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57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二.docx

《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试题二.docx

模拟试题二

2016年模拟试题

(二)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钟理和

钟理和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一。

这位被称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生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其作品的价值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留下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共计有:

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七部,短篇小说四十一篇,还有部分诗歌和散文等。

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身后出版的,就连获“中华文艺奖委员会长篇小说第二奖”的代表作《笠山农场》,都是在死后才发表的。

钟理和的人生之路布满荆棘,自他踏上社会后一生都在贫病交加中度过。

个人的苦难遭遇使他很自然地与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同命相怜。

他的创作始终以自己的生活遭遇为题材,反映大陆、台湾的城市居民、农民和贫苦知识分子的不幸经历,从中探讨他们的命运根源。

所以,他的作品带有浓厚、鲜明的“自传”色彩。

他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946年回台为界。

前期主要描写自己熟悉的台湾农村青年生活,以及大陆的小市民、下层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后期作品主要以台湾农民为表现对象,描写台湾农民的贫穷与落后、劳动者的悲哀与忧愁,表现他们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品德。

后期作品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都更趋成熟。

钟理和的小说内容涵义极其广泛。

有的描写城市平民生活,有的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题材,有的取材于故乡生活,有的表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生活惨状。

此外,钟理和还创作了一些表现台湾同胞与祖国的血肉关系,反映台胞怀念大陆,回归祖国的美好愿望的作品。

《原乡人》就是抒发作者对祖国深情厚谊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在作品中,作者叙述了“我”如何从少年时代起一步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从而坚定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信念,小说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愫。

《笠山农场》是钟理和创作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完稿于1955年,这是钟理和创作成熟期的一部杰作。

小说以日据时期和光复初期的台湾南部农村为背景,描述了笠山农场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深刻地反映了台湾农村经济的衰颓、破败,同时还交织着男女主人公刘致平和刘淑华的爱情故事,表现他们反抗封建旧俗,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歌颂他们纯洁真挚的爱情。

作者从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吸取创作素材,体现了作者向往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

小说成功地刻画了刘致平与刘淑华这对青年男女形象。

虽然刘淑华看到了致平的软弱和无能,但她始终深爱着他,敢做敢为,义无反顾地冲破封建罗网,与致平私奔,表现出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作者还以哀伤的笔调,深情塑造了阿喜嫂(淑华妈)、饶新华、张永辉等可亲可敬的形象,他们饱含辛酸的凄苦生活,正是台湾广大农民悲苦命运的概括性写照。

作品还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作者在小说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质朴、清新的乡土风俗画,如独具特色的穿着装扮,古朴动人的对歌求婚等。

《笠山农场》是钟理和的呕心沥血之作,其中凝聚着他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追求,代表着他思想和艺术创作上新的高度,是五十年代台湾文坛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推动了台湾乡土文学的发展。

1.下列有关“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钟理和”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钟理和是台湾乡土文学杰出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的价值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B.被称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的钟理和,生前一直在默默地拓荒,自他踏上社会后一生都在贫病交加中度过。

C.钟理和的小说内容涵义极其广泛。

有的描写城市平民生活,有的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为题材,有的取材于故乡生活,但作品还是以取材故乡生活为主。

D.《笠山农场》是钟理和的呕心沥血之作,并且是他创作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钟理和留下相当数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他的作品都是去世后才出版的,包括《笠山农场》。

B.个人的苦难遭遇使钟理和很自然地与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同命相怜,他的创作始终以自己的生活遭遇为题材,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不幸经历。

C.《原乡人》就是抒发钟理和对祖国大陆深情厚谊的一部小说,带有半自传体色彩。

D.《笠山农场》凝聚着钟理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追求,代表着他思想和艺术创作上新的高度,是五十年代台湾文坛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理和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946年回台为界。

后期作品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都更趋成熟。

B.在《笠山农场》这部作品中,作者叙述了“我”如何从少年时代起一步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从而坚定了“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的信念。

C.钟理和的作品之所以带有浓厚、鲜明的“自传”色彩,是因为他的创作始终以自己的生活遭遇为题材,反映大陆、台湾的城市居民、农民和贫苦知识分子的不幸经历,从中探讨他们的命运根源。

D.《笠山农场》是钟理和创作成熟期的一部杰作,作者从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吸取创作素材,体现了钟理和向往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神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也。

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

及见神武(高欢)于城上执役,惊曰:

“此真吾夫也。

”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之聘己,父母不得已而许焉。

神武既有澄清之志,倾产以结英豪,密谋秘策,后恒参预,及拜渤海王妃,阃闱之事悉决焉。

后高明严断,雅尊俭约,往来外舍,侍从不过十人。

性宽厚,不妒忌,神武姬侍,咸加恩待。

神武尝将西讨出师,后夜孪生一男一女,左右以危急,请追告神武。

后弗听曰:

“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

死生命也,来复何为!

”神武闻之,嗟叹良久。

沙苑败后,侯景屡言请精骑二万,必能取之。

神武悦,以告于后。

后曰:

“若如其言,岂有还理,得獭失景,亦有何利。

”乃止。

神武逼于茹茹(北方少数民族,柔然),欲娶其女而未决。

后曰:

“国家大计,愿不疑也。

”及茹茹公主至,后避正室处之。

神武愧而拜谢焉,曰:

“彼将有觉,愿绝勿顾。

”慈爱诸子,不异已出,躬自纺绩,人赐一袍一袴。

手缝戎服,以帅左右。

弟昭,以功名自达,其余亲属,未尝为请爵位。

每言有材当用,义不以私乱公。

文襄嗣位,进为太妃。

文宣将受魏禅,后固执不许,帝所以中止。

天保初,尊为皇太后,宫曰宣训。

济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尚书令杨愔等受遗诏辅政,疏异诸王。

太皇太后密与孝昭及诸大将定策诛之,下令废立。

孝昭即位,复为皇太后。

孝昭帝崩,太后又下诏立武成帝。

大宁二年春太后寝疾,衣忽自举,用巫媪言改姓石氏。

四月辛丑,崩于北宫,时年六十二。

五月甲申,合葬义平陵。

太后凡孕六男二女,皆感梦:

孕文襄则梦一断龙;孕文宣则梦大龙,首尾属天地,张口动目势状惊人;孕孝昭则梦蠕龙于地;孕武成则梦龙浴于海;孕魏二后并梦月入怀;孕襄城、博陵二王梦鼠入衣下。

后未崩,有童谣曰:

“九龙母死不作孝。

”及后崩,武成不改服,绯袍如故。

未几登三台,置酒作乐。

帝女进白袍,帝怒,投诸台下。

和士开请止乐,帝大怒,挞之。

帝与昆季次实九,盖其征验也。

(选自《北齐书·卷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武既有澄清之志澄清:

平定天下

B.神武愧而拜谢焉拜谢:

致礼道歉

C.后弗听曰听:

允许,同意

D.手缝戎服,以帅左右帅:

统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神武明皇后“宽厚”的一组是()(3分)

阃闱之事悉决焉;

神武姬侍,咸加恩待;

死生命也,来复何为;

后避正室处之;

慈爱诸子,不异已出;

义不以私乱公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娄氏从小聪明懂理,许多大族子弟都想娶她为妻,她却看上了当时地位不高的神武帝,让婢女主动向神武帝表明心意,并多次资助他。

她的父母无奈,只好答应这门亲事。

B.神武帝大败于西魏后,侯景想借机离开,他多次向神武帝说如允许他率两万精锐骑兵出战,肯定能消灭西魏。

娄后劝说神武帝,没让侯景出军,挫败了侯景的阴谋。

C.娄氏深明大义,她支持神武帝娶柔然可汗的女儿为妻以和亲,并主动让柔然公主作正妻。

她从不为自己的亲戚请求过官爵,因私利而扰乱公法。

D.娄氏宽厚仁慈,她对待神武帝所有的儿子都像自己亲生的一样。

亲自纺线织布,给他们每人做长袍和裤子。

她还亲手为战士缝制服装,以此给身边的妇女作出榜样。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

死生命也,来复何为!

(5分)

译文:

(2)慈爱诸子,不异已出,躬自纺绩,人赐一袍一袴。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酹江月

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

淮山隐隐。

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

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

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

满地干戈未戢,毕竟中原谁定?

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

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释:

举杯呼月:

借用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

8.这首词的上片前三句在构思上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词结尾“夜深霜露凄冷”一句情境交融,试加以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倘史铁生不残疾,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王安忆

一九九○年夏在北京,去史铁生家,他向我演示新式写作武器,电脑。

在鼠标的点击下,屏幕上显出几行字,就是他正写作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应当是第四章“童年之门”中“一个女人端坐的背景”的一节。

这样一个静态的、孤立的画面,看不见任何一点前后左右的因果关系,它能生发出什么样的情节呢?

它带有一种梦魇的意思,就是说,处于我们经验之外的环境里,那里的人和事,均游离我们公认的常理行动。

第二天一早我又到史铁生家。

他不在,他父亲说他到地坛去了,就是《我与地坛》中的那个地坛。

于是我坐着等他,当他摇着轮椅进来,一定很惊奇,怎么又看见我了?

闲扯几句,我捺不住提出,再看看他的电脑,事实上是,再看看他的长篇。

这其实有些过分,谁也不会喜欢正写着的东西给人看,这有些近似隐私呢。

然而,史铁生是那样一个宽仁的人,而且,还是坦然的人,他顺从地打开电脑,进入写作中的长篇。

我请求他再往前滚动,于是,出现了“一根大鸟的羽毛,白色的,素雅,蓬勃,仪态潇洒”。

我再请求向后滚动,却很快完了,他抱歉地说:

就只写到这里。

追其小说究竟,情节为什么这样发生,而非那样发生,理由只是一条,那就是经验,我们共同承认的经验。

而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完全推开了这依附,徒手走在了虚构的刀刃上。

时过三年,一九九三年春,我在北京借了一小套单元房,排除一切干扰写小说。

有一日,几个朋友一起晚饭,其中有史铁生,席间,只听他自语似的嘀咕一句,意思是这阵子不顺遂,两个星期就在一小节上纠缠。

看上去,他依然是平和的,不过略有些心不在焉。

可在他也已经够了,足够表示出内心的焦虑。

我们都知道他正泡在这长篇里头,心里都为他担心,不知这长篇要折磨他到什么时候。

自从坐上轮椅,史铁生不得已削弱了他的外部活动,他渐渐进入一种冥思的生活。

对这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他不是以感官接触,而是用认识,用认识接近,感受,形成自己的印象。

这样,他所攫取的世界便多少具有着第二手的性质。

他当然只能从概念着手。

概念无论如何已是别人体验与归纳过的结论,会在他与对象之间,拉起一道屏障。

他就隔着这层世界灰色的屏障,看这世界,这世界很难不是变形的。

可是,变形就变形,谁敢说谁的世界完全写实?

谁的感官接触不发生误差,可完全反映对象?

命运已经规定史铁生身处概念,他不可能回进自然,残疾取消了他回进自然的条件,史铁生是没有退路的。

那么,史铁生的出路在哪里?

停在原地,滞留于灰暗的景观之中?

或者,也许,还有一条进路,那就是从这概念的世界里索获理性的光明。

用《务虚笔记》第十二章“欲望”中的说法,就是欲望,“生命就是欲望”。

听起来有点玄,可这就是史铁生的现实处境。

他活在暗处还是有光处,他享有怎样的快乐,就取决于他的自觉与主动性。

他终于在一九九五年上半年完成了这大部头长篇小说,大家都为他松下一口气。

在这里呈现的是一幅虚拟的图景,与你我他所认识的生活无关。

我们有时候会背着史铁生议论,倘若史铁生不残疾,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也许是,“章台柳,昭阳燕”,也许是,“五花马,千斤裘”,也许是“左牵黄,右擎苍”……不是说史铁生本性里世俗心重,而是,外部生活总是诱惑多,凭什么,史铁生就必须比其他人更加自律。

现在,命运将史铁生限定在了轮椅上,剥夺了他的外部生活,他只得往内心走去,用思想做脚,越行越远。

命运就是以疾病、先天、遭际、偶然性和必然性种种手法,选定人担任各种角色,史铁生曾经发过天问:

为什么是我?

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知道,因为是史铁生,所以是史铁生。

仿照《务虚笔记》的方法,约为公式:

因为此,所以彼,此和彼的名字都叫“史铁生”。

《中国青年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史铁生的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是一篇没有任何前后左右的因果关系的、毫无情节的小说。

B.作者第二天又到史铁生家里“捺不住”提出再看看他的小说,表现出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很值得一读。

C.作者认为小说应该依靠经验,但是,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没有依附经验,而是虚构。

D.命运使史铁生残疾了,因此,作者认为史铁生生活在灰暗与概念之中,没有光明与快乐。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作者与史铁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认识与怀念之情。

(2)文章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有何作用?

(3)史铁生的创作与别的作家的创作有何不同?

 

(4)文章中说“命运就是以疾病、先天、遭际、偶然性和必然性种种手法,选定人担任各种角色”,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做人要问心无愧

从连续三届政协委员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对于钟南山来说,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高调问政”的姿态和直言敢谏的风格。

钟南山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

“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钟南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可以用“忙”来概括,在科研、会议、社会活动之余还要保证正常的一线医疗工作,只能在去广州白云机场的路上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而摄影时间则被定在3天后。

摄影记者曾经担心,如此忙碌的院士是否能记得3天后的约定。

给钟南山开车近10年的司机笑了:

“你放心,钟院士要么不答应你,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的。

”一诺千金,这就是钟南山。

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因为2月15日正是“非典”高潮期,为“非典”忙得不可开交的第十届政协委员钟南山没能参加。

时至今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并不是每次都能参加会议,所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委员。

紧接着,他补充了一句,“不过,在我看来,政治不是空的,能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是讲政治,做好本职工作也是讲政治。

政协委员大多是各阶层的行业精英,他能把这个领域里的本职工作做好,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

父亲钟世藩是影响钟南山一生的人。

新中国成立前夕,钟世藩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这是广东最大的医院。

1948年,在广州解放前最后一段时间,南京国民党政府卫生署的两个专员常常光临钟家。

“他们来找我父亲,一个原因他是专家,第二个原因他手里掌握着中央医院的钱,他们希望他把钱也带走。

我父亲特别痛恨当时政府的腐败,他当时对共产党也不大了解,但总觉得这些钱应该留在大陆,他应该在大陆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钟世藩将这笔钱全部上交,金额有13万美元之多。

30年后母亲廖月琴一次无意中提起,钟南山才知道此事。

钟南山一家最终选择留在广州,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钟世藩由于留学经历,被勒令退休在家,作为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的廖月琴则因为不堪红卫兵和大字报的羞辱自杀。

母亲自杀这件事对钟南山一家打击非常大,极“左”思潮下,知识分子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钟世藩被开除出党。

后来拨乱反正要恢复他党籍,因为看到党内依然存在的极“左”思潮,他坚决不同意恢复党籍。

虽然政治上历经磨难,但当看到很多基层医院很难用上先进仪器,只能靠简单的症状体征来进行诊断时,钟世藩靠着几近失明的眼睛,趴在桌子上写下了50多万字、凝聚了他40多年从医经验的《儿科诊断鉴别》。

在这种学术家庭熏陶下,钟南山身上自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知识分子性格。

钟南山说:

“我觉得知识分子有一条底线,就是尊重事实。

事实是怎么样,那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应该是怎么样。

”在这种背景下再谈“非典”时“语惊四座”的一幕,钟南山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我记得第一天把我们叫去交代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把一些情况介绍一下。

当时差不多有七八个记者,各国都在问现在病情的控制情况。

我当时没有表态。

但是第二天他们又问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说现在已经控制得很好,当时我就忍不住了,就说根本没有得到控制。

我觉得,作为一个从事学术研究,或者说像我们这样搞专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讲事实。

那之后,钟南山开始感受到一些压力,但他并不后悔:

“我觉得该怎么讲就怎么讲,从来没有过要调整自己的想法。

真话不一定都对,但一定要讲真话。

我想,就像我父亲讲的:

做人要问心无愧。

(摘自《人物特写••钟南山》)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钟南山中学时代一位老师对钟南山的评价,预示了钟南山的未来。

B.钟南山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可以用一个“忙”字来概括,只能在去广州白云机场的路上接受记者采访和摄影。

C.由于忙于“非典”的工作,钟南山没有参加2003年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因此,钟南山不是一个合格的委员。

D.解放前夕,南京国民党政府卫生署想让他的父亲离开大陆,然而,父亲留在了大陆,并且把医院的钱全部上交。

E.钟南山认为作为一个从事学术研究,或者说搞专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原则就是讲事实。

(2)文章重点写了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这样写有何作用?

(3)文章采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文意,探究如何才能做到“做人就要问心无愧”的人生准则。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我们既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潜在风险的准备,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B.航空母舰之所以广受各国青睐,就在于航母编队巨大的打击力和防护力,在海战中几乎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C.这是一家省级规范化竞聘学校,近几年来,学校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巨大成绩,考出了许多名牌学生。

因此,一些家长与学生都对它趋之若鹜。

D.眼下,美国的当务之急自然就是提高债务上限、避免债务违约。

而对于美国国会来说,这也早已是驾轻就熟的常规动作。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26日首次成功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5057米,连续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B.近日,地处山东西南部的梁山县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引入廉政教育基地的做法备受社会关注,从中创出的“水浒反腐十八招”更是广泛引发争议。

C.今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发生严重干旱,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让人担忧、

D.简单地将“新闻自由”奉为天使,抑或贬为魔鬼,都是非常粗糙的,能否辨证分析与看待这个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对奋斗在走向和谐社会之路的中国,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顿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

这表明我国居民整体精神文化消费还处在比较贫乏的阶段。

①但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②虽然近年来我国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较快

③居民精神消费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

④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高

⑤但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A.④⑤①②③B.③①④②⑤C.③②⑤①④D.④②⑤①③

16.请仿照下列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构成排比。

(6分)

示例:

有些人很多机会相见的,却总找借口推脱,想见的时候已经没机会了。

17.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要求:

简明得体。

(5分)

情景:

(同学)这里的环境真的不如我以前生活的那座城市好,那里的邻居对我很友善。

你的回答: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即将给区内的季华路、佛山大道“穿衣戴帽”,加种香樟、秋枫、大福木棉等大树601棵,预算1400万元,均价为2.3万元/棵。

(《广州日报》)

(2)当年,左宗裳率兵入疆,恨河西之地“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令军士挟带柳树苗,凡大军过处必植树。

左公本人也与军士一般,亲自携镐植柳。

不几年间,竟“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人称左公柳。

 

1.C(“但作品还是以取材故乡生活为主”这个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2.A(原文是“他的作品绝大部分是身后出版的”,不是“都是”。

3.B(不是《笠山农场》,而是《原乡人》。

4.D(帅:

作榜样)

5.D(

表现能干,

表现深明大义)

6.B(“想借机离开”没有根据,“挫败阴谋”无从说起。

7.

(1)渤海王统率大军出征,哪能因我的缘故轻率地离开军营。

是死是活是命中注定的,他即使来了又能怎样呢!

(2)她爱护神武帝所有的儿子,都像自己亲生的一样,亲自纺线织布,给每个人做了一件长袍,一条裤子。

8.以问答形式构思其文,一问一答,表现此人对中原的怀念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举杯呼月”,是借用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意,狂态可掬,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无人可问,只好问月。

“淮山隐隐”是诗人眼前见到的月下景色。

在朦胧的月光下,不要说“神州”,连附近的淮山也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

这种带有象喻手法的回答,是十分令人失望的,更加激起了诗人对中原的怀念。

9.“夜深霜露凄冷。

”表面是写诗人对周围自然环境的体肤感觉,实际是对现实社会的内心感受。

这更加突出了诗人“孤忠挺挺”、愤慨难平的感慨。

10.

(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3)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11.

(1)AD(A“没有任何前后左右的因果关系、毫无情节”说法与原文不符,文章只是说“第四章”“一个女人端坐的背景”一节初看的感觉,而非整个《务虚笔记》。

D“生活在灰暗与概念中,没有光明与快乐”说法错误,史铁生残疾,没有接触过多的自然生活,但是,作者是说“他活在暗处还是有光处,他享有怎样的快乐,就取决于他的自觉与主动性”说明史铁生还是生活在光明与快乐之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