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604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x

第四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p126】

夯实基础

1.自然条件

气候

大部分属温带和__亚热带__,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地形

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__平坦开阔__

土壤

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水源

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_经济效益__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__交通运输__——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核心考点突破

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真题演练

(2015·重庆)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4)题。

                  

(1)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C)

A.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

(2)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B)

A.①B.②C.③D.④

(3)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

A.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

(4)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B)

A.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

C.入湖泥沙量降低D.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1)北美五大湖沿岸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所以该地区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市场。

(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由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②地区既发展畜牧业又发展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

(3)由图可以看出,①区域位于休伦湖与伊利湖之间,湖泊对①区的影响,四个选项说法都对,但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故排除B项。

冬季不是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C、D项排除。

①区域的夏季风来自湖面,具有增湿的作用,所以湖泊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增多,故选A项。

(4)由图可知,④区域主要从事养牛业,养牛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大,A项错;养牛业会垦殖牧场、破坏森林,故B项正确;养牛业不可能减少入湖泥沙量,C项错;该地属于温带森林带,因此对其“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对草原的破坏,D项错。

 

 【p126】

夯实基础

1.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

农业生产地区__专门化__。

2.含义:

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__农畜产品__,在全国范围内形成__专业生产__区。

3.目的: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__经济效益__。

4.意义:

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__劳动生产率__。

核心考点突破

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并借助社会经济条件使农业生产取得最大效益。

具体如下所示:

2.案例:

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及形成条件

农业带

代号

名称

分布范围

形成的条件

乳畜带

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

纬度高,气候冷湿,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靠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小麦带

中部和北部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部40°N~45°N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续表)

农业带

代号

名称

分布范围

形成的条件

棉花带

东南部,35°N以南

热量充足,光照丰富

水果和灌

溉农业带

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

夏季高温少雨,有利于糖分积累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西部落基山和高原盆地

地广人稀,草场广阔

混合

农业带

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

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亚热带

作物带

墨西哥湾沿岸

气候湿热,雨热同期

注:

图中的两处小麦带,北部为春小麦,中部为冬小麦。

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影响其类型的原因主要是热量差异。

热量高的地区,小麦能正常过冬,可种植冬小麦;纬度高、热量低的地区,只能种植春小麦。

美国北部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南部纬度较低、温度高。

真题演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玫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的特产。

沙漠玫瑰耐酷暑不耐寒,喜高温干燥和阳光充足,最适应透气性强、土质疏松的土壤条件。

每年的5、6月份是玫瑰开花期,要求水分充足。

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栽培面积约5.5万亩。

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精细化工等工业,是世界公认的出油率最高、香型最佳的玫瑰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我国东部、西亚以及欧美地区。

近年来,于田政府着力打造玫瑰花产业,建设玫瑰花种植园。

玫瑰花已成农民增收的“致富花”“幸福花”。

下图示意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区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于田县有利于沙漠玫瑰生长的气候条件。

__于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

__

(2)从土壤和水源条件分析沙漠玫瑰能够在于田大规模广泛种植的原因。

__土壤:

于田位于山前冲积扇区域(或沙漠地区),沙土分布广泛,土壤透气性强,适合沙漠玫瑰生长。

水源:

有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提供水源,尤其是5~6月份的玫瑰花盛产期,气温回升,高山冰雪融水的水量多,水资源丰富。

__

(3)分析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的原因。

__于田沙漠玫瑰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可以就地加工,因此无需保鲜,而且加工后的成品便于保存和远距离运输,所以于田沙漠玫瑰种植可以远离消费市场。

__

(4)为于田沙漠玫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__以沙漠玫瑰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展经营方式,发展沙漠玫瑰园区的生态观赏和风情旅游等活动;利用优良的品质,打造品牌,开发于田沙漠玫瑰的系列产品;注重种植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保证可持续发展。

__

【解析】

(1)气候条件主要包括光照、热量、温差、降水等方面。

考虑到该地位于沙漠地区,降水少,因此降水不是其有利条件。

因其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突出夏季,热量充足,另外温差大有利于提高其品质。

(2)题干明确要求从土壤和水源两方面作答。

材料已经对沙漠玫瑰对土壤的要求进行阐述,据图可知,该地处于沙漠地区,土壤透气性好,适合生长;玫瑰对水源要求较高,该地水源发源于昆仑山,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河流和地下水能够为玫瑰生长提供充足水源。

(3)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普通的鲜花都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或者靠近市场,但该地远离市场,虽然有公路但显然不能满足鲜花送往市场的时效性。

因此不能从常规角度思考,结合材料发现沙漠玫瑰主要用于食品以及提炼香精玫瑰油,属于众多行业的工业原料,加工后可以方便运输。

所以作答应从这个角度入手。

(4)本题为开发性试题,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所以主要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入手,经济方面玫瑰种植是第一产业,要寻求更好地经济效益,很明显要将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所以可以发展沙漠玫瑰特色的观光旅游。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问题,该地最主要的问题是荒漠化、盐碱化,所以要注意植被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

 

 

 【p127】

夯实基础

1.背景:

由于__过度垦荒__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尝试

(1)目的:

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__生态环境__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方面:

生态农业、__有机农业__、节水农业、__精确农业__、“处方”农业等。

3.政策法规:

如__限耕政策__、休耕政策、__补贴政策__、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

核心考点突破

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2.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1)限耕政策:

分配和限制农场主生产某些农产品的最大面积。

(2)休耕政策:

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

(3)补贴政策:

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和农作物灾害保险补贴。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扩大农地、草地、湿地等保护面积,加大对耕地保护、水利设施等方面投资,以改善土壤状况和环境质量。

3.免耕、休耕和轮作

免耕是指播种前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长期不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免耕可减少耕作机械多次压实、破坏土壤结构,降低了成本和能耗,有利于蓄水、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等。

休耕是为保护耕地,暂时不进行耕作的一种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轮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农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又叫轮栽、轮种、倒茬或调茬。

上述三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水、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4.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真题演练

(2014·江苏)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C)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CD)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解析】

(1)绿洲在沙漠戈壁中,河流水量小,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

(2)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气候干旱,且山区地形崎岖,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环境;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考点集训  【p281】

一、选择题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

藜麦营养价值丰富、全面,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曾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据此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测藜麦的生长习性(B)

①喜阴凉湿润 ②耐土壤贫瘠、盐碱 ③喜光、怕渍涝

④耐高温,耐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由“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可推测藜麦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喜光;忌高温、雨涝的生长习性。

故B正确。

2.藜麦引种成功迈出了地区扶贫的关键一步,为了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D)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生产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D.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解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增加收入,可以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延长藜麦生产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还可以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而藜麦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若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会因扩大种植面积而造成生态破坏,所以不可取。

故D正确。

2018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公布,2018年全国轮作、休耕面积扩大到160万公顷,比上一年翻一番。

轮作指的是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休耕则是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停止种植活动。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实行轮作、休耕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A.恢复土壤肥力B.提高复种指数

C.减少化肥使用D.调整农业结构

【解析】轮作、休耕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养分,有利于调节土壤肥力,与复种指数、化肥使用、农业结构等无关,故选A。

4.下列地区适宜轮作的是(B)

A.新疆塔里木河流域B.江西稻谷低质低效区

C.湖南重金属污染区D.河北地下水漏斗地区

【解析】我国江西稻谷低质低效地区可以进行轮作;塔里木盆地及河北地下水漏斗地区,应当适当发展节水农业;湖南重金属污染地区,不应发展种植业,故选B。

番茄(西红柿)是喜温性蔬菜,具有喜温怕冷、喜光怕热、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湿度过大、喜水怕涝的半耐旱性生理特性。

番茄产业被称为“红色产业”。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加工出口基地,番茄产量和加工总量仅次于美国、意大利,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三大番茄生产和加工中心之一。

如今,在国内番茄种植业地位举足轻重的新疆,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选择土地面积大、种植成本低、其有农业开发前景的哈萨克斯坦来推动番茄种植产能国际合作,旨在拉近产区与销区的距离,降低销售物流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据此完成5~7题。

5.新疆成为中国最大番茄生产地的主要原因是(C)

A.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

B.经济落后,人工成本低

C.日照时间长,番茄品质好

D.新疆人民喜食番茄,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番茄具有喜光、喜空气干燥、怕空气湿度过大、喜水怕涝的半耐旱性生理特性。

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气候干燥,且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利于番茄生长,番茄品质好,故选C。

6.哈萨克斯坦番茄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

A.经济落后,土地资源缺乏

B.气候不适宜番茄生长

C.农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落后

D.不同的种植习惯

【解析】由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土地面积大,不可能土地资源缺乏,故A项错误;哈萨克斯坦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与新疆气候具有相似性,这是其发展番茄产业的优势条件,故B项错误;哈萨克斯坦经济落后,番茄生产所需的相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这是制约其番茄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选C。

7.新疆选择哈萨克斯坦来推动番茄种植产能国际合作对两地带来的影响是(A)

A.优化哈萨克斯坦农业产业结构

B.异地生产原料增加了新疆番茄制品的成本

C.推动哈萨克斯坦城市化的发展

D.促进了新疆产业的升级

【解析】据材料可知,选择哈萨克斯坦作为番茄种植地,是因为该地种植成本低,与销售区距离近,故B项错误;番茄种植业为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推动作用较小,故C项错误;新疆以番茄加工为两地合作产业,产业升级不明显,故D项错误;哈萨克斯坦农业相对落后,与新疆的番茄种植产能合作可优化、调整其农业产业结构,A项正确,故选A。

智慧农业是多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

据此完成8~9题。

8.智慧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C)

A.粮食需求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

【解析】根据材料,智慧农业是多种地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需要的知识水平、技术水平高。

所以,智慧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的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C对。

粮食需求、气候变化、劳动力数量不能表示知识、技术水平提高,不是实现智慧农业的关键,A、B、D错。

9.智慧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B)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业生产的投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提高农产品质量,不会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①错。

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智慧农业的发展使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②对。

利用现代技术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③对。

目的是充分利用土地,不是节约耕地,④错。

B对,A、C、D错。

牧区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自2011年起,我国在内蒙古等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近几年来,草原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草原科学利用技术得到推广,草原畜牧业生产式加快转变,我国草原保护成效明显。

据此完成10~11题。

10.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最可能表现为(C)

①禁牧还耕 ②围栏轮牧 ③沿用传统畜种 ④人工种植牧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表现为围栏轮牧、舍饲养殖、人工种植牧草等。

禁牧可以减轻草场退化,但不能还耕;应该推广优良畜种。

选C。

11.实施补助奖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

A.加快恢复草原生态B.增加农牧经济收入

C.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D.推广草原科学利用技术

【解析】实施补助奖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加快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实施补助奖励政策,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也有利于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广草原科学利用技术,但这些并非其根本目的。

选A。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其棕桐果肉可榨棕桐油,主要用于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等。

印度尼西亚的棕桐果肉出油率高,2007年后的棕桐油产量居世界首位。

中国某公司在印尼加里曼丹岛等地投资兴建油棕种植产业园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仓储、物流、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所产棕桐油等主要销往我国。

目前,在第一种植园巴郎卡拉亚已完成6万余公顷(计划20万公项)油棕种植,在过去荒芜的土地上有近9000名当地的工人忙碌。

该公司还投入大笔资金在当地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排水、港口工程等。

(1)根据油棕生长的气候条件,说明我国棕桐油产量小的原因。

__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油棕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条件差,种植的油棕质量较差。

__

(2)说明油棕果收获后需在当地加工,产品销往国内的原因。

__油棕果量大,节约运输成本;我国人口众多,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对棕桐油需求量大,且能改善人们食用油结构。

__

(3)简述中国公司选择在该岛上兴建油棕产业园区的原因及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区,特别适宜油棕种植;岛上地广人稀,有大片适宜种植油棕的地区未得到开发。

积极影响:

促进当地就业,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落后局面;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兴修道路、桥梁、水电、港口工程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4)印尼政府计划扩大加里曼丹岛油棕树种植,开发棕桐油产业,列举该计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__大量种植油棕树,会改变热带雨林植被多样性;动物失去食物和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难以恢复;同时对土壤肥力、地下水和气候造成影响。

__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猪养殖业是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生猪生长要求15℃以上,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占70%。

近年来,受养殖利润不断提高、南方家庭散养带来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国家政策引导等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企业竞相北上,在东北地区兴建了规模庞大且现代化的养猪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持续上涨。

下图为2012年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分布示意图。

(1)描述中国生猪省际产销流通的空间分布特征。

__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东部沿海城市群是生猪的主要流入地区;吉林、四川、河南、山东是生猪流出的主要省份;流向上呈现出北猪南运和西猪东运的格局。

__

(2)与南方地区相比,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条件。

__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便于大型养殖场建设;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政府支持;接近玉米主产区,饲料成本低;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冷凉,动物疫病发生概率低,药物使用总量少,药物成本较低;相比家庭散养,养殖场规模化饲养,污染处理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承载力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

__

(3)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生猪养殖带来的不利影响。

__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自然条件下生猪生长速度慢;气候寒冷,生产设施设备耐寒性能要求高,建设成本较高(冬季猪舍保温防寒成本费用高)。

__

(4)请你为东北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__加大科技投入,加大防疫系统的建设,加强生猪养殖人才的培养;进行生猪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对猪厂排泄物进行再生利用,减小环境污染;发展生猪优势品种特色养殖,打造东北生猪品牌效应;建立生猪产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政府出台鼓励、补贴政策,加强金融支持。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