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749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x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666

渗流:

地下水在岩体、土体空隙中的运动

层流:

地下水运动时,水质点有秩序地呈相互平行而互不干扰的运动

沉积岩:

指地表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先期形成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问题:

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某种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发生的问题。

包括地基稳定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岩溶:

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体结构:

把不同形态、规模、性质的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叫岩体结构。

褶皱:

岩层受构造作用后产生的弯曲变形。

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地壳中受T、P、流体的影响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坡积土:

雨雪或雪水将高处的风碎屑物冲洗,顺坡向下搬运,堆积在较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形成的土。

阶地:

当地壳相对上升时,河流的下蚀力加强,使原来的谷底、谷坡也相对抬升而河床相对下切,经多次抬升,在现谷坡上形成台阶状地形。

二.填空

1.地下水类型

一、按埋藏条件分: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二、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分: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地质作用的方式

内动力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

3.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勘探,室内外试验,长期观测,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4.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1).选址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目的:

为工程规划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论证等方面提供地质资料,选定建筑场址

勘察任务:

初步查明拟建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区域稳定性,在较大的工作范围内选出几个较好的建筑地段。

提出建筑地段的比较方案。

(2)初步勘察阶段

目的:

在上一阶段指定的区域内选定工程地质条件最优越的建筑场地,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结构型式、规模及各相关建筑

勘察任务:

进一步查明建筑物影响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细节,提供定量指标,深入分析存在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可靠的定量评价(经过大量的勘探、试验、实验室研究工作及长期起观测来完成)。

一般可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精度要求不同)物的布置方式等

(3)详细勘察阶段与施工勘察阶段

目的:

解决具体施工中的勘察

任务:

主要解决为编制各个建筑物及其各部分的施工详图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主要是根据需要做些补充勘探工作等,如灌浆试验,板桩试验、防止基坑涌水试验等。

工程地质问题

5.工程地质测绘范围的确定

原则是既能满足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和设计的需要,又不浪费工作量。

主要影响因素:

1.建筑物类型和规模大小

2.工程规划设计阶段

3.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6.岩浆岩的类型

按形成地质环境分为:

侵入岩(分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分熔岩、火山碎屑岩)

按SiO2含量不同分类酸性岩:

酸性岩>65%中性岩:

65~52%基性岩:

52~45%

超基性岩:

<45%

7.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地层层位法(当沉积岩形成后,如未经剧烈变动,则位于下面的地层较老,而上面的地层较新。

它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古生物法(生物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可逆地不断发展。

因此,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越原始、简单、低级)

切割律法(不同时代的岩层或岩体常被侵入岩穿插,就侵入岩与围岩相比,侵入者时代新,被侵入者时代老)

岩性对比法(在同一时期、同一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具有相同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性特征和层序规律)

8.矿物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相对硬度划分为10级)

9.岩溶发育的条件

具有可溶性岩石、具有溶蚀能力的水、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流动性

10.矿物颜色的类型

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她色——矿物所含杂质引起的颜色

假色——矿物风化后所呈现的颜色

11.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表示方法

结构面的规模、形态(平整度、光滑度)、产状、密度(间距、线密度)、连通性(线/面连续性系数)、张开度及充填情况

3.问答

1.不同岩体结构类型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结构面稀疏,延展性差、结构体块体大且常为硬质岩石,故整体强度高,变形特征接近于各项同性的均质弹性体,变形模量、承载能力、抗滑能力较高,抗风化能力也较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2.层状结构岩体——结构面以层面与不密集的节理为主,结构面多为闭合至微张状,一般风化微弱,结合力不强,结构体块体较大且保持着母岩岩块性质,总体变形模量、承载能力较高,一般可作为建筑地基

3.碎裂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组数多,常含泥质充填物,结合力不强,层状岩体还常含有平行层面的软弱结构面发育,结构体块度不大,岩体完整性破坏性较大,有一定强度的承载能力,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4.散体结构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十分破碎,工程地质性质差

2.泥石流的形成与防治

第一,地形条件

发生在陡峻的山区,在其流域内,具有形成区、流动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形成区:

一般三面环山的开阔地,岩石破碎,无植被,有利于汇集山坡上水流和固体物质。

流通区:

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段或冲沟。

堆积区:

山坡外的盆地边缘。

第二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也为泥石流活动提供动能优势。

泥石流强烈活动的山区,都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塌灾害丛生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又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具有强大的动能优势。

第三气象水文条件

泥石流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为爆发泥石流提供动力条件,常见的多为暴雨泥石流或冰雪消融期泥石流。

1.形成区(防治重点地段)一般采用植树造林和护坡草被,来加强水土保持,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表径流,以防止沟源

2.流通区一般修筑拦挡工程,常常沿沟修筑一系列不高的低坝或石墙侵蚀

3..堆积区一般采用排导措施,主要包括泄洪和导流堤

3.倾向断层与滑坡的区别

⑴滑面产状有起伏波折,总体有下凹趋势,而断层面一般产状较稳定

⑵滑坡带厚度变化大,物质成分较杂,所含砾石磨圆度好而挤碎性差,而断层带物质与测岩

性有关,构造岩类型多样

⑶滑坡擦痕与主滑方向一致,只存在于粘性软塑带中或基岩表面一层;断层擦痕与坡向或滑

体方向无关,且深入基岩呈平行的多层状。

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地质因素

岩石性质(岩石的成因、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不同,对风化的抵抗能力不同。

成因——岩石成因反映它生成时的环境和条件。

风化作用的实质是由于岩石生成

的环境和条件与当前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的差异造成的。

一般沉积岩比变

质岩和岩浆岩抗风化能力强。

矿物成分——组成岩石矿物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和矿物种类的多少,是决定岩石抵

抗风化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般地,深色矿物风化快,浅色矿物风化慢。

矿岩比复矿岩抗风化能力强。

结构和构造——一般来说,均匀、细粒结构岩石比粗粒结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

等粒构造比斑状结构岩石耐风化,而隐晶质岩石最不易风化。

从构造上看,

具有各向异性的层理、片理状岩石较致密块状岩石容易风化,而厚层岩石

比薄层岩石更耐风化。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风化的影响主要是岩石在构造变形时生成多种节理、裂隙和

破碎带,使岩石破碎,为各种风化因素侵入岩石内部提供了途径,扩大了

岩石与空气、水的接触面积,大大促进了岩石风化。

气候因素(主要体现在气温变化、降水和生物的繁殖情况。

地表条件下温度增加10℃,化

学反应速度增加一倍;水分充分有利于物质间的化学反应。

故气候可控制风化作

用的类型和风化速度,在不同的气候区,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地形(地形可影响风化作用的速度、深度、风化产物的堆积厚度及分布情况。

地形起伏较大、

陡峭、切割较深的地区,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岩石表面风化后岩屑可不断崩落,使

新鲜岩石直接露出表面而遭受风化,且风化产物较薄。

在地形起伏较小、流水缓慢流

经的地区,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岩石风化彻底,风化产物较厚。

在低洼有沉积

覆盖的地区,岩石由于有覆盖物的保护不易风化。

5.断层性质的判断及形成时代的判断

识别断层1.构造线和地质体不连续2.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A.镜面、擦痕与阶步B.牵

引构造C.断层岩)3.地貌和水文标志等

确定断层运动方向(1.地层时代2.地层界线3.断层伴生现象4.符号识别)

确定断层时代:

根据地层的年代,凡被断层切断的地层,这些断层的发生年代应在被切断

的最新地层之后,在未被切割的最老地层之前。

6.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区域稳定性、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变形特性与承载能力、地质构造及岩体风化程度

7.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断层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