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005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docx

《家乡的风景古迹美丽平阴》结题报告

研究目的

1、让新一代人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家乡为荣

2、吸引更多游客的观光旅游

3、增强团队能力

小组人员

刘志、刘宁、白冬雪

陈倩倩、张文斌、张雷、常圆圆

指导教师:

盛启军

制定计划

搜集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类

明确分工,并组织进行实地考察

整理与总结,展示调查成果

调查方式:

1.询问相关负责人或长期居住的居民

2.利用假日进行亲身体验

3.调查周围人群,发放问卷

天堂山 位于毛铺村东,海拔371.6米,山高坡陡,峰峦环列,形势险要。

馒头山 位于兴隆镇村东北,海拔268.7米。

  黄麓山 位于林洼村北,海拔233米。

  寨山 位于常天井村西,海拔227米。

  尖山 又名文笔山,位于县城东,海拔176米。

  青龙山 位于二级站东南,海拔162.7米,山西面有金斗峪山泉、烈士陵园和田山引黄电灌工程二级站。

  皇路山 位于蒋沟村西北,海拔195米。

  孔子山 位于孔子山村西,海拔168米。

  九峪山 位于刁鹅岭村西,海拔419米。

主峰邵家寨,东北面有1个大峪和9个小峪,故名“九峪山”。

山北有拔箭泉。

  

平阴翠屏山宝丰寺

晒经山 位于大荆山村东南,海拔260.1米。

  狗蹄子山 位于黄坡村东北,海拔259米。

  大荆山 位于大荆山村南,海拔285.6米。

  烂柯山 位于晃峪西南,海拔398.5米。

  翠屏山 位于县城南10公里的西胡庄村南,海拔229米。

山上多泉,草木旺盛,又名“水山”。

山顶古塔耸立,古庙遗址尚存。

山下多植玫瑰花。

  亭山 位于大站村西,海拔159.9米。

西面悬崖峭壁,山坳有洞,东靠石门山。

  黑山 位于黑山村南,海拔335.9米。

  大寨山 又名“山监山”,位于大寨村西,海拔494.8米。

东面与华盖山并列,西面与云翠山对峙,南与东平县水牛山相连,北和刘寨山相接,诸山环绕,惟大寨山高耸。

山上苍松翠柏,花果满山。

  云翠山 又名油篓寨,位于大寨山西,海拔434.9米。

山上南天观庙宇残垣尚存,柏树满山,景色秀丽。

  华盖山 又名韩寨山,位于丁泉村东,海拔443.9米。

大山 位于任庄村西,海拔371米。

  黑风口山 位于张海村西,海拔338米。

  凤凰山 位于刘庙村东,海拔411.7米。

  大红山 俗称“大红顶”,位于大吉城村东南,海拔377米。

  华山 位于旧县村北,海拔288米。

山上有洞、有泉、有石佛像。

  狮耳山 位于尹村村北,海拔250米。

山势峻秀,山上有洞、有泉。

总结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获得知识的同

时,也获取了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能

力。

欣赏

平阴玫瑰中国玫瑰之乡

⏹平阴县盛产玫瑰花,在《中国名胜词典》上称之为“玫瑰之乡”。

这里的重瓣红玫瑰,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以花大瓣厚色艳,香味浓郁,品质优异驰名中外。

在1982年7月召开的“全国玫瑰花生产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评价:

“平阴玫瑰香甜如意,芳香四溢,具有香气正,清香、甜香、浓香等特点”,被称为“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

因此,平阴玫瑰蜚声于世,久负盛誉。

平阴县位于鲁西南,是济南、泰安、聊城三地市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华北与中原,山东半岛与西部地区进行通商贸易的必经之地,历史悠久,环境宜人,风光秀丽,是著名的玫瑰之乡和圣药阿胶的始产地。

现全县总面积827平方公里,人口35.9万人。

平阴西濒黄河,南靠东平湖,东连肥城,北接长清。

县城迤南迤北,山峦起伏,翠峰幽谷相连,茂林佳木,泉池小溪互挽,应为钟灵毓秀之地。

境内仕宦代出,名人沓至,古迹荟萃,名胜众多,实乃人杰地灵之方。

平阴县西、北部临黄河,地势低洼,东南部是一片旷阔的汇河冲积平原,中部山区,属岱宗西支。

峰岭错列的群山,横贯东北,绵亘西南。

北起安城乡的天堂山,经栾湾乡的馒头山,平阴镇的文笔山,至孔村镇的孔子山和孝直镇的九峪山等诸山,陂陀漫延,蜿蜒迤逦,形成了平阴广大的丘陵地带。

南从玫瑰镇的翠屏山,云门山到东阿镇的黄石山、少岱山、虎窟山,再到洪范镇的大嵫山、云翠山和李沟乡的大荆山、晒经山。

群峰列平阴县西、北部临黄河,地势低洼,东南部是一片旷阔的汇河冲积平原,中部山区,属岱宗西支。

峰岭错列的群山,横贯东北,绵亘西南。

北起安城乡的天堂山,经栾湾乡的馒头山,平阴镇的文笔山,至孔村镇的孔子山和孝直镇的九峪山等诸山,陂陀漫延,蜿蜒迤逦,形成了平阴广大的丘陵地带。

南从玫瑰镇的翠屏山,云门山到东阿镇的黄石山、少岱山、虎窟山,再到洪范镇的大嵫山、云翠山和李沟乡的大荆山、晒经山。

群峰列峙,峻峦巍峨,势如龙马。

虽无名山大川,却挺拔峻秀,碧岩幽谷,风景秀丽。

明代阁老于慎行曾用“岱岳西来如万马,千峰云气总相迎”的诗句形象的把平阴的群山比喻为如万马奔腾之势

平阴诸山,几乎山山有泉,泉泉淙涌溢流。

诸泉之水,与涓涓细流的条条涧溪汇纳一起,使境内形成了南部的浪溪河,中部的玉带河和锦水河,东北部的安栾河。

一道道明澈的小河,流淌着一泓清水,山水相映,景象秀逸。

如果说平阴山奇水秀,那就当数洪范了。

   位于县城西南部的洪范池镇,在群峰环抱之中,象一幅硕大的山水画卷。

高出群峰的大嗌山,峰岚深秀,耸翠藏幽,巍峨磅礴,沟壑深邃。

一柱擎天的云翠山,峰峦竞碧,林烟隐屋,嶙峋怪石,相摞相拌。

这里明媚如画的旖旎景象,可使游人移步换景,举目生趣。

山依水而灵,水傍山显秀。

正是这里的山姿水态,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悦目赏心的美好环境。

苍岩叠峙,森罗万象的洪范山乡,可谓山高水长。

就象天造地设似的,处处有泉。

历来有“洪范九泉”之称,尤为著名的是洪范池、东流泉、扈泉、白雁泉、拔箭泉、丁兰泉等。

诸泉虽形状不一,均涓涓澄莹,各具风韵,独成一景。

其中洪范池为“洪范九泉”之首,最负盛名。

洪范本为《尚书》的篇名。

洪意大,范为规,此名大概是水大而规范之意。

洪范池又名龙池。

座落在洪范池镇驻地的高地突起之处,用青石砌就,边长7米,深6米的方池。

池内形如珠玑的泉水涌溢而出。

水面清湛平静,不显趵突。

将硬币戏掷水面,飘浮良久不沉,妙趣横生,谓之“洪范浮金”,堪称一景。

清醇的九泉水,将这一方沃土滋润成形胜之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洪范人,使洪范山乡花草葳蕤,林木茂密,稼禾茁壮。

九泉水不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水质甘洌,含有钙、氯、钾、钠、镁等丰富的矿物质。

有健身强体之功效。

用九泉水炮制的“福”字牌阿胶,誉为圣药,驰名中外,历经千年不衰。

勤劳的洪范人,把九泉水视为琼浆玉液,修塘、筑坝,欲拦截在境内。

而九泉水却喷珠溅玉,漫溢泉台,穿嶙峋怪石,绕苍松翠柏,或湍流于幽谷,或潺谖于溪涧,或飞瀑于悬崖,跳越于堤坝,经九峪十八沟,波翻浪涌,汇聚为蜿蜒曲折的一泓碧水,形成了一道水流湍激的浪溪河。

流程15公里,穿古东阿县城,注入九曲黄河。

名花佳木,点缀园林

平阴县地势优越,土地肥沃,温暖湿润,林木茂密,奇花异草繁多。

许多艳丽多姿的花草散生于坡峪之间。

平阴玫瑰花,久负盛名,平阴县素有玫瑰之乡的誉称。

平阴栽培玫瑰花历史悠久,面积大且集中。

玫瑰、平阴、李沟三个乡镇共栽培玫瑰花万余亩,以玫瑰镇居多。

平阴的玫瑰,具有花大、瓣厚、色艳、香浓的特点。

品质优异,驰名中外。

由于古迹荟萃,名胜众多,古树名木遍布庙宇寺院,陵园内外,泉旁池畔和深壑幽谷之间。

不仅有龙蟠凤逸的唐槐,斜柯横枝的宋柏,华盖擎天的古榆,绿荫如伞的黄连木,还有植于明代的珍贵名木白皮松。

古树名木,不但是历史兴衰的见证,也是发展林业,改善自然环境的重要资源。

平阴县山峦环绕,气候宜人,林木资源丰富。

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战争年代里,许多古树佳木遭到严重破坏。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领导人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取得了卓越成效。

到1999年,全县有林面积达到1.5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5.8%。

山区基本实现绿化,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防护林带的效益日趋显著。

有观赏价值的园林到处可见。

因此,平阴县于1999年底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的荣誉称号

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平阴这方古老的土地,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是适宜人类生息繁衍之地。

在洪范池镇浪溪河和玫瑰镇玉带河两岸出土的生物化石证明,这里在有人类以前,就有哺乳动物生存。

从南部浪溪河,中部玉带河流域,多处古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已发现有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存,足以证明平阴已有四至五千年的文明史。

商、周以来的古遗址,遍布全县。

经过近几年的实地挖掘和勘察,全县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42处。

在浪溪河流域的十几公里的地段之内,就有古遗址15处之多。

其中周河遗址是时代早,面积大,延续时间长的部落遗址。

从采集到的标本考证,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的商、周和封建社会的秦、汉时期。

臧庄遗址出土的商代鼎、觚、爵等各种铜器,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从石门山下挖掘的石门邑故址和邻邑故城址,均为商代的采邑故址。

从此证明,平阴从奴隶社会的商周前期,不仅有大量的群居部落,也有部落首领居住的邑城。

平阴自古贤哲辈出,文人逸士云集,历代政不乏人。

谷城山下黄石公祠世代享有盛名。

黄石公传说为汉相张良的老师。

张良从之得《太公兵法》之秘,筹之帷幄,辅佐刘邦亡暴秦,灭强楚,建立大汉功业。

张良从汉高祖刘邦过济北谷城,遵师“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之嘱,立庙祀师。

黄石公祠旧址在谷城(现东阿镇)北一里许,历代扩筑修葺,香火不息,直至60年代初,仍是庙门伟严、殿堂肃穆,松柏槎枒,碑碣林立。

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带兵征战曾过于大寨山一带,留下人马饥渴寻泉觅水的动人传说,有了白雁泉,拔箭泉,马跑泉的命名之故。

白雁泉、马跑泉旁有祀刘秀的汉王庙旧址。

大寨山连峰云翠山,有子陵台之古迹。

相传为严子陵栖身处。

大寨山山下丁泉,旧谓孝顺乡,传为东汉刻木奉母的孝子丁兰之故里,旧有丁兰墓在。

宋代龙图阁学士、书画名家苏轼,于熙宁十年撰文的“荐诚院罗汉浮图记”碑,现存东阿镇铁阳铁塔寺旧址,是平阴现存时代最早的碑刻。

元据中华,封太师木华黎之弟带孙为东阿郡王,姓札刺尔氏,子孙世袭其封,世居东阿故城。

东阿旧城南关(今小河口村)有札刺尔氏祠堂。

金代金真教第二代大师丘处机(号长春)曾修炼于云翠山,上有“丘子坪”。

其弟子筑观于此,即南天观。

金代邑人侯挚,金宣武将军侯义之孙,明昌二年进士,官累拜太常卿、尚书右丞、平章政事等职。

曾为故里督建龙王庙于洪范池,卒后葬于冠山之阳,俗呼侯丞相林。

邑人王去非,王去执,李之绍称之平阴三贤。

县城文庙,故里石硖均有三贤祠祀之。

金代王去非,字广道,应举不得志而辞归故里,督妻孥耕织开馆教授,荐为乡贤。

其弟王去执,字明道,应进士,入翰林院,号榆山先生。

金代翰林院学士党怀英为王氏兄弟撰书颂德彰贤碑,立于故里,当地称之“双王碑”。

元代进士李之绍,号果斋,授翰林院编修、待制、国子监司业、祭酒、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

知制诰,修国史。

著有《果斋文集》留于后世。

三贤卒后葬于故里同处。

明代祖居平阴的名人仕宦计有:

宣德年间户部尚书师奎、嘉靖辛丑科进士巡抚都御史侯钺,嘉靖甲辰科进士太镤侍少卿河南左参政何海晏、嘉靖戊子科举人平凉府同知于玭、隆庆戊辰科进士礼部尚书于慎行、隆庆辛未科进士巡抚都御史孟一脉、万历丁丑科进士广东左布政史乔学诗、万历庚辰科进士江西道御史山西左参议孙玧、万历庚戍科进士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张鲤等数众。

其府第林墓,书画著述多毁于十年动乱之中。

由于慎行撰文、孟一脉篆额、乔学诗书丹的“张公生祠记”碑,是为同代进士,东阿知县张风彩而立,称之“四进士碑”,现已运至县城文庙保藏。

明嘉靖年间,东岳庙岁久倾圮,修葺庙宇,重塑神像期间,际遇一代书法怪杰雪蓑道人游至平阴,遂撰书重修东岳庙神像碑记。

民国初期的一位平阴县长,欲将此碑运走,因遭县学师生阻拦未得逞,现存于文庙。

于慎行墓志铭,采用上等汉白玉石料,由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叶向高撰文,赐进士出身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吕坤篆盖,赐进士南京通政史,南京陕西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孟一脉书丹,是志铭中一则文化珍品。

清代以来名仕的文化遗址,多见于碑碣坊表、书画墨迹。

孔村镇孔子山,传为孔子讲学处,旧有孔子庙。

现存雍正十年知平阴县事汪瑛“杏坛遗响”为县八景之一。

栾湾乡兴隆镇“虎豹川修路碑记”碑,为光绪戊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朱名炤所书。

翰林朱名炤和书画名士张鹤龄的书画作品县博物馆均有收藏。

“扬州八怪”中黄慎的“三羊图轴”中堂、高凤翰的“富贵平安”条屏、郑板桥的竹石条屏、晚清画家黄山寿的仕女花卉六条屏等书画名作收藏于县博物馆,为藏品中精品。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平阴县立县始于隋,东阿立县始于秦,今天平阴治所包括原平阴、东阿两县县城及大部辖地,加之境内山灵水秀,历史环境优越,因此古今建筑与人文景观众多。

石门山之石门,是周代人工开凿的古隧栈道,是县境内时代最早的古代建筑。

石门历二千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现仍残存有高三米,宽五米,长近二十米的一段。

石门不仅是穿越石山的古隧道,亦是一处诱人的景观。

薄暮时,反光绝佳、赤霞从空中投射,如长虹之亘天,曰之:

“石门晚照”,为县八景之一。

古代造桥,平阴现有数处遗存。

东阿镇老城内,横跨狼溪河上的永济桥,是座大型栱形石桥。

原名狼溪桥,嘉靖三十三年,更名永济桥。

现存桥为明万历年间所建。

桥为单孔栱形青石桥,宽五米,长五十米,上筑桥栏,栏由望柱,栏板扣结而成。

柱上有立雕坐狮八对。

石狮子身上还刻着小狮子,有的还科着石猴。

雕琢精细、形象逼真,大小挟依、神态各异,乃石雕之精品。

栏板浮雕花卉纹饰。

平阴县古墓葬的遗址也很丰富。

据已发掘的古墓葬考证,从商周奴隶社会,到秦汉封建社会各代,都有一些中、小型墓葬遗存。

商代晚期的墓葬出土物,多是鼎、觚、爵等铜制品。

战国时期的墓葬内多见鼎、觚、戈、箭和铜制或陶制生活用品。

汉代墓,多追求墓室的奢华。

华山之阳的旧县村一带是汉墓最为密集的地带。

史料载的项羽之首墓就在于此。

闻名全世界的汉张迁碑,就是明代在旧县村南出土的。

现存文庙的汉石羊与张迁碑出于同处,有可能为张迁墓之明器。

东阿镇孟庄村暴露的汉墓,形制为大型石结构,由墓门、前厅、中厅和棺室组成。

墓的门、壁、柱、梁均饰浮雕和线刻图像百余组。

据考究,这是一座墓主人身份很高的东汉画像石墓。

平阴县境内,古墓葬不但多,而历史久远,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

墓主人既有平民和中上层人士,也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封建社会的贵族。

已收集的各种文化遗产,为研究平阴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和资料。

解放前,庙宇、祠、殿几乎各村庄都有。

在邑城、重镇和峻峰、灵境之处的层岩叠翠之间,碧峰苍峦之处,茫茫云海或苍松翠柏之中,规模宏敞壮观,建筑形制与结构古朴典雅,庄严肃穆的庵、观、寺、院、庙宇、宫、殿和塔、坊、亭、阁等古建筑群体,星罗棋布。

据志书和碑刻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都有创建与重修。

唐代鲜见,宋渐多,明中期至清朝后期为盛。

道教、佛教传人年代无考,据史书所记,道教先于佛教,佛教从唐即有,宋后渐多,明、清时代僧侣居盛。

天主教传入平阴已400余年,以平阴镇胡庄村最早。

全县有规模不一的天主教堂7处,以胡庄教堂最为宏阔。

胡庄村西,尖山顶端的“露德圣母堂”,建筑风格独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与上海“佘山”,吉林“江南圣母堂”并列为全国三大宗教圣地,闻名中外。

   璀璨的名胜古迹,是平阴光辉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有大批名胜古迹被淹没于历史所造成的战乱兵燹。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非常珍重,不仅对原有的名胜古迹加以保护,整修和开发,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名胜景点。

春秋齐桓公时,政治家管仲相齐,推行改革,按等征税,减轻役力,禁掠家畜。

并用官力办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致齐,国力大振。

齐桓公尊称其“仲父”,封邑“谷邑”(即今平阴县东阿镇)以嘉其功。

原有“管仲井”和“三归台”,其景早已无存。

1988年东阿镇在风景秀丽的少岱山,建起了宏丽壮观的“管仲亭”,使这位历史上的政治家,改革家的功德传之有绪。

矗立在翠屏山顶峰的“多佛塔”,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

共13层,呈八棱形。

每层四周佛龛内同嵌石雕佛像,原有104尊,现存84尊。

故名为“多佛塔”。

全塔皆用当地青石构筑,虽选料粗犷,简洁古朴,却结构严紧,交错相连,塔形素雅,雄阔壮观,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0年政府拨资加固维修,使宝塔不失原有的神韵。

县文庙,始建于宋元符年间。

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扩建,是一处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儒家建筑物,殿宇三重,气势轩昂,规模宏敞壮观。

1983年政府拨款进行了鼎新维修,仍保持了宋代建筑风络。

迄今年代之久远,保护如此完整的县级文庙实属少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先后在县城建了烟波浩淼,绿柳如荫的“玫城公园”和翠柏蓊郁,坊亭宏丽的“环秀公园”。

在盛产玫瑰花的玫瑰镇,还建起了繁花似锦,香芳流溢的“玫瑰园”。

各乡镇也在各自的风景名胜区建起了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兼备的各种花卉园林。

今年在平阴县城城西开始建设的大型湿地生态公园——玫瑰湖,使平阴的名胜又添新景点,为平阴建设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城增光添彩。

遍及全县的名胜、文物、古迹,真实地反映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为人们了解平阴,认识平阴,研究平阴,开发平阴,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信,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