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9481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docx

临床药物治疗学名解和问答1

药物治疗学名解

1.药物治疗学:

主要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其任务是运用药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兵力、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已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2.药物的适度治疗:

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从病情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3.药物过度治疗:

超过疾病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而且没有得到理想效果的治疗,表现为超适应症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症用重药等,以病因不明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而又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最常见。

4.维持剂量:

为了在治疗范围内维持稳态血药浓度,药物常多次重复使用或连续静脉滴注,此时必须采用适当的维持剂量,使药物进入的速率等于损失的速率。

5.负荷剂量:

治疗开始时为迅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给予的单剂量或系列剂量。

6.处方:

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7.依从性:

药物依从性一般定义为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服药的程度。

8.受体:

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多数是糖蛋白个别的是糖脂。

9.复燃:

本次抑郁发作尚未结束前,患者在药物治疗起效后出现症状的再现

10.复发:

本次抑郁发作控制后,患者重新出现另一次抑郁发作

11.循证医学: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12.系统综述(SR),也称“系统评价”,是由ArchieCochrane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是指针对某一具体医学问题(如病因、诊断、治疗或预后等),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13.Meta分析:

是对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具有相同目的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利用的综合和评价方法。

14.细胞增殖周期: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发育到下一次分裂终末所经历过程。

周期四时相:

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

15.生长比率(growthfraction,GF):

按指数进行分裂增殖的细胞,占肿瘤全部细胞群中的比率。

GF值越大,对药物的反应越敏感。

一般早期肿瘤F值大,药物疗效较好。

16.剂量强度(Doseintensity,DI):

不论给药途径,用药方案如何,疗程中单位时间内所给药物的剂量,以mg/(m2.wk)表示

17.相对剂量强度(RDI):

指实际给药剂量强度与标准剂量强度之比,反映预期剂量强度的实施情况。

18.剂量密度化疗:

通过缩短化疗间歇提高化疗频率,可望减少肿瘤在化疗间歇的生长,从而提高疗效

19.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为激素依赖型肿瘤,雌激素可以刺激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去除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从而治疗乳腺癌的方法称为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20.急性中毒:

指短时间内毒物通过吞食、吸入、皮肤吸收或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病理生理改变甚至死亡。

21.自动症:

病人可以做出一些无意识、目的不明确,反复、机械的动作。

在发作期或发作后,意识障碍和遗忘状态下发生的行为异常。

22.遗忘症:

病人对发作前的事情和发作后的短暂时间的情况发生遗忘。

23.阿司匹林抵抗:

指阿司匹林治疗未能引起预期的生物学效应(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使出血时间延长)或未能预防动脉硬化血栓事件的现象。

24.哮喘控制:

无(或≤2次/周)日间症状;无日常活动,运动受限;无夜间哮喘憋醒;无需(或≤2次/周)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无急性加重。

 

药物治疗学问答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1)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

2)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

3)选择合适用药时机

4)选择合适剂型和给药方案

5)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6)确定合适的疗程

7)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合理用药的原则

1.正确选定临床用药适应证2.所用药品对受治患者而言,

3.具备有效、安全、适当和经济四要素4.个体化地确定用药剂量、用法及疗程

5.受治患者应无所用药品禁忌,力求用药对6.受治患者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低

7.药品调制适当8.提供适合患者阅读的有关药品资料

9.患者对治疗用药应有良好的依从性

完整的治疗方案包括:

1.药物选择2.给药时机3.剂型及给药方案4.疗程5.联合用药

治疗药物的选择一般原则:

一.药物选择的基本依据:

1)根据治疗目标

2)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或病原体

3)根据诊断及其分型分期分度

4)根据患者特点(一般情况、伴发症、伴随用药)

5)根据药物特点(疗效、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6)根据经济情况

二.符合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原则

三.必须综合考虑患者和药物两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选择具有最佳效益/风险比的药物

(有效性:

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安全性:

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经济性:

通过成本-效果分析选择药物)

根据药动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给药方案设计的基础

根据t1/2设计给药方案

1.t1/2<30min的药物:

根据治疗指数决定给药间隔及给药方式

1)治疗指数低的药物(肝素),多采用低剂量持续给药

2)治疗指数高的药物(青霉素),可采用高剂量间歇给药

2.30min

主要考虑TI和治疗的方便性

1)TI高的药物,每1-3个t1/2给药一次;如果适当加大给药剂量,给药频率还可以更低。

阿莫西林t1/2约1h,常规用法:

1.0,Q8h,必要时也可以按1.0,Q6h使用。

2)TI低的药物,每1个t1/2给药一次,如果给药剂量还需要降低,可以采用持续滴注给药。

万古霉素t1/2约6h,常规用法:

0.5,Q6h,也可以按1.0,Q12h使用。

(万古霉素治疗浓度15-30μg/ml,>60μg/ml易引起耳、肾毒性)

3.8h

1)理想的方案是每个t1/2给药一次

2)如果病情紧急,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初始负荷剂量必须2倍于维持剂量。

氨茶碱,t1/2约10h,常规用法:

0.25Bid或者0.5Qd,必要时首剂0.5,以后按需给予0.25Bid。

4.1/2>24h的药物

1)每t1/2给药一次

2)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浓度,可给予初始负荷剂量,阿奇霉素,t1/2约40h,常规用法:

0.5Qd。

3)地高辛,t1/2约36h,常规用法:

首剂0.25-0.5mg,以后每4-6h可按需给予0.25mg。

四查十对:

1)查处方:

对科别、姓名、年龄

2)查药品:

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3)查配伍禁忌:

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4)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1)早期溶栓,恢复血氧供应

2)改善脑循环,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

3)纠正高血糖,降低血黏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预防脑栓塞再发,稳定患者病情,阻止脑梗死进一步发展,尽可能减轻神经功能缺失,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1)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出血的首要任务。

高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

推荐甘露醇的使用时间≦5d。

2)适度降低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

降颅内压治疗后,血压仍≥200/110mmHg时,应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暂时尚可不必使用降压药。

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否则可能造成脑低灌注。

3)合理应用止血药物

4)人工冬眠头部降温疗法:

以物理降温为主

5)及时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的血压处理:

1)收缩压≥200或舒张压≥110mmHg以上者,脱水治疗及慎重平稳降血压,使血压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在180/105mmHg左右为宜。

2)收缩压170~200mmHg或舒张压100~110mmHg,仅脱水降低颅内压,并严观血压。

如血压继续升,按前者处理。

3)收缩压<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仅降低颅内压,不降血压治疗。

4)进入恢复期后,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新的癫痫定义具有三个要素:

1.至少一次的癫痫发作2.反复癫痫发作的倾向及易感性

3.有相应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和障碍

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

1、早期治疗一旦诊断,尽早治疗。

两种情况暂缓:

1)首次发作,有明显环境因素,EEG正常;2)每次发作间隔大于12个月以上者。

2、药物的选择

1)单药治疗为主,单药疗效不佳或为难治性癫痫时可联合用药。

合并用药一般限于两种,最好不超过3种药物

2)避免合用化学结构类似、作用机制类似药物(如苯巴比妥和扑米酮)、毒副反应相似的药物(如氯硝西泮和苯巴比妥)

3、药物剂量的调整及使用方法

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既能控制发作,又不产生中毒反应的剂量--血药浓度监测取得药物疗效与耐受、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4、药物更换原则

换药应该在1种药物逐渐减药时另一种药逐渐加大,至控制发作。

忌突然停药或更换药物。

5、减量或停药原则

增加药物可以适当的快,减药适当慢。

停药应该逐渐减药,完全控制发作4-5年后根据病情逐渐减药。

时间至少半-1年。

6、长期坚持,定期复查:

定时定量,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7、治疗终止原则

1)失神发作完全控制2年后,脑电图监测好转

2)全面发作的需要完全控制发作2-5年后,在系统的脑电图监测好转

3)复杂部分性发作需要终生服药。

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

1)神经系统反应:

常见眩晕、头痛,严重时可引起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语言不清和意识模糊,调整剂量或停药可消失

2)血液系统反应:

有抗叶酸作用,可致全血细胞减少性和巨细胞性贫血,用叶酸制剂和维生B12有效。

3)过敏反应:

常见皮疹伴高烧,罕见严重皮肤反应,如剥脱性皮炎

4)牙龈增生:

儿童发生率高

5)胃肠道反应:

pd药物治疗原则

1、最小剂量,最佳效果:

增加至既无副作用而症状改善约80%左右。

或在获得最佳疗效后将剂量减少15%~20%为宜。

2、延缓治疗:

早期如只有动作徐缓或轻度震颤,又不影响日常活动,则暂延缓治疗。

3、调整剂量:

长期服药过程,虽然剂量不变,也会产生疗效减低或症状波动现象,故需调整剂量,药效波动可调整口服药的次数和剂量。

药效减低时,可加用其它抗PD药物

4、对药物敏感性和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需因人而异。

5、缓慢停药:

长期服药,突然停药会导致症状加重,故除发生心肌梗死或出现精神错乱等严重并发症等必须停药外,出现副作用时应逐渐减量。

pd常用药物分类

1、抗胆碱能药物:

安坦(苯海索)苯扎托品

2、多巴胺替代疗法的药物:

1)美多巴:

左旋多巴+苄丝肼4:

12)息宁片左旋多巴+卡别多巴10:

1或4:

1

3)水溶型美多巴(弥散型)

3、多巴胺受体(多巴胺D)激动剂:

D2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阿朴吗啡罗匹尼罗

4、促进多巴胺释放剂:

金刚烷胺(如服用一周无效应停药),美金刚胺

5、抑制多巴胺分解代谢药物:

(1)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

左旋丙炔苯丙胺(司来吉兰)拉扎贝胺、美氟吉兰

(2)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托卡朋,恩他卡朋

首选左旋多巴:

1、年龄大于70岁

2、如有认知障碍者

3、有高血压等并发症不宜用受体激动剂

4、病情严重时

5、价格便宜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优点

1、可以绕过变性的神经元而直接激动DA受体。

2、不依赖内源性DA及其合成酶的存在,可延长左旋多巴效果。

3、半衰期长,有利于克服症状的波动。

4、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5、吸收时不存在与蛋白质或aa竞争。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缺点

1、单独应用疗效不如左旋多巴。

2、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

消化道症状、直立性低血压、精神症状、红斑肢痛、血管收缩作用、肺及腹膜后纤维化及心包炎等。

3、连续大量应用可产生很多受体脱敏而导致受体下调现象。

3-5年后也会出现疗效减退。

4、费用较高。

溶栓治疗(适应症)

①年龄18~75岁。

②发病在6h以内。

③无出血素质和出血性疾病。

④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及其他明显早期脑梗死改变。

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2胃黏膜损伤3肝损害

4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5肾损害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与预后相关

2、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辅以电休克,低血糖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

用药原则:

1)单一药物治疗,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2周内加至治疗量

2)对拒药及有藏药企图者,最好使用长效制剂

3)对伴有忧郁、出现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及难治性病例,可考虑合并用药

4)症状控制后,仍要坚持小剂量维持2-3年治疗等。

3、心理治疗:

可改善精神症状,增加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人际关系等。

4、社会康复治疗:

让患者接触社会,正常工作、劳动、娱乐、运动。

总的来说:

综合治疗,持续治疗,个体化治疗。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及代表药

1、三环类抗精神病药

1)吩噻嗪类

二甲胺类:

氯丙嗪

哌嗪类:

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哌啶类:

硫利哒嗪 

抗精神病作用强度:

哌嗪类>二甲胺类>哌啶类

2)硫杂蒽类:

代表药:

氯丙硫蒽

2、非三环类抗精神病药

丁酰苯类代表药:

氟哌啶醇

其他类——代表药:

五氟利多舒必利等

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反应:

1)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药源性帕金森症):

运动不能,震颤,肌强直,面容呆板,流涎

2)急性肌张力障碍(舌,面,颈及背部肌肉痉挛).

3)静坐不能:

与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D2样R有关.用苯海索防治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因:

长期阻断D-R导致D-R数量↑所致

2、药源性精神异常、惊厥、癫痫:

注意与原有疾病症状的鉴别,若发生立即减量或停药

3、其他:

视力模糊、少汗、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鼻塞、体位性BP↓、心率↑;

乳房肿大、闭经、性功能↓、生长缓慢;嗜睡、无力、头晕、皮疹、肝损害,偶有粒细胞↓等

冠心病的分类

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他汀类药不良反应

1.他汀相关性肌病2.肝脏损害3.肾损害4.神经系统症状5.其他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治冠心病

2)应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3)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4)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及其治疗需要达到目的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

5)需要定期的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6)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降脂药类别

1)胆酸隔置剂:

考来烯胺—LDL-C↓15~30%,HDL-C3-5%,TG不变或升高,TG过高禁用

2)烟酸类:

烟酸—B族维生素,LDL-C5-25%,HDL-C15-35%,TG20-50%,除I型外的所有高脂血症

3)贝特类(纤维酸衍生物):

吉非罗齐,非诺贝特—TG↓20~50%,适应症Ⅲ型或Ⅳ型

4)他汀类药物: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LDL-C↓30~40%

5)其他类:

血脂康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组成

合成部位

功能

乳糜微粒CM

三脂酰甘油80~95%

小肠粘膜细胞

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到全身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三脂酰甘油50~70%

肝细胞

转运内源性三酰甘油到全身

低密度脂蛋白LDL

胆固醇及其酯48~50%

血浆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从肝到全身各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

蛋白质50%

肝、肠

转运胆固醇从组织到肝

高血压分级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1)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

(2)应用长效制剂。

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要达到此目的,最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此类药物还可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3)联合用药。

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的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事实上,2级以上高血压为达到目标血压常需降压药联合治疗。

NYHA心功能分级:

I级:

日常活动无心力衰竭症状。

 

Ⅱ级:

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呼吸困难、乏力)。

Ⅲ级:

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Ⅳ级:

在休息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标准治疗药物

1、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

氢氯噻嗪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ACEI(~普利)、ARB(~沙坦)

3.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10~20mg/d)

4.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5.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

6.其他药物:

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原则

1)先降低危险性、防止猝死,后缓解症状

2)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药物

3)力争以最小的剂量和副作用取得最满意的疗效

4)用药和剂量个体化,必要时检测血药浓度

5)先单独用药,再增加剂量,最后联合用药

6)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Ⅰ类钠通道阻滞剂:

Ⅰa类—抑制强度中等,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Ⅰb类—抑制强度弱于Ⅰa类,只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利多卡因(非肠道给药),苯妥英钠

Ⅰc类—明显阻滞—普罗帕酮,氟卡尼,莫雷西嗪

Ⅱ类β受体阻滞剂:

快速性心律失常—艾司洛尔,美托洛尔,普奈洛尔,阿替洛尔

Ⅲ类钾通道阻滞剂:

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胺碘酮

Ⅳ类钙通道阻滞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首选药物,用于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其他类:

三磷酸腺苷,洋地黄类

胺碘酮首选适应症(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1.威胁生命的室速或室颤(猝死存活者)

2.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3.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

4.房颤、房扑的转律和窦律的维持

胺碘酮应用绝对禁忌症

(1)甲亢

(2)肝硬化或其他严重肝脏疾病

(3)弥漫性肺纤维化

(4)以前应用过有严重不良反应

肺炎的分类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实质炎症。

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约≤40%

2)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指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以G-菌为主,约≤50~70%

肺炎的对症治疗

1)胸痛:

止痛药

2)发热:

退热,补充水分

3)咳嗽痰粘稠:

化痰,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电解质紊乱: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重症肺炎:

综合治疗,吸氧,抗毒素,营养支持,保护心、脑、肝、肾功能,防止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肺炎治疗的监护点

1)过敏反应:

即刻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2)血象:

WBC↓、NE↓、PLT↓等

3)肝功能:

ALT↑、AST↑、r-GGT↑等(大环内酯类、莫西沙星、抗真菌药等)

4)肾功能:

Ccr↑、bun↑、蛋白尿等(万古霉素、氨基糖苷、两性霉素B、β-内酰胺类等)

5)神经系统:

失眠、头晕、精神恍惚等(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等)

6)心血管:

心悸、心动过速、QT间隙延长等(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病毒类、伊曲康唑等)

7)剂量:

氟康唑、甲硝唑、替硝唑首次剂量加倍;两性霉素B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8)序惯治疗注意F%:

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静滴→口服液(F55%含环糊精)×胶囊(F35%)

9)给药次数:

浓度或时间依赖

10)肾功能不全需调整用量或禁用的抗菌药物: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0或40ml/min→减少剂量

头饱哌酮/舒巴坦:

≤30ml/min→减少剂量

氟康唑:

≤30ml/min→减少50%用量

伊曲康唑:

<30ml/min→禁用,口服液避免使用伏立康唑:

<30ml/min→禁用

11)体外相互作用(物理化学配伍禁忌——注射液之间)

万古霉素与头孢吡肟、肝素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痰热清等中药制剂与多种抗菌药物有相互作用

12)体内相互作用(药效变化配伍禁忌——体内药物之间),P450酶抑制剂

COPD稳定期临床严重程度分级

分级

特征

治疗

I级(轻度)

FEV1/FVC<70%,FEV1≥80%预计值伴或不伴咳嗽、咳痰

避免危险因素,接种流感疫苗

按需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

II级(中度)

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气短、运动后气喘更明显及症状进展并呼吸困难或疾病加重,常去医院就诊

规律用一种或多种长效支气管舒剂,康复治疗

III级(重度)

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气短加剧,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反复急性发作可吸入糖皮质激素

Ⅳ级(极重度)

FEV1/FVC<70%,FEV1<30%预计值或FEV1<50%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生活质量下降,急性加重则危及生命

如有呼吸衰竭,长期氧疗,可考虑外科治疗

COPd稳定期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应该是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个体化治疗

2)支气管扩张剂是控制COPD症状最主要治疗措施,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律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和急性加重

3)规律应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不仅更方便,而且效果更好

4)长期ICS治疗适于FEV1<50%预计值并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患者

5)由于副作用,应该避免长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6)使用流感疫苗可降低严重事件的发生

抗HP治疗

1.PPI+两种抗生素

1)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25+阿莫西林1.0bid×1W

2)PPI标准剂量+阿莫西林1.0+甲硝唑0.4bid×1W

3)PPI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25+甲硝唑0.4bid×1W

2.含铋剂的低剂量三联疗法(铋剂:

枸橼酸铋钾,枸橼酸铋)

1)铋剂标准剂量+四环素0.5+甲硝唑0.4bid×2W

2)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0.5+甲硝唑0.4bid×2W

3)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0.5+甲硝唑0.4bid×2W

4)铋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0.5+克拉霉素0.2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