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36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压器试验题库.docx

变压器试验题库

变压器试验试题

一选择题

1.GB1094.10-2003中要求在声级测量时,在测量前和测量后要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如果校准前后超过(C)dB,则本次测量结果无效,应重新进行测量。

A.0.1B.0.2C.0.3D.2

2.油浸风冷变压器,在风冷却装置停止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声级测量时,规定的轮廓线应距基准发射面(C)米。

A.0.1B.0.2C.0.3D.2

3.油浸风冷变压器,在风冷却装置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声级测量时,规定的轮廓线应距基准发射面(C)米。

A.1B.1.5C.2D.2.5

4.油浸式变压器,对于油箱高度小于2.5米的变压器,规定轮廓线应位于油箱高度的(A)的水平面上。

A.1/2B.1/3C.2/3D.1/4

5.油浸式变压器,对于油箱高度大于2.5米的变压器,规定轮廓线应位于油箱高度的(C)的水平面上。

A.1/2和1/3B.1/3和1/4C.1/3和2/3D.1/3和1/2

6.按GB1094.2-1996规定,冷却方式的标示,ONWF表示的正确含义为(B)。

A.油浸,自然循环,热对流

B.水冷,自然循环,热对流

C.油浸,强迫循环,热对流

D.水冷,强迫循环,热对流

7.在GB1094.2-1996中规定,油浸式变压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温升限值规定,油不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其顶层油温升为(C)。

A.50KB.55KC.60KD.65K

8.GB1094.2-1996中规定,油浸式变压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温升限值规定,油与大气直接接触的变压器,其顶层油温升为(B)。

A.50KB.55KC.60KD.65K

9.GB1094.2-1996中规定,油浸式变压器连续额定容量稳态下的温升限制规定,绕组的平均温升为(D)。

A.50KB.55KC.60KD.65K

10.短路法测量变压器温升,油顶层温升测量阶段,施加的是(C)。

A.额定电流B.额定电压C.总损耗D.负载损耗下电流

11.GB1094.10-2003中规定,传声器应位于规定的轮廓线,测量点彼此间距大致相等,且间距不得大于1米,其测点应不少于(A)。

A.6B.7C.8D.9

12.对于电压等级为110~330kV的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时,相电阻的不平衡率应不大于(D)。

A.0.5%B.1.0%C.1.5%D.2.0%

13.一台变压器的型号为:

OSFPSZ—120000/220,其中的第一个S的意义是(A).

A.三相B.三绕组C.水冷却D.以上都不对

14.一台电容分压器的高压臂电容为C1,低压臂为C2,其电压比为(A).

A.(C1+C2)/C1B.(C1-C2)/C1C.(C1+C2)/C2D.(C1-C2)/C2

15.DL/T596-1996中规定,在20℃时,35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的油浸变压器的绕组的tgδ应不大于(C)。

A.1.5%B.0.5%C.0.7%D.1%

16.GB1094.3-85标准规定,额定电压为110kV的油浸电力变压器其工频试验电压为(B)。

A.200B.140C.85D.85

17、对于油浸式变压器测量绝缘电阻时,施加(A)。

A.直流电压B.直流电流C.交流电压D.交流电流

18.GB/T6451-1999中规定,额定容量大于4000kVA,电压(B)的变压器应当测量吸收比。

A.35kVB.10kVC.110kVD.220kV

19.以下(D)不是国家标准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一部分总则》中规定的变压器试验。

A.例行试验B.型式试验C.特殊试验D.预试试验

20.以下(B)不是例行试验。

A.绝缘油试验B.温升试验C.绕组电阻测量D.有载分接开关试验

21.以下(C)是型式试验。

A.声级测定B.绝缘油试验C.温升试验D.油流静电

22.以下(C)是特殊试验。

A.绝缘油试验B.冲击截波试验C.零序阻抗测量D.温升试验

23.以下(D)不是特殊试验。

A.声级测量B.空载电流谐波的测量C.零序阻抗测量D.绝缘油试验

24.Um≥300kV分级绝缘变压器中性点绝缘水平的耐压试验属于(A)。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25.Um<300kV全绝缘的变压器,中性点雷电全波冲击试验属于(B)。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26.长时间空载试验属于(B)。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27.绝缘油试验属于(A)。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28.关于试验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一切测量均有误差。

B.对变压器进行的每一项试验都是有误差的。

C.差总是可以减小的。

D.误差是可能做到零的

29.用(C)可以表示测量的准确度。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

C.引用误差D.以上都错

30.用(C)可以衡量仪表的准确度。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C.最大引用误差D.以上都错

31.以下(B)不是按误差规律分类的。

A.系统误差B.相对误差C.随机误差D.疏忽误差

32.关于准确度以下正确的是(B)。

A.准确度表示测量值的分散程度。

B.准确度表示平均值和真值的偏差大小。

C.准确度表示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及平均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33.0.01340的有效数字是几位(B)。

A.3B.4C.5D.6

34.关于电压比测量的目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保证绕组各分接的电压比在标准或合同技术要求的电压比允许范围之内。

B.确定并联线圈或线段的匝数相同。

C.判定绕组分接的引线和分接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

D.判定绕组个分接的电阻是否正确。

35.关于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额定电压及电压比相同。

B.绕组联组标号相同。

C.并联运行的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比不大于3﹕5。

D.并联运行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相同。

36.关于电压比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双电压表法较变比电桥法测出的结果不确定度小。

B.双电压表示测量时可用三相电源,也可用单相电源。

C.变比电桥法测量时可用三相电源,也可用单相电源。

D.双电压表法或变比电桥法测量的试验中均使用单相电源。

37.关于电压比电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电压比电桥的准确度等级是比较高,通常是0.1%。

B.电压比电桥有两种工作原理,一是电阻线路电桥,另一是感应式的电压比桥。

C.感应式电压比电桥当电桥平衡时变压器的电压比应等于桥内标准电压互感器的电压比。

D.电压比电桥测量范围小。

38.关于电压比电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电压比测量范围很大。

B、用于单向和三相变压器各种绕结组。

C、可以同时测量绕组联结组标号。

D.以上三个答案都正确。

39.关于变压器型号SFPZ9—360000下列说叙述错误的是(B)。

A.是一台独立绕组变压器。

B.铁心材质的非晶合金。

C.绕组外绝缘介质变压器。

D.变压器性能水平符合GB/76451中9型产品的要求。

40.关于绕组的绕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从上出头看导线按逆时针方向是左绕向。

B.从上出头看导线按顺时针方向是左绕向。

C.变压器绕组大部分采用左绕向。

41.在做绝缘装配试验时,通过(B)可以发现匝间短路的问题。

A.电压比和联结组别试验。

B.单相空试试验(并联试验)

C.铁心.夹件.线圈间的绝试验

D.以上三个答案都正确。

42.下列关于在变压器总装配后进行的电压比测量及联结组标号检定叙述错误的是(C)。

A.可以确定绕组与开关连接是否正确。

B.可以确定线圈匝数是否正确。

C.可以确定饼间是否有短路问题。

D.可以检定联结组标号。

43.以下关于测量直流电阻的目的的叙述(D)是不正确的。

A.各相绕组的电阻是否平衡。

B.为用户提供作为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原始数据。

C.导线的规格.电阻率是不符合要求。

D.开关的接触电阻及波形是否良好。

44.关于双臂电桥测量电阻的结果误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与双臂电桥的准确度等级有关。

B.和连接线的电阻有关。

C.和接触电阻有关。

D.误差与温度无关。

45.变压器试验的环境温度为(C)

A.10—45℃B.15—45℃C.10—40℃D.10—45℃

46.水冷变压器的冷却水温度不超过(C)

A.15℃B.20℃C.25℃D.30℃

47.对于ABE级绝缘的变压器,其参考温度取(C)

A.105℃B.75℃C.60D.45℃

48.进行绝缘特性试验,对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时,流过绝缘介质的电流是(D)

A.传导电流B.电容电流C.吸收电流D.以上三个电流之和

49.关于吸收电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收电流是由绝缘体中各种介质极化所引起的。

B.收电流的大小与试验品绝缘的均匀程度密切相关。

C.绝缘比较均匀,则吸收电流较小,吸收现象不太明显

D缘比较均匀,则吸收电流较大,吸收现象不太明显。

50.同一变压器在同一测试电压和线路参数下,测量直流电阻时,所需要的电流稳定时间与(D)无关。

A.变压器的铁心材料B.变压器的励磁历史

C.变压器的试验电流大小D.变压器以外的电路参数

51.变压器的绝缘电阻的阻值一般指(B)

A.15秒时的绝缘电阻值。

B.60秒时的绝缘电阻值。

C.R60/R15的比值。

D.10分钟的绝缘电阻值。

52.对于C.F.H.级绝缘的变压器,其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试验后,要将测量结果教正至参考温度。

其参考温度为(A)

A.115℃B.60℃C.45℃D.75℃

53.关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与温度因数K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温度因数K与直流电阻的损耗成正比,与附加损耗成反比。

B.温度因数K与直流电阻的损耗成正比,与附加损耗成正比。

C.温度因数K与直流电阻的损耗成反比,与附加损耗成反比。

D.温度因数K与直流电阻的损耗成反比,与附加损耗成正比。

54.关于工频耐压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短时工频耐压试验是对绝缘施加一次相应的额定耐受电压的平均值,其持续时间为1分钟。

B.工频耐压试验时,变压器的被试绕组及其引线和与它相连的元件均承受同一试验电压,而非被试绕组则短路接地。

C.对于全绝缘变压器,绕组首末端的工频绝缘水平和工频耐受电压值一致。

D.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工频耐压的试验值和绕组末端的工频绝缘水平一致。

55.工频耐压的试验目的是考核绕组对地和绕组之间的主绝缘强度。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这一目的对于全绝缘变压器来说完全能达到。

B.这一目的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来说完全能达到。

C.这一目的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则只能考核绕组对铁轭的端绝缘,绕组部分引线对地绝缘强度。

D.这一目的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来说至于绕组对地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强度是无法达到考核目的。

56.GB311.1-1997中规定系统标称电压(有效值)为220kV的分级绝缘变压器绕组中性点的短时工频耐受电压为(B)

A.中性点固定接地为85kV,不固定接地为140kV。

B.中性点固定接地为85kV,不固定接地为200kV。

C.中性点固定接地为200kV,不固定接地为85kV。

D.中性点固定接地为140kV,不固定接地为200kV。

57.关于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时的加电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试验电压的初始值应低于1/3试验电压,并应与测量配合尽快升至试验电压,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然后将电压迅速降低到1/3试验电压下,最后切断试验电源。

B.试验电压的初始值应低于1/3试验电压,并应与测量配合尽快升至试验电压,然后将电压迅速降低到1/3试验电压下。

C.试验电压的初始值应低于1/2试验电压,并应与测量配合尽快升至试验电压,保持规定的试验时间,然后将电压迅速降低到1/3试验电压下。

D.试验电压的初始值应低于2/3试验电压,并应与测量配合尽快升至试验电压,然后将电压迅速降低到1/3试验电压下。

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感应耐压试验只考核试品的纵绝缘强度。

B.工频耐压试验即考核了主绝缘|—又考核了纵绝缘。

C.工频耐压试验只考核了纵绝缘。

D.应耐压试验是考核变压器主绝缘和纵绝缘的重要手段。

59.关于全绝缘变压器的感应耐压试验,下列不正确的是(B)。

A.一般在试品的低压绕组(或其它绕组)线端施加两倍的三相对称额定电压,其它绕组开路。

B.被试变压器绕组具有中性点的,中性点可以不接地。

C.没有中性点的绕组应选择合适的线端接地。

D.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全绝缘变压器,在感应耐压试验时各绕组线端的感应线电压应不超过对地耐压水平。

60.GB1094.3-2003中规定,标准雷电冲击全波的波形参数为(A)。

A.T1=1.2±30%μs;T2=50±20%μs。

B.T1=1.2±30%μs;T2=50±30%μs。

C.T1=1.2±20%μs;T2=50±30%μs。

D.T1=1.2±20%μs;T2=50±20%μs。

61.GB/T16927.1-1997规定,直流高压试验设备电压(算术平均值)在60秒内应保持在规定值的(B)以内。

A.±0.5%;B.±1%;C.±2%;D.±3%;

62.GB/T16927.1-1997规定在测量直流试验电压值即其算术平均值时,认可的测量系统的测量总不确定度应不大于(C)。

A.±0.5%;B.±1%;C.±2%;D.±3%;

63.下列(D)不是造成电阻分压器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

A.电阻本身发热(或环境温度变化)造成阻值变化。

B.电晕放电造成测量误差。

C.绝缘支架的漏电造成测量误差。

D.等电位屏蔽。

64.下列(A)可造成电阻分压器测量误差。

A.电阻本身发热造成阻值变化。

B.等电位屏蔽。

C.充绝缘油。

D.选择元件的容量大于分压器所需的额定功率。

65.关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基本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电容器并联充电,而后并联放电。

B.电容器串联充电,而后串联放电。

C.电容器串联充电,而后并联放电。

D.电容器并联充电,而后串联放电。

66.关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技术特性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发生器的标称电压是发生器每级主电容的标称电容值之和。

B.发生器的标称电压是发生器每级主电容的标称充电电压值与级数的乘积。

C.发生器的标称电压是发生器每级主电容的标称充电电压值除以级数的商。

D.发生器的标称电压是发生器每级主电容的标称电容值与级数的乘积。

67.对冲击电压发生器结构设计的要求下列(D)叙述不正确。

A.电性能上要绝缘可靠,不发生闪络或击穿事故。

B.机械上要稳定牢靠

C.在保证绝缘距离的前提下结构高度应尽可能低。

D.要使回路尽可能短,电感尽可能大。

68.GB1094.3-2003中规定,标准雷电截波,冲击截断时间应在(C)。

A.2—5μs;B.3—5μs;C.2—6μs;D.3—6μs;

69.GB1094.3-2003中规定,标准雷电截波的冲击波的反极性峰值被限制在不大于截波峰值的(A)。

A.30%;B.25%;C.25%;D.12%;

70.GB1094.3-2003中规定操作冲击试验的冲击电压波形的视在波前时间至少为(D)。

A.50μs;B.60μs;C.80μs;D.100μs;

71.GB1094.3-2003中规定操作冲击电压波形的超90%规定峰值时间至少为(B)。

A.150μs;B.200μs;C.250μs;D.300μs;

72.GB1094.3-2003中规定操作冲击电压波形,从视在原点到第一个过零点的全部时间至少为(C),最好为(C)。

A.300μs,1000μs;B.400μs,1000μs;C.500μs,1000μs;D.600μs,1000μs;

73.绝缘装配试验时不进行试验是(B)。

A.电压比试验B.电阻测量C.铁心耐压D.绕组并联

74.引线装配试验时不进行的试验时(C)。

A.电压比试验B.电阻测量C.铁心耐压D.低电压空载

75.在GB1094.3-2003标准中,ACLD的正确含义为(A)。

A.长时感应耐压B.短时感应耐压C.雷电冲击D.操作冲击

76.在GB1094.3-2003标准中,ACSD的正确含义为(B)。

A.长时感应耐压B.短时感应耐压C.雷电冲击D.操作冲击

77.在GB1094.3-2003标准中,SI的正确含义为(B)。

A.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B.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C.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点端子上的的雷电冲

D.中性点的雷电冲击电压。

78.在GB1094.3-2003标准中,AC的正确含义为(D)。

A.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B.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C.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点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D.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端子上的短时感应耐受电压和外施耐受电压。

79.在GB1094.3-2003标准中,LI的正确含义为(C)。

A.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B.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C.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点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D.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端子上的短时感应耐受电压和外施耐受电压。

80.在GB1094.3-2003标准中,LIC的正确含义为(D)。

A.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B.具有最高Um值的绕组线路端子上的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C.每个绕组的线路端子和中性点端子上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D.线端的标准雷电截波耐受电压。

81.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对于Um≥300kV的绕组,操作冲击试验为(A)。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82.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对于Um≥300kV的绕组,短时感应耐压试验为(C)。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83.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对于高压绕组Um>72.5kV的变压器,其所有绕组线端的雷电冲击试验为(A)。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84.GB1094.3-2003标准规定,带分接绕组的变压器,当分接位于绕组中性点附近时,如制造厂与用户无其它协议,中性点端子的冲击试验应选择在(A)。

A.最大分接B.最小分接C.额定分接

85.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对于分级绝缘的变压器,在设备电压170kV

如果规定了短时耐压试验,则不要求操作冲击试验。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86.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在进行局部放电测量时,背景噪声不大于(D)PC。

A.50B.60C.70D.100

87.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试验电压值为1.3Um/√3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C)PC。

A.100B.200C.300D.500

88.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试验电压值为1.1Um/√3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A)PC。

A.100B.200C.300D.500

89.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试验电压值为1.5Um/√3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D)PC。

A.100B.200C.300D.500

90.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试验电压值为1.7Um/√3下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D)PC。

A.100B.200C.300D.500

91.下列(D)不是变压器温升试验时施加负载的方法。

A.短路法B.负载法C.零序电流法D.并联法

92.下列(C)不是变压器矢量校正法。

A.直流法B.交流法C.并联法D.电桥法

93.用电桥法测量绕组电阻时,电阻在(B)以上使用单臂电桥,以下使用双臂电桥。

A.5ΩB.10ΩC.15ΩD.20Ω

94.GB/T16274-1996标准中规定,变压器应装有导流式压力释放装置。

当内部压力达到(C)时,应可靠释放压力。

A.35kPaB.45kPaC.55kPaD.65kPa

95.积聚在气体继电器内的气体数量达到(B)或油速在整定范围内时,应分别接通相应的接点。

A.150ml—200mlB.250ml—300mlC.350ml—400mlD.500ml

96.GB1094.2-1996中规定,变压器安装场所海拔高于1000m。

而试验场地低于1000m时,自冷式变压器(AN)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400米降低(B)来计算。

A.0.5KB.1KC.1.5KD.2K

97.GB1094.2-1996中规定,变压器安装场所海拔高于1000m。

而试验场地低于1000m时,风冷式变压器(AF)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应按海拔每增加250米降低(B)来计算。

A.0.5KB.1KC.1.5KD.2K

98.交流高压的测试方法有(D)。

A.球隙测量B.静电电压表C.分压器和峰值表D.以上三种都是

99.以下是国家认可的测试系统的试验有(D)。

A.验收试验B.性能试验C.性能校核D.以上三种都是

100.不属于冲击测量转移特性的是(B)。

A.频率响应B.幅值响应C.阶跃响应

101.不能使用静电电压表的是(C)。

A.交流电压B.直流电压C.冲击电压

102.不属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结构是(D)。

A.阶梯式B.塔式C.圆筒式D.单边整流式

103.以下属于分布式电容分压器测量误差的是(A)。

A.幅值误差B.频率误差C.波形误差D.时延误差

104.以下不属于冲击测量系统性能试验的是(D)。

A.标定刻度因数试验B.动态特性试验

C.干扰试验D.频率特性试验

105.不属于峰值电压表的是(A)。

A.电阻式峰值电压表B.电容电流整流峰值电压表

C.有源数字表D.整流充电电压峰值电压表

106.不影响截断时间的是(C)。

A.延时回路的时延B.截断球隙

C.波头大小D.触发延时

107.在GB1094.3-2003标准中规定,对于高压绕组Um>72.5kV的变压器,其所有绕组线端的雷电冲击试验为(A)。

A.例行试验B.特殊试验C.型式试验

108.如果分接范围等于或小于±5%,则绝缘试验处于(A)的情况下进行。

A.主分接B.最大分接

C.最小分接D.其他分接

109.变压器短路试验后重复绝缘试验应按原额定耐压值的(C)进行试验。

A.80%B.90%C.100%D.85%

110.外施耐压应采用(A)Hz的频率进行试验。

A.40—50B.50—60

C.45—50D.50—55

111.外施耐压.感应耐压时,试验电压值应是测量电压的峰值除以(A)。

A.√2B.√3

C.1.11D.1.3

112.局部放电测量时,背景噪声水平应不大于(A)Pc。

A.100B.150C.50D.200

113.雷电冲击试验时,有时非被试端子通过电阻接地,但是这些端子上的电压应被限制到不大于其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A)(对星形联结绕组)或(A)

(对三角形联结绕组)。

A.75%,50%B.50%,75%

C.50%,50%D.75%,75%

114.用直接施加电压的方法对中性点做雷电冲击试验

时,允许波前时间较长,但不大于(A)µs。

A.13B.10

C.1.56D.0.84

115.变压器操作冲击波形波前时间T1≥(A)µ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