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964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必修1

一、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认识

1.含义

主要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演变历程

(1)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演变为对抗关系,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了新的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随着1949年北约成立和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战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也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底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3)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集团宣告解散,标志着二战以来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最终解体。

20世纪90年代,随着欧洲联盟的成立和欧元正式启用,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冷战结束后,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2000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采取一系列务实措施,俄罗斯开始走出低谷。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国际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3.演变规律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的主角综合国力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直接动因是格局中的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与格局中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4.认识

(1)推行强权政治力图独霸世界,建立世界大帝国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贯目标和终极目的。

(2)促使国际格局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心舞台转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国家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以经济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谁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取得胜利,谁就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

(3)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4)国际经济关系是最基本活跃的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二、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在两大阵营之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被称为“一大片”。

原因是中美仍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70年代:

中国的外交获得重大突破。

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原因: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4)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也不与任何大国集团结盟,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走向了全方位外交时代。

例题 (xx·浙江高考)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xx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作答。

[答卷实录]

[点评]

1.形式上该卷做到了卷面整洁,答案要点化、提示化、序号化等规范要求。

2.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应用及理解能力欠缺,题目要求“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3.审题能力差,应从中、法两方面回答意义。

[规范答案]

论述: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

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

 [题型特点]

1.该类题考查方式一般分两类:

(1)在题干引文中直接给出本题意在考查的核心主题,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更普遍。

(2)题干引文中不明显或没有直接显示题目主题,而是将主题隐含在设问中。

2.应考措施:

题干、正文材料及材料出处中包含丰富的信息,应全面关注。

3.答题技巧:

此类题型要求作答某一问前先全局浏览设问,尤其是题干主题不明显的呈现方式,可通过这一步骤来把握主题所在。

4.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就某一主题设置情境,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覆盖面广,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主题洞察能力和对材料的合理而充分的整合能力,一般属于难度偏大题目。

[考场破题]

1.首先找出主题所在。

读题干引文和总体设问,在答题之初就找出本题要考查的主旨。

2.充分提取材料信息。

除了正文材料的全面研读之外,还要特别留意注释、出处等非正文信息,以获取时空限定或作者阶级、立场等关键信息。

3.认真审清作答依据。

特别关注“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三种设问作答依据的不同,按要求去组织答案。

4.相关知识联系对比。

围绕同一主题组合而成的材料或是类似情形、类似举措、类似评价,或是截然相反的情形、举措和评价,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间的关系。

5.关注时政洞察主题。

主题类型的解析题目往往和时政联系密切,建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逐步增强自己的时代感,提高自己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确立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  )

A.雅尔塔体制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

2.某同学对美苏“冷战”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他可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献资料是(  )

①《四月提纲》 ②《杜鲁门回忆录》 ③《战争与和平》 ④《柏林墙的故事》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下列素材中,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冷战局面形成”这一课题的是(  )

A.丘吉尔“铁幕”演说录音B.“马歇尔计划”援助状况报告

C.“华约”成员国分布示意图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文本

4.二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事实上是(  )

A.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新国际格局B.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C.建立了战后新的同盟关系D.承认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5.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在该条约影响下(  )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实行“冷战”

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6.1950年上半年,松下电器的产品销售额为9.8亿日元,到下半年则大幅度增至17.2亿日元,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松下公司成倍盈利的主要原因是(  )

A.东京申办奥运会成功B.朝鲜战争爆发

C.美国开始信息革命D.“冷战”正式开始

7.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欧共体总部      日本太阳神塔     不结盟运动会议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8.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而言,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朝鲜战争的特需订货对日本的刺激

B.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C.确立“贸易立国”思想,扩大进出口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改造

9.有人说:

戴高乐不仅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

这一道路就是(  )

A.致力于法德和解,推动欧洲联合B.重振大国雄风,倡导联美抗苏

C.占领德国,联合苏联遏制美英D.改善劳资关系,推行福利政策

10.下列关于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B.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原则

C.实际上是弱小国家消极反抗美苏霸权政策的产物

D.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1.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2.二战后国际社会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发展。

以下与第三世界兴起无关的是(  )

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B.1967年欧共体成立

C.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D.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

13.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是因为(  )

A.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C.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D.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14.下列两幅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①与美国握手言和 ②中国崛起 ③多极化格局 ④灵活的外交策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遵循的原则有(  )

①平等互利 ②形式多样 ③互不侵犯 ④和平共处 ⑤讲求实效 ⑥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

16.1950年,中苏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7.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以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结束。

从美苏竞争的结局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B.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C.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D.单极世界的梦想不符合世界潮流

18.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变化趋势是(  )

A.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9.右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局面。

假若天平的一边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

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D.亚、非、拉美

20.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有(  )

①“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②世界呈现出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③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④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4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

(6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

谈谈你的理由。

(5分)

 

22.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

材料二 西欧、日本、美国的力量对比

材料三 

    不结盟运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什么能够在曾经被原子弹摧毁过的战争废墟上迅速崛起并成为经济超人?

对我们有何启示?

(8分)

 

(2)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摆脱“和平宪法”束缚,从“专守防卫”正式踏上了“海外派兵”之路。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有明显的抬头倾向。

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的原因。

(3分)

 

(3)材料二、三反映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其根源是什么?

(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完成:

(1)“我们的会议”指什么会议?

何时何地召开?

有何特点?

(5分)

 

(2)从材料中概括亚非国家的共同之处。

(4分)

 

(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存异”是什么含义?

(2分)

 

(4)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阐明的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5分)

 

【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1.A [雅尔塔体制事实上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而B、C、D选项是“冷战”的表现。

]

2.D [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四月提纲》体现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战争与和平》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故选D。

]

3.D [依据所学知识,有关“冷战”的是A、B、C三项,D项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内容之一,与本题要求不符,故选D项。

]

4.B [美国和苏联事实上分别是两大集团的首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是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苏联操控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

5.B [该条约指的是《华沙条约》,据此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6.B [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军需订货。

]

7.D [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8.B [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中“从生产关系变革的角度”这一关键限定语,只有“民主改革”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项是从经济发展外部条件而言,C项是制定外向型经济,D项是从科技角度而言。

]

9.A [二战后法国的重新崛起伴随着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而欧共体成立的前提即为法德的和解。

]

10.C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利益,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不是消极反抗美苏争霸的产物。

]

11.C [二战后初期日本推行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到70年代,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故选C项。

]

12.B [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它们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A、C、D三项都与此相关,B项反映的是西欧国家的联合,不属于第三世界兴起的表现。

]

13.D [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国已经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A。

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大门的是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故可排除B。

中国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故可排除C。

所以,答案为D。

]

14.B [第一幅图片《边参与战争,边谈论和平》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维护国家利益;第二幅图片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崛起。

所以选②④。

]

15.B [①②⑤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多边外交的四项原则。

]

16.B [A项不符合中国奉行的不结盟外交政策;C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一边倒”外交方针;D项只符合后者,只有B项正确。

]

17.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

18.D [世贸组织和欧盟是世界缓和的标志;军事组织北约和伊拉克战争反映了紧张、动荡的世界局势。

]

19.C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

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

20.A

21.

(1)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的削弱。

(2)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3)世界新的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间力量的消长、制约以至均衡,都需要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4)不能。

理由:

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形成必然推动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二战后美国始终未能建立单极世界。

22.

(1)原因:

美国扶植;民主化改革;重视科技教育,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发展。

启示:

重视科技与教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

(2)应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算极不彻底。

(3)因素:

日本和欧共体崛起;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根源:

世界经济多极化。

23.

(1)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在万隆召开。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有共同的经历,即遭受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

(3)“存异”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4)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其内容包括: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