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58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盐城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其中了对人类基本境况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

现在社会上的风气和网络媒介的强势对于阅读经典的确造成了巨大冲击,我认为是很可悲的。

不过,事实上,经典作品仍在地出版,证明它们仍拥有基本的读者群,火种仍在传承,绝不会熄灭。

A.汇聚迫不及待源源不断B.凝聚急功近利源源不断

C.凝聚迫不及待源源不断D.汇聚急功近利层出不穷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2016年尤伯杯羽毛球赛决赛中,中国女队以3:

1战胜韩国队,成功卫冕冠军,实现在这一赛事上的三连冠,这也是中国队第十四次捧起尤伯杯。

B.戏曲创作者应放下杂念,静下心来,扎根生活,直面生活,洞悉生活,追求对艺术的新表达、对生活的新发现,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戏曲作品。

C.电影《魔兽》改编自暴雪出品的著名游戏,自1994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据称玩家已累积超过l亿,玩家们在这款游戏上花费的时间累积超过800万年。

D.右关部门要加大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摒弃唯分数的教育评价标准,真正让绿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让教育者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

3.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

,,。

,,余下来的只是时有时无从侧面吹来的阴飕飕的半箭儿山风。

①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

②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早已深藏在云堆里了

③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

④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

⑤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

⑥山腰里的那座祠堂,也只露着些废垣残瓦

A.③④⑥⑤①②B.③⑥①⑤②④

C.⑥②③⑤①④D.③⑥④⑤①②

5.下面四副对联,依次对应的场所,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②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

③珍藏今古书香久独爱竹梅品格高

④乐教梓楠同受范喜看桃李广成才

A.书房/剧院/书店/学校B.学校/书店/书房/剧院

C.书店/剧院/书房/学校D.书房/剧院/学校/书店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延明,敦煌人也。

年十四,就博士郭瑀。

瑀弟子五百余人,通经业者八十余人。

瑀有女始笄,妙选良偶,有心于延明。

遂别设一席,谓弟子曰:

“吾有一女,欲觅一快女婿,谁坐此席者,吾当婚焉。

”延明遂奋衣坐,神志湛然曰:

“延明其人也。

”瑀遂以女妻之。

延明后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弟子受业者五百余人。

凉武昭王征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

昭王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葺。

延明时侍侧,请代其事。

王曰:

“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

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

”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

昭王曰:

“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

”延明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

延明何人斯,敢不如此。

”延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行于世。

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专管注记。

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

学徒数百,月致羊酒。

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

命官属以下,皆北面受业。

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称,每巾衣而入。

太武平凉州,士庶东迁,夙闻其名,拜乐平王从事中郎。

延明时老矣,在姑臧岁余,思乡而返,至凉州西四百里韭谷窟,疾卒。

太和十四年,尚书李冲奏:

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贤者子孙,宜蒙显异。

于是除其一子为郢州云阳令。

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

“故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业凉城,遗文在兹。

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

况乃维祖逮孙,相去未远,而令久沦皂隶,不获收异,儒学之士,所为窃叹。

乞敕尚书,推检所属,甄免碎役,敦化厉俗,于是乎在。

”诏曰:

“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河西人以为荣。

(选自《北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瑀有女始笄笄:

成年。

B.孔圣称焉称:

称赞

C.学徒数百,月致羊酒致:

D.如或愆衅,当蒙数世之宥宥:

赦免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博士郭瑀的弟子之一,刘延明得到了郭瑀女儿的芳心暗许,郭瑀也有意成全,专门设席,最终刘延明顺利娶得郭瑀的女儿。

B.刘延明在侍奉凉国武昭王时,发现武昭王喜爱文章书籍,书史中有破损脱落的,都亲自加以修补,就请求代劳,但未被允许。

C.刘延明被牧犍尊封为国师,还得到他的礼拜,所有官员都北面受教,连同郡的以擅长文学而著称的索敞、阴兴都给他当助教。

D.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都被特许免除杂役,这要归功于太保崔光上奏朝廷,也深合劝人为善之道,从而督促和化解不良的风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l)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

吾与卿相遇,何异孔明之会玄德。

(4分)

▲▲

(2)延明河右硕儒,今子孙沈屈,未有禄润。

(4分)

▲▲

9.“延明河右硕儒”在文中体现在哪里?

请简要概括。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岑参

关门锁归路,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l)请简要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如何点题的?

(2分)

▲▲

(2)逮首诗中间两句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分)

▲▲

(3)请赏析这首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5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2)高山仰止,▲。

(《诗经》)

(3)▲,水浅而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4)▲,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5)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高祖本纪》)

(6)▲,美入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7)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官赋》)

(8)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祖母的季节

苏童

挂在门楣上的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

风飒飒地吹着那捆棕叶。

祖母坐在门槛上,注视着檐下的雨水像小瀑布一样跌落下来,汇在石子路上,匆匆忙忙。

春天,祖母挎着竹篮走过横七竖八的村弄,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

我跟着她。

我们站在湖边望着四处可见的苇丛,然后赤脚涉过一片浅水,走进最南面那丛芦苇里。

祖母喜欢这里的粽叶。

“这水里有小青蛇,我看见过。

”祖母说。

“你不怕吗?

”我看见祖母踩在一片暗水中。

“小青蛇不咬人。

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

”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老家伙来拉我走了。

”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

我祖父属蛇,他跟我这么大的时候,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

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

”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祖父死于秋天。

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

村里五十岁从下的人都没有见过他,包括我的父母亲。

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

没人能知道其中的缘故,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

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

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溯水而上,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

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

在异乡见到村里的熟人,祖父并不激动。

他抛下瞎女人和围观的人群,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

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

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

“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

老老寿爷说。

“不回去。

”祖父喝白干喝得满脸通红,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挂在我家房梁上。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

我不知道祖母为什么要把它挂得那么高,谁也摸不着。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

我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榍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

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

我神色恍惚,听见祖母沉重的鼻息声围绕在四周。

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

“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

“娘,你的金锁呢?

”父亲说,“她嫁过来的时候你给她看过的。

“没了,早没了。

”祖母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

“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

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

我祖母清贫了一辈子,没有留给家里任何值钱的物件,连唯一的金锁也莫名其妙地失踪了。

只有一捆一捆的旧粽叶还挂在我家的门楣上,沙沙沙地响。

清明,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

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

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选自《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有删改)

12.赏析小说中两处画线的句子。

(6分)

(l)她一笑起来脸上便苍老了许多,那种笑是又凄凉又欣慰的。

(3分)

▲▲

(2)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

”(3分)

▲▲

13.文中安排“老寿爷”这个人物对小说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

14.小说的结尾写祖母失踪的金锁竟然在被点燃的二胡的琴筒之中,这样写有何妙处?

(4分)

▲▲

15.文中多处描写粽子和粽叶,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写的用意。

(6分)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

①贺知章耄耋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生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

“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穿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②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

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奈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华。

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意义大不同。

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

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

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③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

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赧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

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

④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

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的。

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

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频繁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见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

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

⑤方言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

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尬。

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

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选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报》)

16.作者提出“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的观点,其依据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6分)

▲▲

17.请筒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6分)

▲▲

18.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当今方言“日渐式微”的原因。

(6分)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败者对成功者抱怨道:

“现在这个世界,无论是大街还是小路,每条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谁都想获得成功,可从哪儿去找到成功啊?

成功者平静地说:

“那你不妨离开热闹的人群试试。

失败者不解地问道:

“怎么,难道离开了人群,就能找到成功吗?

“是的,其实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成功者说:

“只要离开了拥挤的道路,寻找到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路,那你就算成功了。

 

参考答案

1.B(凝聚:

凝结;集中。

汇聚:

聚集;会聚。

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源源不断:

形容接连不断。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D(A语意重复。

冕,帽子,皇冠,喻指冠军。

B语序不当。

应该是“对生活的新发现、对艺术的新表达”。

C偷换主语。

3.B

4.D(根据上下旬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式特点和关联词等排列。

5.C

6.B(称:

说。

7.A(“郭瑀女儿的芳心暗许”错,是郭瑀想挑选好的女婿,便想到了刘延明。

8.

(1)(我)亲自来做,是要人们珍重这些典籍。

我和您有幸相遇,跟刘玄德遇孔明有什么差别。

(“躬自执者”1分;“重”1分;“何异”句式1分;句意1分)

(2)刘延明原是河西的大儒,可是如今子孙沉沦下层,没有禄位。

(判断句1分;“河右”1分,“沈屈”亦可译为“埋没屈抑、屈沉”1分;句意1分)

9.参考答案:

精通经义;弟子众多,受人敬重;编著多广,流传于世。

(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参考译文】

刘延明,是敦煌人。

十四岁时,就学于博士郭瑀家。

郭瑀有学生五百多人,其中精通经典的有八十多人。

郭瑀有个女儿刚刚成年,他想挑选好的女婿,便想到了刘延明。

于是他特地设一个席位,对弟子们说:

“我有一位女儿,想找位好女婿,谁来坐这个席位,我就让女儿和他成婚。

”刘延明立即振衣入座,神情庄重地说:

“刘延明就是您要找的人啊!

”郭瑀就把女儿嫁给他。

刘延明后来隐居在酒泉,不肯接受州郡的举荐,跟从他读书的学生有五百多人。

凉国武昭王征召他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

昭王喜爱文章书籍,书、史中有破损脱落的,他亲自加以修补。

刘延明当时侍奉一旁,便请求代替武昭王做这些事情。

武昭王说:

“我所以亲自来做,是要人们珍重这些典籍。

我和您有幸相遇,跟刘玄德遇孔明有什么差别。

”后升为抚夷护军,虽然政务繁忙,但手不释卷。

昭王对他说:

“您为书籍注疏,以烛光继续白天的工作,白天还可以,晚上应当休息。

”刘延明回答:

“‘早晨听到道,晚上死去也就甘心了,不知很快就到老年’,这些话是孔圣人所说的。

我刘延明是哪种人,敢不这样去做吗?

”刘延明觉得三种史书文字太多,便写成《略记》一百三十篇,八十四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莽堂铭》一卷,注《周易》、《韩非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等在社会上流行。

蒙逊讨平酒泉后,拜封刘延明为秘书郎,专门负责书籍的注记。

并建了一座陆沈观在西苑,亲自前往礼教,赐号为玄处先生。

当时有学生几百人,每月给他送来牛羊和美酒。

牧犍把刘延明尊封为国师,亲自对他礼拜,并命令所有官员,都北面受教。

当时,同郡的索敞、阴兴给他当助教,他们都以擅长文学而著称,他们经常巾衣整齐而入。

太武帝讨平凉州,带着士民东迁。

他一向听说刘延明的名声,便封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

当时刘延明年老,住在姑臧一年多后,因想念故乡便回去了。

当他走到凉州西面四百里地的韭谷窟时,因病而死去。

太和十四年(490),尚书李冲上奏孝文帝说,刘延明原是河西的大儒,可是如今子孙沉沦下层,没有禄位;像这样贤人的子孙,理应受到格外恩遇。

于是朝廷让他的一个儿子出任郢州云阳县令。

正光三年(522),太保崔光上奏说:

“已故的乐平王从事中郎敦煌刘延明,著书于凉城,现遗文在此。

即使有一些失误,也应当有几代人可以被赦免,何况从祖父到孙子,相距不远,却让他们久沦下层,身为贱役,没有得到照顾,使儒学之士都为之暗暗叹息。

请传令尚书,查出他的遗属,免去各种杂役,以此来督促和化解不良的风俗。

”皇帝下诏说:

“太保所奏,深合劝人为善之道,刘延明的孙子等三家,特别给予免除杂役。

”河西人都以此感到荣耀。

10.

(1)用“锁”和“梦”点出题目中“宿”字(1分),用“梦还家”点出题目中“忆”一字。

(l分)

(2)①视听结合(或“从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生动传神地描写诗人梦醒后的所见到的春晨风光;(2分,答“寓情于景”或“选取典型景物”得1分)②更加触发了诗人对故园的怀念,自然引出下面对杜陵别业的描写。

(2分)

(3)寓情于景,(1分)诗人想像(1分)长安二月春光,用烂漫的春花,烘托出盎然的春意,(1分)表现出诗人对杜陵别业的深切忆念(或“对长安故园的无比热爱”),使题意“忆”字更为突出。

(2分)

11.

(1)小人长戚戚

(2)景行行止(3)置杯焉则胶(4)日月忽其不淹兮(5)决胜于千里之外(6)战士军前半死生(7)钩心斗角(8)佛狸祠下

12.

(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1分,答到一点即可)写出了祖母对自己即将离世的悲伤(1分,写“祖母回忆自己孤苦一生而悲伤”亦可);也表现了祖母出现幻觉和祖父重聚的欢愉(1分)。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1分,答到一点即可)写出祖父自觉愧对祖母,(1分)同时又放心不下瞎女人。

(1分)

13.①借老寿爷的话,补充交代了祖母热心包粽子的原因;②自然引出下文有关祖母和二胡的故事情节。

(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凸显了祖母痴情忠贞的形象。

二胡成为祖父的象征,她将二胡高挂在头顶上;她思念丈夫,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

②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既解释了前文“金锁失踪”之谜底,也呼应了祖母在二胡前的诸多异样表现。

(答“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亦可。

)(两点,每点2分,答及“突出主题”亦可酌情给分。

15.①是祖母情感的载体。

祖母春天采粽叶,端午前后不停包粽子,“挂在门楣上的粽叶”,表现了祖母对祖父的思念和对其归家的期盼。

(答“爱”、“思念”、“期盼”等即可)

②是祖母一生命运的象征。

当初的青粽叶,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祖母坐在门槛上凝视门楣上的旧粽叶,那些粽叶在风雨中摇摇晃晃”,暗示了祖母在年复一年的苦等空守中断送了青春、耗费一生。

(答“祖母生命的消逝竹等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