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30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docx

中考作文复习中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要求。

审题是写作不可缺少的第一步,是在动笔写作之前,要先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反复推敲材料和要求,以求理解材料和要求的含义,确定写作内容和主题,确定写作方法的过程。

审题

一、为什么要审题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一般分为四个等次,根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写作范围符合写作材料的要求,可以评54分以上直至满分。

(二)写作范围符合写作材料的要求,可以评45分至53分(三)写作范围基本符合写

作材料的要求,可以评36分至44分。

(四)有下列情

况之一者,评36分以下:

①写作范围不符合要求,

可知,一类、二类文章的首要标准就是写作范围符合写作材料的要求。

这就需要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不跑题,不偏题。

二、审题范围及方法

1、审材料

第一、限制性的词语

限制性词语往往限定了作文的场景、时间等,如果写的不是材料中限定场景、时间等,那么写作范围就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学校刚刚开展了一次研学旅行活动。

返校以后,同学们在学校网页的“微博墙”上纷纷留言:

甲:

研学旅行,让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发现了不一样的他们⋯⋯

乙:

研学旅行,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也耗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丙:

下一次参加研学旅行,我不仅自己,也会倡议同学们要这样做⋯⋯

“微博墙”上的留言唤起了你在研学旅行中的哪些经历、体验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表达出来。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解析:

本题材料中限定了“你在研学旅行中的哪些经历、体验和感受”,限定了写作范围是“研学旅行”,人称是第一人称。

第二、反复出现的词语

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点明了作文的主题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左边的一撇是人的躯体,右边的一捺则是支撑整个人格大厦的支点———精神。

我们不能没有精神的支点,没有精神的支点,一切都会倒塌。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有“人”和“精神的支点”,“精神的支点”是指对事物的发展起支撑或关键作用的东西,主要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如精神、信念、勇气、亲情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

一般来说精神

上的支点应该是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起到很大的正

面影响的、支撑着我们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因素。

第三、解释性的句子

解释性句子能帮助理解材料中比较难懂的内容。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

念。

”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

诗人告诉

我们: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

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念”。

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

请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

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诗歌语言比较精炼。

“诗人告诉我们”是对

材料中普希金诗句“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

成为亲切的怀念。

”的解释,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内容,把握

住材料主题。

第四、关键性的词语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人的一生有多长?

有一首“莲花落”的歌词写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七十不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已在睡中过,算来仅有廿五年⋯⋯”民国时期,此歌颇为流行。

它把短暂的人生“计算”得一清二楚了。

人生有效的作为时间,只有区区二十五年。

清代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阐述道理,还可以⋯⋯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解析:

材料一的关键性的词语“短暂”,材料二的关键性词语“奋斗”把握这两个关键性的词语,写作范围符合材料要求。

2、审要求

作文要求规定了文体、字数、人称等等,对作文要求一定要认真审题。

注意审出文体、内容、范围、人称、立意等方面的内容。

例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2.叙事感情真挚、朴实、自然;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解析:

从要求中审出了如下几个方面①作文类型:

记叙文;②写作人称:

第一人称;③写作范围:

我国传统节日;

④写作内容:

传统节日发生的事情;⑤主题:

由在某个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升华到对节日的感受与思考。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在审题之后再立意。

一、立意原则

1、立意要明确、深刻、健康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

思考要深刻,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

如“温暖的时刻”这个题目,我们在立意时应考虑:

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如果将重点放在前者就会流于表面,使文章立意肤浅;如果放在后者,立意才深刻

2、立意要反映时代社会的风貌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社会生活内容,有着代表当时人民利益的具体独特的东西。

这些东西反映到文章中来,就形成这一时代文章的新的主题以及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新特点。

我们要和时代紧紧联结在一起,文章才会有新意。

3、立意要歌颂真、善、美。

文为心声。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文立意时,一定要歌颂宣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来表现自己正确的三观。

二、立意技巧

1、留心生活,以小见大法

以小见大,是指在写作的过程中对所刻画的形象进行取舍、浓缩、强调,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在作文时,我们常常选取的是小角度,叙述的是小事情,描写的是小场景,刻画的是普通人物,但这并不是决定我们写出的文章立意必然肤浅。

善文者,虽然选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能表现出大的思想、意义。

中考作文中,我们不妨从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普通人物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善于类推,由此及彼

由此及彼,即运用发散思维,由此物联想到彼物。

针对此类立意的文章,作者可以通过横向组合的方式展开笔墨,在横向拓宽中表达主旨,

3、关注热点,由浅入深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要聚集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

4、展开联想,由实到虚

由实到虚,是指从眼前实在的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

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描述所选对象的表象,而且要揭示其蕴含的精神实质,即由对现实中某一事物的描述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虚拟内容。

由实到虚能使立意更加深远。

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学期开学了,班主任宣布了一系列严格的班规制度,同学们议论纷纷。

小刚同学想:

“多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啊!

每天睡到自然醒,游戏玩到手抽筋,幸福至极!

”但他又转念一想:

“太无拘无束,我会堕落的!

还是有点约束好啊!

会让我更自律,更容易成功,约束也是一种幸福啊!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

章。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4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审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新学期开学了,班主任宣布了一系列严格的班规制度,同学们议论纷纷。

小刚同学想:

“多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啊!

每天睡到自然醒,游戏玩到手抽筋,幸福至极!

”但他又转念一想:

“太无拘无束,我会堕落的!

还是有点约束好啊!

会让我更自律,更容易成功,约束也是一种幸福啊!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或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

章。

要求:

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4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审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