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
《大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程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课程实施方案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压力加大是一个必然趋
势。
尽管高等教育一再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但同时我国
新的就业机会也在增加。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
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约300多万
人,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大学
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在于大学生数量增加,而在于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
才,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之间存在着一条就业鸿沟,开设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们跨越横亘在前面的就业鸿沟,
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深刻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社会稳定、学校发展、毕业生成才的重要
意义。
加强大学生职前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知识、
方法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的培养,并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培训和指
导,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总体规划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作,不但需要领导的
高度重视,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作为一门课程,就
业指导不同于一般的讲座、咨询活动,其教学内容必须力求完整、全
面、系统,应当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应从学生入校开始分层
次、有系统地在大学各年级有针对性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尽早动手,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自己的个人状况、专业要求,建立完善的
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学院的具体规定,结合就业市场的现
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主线,以提升学
生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就业指导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专业指导、就业指导与就
业培训,就业指导与人生目标相接轨的构想,以"全过程就业指导"
为理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将其纳入教
学计划。
(一)开展成才教育指导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的加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和机制的转换,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虽已
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确立自
己的人生目标,多数人还比较困惑和迷茫。
所以,在他们步入社会的
这段过渡期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结合就业指导、结
合职业生涯规划,其意义更加深远,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阶
段主要面向全校大一学生开展如下教育:
专业介绍及前景展望;大学
生角色转换;个人综合素质与成才;职业生涯规划;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教育等内容。
(二)职业素质培训指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已不再局限于单一
的学习成绩,而是从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能力、
外语能力、社会能力、文字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进行素质考察。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
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
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对提
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既可提高毕业生就业
率,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办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所在。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咨询指导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面对严峻的就
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思想
准备和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不行的。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职业观,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作好择业前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阶段主要面向全校大三学生开
展如下教育:
国情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择业、就业和创新;创业、
创新观教育;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整等内容。
(四)就业政策与就业技巧指导
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是"三个代表"思想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
具体表现,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
要环节。
所以,做好本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既可以
使毕业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也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
就业观,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开创自己美好的未来。
本阶段主要面向全院大四学生开展如下教育:
就业信息、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相关法律讲座咨询;就业协议书的签订要点;大学生自我评价;大学生择业原则与技巧(人际交往、礼仪、求职应聘技巧);社会实践、参观访问、专业实习、科学实验;实践与案例讲座等内容。
三、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原则
1、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提高就业率为主线,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2、创新发展、重点突出、形成特色的原则。
3、大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就业指导的原则。
4、启发引导和有针对性培训的原则。
5、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兼顾的原则。
6、系统指导、情境演练、调试心态、更新观念的原则。
7、自我调适、自我定位、自我规划的原则。
四、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首要的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要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应该既由熟悉业务、肯钻研业务又热心为毕业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担任。
我们现在的就业指导课大多数是由负责毕业生就业的老师担任,虽然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还比较欠缺,而且大学生就业指导涉及面宽、知识面广,任课老师只有在了解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同时掌握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等
多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等方面的全面指导。
建议学校加大投入,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力求达到合理的交叉结构:
在学科上要做到文理结合,在类型上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年龄上应老中青相结合。
这支教师队伍应由毕业生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德育工作人员、从事心理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人员组成,既要有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教师和领导干部,也应有从事专门学科教学研究、造诣较深的教授。
只有具备了这样一支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教师队伍,才能适应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综合性强的要求。
就目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现状而言,要尽快组织起来加以培训,不断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水平,适应学校高级专门人才就业的需要。
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学校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加大投入,不断充实、完善教材,配备必要的设备。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与课时安排
大一
学生成才教育指导专业介绍及前景展望2
大学生角色转换2
个人综合素质与成才2
职业生涯规划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目标教育2
大二篇二: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组责任教师(组长)综合情况组长:
1、讲授的主要课程:
《实用大学英语》
2、主持、参与的教、科研课题:
主持院级课题《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现代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研究》的研究。
3、主编的教材《实用大学英语》第一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组主讲教师(组员)情况
三、《大学英语》课程简介及课程建设目标:
(一)课程简介
现我校大专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种课型,即英语技能课(实践课)和英语文法课(理论课),英语技能课包括听力(听)和口语(说)两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英语文法课包括阅读理解(读)、书面表达(写)和英汉互译(译)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并要求学生在训练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掌握相当的词汇量。
采用《实用大学英语》第一、二册作为教材,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差异,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积极探讨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地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参与实践,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着力培养和提高大专生以英语听、说能力为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考级水平和考级合格率,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为培养和提高大专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我校英语课程建设的目标是:
力争在2-3年内形成英语文法教学和技能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要求层次化;培养一支政治合格、思想稳定、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使我校各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水平达到普通专科高校毕业生标准水平,为提高我校学生整体就业能力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应用性人才。
教学重点: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考级水平和考级合格率。
教学难点: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英语课主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为辅,学生阅读、写作
和英汉互译训练主要在课后完成。
英语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扭转了忽视听说基本功训练的倾向。
教学中主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分层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模式,采取交际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1、采用速成、快节奏的英语强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我校的英语课程按照每周6课时,每学期15周算,1年共180学时,根据高职院校的英语(四册)的学习要求,仅学习了1/2,仅掌握了英语学习的基本知识,远远达不到企业对英语的要求。
因此,课题组的教师采用了速成、快节奏的英语强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各项英语基本能力的同时,有利于他们进行应用能力考试的备考。
2、采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改变我们的英语教学。
网络资源的利用能极大地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背景知识等。
它给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题组的教师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成光盘,既可供教师上课时使用,也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
注重现场环境,重实用、有效,常用性,积极采用模拟、语言实践表达为主,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实践应用作为英语教学的起点和手段,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知识和经验,并通过各种语言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操作能力,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
4、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方面是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是长期、有步骤、有力,同时应该是人人努力,体现共同实践和经验的平台。
利用教师之间共同备课,将不同教改理念、不同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实现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实践课程的结构、内容、方法、手段,冲破传统手段带来的实践教学的局限。
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合作。
另一方面是师生间或学生之间的合作,在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和伙伴的帮助,实现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过程。
5、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的智力因素不能与普通高校相比,但职业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
耐挫折力强、兴趣广泛、好奇心强、重感情等。
外语教学可以从打开非智力因素这个缺口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发挥职业学校学生的优势,重点培养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
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差异(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特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强项,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确定最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所以采用速成、快节奏的英语强化教学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增加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即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良好学习品质。
6、开展各类提高语言技能的课外活动。
我们英语组的教师积极创设条篇三: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草案)
根据我院大学英语课教学现状和英语等级考试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英语等级考试为基础,全面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教学改革目标
总体目标是:
以提高英语等级考试合格率为核心,体现"学、考、用"的教学理念,通过有针对性地把英语等级考试知识要点与大学英语课教学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应用英语技能,同时形成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三、具体内容及步骤
(一)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大幅度增加英语等级考试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其所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重不低于50%;注重在教学中实时引入等级考试的知识点,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二)教材及课时分配
为适应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选编,原则上要求英语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新教材,在新教材投入使用前仍可使用现有教材,但必须根据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取舍。
为了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每学期在考前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考前强化训练;该强化训练周以综合练习周的形式确定。
除计划内正常教学班级外,凡未通过等级考试的学生均可插班到现有强化训练班实时听课。
(三)考试
在教学内容与英语等级考试全面挂钩的条件下,取消校内学期末英语考试,以每年2次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学期考试成绩。
已经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则无需重复参加此类考试。
已经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原则上可以不参加大学英语课的学习。
(四)考核评定
1.学生
原则上,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合格,即被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合格。
一次考试不合格的,仍可以继续参加多次考试;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经多次考试不合格的,则该学生所修大学英语课程不及格。
大学英语课程不参加学院学期补考和毕业清考。
2.教师
大学英语课授课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本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并以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对其教学成效的基本考核依据,实行奖惩(最终折算成课时)。
所授课班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平均分达到全省同类高职平均分的,即被认为合格,课时奖全额发放。
所授课班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平均分未达到全省同类高职平均分的,即被认为不合格,课时奖按比例发放。
低于全省平均分5分的(不足5分以5分计算),学期课时奖按90%发放;低于全省平均分10分的(5分以上10分以下均以10分计算),学期课时奖按80%发放;低于全省平均分10分以上的,学期课时奖均按70%发放。
所授课班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平均分超过全省同类高职平均分的,课时奖实行奖励发放。
超过全省平均分5分的(不足5分以5分计算),学期课时奖按120%发放;超过全省平均分10分的(5分以上10分以下均以10分计算),学期课时奖按150%发放;超过全省平均分10分以上的,学期课时奖均按180%发放。
本方案自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行。
基础课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一日篇四:
xx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xx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xx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校教字〔2013〕4号),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一、建设目标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为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择优转型升级,建设4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力争其中有15门左右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遴选6-10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争取有2-3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力争有1门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
二、建设要求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
1.建设方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全校师生为服务主体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采取遴选立项建设与自主申报相结合的方式。
遴选立项建设。
每年12月由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面向全部课程(含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组织开展立项申报工作,建设课程须是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的课程。
立项工作以课程本身的选题意义、讲授内容及效果为主要遴选标准。
鼓励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但专业技术职务及各类荣誉称号不作为必要的准入条件。
自主申报验收。
学校原有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可按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进行自主建设,完成转型升级,验收通过后即成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自主转型升级工作应在2015年底前完成。
2.建设程序
建设周期原则上为一学年。
第一学期,立项与自主申报课程按照《xx大学教学范式改革实施意见》进行建设并逐步完善建设方案。
第一学期末由学院组织专家(或校院联合)对课程进行整体论证。
论证通过后,课程组向学校提出教学视频录制申请。
第二学期,课程组进行视频录制及相关课程资源建设。
第二学期末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3.建设标准: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见附件1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全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精品视频公开课采取自主申报与学校委托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建设影响力大、受众面广、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课程或系列讲座,应能体现学校的特色与优势,代表最高教学水平。
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的通识课程及专业导论类课程优先。
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程序参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相关规定,建设标准见附件2。
(转载于:
大学课程实施方案)
三、管理方式
(一)学院成立专家组,对课程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学校定期组织工作交流活动,并组织专家进行课程验收评审,对符合标准的授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称号,有效期为5年。
对使用效果好的精品开放课程,优先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课程实行课程组负责人制,课程组对课程网站进行升级和维护,根据教学需要更新网站内容,更新率每年不少于20%,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学校通过上网监管、使用评价、抽样检查等方式对课程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检查评价为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检查不合格且整改不力的取消所授予的课程荣誉称号。
四、共享应用
凡申报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课程版权归xx大学所有,课程资源通过学校平台在全校共享使用,并应用于课程教学。
省级及以上开放课程按有关申报文件协议约定实行。
五、保障措施
(一)资金支持
学校对立项建设课程给予经费支持,资助2万元/门。
第一学期拨付启动经费0.4万元/门,专家论证通过后续拨经费0.6万元/门,第二学期学校验收通过后拨付1万元/门。
自主转型建设课程通过验收后,学校一次性资助经费2万元/门。
对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的校级课程,学校资助申报经费0.5万元/门。
建设成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奖励3万元/门,成为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奖励5万元/门。
经费及奖励中包含视频录制费用。
经费管理按照《xx大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二)技术支持
学校提供网络课程共享平台,并协助更新和维护。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教学录像在录播教室完成,申报省级及以上的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协助或自主解决。
(三)政策倾斜
在职称评聘等考核加分计算上,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视为校级教学研究重大项目。
附件:
1.xx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
2.xx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标准
附件1
xx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标准
一、课程资源内容
课程资源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
基本资源是指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例如:
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二、建设要求
(一)基本资源结构要求
课程基本资源须按照课程概要、教学单元、教学资源,或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教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来组织,具体可参见基本资源结构图。
基本资源结构图
注:
1.课程模块由模块概要、教学单元集合、模块作业等构成,可理解为课程的章和节;2.教学单元包含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学习指导、演示文稿、教学录像、作业(试卷)、实验(实训或实习)资源等,教学资源可相对独立,可以被单独使用。
(二)内容要求
教学团队:
主讲人为本校正式在职教师。
团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能够形成颇具特色的团队教学和研究风格。
团队教师的基本简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业荣誉)、研究方向、教学成果、教学特色等内容齐全。
课程介绍:
应包含课程沿革、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列出核心知识单元和涵盖的若干主要知识点,并说明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等内容。
教学大纲:
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历):
本课程全部章节介绍,要求标明总学时及学分数,并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