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688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三历史一至三单元测试题

高三历史模块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马克思指出:

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

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

”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产生B.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

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3.“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该现象应始于下列哪一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

A.张衡《二京赋》B.(西晋)左思《三都赋》

C.曹雪芹《石头记》D.(宋)王溥《唐会要》

4.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5.史书记载:

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

”这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8.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继续推行闭关自守的政策②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和东南沿海地区③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④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0.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

C.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

11.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12.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D.列强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3.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14.1877年12月24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T.W.K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中写到:

“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坏了。

”出现报道中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民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B.中国近代工业尚未产生

C.美国记者道听途说,肆意歪曲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

15.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海盗已猖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现象备受国际关注,有人开始对索马里的历史产生兴趣,研究发现这一地区在15世纪末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海盗”,他们的支持者是

A.英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16.“从1500至l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19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

A.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加强B.代议制度普遍建立

C.马克思主义产生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

17.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

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1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产业革命的技术不是出现在结构变迁以前,而是在其之后”。

这里的“结构变迁”主要指

A.地理大发现B.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

C.启蒙运动的开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城市面貌,唉,比人心变得更快。

”1842年,诗人波德莱尔回到巴黎后发出如此感叹。

诗人感叹的是

A.资本扩张导致的道德滑坡B.民主共和确立的艰难历程

C.工业革命推动的社会变化D.科技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

20.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论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兴起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的建立

21.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22.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

“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

”他是在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纪念林肯做出的伟大贡献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23.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

其含义是

A.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C.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D.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24.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评论:

在30年代,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发挥作用。

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25.“战后的欧洲正需要这样的计划,并以此履行其维持和平的责任。

这一点写在法国宪法的前言中:

政府保证为人民提供适当的发展条件,并保证给予个人在健康、安全、休息、娱乐等方面加以保护。

”为此

A.西欧普遍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B.西欧各国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C.法德两国倡导建立欧洲共同体D.各国间取消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

26.下图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其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保障体系建立②资本的社会化

③国民收入出现社会化再分配④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

A.①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27.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8.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29.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

”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玉米运动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政治经济体制B.超越了生产力水平C.生产管理不善D.忽略自然地理条件

30.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这样说:

“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说是没头脑。

”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

3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

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以)上。

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

(摘自《汉书·贡禹传》)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

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1851~1915年世界博览会主要展品一览表(部分)

西方国家

中国

蒸汽机、蒸汽机车、高速汽轮船、起重机、电话、留声机、埃菲尔铁塔、白炽灯、汽车、照相机、电报机

荣记湖丝、苏绣、景泰蓝、鼻烟壶、闽漆、青田石雕、浙江湖笔、常州梳篦、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福建坦洋工夫茶

 

材料三

材料四隆平高科是由袁隆平等发起设立的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成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上市公司。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从此拉开了中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序幕。

至今(2010年4月7日)我国已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提供了6次搭载服务。

——摘编自“中国网”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述手工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分析古代此类手工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5分)

(2)据材料二,比较中西方展品的主要差异。

(2分)若进行历史研究,材料二、材料三中哪一则史料可信度更高?

请说明理由。

(1分)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2分)

 

(4)有学者指出,历史上人类文明的重心,犹如太阳一样不断地由东向西移动……而今中国正在创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现代文明。

试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3分)

32、(14分)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影响到中国。

材料1:

牛顿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说明英国是如何确立殖民霸权和经济霸权的。

(2分)

 

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两种经济的碰撞,带来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2)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从1860年到1895年,清朝当局尝试构建一个高效、仁慈的儒家政府,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同时采用外国技术来加强国力。

清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改革方案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这场改革运动(4分)。

(3)观察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并结合材料2回答问题:

 

材料二:

经济史专家认为:

“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国人致力于实业(指投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曾出现三次热潮……中国近代(指五四运动前)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3)材料中所提到的“三次热潮”指什么?

(3分)依据上述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3分

33、(12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

(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3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

34、(1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

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6分)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7分)

 

高三历史试题

答题纸

31.(13分)

(1)

(2)

 

(3)

(4)

 

32.(14分)

(1)

 

(2)

(3)

33.(12分)

(1)

(2)

(3)

(4)

34.(16分)

(1)

(2)

(3)

 

高三历史模块训练答案

选择题:

1——5BCDAD6——10BCADB11-————15BDDDC

16——20ABBCD21————25BDBDA26————30CDCBC

31答.(13分)

(1)类型:

官营手工业。

(1分)

特点:

政府经营,生产规模大;大量使用“卒徒”(1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手工业生产领先于世界,产品精美,远销海外(1分。

此点必答)。

影响:

官营手工业在手工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盐、铁等商品实行专营,限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以征发民间手工业者为主要劳动力,限制了农业与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2分)

(2)差异:

中国展品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大多通过手工制作而成,更多体现农耕文明;西方展品以新兴工业产品为主,基本上由机器来生产,展示工业文明成果。

(2分)

史料:

材料三。

理由:

材料三所示凭证和奖牌属于实物,是第一手(原始)材料,不是经过整理而成的第二手材料,故可信度更高。

(1分。

未进行比较或未答出“不是经过整理而成的第二手材料”的最多给2分)

(3)趋势:

积极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努力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高科技产业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实现自主创新。

(2分。

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4)评分说明:

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

仅回答文明重心的转移,且言之有理,最多不超过1分。

第二层次:

能说明文明重心的转移,且联系材料,从经济、科技角度论证中国创建新型现代文明的,最多不超过2分。

第三层次:

能说明文明重心的转移,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角度论证中国创建新型现代文明的,最多不超过3分。

答案示例(供参考):

第一层次:

以往人类文明的重心,先由古代的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转移到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欧(1分);两次工业革命后,又转移到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北美。

(1分)

第二层次:

以往人类文明的重心,先由古代的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转移到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欧(1分);两次工业革命后,又转移到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北美。

(1分)

现代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走向世界。

(1分)

第三层次:

以往人类文明的重心,先由古代的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转移到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欧(1分);两次工业革命后,又转移到大西洋两岸的欧洲和北美。

(1分)

现代中国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政治领域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一国两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并走向世界。

(2分)

【评分说明: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

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

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

32答

33答:

(1)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

(2分)

(2)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3分)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分)

(3)国家立法(2分)

(4)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抢先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分)

34.(16分)

(1)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1分)

关系:

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2分)

变化: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分)纺织业显著发展,(1分)市镇经济繁荣,(1分),资本主义萌芽。

(1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分)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1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1分)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1分)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2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3分)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