线,再进行施工缝的处理,要求承包人将边线以内的承台表面浮浆凿除,直至露出粗骨料。

§3-2施工过程的监理事项

依据下塔柱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施工过程的监理事项可具体分为以下几项工作:

 

一、劲性骨架安装

A、B标的劲性骨架均为先在厂房制作,然后现场分段拼接。

由于劲性骨架是测量放样、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施工定位的基础,其安装精度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有很大影响,应高度重视安装定位准确。

同时对劲性骨架的现场焊接质量也要予以重视,由于塔柱本身倾斜的构造,浇注混凝土的重量完全靠劲性骨架承受,因此对劲性骨架的焊接和连接质量要求较高,确保劲性骨架整体刚度满足施工要求。

二、钢筋工程

㈠、钢筋加工与运输

钢筋在后场钢筋加工场地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由于下塔柱环向尺寸是连续变化的,所以取一定的高度按比例进行加工,复杂的细部尺寸放大样进行。

加工成半成品的钢筋应按型号、规格、用途等进行编号挂牌堆放。

㈡、钢筋接头

B标主塔Φ32主筋接头采用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按《钢筋等强度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J/CT005—2002,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标准执行。

主筋定尺9m,钢筋接头的施工工艺如下:

1、施工准备

①.根据结构工程的钢筋接头数量及施工进度要求,确定钢筋套丝机的数量为两台。

②.安装钢筋套丝机,并搭设钢筋托架及防雨棚。

③.由钢筋连接技术提供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技术培训并对考核合格的操作工人发给上岗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④.进行钢筋接头的工艺检验。

在施工现场的同一根钢筋上取样,各作三根60cm长母材和钢筋直螺纹接头试件。

钢筋接头连接强度标准按SA级,接头抗拉强度超过钢筋母材实际抗拉强度或达到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0倍,即可按“SA”级接头使用。

⑤.检查供货质量。

直螺纹连接套应有产品合格证书,直螺纹连接套两端有密封盖,并有规格标记。

2、接头加工

①.钢筋应先调直后再下料,钢筋切口应垂直于钢筋轴线,不得有马蹄形或翘曲端头,不允许用气割进行钢筋下料。

②.钢筋滚丝。

滚丝工人必须持上岗证。

滚丝过程必须用钢筋接头提供单位的环规逐个检查钢筋滚丝质量。

要求牙形饱满、无裂纹、无乱牙、秃牙缺陷,牙形与牙形规吻合,丝头小端直径在卡规或环规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③.经检查合格的钢筋直螺纹丝头,应一头戴上保护帽,另一头拧紧与钢筋规格相同的连接套,并按规格堆放整齐,以便质检和监理抽查。

④.抽检钢筋直螺纹丝头的加工质量。

监理人员用钢筋套丝工人的牙形规和卡规或环性规对各种规格加工批量随机抽检10%,并作好记录。

如有一个接头不合格,应对该加工批量全数检查。

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并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经检验合格的钢筋丝头要加以保护,要求一头钢筋丝头拧紧同规格的保护帽,另一头拧紧同规格的连接套。

3、钢筋连接

①.将连接钢筋吊装就位。

②.回收密封盖和保护帽。

连接前应检查钢筋规格与连接套规格是否一致,确定丝头无损坏时将带有连接套的一端拧入待连接钢筋。

③.钢筋接头拧紧时应随手用油漆做好标记,以备检查,防止漏拧。

4、如发现接头有完整丝扣外露,说明有丝扣损坏或有异物进入接头,丝扣或钢筋丝头小端直径超差或用了小规格的连接套。

连接套与钢筋周边有间隙,说明用了大规格的连接套连接小规格钢筋。

出现以上情况应查明原因,给予排除。

重新连接钢筋。

如钢筋接头已不能重新制作连接,应就接头切除,重新加工丝头。

5、其它规格的钢筋接长可用对焊或搭接焊接头。

根据钢筋表合理配料,对焊接头要先清除钢筋端部20c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防止夹渣和钢筋接触不良引起“打火”。

钢筋端部有弯曲应调直或切除,钢筋对焊完毕,应对所有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并作机械性能试验,质量符合国家施工验收标准。

钢筋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②.与电接触处的钢筋表面,对于Ⅰ、Ⅱ级钢筋不得有明显的烧伤。

低温对焊时,对于Ⅱ级钢筋不得有明显的烧伤。

③.接头处轴线偏差不得大于0.1倍钢筋直径,且不得大于2mm。

当有一个接头不合格时,取双倍接头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如仍有接头不合格,则本批对焊接头判定为不合格,须切除重新对焊。

以上三个工种工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结业,操作考试合格取得上岗操作证的方可上岗操作。

A标主筋连接采用φ32主筋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连接。

其接头性能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其材料、接头质量符合现行国家的行业标准。

加工现场监理工作中要求:

①钢筋下料时,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②镦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裂纹;③不合格的镦粗头,应切去后重新镦粗,不得对镦粗头进行二次镦粗。

1.主筋接头质量要求

①.接头拼接时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②.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丝扣外露,加长型接头的外露丝扣数不受限制,但应有明显标记,以检查进入套筒的丝头长度是否满足要求;

③.丝头加工现场检验及套筒出厂检验,检验方法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接头应防止防止锈蚀和沾污。

2.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

1)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小于3根;

②.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③.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应大于0.95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

2)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数量分批进行。

在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抽取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

3)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次,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并应符合接头性能要求;

当3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结果符合强度要求时,该验收评为合格;

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

复验中如还有1个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

4)在现场连续检验员10个验收批次,其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㈢、钢筋绑扎

劲性骨架安装好之后,可以进行主筋接长。

用手将其拧入连接套内(所有主筋带连接套的一端向上),再用扳手按要求拧紧。

拧紧的钢筋用油漆做好标记。

主筋的上端用扎丝将其按事先在劲性骨架上划分好的间距与劲性骨架绑扎牢固。

主筋接好并检查所有接头合格后,进行箍筋绑扎。

箍筋绑扎时先绑扎水平箍筋,再绑扎倒角筋,最后绑扎拉接筋。

绑扎时由下而上绑扎,所有钢筋交叉点均要求用扎丝梅花型绑扎牢固。

钢筋绑扎好之后,在塔柱外侧面安装一层直径5mm间距10cm×10cm的带肋钢筋焊网。

钢筋绑扎时应事先将模板对拉螺杆的位置留出,要保证对拉螺杆能顺利对穿,其它部位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执行。

钢筋接头同一断面的数量不能超过50%,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倒角位置的防裂钢筋网不宜分离,防裂钢筋网位置放在离模板的2-2.5cm以内。

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超过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相互错开。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

㈣、钢筋加工及绑扎质量要求

1、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全长

±10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2、钢筋绑扎质量要求: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间距

两排以上排距

±5

同排

梁、板

±10

基础、墩台

±20

箍筋、横向水平筋间距

±20

钢筋骨架尺寸

±10

宽、高或直径

±5

弯起钢筋位置

±20

保护层厚度

梁、柱

±5

基础、墩台

±10

±3

三、模板工程

模板是决定主塔外观的关键因素,主塔模板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要拼缝严密,反复周转使用不变形,混凝土节段分接缝之间顺直,表面平整,色泽均匀一致,达到实用美观的目的。

模板均在模板加工厂严格按规范要求加工制作,要保证模板的平面尺寸、平整度及刚度要求。

模板加工完成后须经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使用需先试拼装。

为了模板的稳定和拼装方便,确保塔柱混凝土浇注不漏浆,使塔柱混凝土表面接缝平整、线条顺直,每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都将一块模板留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作为基准模板。

在模板支立之前,要在承台顶面已放样好的塔柱边界线上用砂浆做条形支座(做条形支座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模板拆除),模板就支立在砂浆支座上。

下塔柱第一节模板支立需在承台顶面和围堰壁上打支撑,加强模板的稳定性。

模板支立完毕由承包人复核模板顶口平面位置及高程,待合格后由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模板安装基本原则:

由于塔柱倾斜控制的需要,模板加工尺寸要准确,对接缝不能错台;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储备,组拼缝要严密,节段分接缝之间顺直,表面平整,周转使用不变形。

为此模板与模板间螺栓对接须紧密,保证每节段模板顶面要满足精度要求,避免积累误差过大导致纠偏困难。

此外模板安装调整好后,要及时与劲性骨架固定。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可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标高

柱、墙、梁

±10

模板内部尺寸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5,0

轴线偏位

柱或墙

±8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0

现场外模安装的监理工作中要求承包人应注意事项:

A、安装模板前

⑴.由于下塔柱施工期间处于冬季,必须完善模板外侧的保温层设置;

⑵.做好表面清洁工作,铲除残留在模板表面的混凝土结块、打磨毛刺;擦除模板上的污渍,当模板上新机油时,使模板附上一层油模即可(当模板立起来,不能有多余的机油往下流),但也不可漏擦;

⑶.检查整体拆下来的两块模板的接缝,如果有错台的现象必须就地调整,使之连接平顺后再进行吊装。

B、安装过程

⑴.必须根据测量结果所反映的上一次混凝土模板顶口各角点的高差,用加垫楔形木条或铁皮等方法进行平差;

⑵.立模时,首先注意本节段模板与上一次混凝土模板顶口的连接是否平整,必要时对上一次混凝土模板顶口进行打磨毛刺,严禁错台;

⑶.同一侧面的外模应注意水平向调成直线,竖向调整为同一平面,尤其是索塔内侧正面的模板层与层之间,要严格控制在同一斜面上;

C、固定措施

⑴上口控制直线和角点平面位置的约束杆件,一端应与骨架就近焊接,另一端应采用螺栓加钢板的方式与模板顶口连接;

⑵.同一平面上口的两块模板之间的竖向接缝两侧的对拉螺杆孔位与该接缝的距离≯30cm,否则应增开孔位;

⑶.对拉螺杆端头拧入“H”型螺母必须严格到位,其标志:

螺杆顶端接触到“H”型螺母的中心限位销。

该部位处于对拉螺杆受力的关键位置,且具有隐蔽性,不容易从外表直观的检查,确保对拉螺杆受力的可靠性;

⑷.由于索塔本身的倾斜构造,仅靠对拉螺杆不能平衡混凝土浇注时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因而需要将部分对拉螺杆与劲性骨架焊接,使部分侧压力由骨架承担,方能确保外模的变形及位移控制在规范要求的尺度内。

D.其它要求

⑴.由于下塔柱向外倾斜,对于模板本身的稳定是不利的,所以第一节段外模要用型钢在承台上支撑;同时由于模板平面尺寸较大,所以在运输、安装模板时要防止其变形;

⑵.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以及节点联系与纵横向稳定性分别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⑶.模板的对拉螺杆在浇注之前必须全部检查一遍,防止有漏紧螺栓在浇注时发生胀模现象。

⑷.在浇注混凝土时要派专人检查模板的支撑、对拉螺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混凝土工程

主塔采用C50高标号混凝土工程,浇注混凝土的质量应从准备工作、拌和材料、操作技术和灌后养生这四方面加以控制。

塔柱混凝土采用泵送浇筑,由于塔柱高度高,因此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较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易性、坍落度、泌水率。

还应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防止间断时间过长造成堵管。

一般要求

1.承包人应提前向驻地办提出申请,要求对将要浇筑混凝土层的模板、钢筋、凿毛面及场地处理情况、冷却水管及其它预埋构件的设置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筑;

2.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须根据浇筑方量合理安排输送泵数量,保证在预定时间内浇筑完成该层混凝土;

3.混凝土输送泵应保证工作时不出现故障,如因故中途停止过长,应按施工缝处理;脱模后,塔身表面平整、光洁、线形顺直,符合设计。

若表面不平整或有其他缺陷要予以修补;

4.准确记录每层混凝土浇筑日期、时间及浇注条件;

5.保证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条件的单一性,同时不但要保证塔柱内在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外观质量也要达到表面平整、颜色均匀、色泽一致,要求A、B标塔柱混凝土必须采用同一配合比、同一脱模剂;

6.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所设置的预埋件是否移动,若发现移位应及时校正;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模板、支架情况,如有变形应立即校对并加固。

浇筑技术要求

㈠浇筑工艺及现场配合比控制

工艺要求: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分层应保持水平。

由于下塔柱施工期间处于冬季,气温较低,故混凝土浇筑的现场配合比控制应要求承包人做到:

①坍落度16-18cm,主要以17cm为主,水胶比0.31,搅拌时间≥90s,较常温时延长50%,无泌水、离析等不良现象;②水温110C,砂石温度70C,出盘温度100C,入模温度8℃。

㈡布料及振捣技术

混凝土浇筑要多点布料且布料点要均匀,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用振捣棒“赶”混凝土使其流动,具体布料点见附图(T3-1)。

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浇筑过程中,应多点振捣,每点相距50cm左右,振捣时间约为10-30s;

②.尽可能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特别对于是仰面处的混凝土,可减少大面积的气泡现象;

③.振捣棒应垂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下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

④.振捣混凝土应均匀、稳定,以避免局部混凝土表面出现砂浆过厚的现象;

⑤.对每一振捣部位,必须振捣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标志:

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⑥.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的泌水应予以排除;

⑦.使用插入振捣棒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10cm的距离;

⑧.振捣时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件;

⑨.模板角落、塔柱倒角处以及振捣棒不能达到的地方,辅以插钎插捣,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滑和密实;

⑩.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振捣边徐徐提出振捣棒,以免产生空洞。

“快进慢出”。

㈢凿毛

1.浇注层基面(塔柱与承台之间的结合面或塔柱每节段结合面)应按混凝土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

2.当混凝土表面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开始人工凿毛,凿毛面须待骨料全部外露为止,严禁使用风镐凿毛,以免骨料产生扰动;

3.严格控制主筋外侧面凿毛工艺,防止出现咬边和啃边现象,影响接茬面的美观,保证每节段结合面为一条顺直线。

㈣其它

1.混凝土入仓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cm,当采用溜槽及串筒时,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

2.搭设好施工平台,以确保施工安全,方便施工人员操作;

3.混凝土初凝后,不得振动模板,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同时在浇筑完毕后的24h之内,禁止接长钢筋、接高劲性骨架等;

4.每次浇筑将近结束时,应注意浮浆的排放处理,禁止让浮浆直接流出模板外,污染外模和已浇节段混凝土表面;完成后,应将导管内的混凝土冲洗干净。

混凝土养生及保温措施

1.常温时每次浇筑完毕后,混凝土顶面必须及时用湿麻袋加以覆盖,其主要作用:

a.蓄水保温,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和低温或混凝土受太阳辐射温度骤变;b.保持内外温差的稳定性;

2.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钢筋、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3.当室外日平均温差连续5d以上地低于50C时,混凝土的施工应按冬季施工的要求办理。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下塔柱施工时间处于冬季,故应注意以下规定:

①.冬季施工期间,须防止新浇注的混凝土在达到抗冻强度前受冻;

②.当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抗冻强度和拆摸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

当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50C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③.每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用土工布盖上塔柱四个外侧面,特别注意对塔柱棱角部位的覆盖,尤其是上表面与侧面的交角,此处浮浆较厚、热量散失较快而约束最少、水分散失也很快,很容易造成收缩裂缝;混凝土顶面应用麻袋覆盖保温;并距顶面80-100cm处用适量的碘钨灯照射。

同时要用保持麻袋的湿润,当气温低于50C,应覆盖保温,不得向混凝土面洒水;

④.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混凝土拌和物搅拌合成所需的温度,当材料原有温度满足时,应首先考虑对拌和水加热,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再考虑对集料加热,水泥只保温,禁止加热;

4.根据气温情况,掌握恰当的浇水时间间隔,应保持养生期内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

5.当气温骤降和有大风天气时,必然有较大的内外温差。

在此情况下,应加强混凝土表面覆盖及保温措施;

6.如果养生期内出现大风时,应推迟拆模。

裂缝防止措施

混凝土表面龟裂是大体积混凝土常见裂缝,裂缝呈不连续间断分布状,缝宽在0.2mm以内。

主要生成原因是表面浮浆干缩、气温骤降,可通过控制内外温差在250C以内、分层浇筑、减少浮浆厚度、控制用水量、加强养生等办法防止。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下塔柱2.5m高实心段为大体积混凝土,为降低水化热,防止有害裂缝出现,在实心段内布设4层温控水管。

其冷却水管的热传导性能和强度必须均满足施工要求。

第一、二层冷却管布置的目的是保证2.5m实心段混凝土的温差符合设计要求,第三、四层冷却管布置的目的是使变截面倒角部分混凝土不产生裂缝。

要求承包人在冷却管安装时,与塔柱主筋相接触的部位适当挪动冷却管位置,并用钢筋架立固定。

安装完成后通水检查密封情况,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堵塞、漏水和震坏。

§4下横梁施工监理主要工作简介

下横梁高度6.5米,长度29.88米,宽6.8米,顶底板和腹板厚度均为0.75米,下横梁和塔柱采用同步施工的方法。

下横梁采用二次浇筑,二次张拉的工艺。

待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90%时,张拉第一批预应力束,随后浇筑第二次混凝土,张拉余下预应力束。

下横梁的施工工艺流程图见(T4-1)

§4-1施工过程的监理事项

一、下横梁的垂直支撑系统

下横梁支撑系统:

由垂直支撑和横向支撑组成。

垂直支撑承受横梁施工时的垂直荷载,横向支撑对垂直支撑起稳定作用。

因此支撑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下列规定:

①.在横梁自重及施工荷载、风载等的作用下,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必须满足要求。

②.根据支撑系统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及支撑部分的不均匀沉降计算值来设置支架预拱度,要控制在横梁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拆架后的横梁线形;

③.塔柱与支撑系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日照温差对混凝土与钢支撑所产生的温度效应不同,因此要充分考虑温度变化的影响。

二、下横梁的模板工程

模板组成:

横梁模板由底模板、侧面模板及内模板组成,横梁侧面模板内、外支撑主要采用外拉内撑方法施工。

当横梁支撑系统搭设完毕后即可铺设底模,底模安装时应控制模板平面位置、标高及表面平整度。

有关模板的具体监理工作可参见(§3-2三)

三、下横梁的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有关监理事项除了可参见(§3-2二)之外,由于横梁都设计有预应力束,便涉及了定位钢筋及预应力管道的埋设监理检查工作。

此处增加了相关规定。

为了减小张拉时的预应力损失,采用波纹管作为预应力束管道。

波纹管埋设的施工工序为:

①焊定位钢筋、②埋设波纹管、③安装、定位锚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