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46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1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docx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导论

 

一、简答论述题

 

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

 

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

 

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要点:

 

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

 

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

 

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

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

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如果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那还是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然后把所有人对各个商品的需求加总起来。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总体往往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

例如,当每个人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时,他们的互动会带来

 

不利于自己的结果。

比如当整个经济面临总需求减少的冲击时,如果每个企业能够降低价格到足够的程度,是可以抑制总需求的冲击的。

 

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先降价,而是观望,等待其他企业降价。

结果所有企业的产品就都会滞销、积压。

 

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

 

通俗地说,理性人就是指个一个目标明确并且知道如何达到目标的人,是一个精明人,是一个行事逻辑清晰的人。

西方经济学则对上述属性从理论上就行了界定:

如果一个人的偏好具有完备性和传递性,那么他就是理性的。

(至于有的书中指出了理性行为的另外一个要素——反身性,其目的只是为了分析过程在形式上严谨,有助于进行规范的研究)。

从上述表述里我们了解到,对于理性行为,经济学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理解本质是一样

 

的,但是理论上的理解更加明确、清晰、严谨,有助于展开深入的研究。

 

我们教材里面评介的西方经济学属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它们的共同特性之一是分析人们的理性行为。

因此,如果有些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那么教材里介绍的西方经济学就不能展开分析了。

如果一个人类似于心智未开化的小孩子,或者是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很弱的少数人,他们的行事方式是没有清晰的逻辑的,或者准确点说,他们的行

 

事逻辑与理性是迥然不同的,那么基于理性原理的西方经济学就无法分析他们如何做出选择。

 

理性与经济人是两码事。

一个利己主义者是理性的,一个利他主义者也可以是理性的。

如果经济学分析的个体既是理性的,也是自利的,经济学就称之为经济人。

 

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主要区别在于,演绎法是从一般到具体,将通用的原理用于分析

 

具体的现象和行为,但是结论是否正确有待验证;归纳法是从具体到一般,从大量的事实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对隐藏在其后的机制没有说明。

以需求理论为例,通过归纳市场上的大量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反是。

这个是归纳推理。

但是,为什么会如此?

归纳推理没有解释,这就用

 

得着演绎推理了:

人们都是理性的(大前提),消费者也是理性的(小前提),因此,消费者会随时根据价格的变化以调整消费数量(结论),这就意味着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这样才能保证效用最大化(结论)。

 

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

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

答案要点:

 

数学上的边际分析用于计算最优化结果。

它的意思是,当经济已

 

经进入到某一个状态时,一个新的变化——增量的、额外的、新出现的——所带来的影响。

边际分析在现实中还隐含着“渐进、渐变”的意思,表明整个体系已经很成熟,只会出现微调,而不会出现革命性的急剧变化。

 

如何看待经济学中的数学化?

第一,数学不是经济学,数学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表达方式,换言之,经济学是内容,数学是形式,是一种表达内容的语言;第二,数学利用了严谨的形式逻辑,能更好更准确更严谨地进行经济学的论证和推演,避免犯低级错误;第三,相对于普通语言表达而言,数学表达更为精准简洁,更易于学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不是为了将普通人阻止在外,而是方便同行专家之间交流;第四,经济学中的数学并不是越难越复杂越好,恰恰相反,在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第五,如果在经济学研究中仅仅是用符号和公式取代文字,这并非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利用数学原理来表达与推导经济学理论。

 

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

答案要点:

 

首先,不能只盯着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理论,而要着眼于西方经济

 

学的一套研究方法,即关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怎么得出的。

其次,

 

应该知道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也不同,因

 

此,绝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具体理论,而是应该参考应用西方经

 

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一套规范,将其与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结合起来。

 

再次,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问题时,必须着眼于迥

 

异于西方国家的全然不同的中国问题,必须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具体研

 

究思路和研究工具,能够在思路和方法上也创新。

最后,不管如何利

 

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国问题,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A

 

二、多项选择题

5.AD6.ABCD7.CD8.ABC

 

三、判断题

9.否10.是11.否12.是

 

四、问答题

13.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

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

通常,产品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

(2)对一种特定品牌的牛奶制品而言,除了价格以外,需求量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牛奶的偏好、其他牛奶制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等等,它们以不同程度影响到牛奶的需求量。

(3)需求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区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的

 

变动。

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是指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本身不动,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移动;例如,牛奶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

需求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例如,收到牛奶质量风波的影响,人们对牛奶的偏好降低,导致需求减少。

 

14.什么是供给规律?

它有没有特例?

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答案要点:

(1)供给规律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劳动的供给算是供给规律的一个特例。

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工资就是其价格。

一般而言,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会增加;但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的供给反而会下降,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这与供给规律不符。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

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一方面,当工资提高时,闲暇的机会成本会增加,这会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的消费,从而增加劳动供给;另一方面,工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会使得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提高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提高会增加劳动供给,反之会减少劳动供给,进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3)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规律,经济规律是从大量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但不是绝对的,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能存在某些违反规律的特殊情况。

 

15.下列五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房屋供给有何影响?

(1)土地价格上涨;

(2)水泥价格下跌;

(3)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

(4)房租将要下跌;

(5)从事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了。

 

答案要点:

(1)供给曲线左移。

因为土地价格上涨导致房屋供给成本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房屋的数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供给曲线右移。

因为水泥价格下跌意味着房屋供给成本下降,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供给曲线右移。

因为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下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供给曲线左移。

因为房租下跌,会使购买房子的人减少,从而房屋生产者的利润会降低,盖房屋的供给减少,表现为其供给向左上方移动。

(5)供给曲线右移。

在考虑资金用途的取舍下,当工业投资的利

 

润增加,投资于房屋的人会转向工业投资,势必使房屋投资减少,表现

 

为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6.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与

 

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

(1)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

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使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2)均衡的静态分析主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只定性地分析均衡实现过程及其条件。

上述对均衡价格的分析,即为此。

而均衡的比较静态分析则是对新旧均衡的比较分析。

例如,其他条件不变,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市场均衡价格就会升高,即为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

 

17.“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

”这句话对吗?

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这句话不是十分准确。

由需求价格的点弹性计算公式知道,价格弹性不仅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也取决于需求曲线的特定位置。

在P和Q给定的条件下,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大。

所以,

 

准确的说法是,就同一点而言,需求曲线越陡,价格弹性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缓,价格弹性就越高。

(2)假定需求函数为QP,其中,0,0。

需求曲线的

 

斜率为(),所以该需求在每一价格上都有相同的倾斜程度。

其点弹性系数为:

dQP

P

点EP

Q

dPQ

很显然,P越高,弹性值越大;P越低,弹性值越小。

这说明,即

使在倾斜程度都相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需求的价格弹性也不相同。

特别地,在P0时,即需求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处,点EP0;在Q0时,即需求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处,点EP;而在P时,即需求曲线的中点处,点EP1。

如下图所示。

 

图线性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变化

 

18.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请简要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影响因素因素主要包括:

(1)商品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2)商品可替代的程度。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4)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5)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长短。

 

19.政府准备对每辆汽车征收1000美元税收,请问,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后果是否相同?

请画图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

(1)向购买者和销售者征收后果相同。

(2)政府向销售商征税分析如下图a所示。

设征税前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分别为D和S,政府所征收的定额税收为T=1000美元。

政府征税使得供给曲线由S平移到S',平移距离为T。

税前后市场均衡分别记作E和E',均衡价格分别记作PE和P'E。

分析可知,对于每单位商品,征税以后市场价格由PE变为P'E,因此消费者在每一单位商品上将要多支付(P'E-PE)。

对于销售商而言,销售商获得的

价格则由PE变为P''E,减少了(PE-P''E)。

因此,每单位商品的T单

位税收,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分担。

政府总共获得TQ'E的税收,

也即图中P''EP'EE'A的面积,其中消费者负担的税收总额为(P'E-PE)Q'E,销售商负担的税收总额为(PE-P'')Q'E,二者相等。

 

图a销售税分摊

同理可以分析政府向消费者征税的税收效应。

其税收总额仍然

为消费者和销售者共同分担,二者各自分担一半的税收(见图b)。

 

图b消费税分摊

 

20.已知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Qd102P,供给函数为:

Qs22P。

(1)求此时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与供给价格弹

 

性;

(2)若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元的定量销售税,在这1元的税

 

收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各承担多少?

 

答案要点:

(1)由市场均衡条件QdQs得:

 

P

3,Q

4

Ed

(2)

3

1.5

Es

23

1.5

4

4

(2)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1元的定量销售税后的供给函数为:

Qs'

42P

根据市场均衡条件QdQs得:

 

P3.5,Q3

所以,消费者与生产者各承担0.5元的税收

 

21.试析供求均衡理论的缺陷与意义答案要点:

 

(1)供求均衡理论的假设条件较强,依据供求均衡理论,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能够依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自发调节,而在现实生活中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并不能够依据价格变动来自发调节。

(2)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并不总能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价格调整也并不总是供求调整的唯一信号。

(3)供求均衡论并没有真正说明均衡的实现问题。

在静态供求均衡模型中,通常认为当供大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而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会上升,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市场供求一定趋向于均衡价格。

(4)供求均衡理论虽然存在较强的假设,但抽象掉一些复杂因素,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方法。

探索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复杂现象中,观察现象背后的本质抽象掉细枝末节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从这角度来讲,供求均衡理论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供求均衡理论说明了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也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一个评价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可能的缺陷。

 

五、案例分析

 

22.本章导言部分提供了粮食丰收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例,请分析这个案例,回答如下问题:

 

(1)供求决定价格理论是如何在这里起作用的?

 

答题要点:

 

粮食价格由粮食供给与需求决定,供给增加时,粮食价格下降。

 

而粮食价格下降程度有多大,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2)谷贱伤农的结果是由供给弹性还是需求弹性方面的原因引起

 

的?

 

答题要点:

 

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都起到作用。

从需求弹性来说,需求价格弹性低,因此,一旦供给数量增加,要销售出去,必须大幅降价才能刺激需求增加。

从供给弹性来说,粮食短期的供给弹性也很小的——如果粮食价格下降,粮食供给量也不会有大的减少,因为将粮食库存起来的成本也很高的,也就无法减少对市面上的供给。

这样一来,只有大幅降价才能卖得出去,而就算大幅降价,粮食还得卖掉。

 

(3)如果粮农之间可以联合起来,比方说全国的粮农组成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农会,结果会有不同吗?

这种情况下的供给弹性或者需求弹性与分散独立行动时有不同吗?

 

答题要点:

 

假设粮农能够联合起来,联合具有约束力的话,那就进入一个垄断状态,此时会大大提高供给弹性。

其原理是,此时粮农不用竞相压价销售。

就是说,如果价格降低,当一个粮农减少供给时,其他粮农不会填补空缺,因此一旦价格被压低则整体供给就可以做到更大幅减少,这就意味着供给价格弹性提高了。

事实上,此时是没有供给曲线的,但是有供给行为(参见第五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但是,就市场需求而言,其需求价格弹性没有任何变化。

供给弹性的提高,使得降价程度被减少,即粮农农会可以限产保价。

 

(4)政府一般体恤农民,给予补贴以支持农业。

如果根据粮食产量给予粮农补贴,得益的是谁?

如果根据粮食产量仅仅给予某县某农

 

场粮食补贴,得益的又是谁?

全面补贴和局部补贴在效果上为什么有差别或没有差别?

 

答题要点:

 

如果对所有粮农按照粮食产量给予补贴,那么补贴主要被粮食消费者得到,其原因是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补贴会鼓励粮农生产,而生产的扩大导致价格降低,再由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必须较大幅度降低才能销售更多的粮食。

换一个角度理解,粮食生产是竞争性质的,因此是不可能有超额利润的。

一旦有超额利润——例如补贴带来,那么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生产,而生产的增加会降低价格,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超额利润消失为止。

 

如果仅仅是小范围的补贴,则受到补贴的粮农获得全部好处。

这是因为,虽然市场粮食需求价格弹性低,但是对具体的某个粮农需求价格弹性高。

粮农只需略略降价就可以吸引它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消费者需求,因为他们的产量不管怎么增加,也仍然只占全国粮食市场微不足道的比例。

(5)如果按人头对粮农进行补贴,其其与上面第四问有不同吗?

 

为什么?

 

答题要点:

如果按人头补贴,则全部由粮农所得,因为他们不需要调整产量。

 

这种补贴与生产无关。

 

23.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香槟酒行业因为成功的营肖舌动而收获大量订单,利润大涨,因此各酒庄主极其高兴,一些酒

 

庄还举行了庆典活动。

可是其中有一个酒庄的CEO,悲观地警示大家:

 

目前香槟酒价格高企,是不利于需求的,当人们因为价格高而减少购

买香槟酒时,香槟酒的冬天就来了。

请用本章的理论讨论该CEO的预

测是否正确:

 

(1)应该从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来判断?

 

答题要点:

应该从需求方面判断。

这里涉及到的是需求增加和减少导致的均衡变化问题。

CEO的错误是将需求变化和需求量变化混淆了,同时缺乏均衡概念。

在CEO的逻辑里,“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

这个逻辑的错误在于:

第二个需求和第一个需求含义完全不同,按照教材的定义,第二个“需求减少”事实上是“需求量的减少”,而需求量的减少是不够影响价格的,即CEO逻辑公式中的第三个箭头不成立。

因此,正确的逻辑是,需求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但是这个减少并未完全抵消前面的需求增加,因此,最终需求数量增加了而价格也上升了,从而达到新的均衡。

 

(2)想想看,如果没有供求理论是不是很容易出现CEO提出的那

 

种“逻辑”?

 

答题要点:

如果不利用经济学的理论——这里是需要区分“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按照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进行推理,就很容易不自

觉地偷换概念,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日常是思维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不够严谨,容易犯错。

甚至会对结论有疑虑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

 

(3)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在这个案例的理解中有帮助吗?

 

答题要点:

均衡概念也是重要的,在这里例子里,“需求增加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至此就均衡了。

 

(4)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是否需要借助于理论来完成?

 

答题要点:

此问答案类似于上述

(2)的答案。

其一,理论是重要的,比日

 

常思维更为严谨和准确;其二,利用理论中的工具,分析问题更为清

 

晰和直观,在这个案例里主要是需要使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来分

 

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C4.B

 

二、多项选择题

5.AD6.BC7.ABCD8.ABCD

 

三、判断题

9.否10.是11.否12.是

 

四、问答题

 

13.简要说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

效用满足总量,由TU表示;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

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记成MU。

 

(2)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改变率,所以,只要边际效用为正数值,

 

那么总效用就会增加,如果边际效用为负数值,那么总效用就会减少;

而在MU0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如图所示。

 

图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14.钻石用途很小但价格昂贵,水是生命之源却非常便宜。

你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答案要点:

 

钻石对于人的用处确实远不如水,所以,人们从水的消费水平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

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并不是由总效用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商品边际效用的大小。

虽然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很大,但是,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付非常低的价格。

相反,钻石的用途虽远不及水大,但世界上钻石数量很少,因此,其边际效用很高,价格非常高昂。

 

15.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讨论下列问题:

 

(1)如果

 

为什么?

MU1MU2,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PP

12

(2)如果MU1,其中常数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应如

P

1

何对该种商品i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