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926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数学教学计 划.docx

一年数学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五班61人。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四、教学方法设计

合作学习为主,采用讨论、讲解、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7、本学期教研或科研的课题、措施、目标

课题:

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目标:

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自觉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书写等习惯。

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最好的发展。

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

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八、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每一堂课都渗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氛,老师不知道学生会不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老师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正确的对待学生所提的问题,积极地评价,往往会使学生难以忘怀,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激励性的评价方法2、期待的评价方法3、接纳性的评价方法。

九、课外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课外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利补充,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目标:

通过课外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有很大的价值。

基本情况分析:

课外活动课是对阶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展示,它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

开展活动课,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方法和措施:

1、结合位置这一单元,让学生学会找自己的位置,说清前后左右的人;

2、结合认识图形,让学生剪纸,贴花;

3、结合钟表的认识,让学生们制作表盘,既巩固知识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2013-8-20

周次

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8、26—8、30

4

入学教育

(2)准备课

(2)

2

9、2-9、6

4

位置(3)单元测试(1)

3

9、9-9、13

4

1—5的认识(4)

4

9、16-9、20

2

1—5的认识(2)

9、19-21中秋休息

5

9、22-9、27

5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

6

9、29-10、4

2

单元测试(1)认识图形(1)

7

10、8-10、12

4

认识图形(2)单元测试(1)

6、7的认识

(1)

10、1-10、7国庆休息

8

10、14-10、18

4

6和7的加减法(4)

9

10、21-10、25

4

6和7的加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2)

10

10、28-11、1

4

8、9的加减法的练习

(1)用数学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

11

11、4-11、8

4

10的加减法练习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整理复习

(1)

12

11、11-11、15

4

单元测试

(1)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3)

13

11、18-11、22

4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单元测试

(1)数学乐园

(1)

14

11、25-11、29

4

认识钟表

(2)9加几

(2)

15

12、2-12、6

4

9加几

(1)8、7、6、加几(3)

16

12、9-12、13

4

5、4、3、2加几(4)

17

12、16-12、20

4

整理复习

(1)总复习(3)

18

12、23-12、27

4

复习考试

19

12、30-1、3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比多少,为进一步学习比大小和以后数学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先学习数数,在数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比较教室花草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先学习数数,在数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学生在学前已初步认识10以内各数,会数1至10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数数的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东西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数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并且数与物要一一对应,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是5以内各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的具体安排是:

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以及数的分解,初步建立数感。

2、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计算5以内加、减法。

4、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准确使用“>”、“<”号。

3、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摆弄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不要提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单元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单元教学难点: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

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全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6、7、8、9、10,掌握数的组成,区别6、7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会正确的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

4、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和“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11-20各数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计数单位“十”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

教学时,让学生明白:

10个一和一个十的区别,初步建立“十”这个计数单位的概念。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捆小棒、圈数、拨珠的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0个一”可以捆成“1个十”,十几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也就是“一个十”和“几个一”之间的组合与拆分的道理。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是先教学数11到20各数,然后教学1到20各数的读数的顺序及大小写数,最后出现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了解十进制,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到20各数。

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性目标: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这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难点:

认识数位,了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本单元知识结构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

9加几:

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

接着数、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

8、7、6加几:

例2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自己想该怎样算。

例3,小数加大数,探讨算法,呈现了三种计算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凑十”和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至于用哪一种,让学生自主选择。

5、4、3、2加几: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思考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并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例5呈现的信息比较有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人数信息。

例6是需要进行逆思考解决的问题。

我们希望从解决前面最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循序渐近地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一般方法和思路。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数字变化规律的教学

一年二班学生成绩单

姓名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总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