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593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docx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综述

摘要:

比较了蓝牙协议各个版本对其数据传输性能的影响,分类讨论了分组选择算法、重传机制、数据传输的干扰及安全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入扩展戈莱编码和最小频移键控(MSK)调制的数据分组改进方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和吞吐量,并提出了基于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使皮可网的载干比和吞吐量有明显改善,最后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提出设想和展望。

关键词:

无线通信;蓝牙;数据传输;干扰;安全

SurveyondatatransmissioninBluetoothtechnology

Abstract:

ThedifferentimpactassessmentsonperformanceofdatatransmissionofmultipleBluetoothprotocolversionswereanalyzed.Packetselectionalgorithms,retransmissionmechanisms,interferenceandsecuritywerediscussedrespectively.Strategies,employingextended-golaycodeandminimumfrequencyshiftkeying(MSK)modulationwerepro-posed,whichenhancedtheprobabilityofanti-interferenceandthroughputofdatapacket.Moreover,aco-channelinterferencesuppressionapproachbasedonchannelswitchingandMSKmodulationwasproposed,whichimprovedthecar-riertointerferenceratioandthroughputinpiconets.Finally,theworkwassummarizedandexpectationsaswellaspremeditationofthefuturewerepresented.

Keywords:

wirelesscommunications;Bluetooth;datatransmission;interference;security

1引言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它以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的通信环境提供特别连接的通信技术。

由于蓝牙技术具有可以方便快速地建立无线连接、移植性较强、安全性较高且蓝牙地址唯一、支持皮可网与分散网等组网工作模式、设计开发简单等优点

,蓝牙技术近几年来在众多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备受关注。

众所周知,数据传输是实现数据通信的基础。

以往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是有线连接方式,其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以及实现简单,但随着生产以及生活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有线连接已经逐渐显现出自身的不足,例如传输距离有限、成本高和布线困难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了解决有线传输带来的不便,很多研究人员

开始考虑尝试以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

由于无线传输技术自身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有线传输带来的不便,使现有的数据传输不再需要繁重的布线,而且数据传输方便快捷,所以对于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近些年,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相继出现了红外技术、HomeRF、蓝牙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ZigBee、RFID等,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大大改善了现有的数据传输方式。

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各有特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蓝牙技术相互补充。

蓝牙技术由于成本低、功耗低和组网容易等特点,在无线数据传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对于蓝牙技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数据传输性能的改善方面。

杨帆等集中研究了蓝牙

技术数据传输的网络拓扑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拓扑构成算法,增强了网络的可拓展性

HAGER和BANDYOPADHYAY等对蓝牙技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指出蓝牙技术在安全方面仍存在不足,包括蓝牙技术的认证、PIN码的安全以及匹配问题等

GOLMIE等对蓝牙设备与802.11设备共存时的相互干扰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CHEN等研究了平均接收信噪比与分组错误概率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从协议方面分析了数据传输性能的改善,然后讨论了现有关于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研究,指出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构想和今后的研究展望。

2蓝牙协议标准中数据传输的演进过程

自从完成了第1版蓝牙标准的制定以来,蓝牙特别兴趣小组(SIG,specialinterestinggroup)仍然持续不断地对蓝牙技术进行修正与改版的工作,目的是期望蓝牙技术能够充分满足系统产品更易于使用的需求,尤其是蓝牙技术数据传输方面的需求,如数据传输速率、能耗以及安全问题等。

因此不断演进的蓝牙标准版本,对于整体蓝牙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蓝牙规范1.0版本主要是针对点对点的无线数据传输,给出了标准的数据传输分组格式以及分组类型。

随后的1.1版本将1.0版本的点对点扩展为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并修正了前一版本中错误和模糊的概念。

蓝牙技术1.1版本规定的传输速率峰值为1Mbit/s,而实际应用中是723kbit/s。

蓝牙技术1.2版本的传输速率与1.1版本相同,但实现了设备识别的高速化,增强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与现有的1.1版本完全兼容,确保其向后兼容1.1版本的产品

蓝牙协议规范1.2版本中有以下的改进和增强:

更加快速地连接、自适应跳频(AFH,adaptivefrequencyhopping)、扩展的同步面向连接链路、增强的错误检测与信息流、增强的同步能力、增强的流规范等

这些改进可以增加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和可靠性,为其实时传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蓝牙2.0版本开始,增加了增强型数据速率(EDR,enhanceddatarate)协议,大大提高了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性能。

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2版本传输速率的3倍(在某些情况下可高达10倍),各版本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如图1所示。

 

 

图1各协议版本数据传输速率的比较

2.0版本通过减少工作负载循环降低了能源消耗,增加带宽简化了多连接模式,可与以往的蓝牙规范兼容,降低了比特误差率

蓝牙2.1+EDR标准在2.0版本的基础上对数据传输的性能加以改善,具有3个主要特征:

改善装置配对流程、节约能源和增强安全性等

目前,较新的版本是蓝牙技术联盟在2009年4月颁布的蓝牙3.0+HS高速核心规范和在2009年12月颁布的蓝牙4.0低功耗核心规范。

前者采用交替射频技术,并且集成了IEEE802.11协议适应层,使蓝牙数据传输速率提高至24Mbit/s。

此外,蓝牙3.0+HS还增加了单播无连接数据传输模式和增强功率控制等新功能

蓝牙规范4.0可以说是蓝牙3.0+HS规范的补充,降低了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能耗

,这个版本主要应用在医疗保健、运动与健身、安全及家庭娱乐等全新的市场。

3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研究

现有关于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分组的选择对于传输性能的影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

3.1蓝牙技术数据传输性能分析

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过程主要由传输层协议来管理,该层负责蓝牙设备间对方位置的确认,以及建立和管理蓝牙设备之间的物理与逻辑链路。

除此之外传输协议又可细分为底层传输协议和高层传输协议2个重要部分。

底层传输协议侧重语音与数据无线传输的实现,主要包括射频、基带和链路管理协议3个部分;高层传输协议主要包括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层协议和主机控制器接口,其主要功能包括:

为高层应用程序屏蔽诸如跳频序列选择等底层传输操作;为高层应用程序的实现提供更加有效和易于实现的数据分组格式。

3.1.1蓝牙技术底层数据传输分组选择

通信设备间物理层的数据传输连接通道就是物理链路[1],为此蓝牙协议定义了2种类型的链路:

同步面向连接链路和异步无连接链路(ACL,asynchronousconnecti-

onlesslink)。

蓝牙皮可网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基带层给出了2种分组格式:

一种是蓝牙协议1.0中规定的标准分组格式,主要由接入码、分组头和有效载荷3部分组成;另一种是蓝牙协议2.0+EDR版本提出的增强型数据分组格式,将其原有分组格式的有效载荷部分分成同步码、净荷和尾码3个部分,保留了原有的接入码和分组头2个部分,数据部分采用相移键控(PSK,phaseshiftkeying)调制方式,并在数据分组中引入了保护周期。

蓝牙皮可网中使用的分组类型与使用的物理链路有关。

对于蓝牙数据传输链路,协议给出了如下分组类型:

DM1分组、DH1分组、DM3分组、DH3分组、DM5分组、DH5分组、AUX1分组、HV1分组、HV2分组、HV3分组和DV分组。

2.0规范新增了2-DH1分组、2-DH3分组、2-DH5分组、3-DH1分组、3-DH3分组和3-DH5分组等。

现有的关于蓝牙技术底层数据传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分组选择问题上,由于协议给出的分组类型性能各不相同,如数据载荷的大小和采用的纠错机制等,对数据传输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此问题,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均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SARKAR等在假设信道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求出吞吐量最大时数据分组大小的最优值,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杨帆等分析了蓝牙2.0+EDR新规范定义的3种调制方式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whiteGaussiannoise)信道下的位错误率与平均接收信噪比的关系,根据不同分组的特性,提出了在AWGN信道下的自适应分组选择策略

徐飞等在原有的蓝牙2.0+EDR协议中加入采用BCH编码的数据分组,有效提高了蓝牙数据传输效率、抗干扰能力以

及在AWGN信道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杨帆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蓝牙自适应分组类型选择方法。

其原理就是根据接收信噪比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分组类型进行传输,给出了进行分组类型切换时信噪比的门限值,改善了在信道状态不佳时的系统性能

JU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蓝牙系统分组选择策略,针对不同信道误比特率的差异,结合现有蓝牙数据分组的特点,提高了原有系统的吞吐量。

这种自适应分组选择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吞吐量,还能够降低数据传输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无线个域网的信息拥塞问题

因此,不同误码率和数据分组对于系统吞吐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当系统不存在干扰或者干扰很小的时候,小时隙的分组会增加数据分组的冗余开销,降低吞吐量。

但是如果存在干扰,小时隙的分组可降低基带分组传输期间受到干扰的可能性,减少出错重传的概率。

以上的参考文献虽然给出了自适应分组选择策略,但在不改变蓝牙硬件的基上,得到或者准确估计和跟踪信道质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分组选择的难点在于如何估计或者判断信道质量。

基于以上问题,王雪等提出把不同误码率下的最佳分组按照其吞吐量进行分级,并计算出分组吞吐量临界点的重传次数,同时与每个分组的平均重传次数比较,调整分组区间上下限的级别以得到该区间的最佳分组类型。

该方法通过实时跟踪信道质量,做出相应的分组选择策略,尤其对于不稳定的

信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数据分组选择虽然可以有效改善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性能,但是分组本身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DH分组载荷部分没有任何差错控制机制,当信道环境较差时,会严重影响蓝牙数据分组的传输性能。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对DH分组的载荷部分采取合理的编码方式,纠正随机发生的比特错误,进而降低数据分组的重传次数,提高蓝牙技术数据传输的性能。

现有的纠错编码方式有很多,例如BCH码

、RS码、汉明码和Turbo码

等,由于每种编码方式的复杂度和纠错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适合蓝牙技术数据分组的编码方式以保证数据分组在环境质量较差情况下的传输性能。

针对EDR格式分组本身存在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本文为EDR格式分组引入了扩展戈莱编码方法。

EDR格式数据分组有效载荷部分采用扩展戈莱编码(24,12),该编码可以纠正随机的3bit错误,在低信噪比或环境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有效降低蓝牙EDR分组出错的概率,提高蓝牙数据分组的吞吐量。

与此同时,由于分组误比特率与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调制方式性能的好坏影响了蓝牙数据分组的传输性能。

从蓝牙2.0+EDR版本开始,数据载荷部分分别采用8DPSK(differentialphaseshiftkeying)和π/4-DQPSK(dif-

ferentialquadraturereferencephaseshiftkeying)2种调制方式。

如果引入最小频移键控(MSK,minimumshiftkeying)调制方式,随着比特信噪比的增加,MSK调制方式的误比特率要优于以上2种调制方式,如图2所示。

因此,将扩展戈莱编码与MSK调制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蓝牙数据分组的抗干扰能力。

改进后的新增DH分组在信噪比为3dB时,吞吐量就呈明显上升趋势,较协议原有的新增DH数据分组提高近5dB,如图3所示。

可见,本文提出的将扩展戈莱编码与MSK调制方式相结合的数据分组改进方案可以提高信噪比较低情况下的数据分组可靠性,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分组的抗干扰性能和吞吐量。

 

图23种调制方式误比特率比较

 

图3采用MSK调制方法与扩展戈莱编码后DH分组性能的改善

3.1.2蓝牙技术高层数据传输重传机制

为了实现高层应用,高层传输协议提供了更加有效和易于实现的数据分组格式。

其中较重要的逻辑链路及适配协议负责将基带层的数据分组转换为便于高层应用的数据分组格式,并提供协议复用和服务质量交换等功能。

蓝牙协议体系结构中的逻辑链路及适配协议(L2CAP,logicallinkcontrolandadaptationprotocol)处于基带协议的上层并与蓝牙服务搜索协议、串口仿真协议和电话控制等其他通信协议具有通信接口。

L2CAP是基于分组的,但是其通信模型是基于信道的。

一个信道表示的是2个L2CAP实体之间的数据流。

信道既可以是面向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

L2CAP层协议定义了4种数据帧结构,以满足不同数据传输的需要。

例如基本L2CAP模式下的面向连接信道采用B-帧,数据帧包括长度字段、信道ID以及信息载荷3个部分;对于无连接信道则采用G-帧,与前者的不同在于该帧引入了协议/服务复用字段,并且信道ID为0x0002,用于数据成员的加入与剔除;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该协议层采用了数据重传机制,引入的S-帧和I-帧负责L2CAP实体间信息的监控和传输。

现有的关于蓝牙L2CAP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层的自动请求重传(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机制上。

传统的重传机制有3种:

停等式ARQ机制、回退N帧ARQ机制和选择重传ARQ

机制,其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停等式ARQ机制,实现简单,但其信道利用率较低;回退N帧ARQ机制,信道利用率要优于前者,但是在信道条件较差的情况下,N帧将会很大,这将严重影响数据传输的吞吐量;选择重传ARQ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前两者存在的问题,而且信道利用率高,吞吐量等性能也优于前两者。

由以上分析可知,合理地选择重传机制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近几年,对于数据重传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VALENTI等人研究了加性高斯白噪声与瑞利衰落信道下分组重传的概率与蓝牙链路吞吐量的关系

RAZAVI等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ARQ机制,通过对发送缓存器剩余空间的监测,运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决定数据分组的重传次数,这种机制有效地降低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分组丢失率

CYRIL等针对现有的ARQ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给出了引入BCH错误检测码对于停止等待ARQ协议性能的改善方法,并分析了前向纠错码对于系统时延的影

L2CAP层所采用的是回退N帧的ARQ

机制,该机制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可以提高效率,但另一方面,在重传时又必须把原来已正确传送过的数据帧重复传送,因此又降低了传送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以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定时器超时的数据帧。

所以结合L2CAP层的特点,在不改变协议的基础上,采用选择重传ARQ机制,进而改善数据传输的性能。

蓝牙L2CAP层可以支持多个逻辑信道,这与基带层只支持一条ACL链路不同,通过信道标识可以区分不同的逻辑信道,这为采用选择重传ARQ

机制提供了可能。

但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连接逻辑信道,为一个数据流建立2个逻辑信道:

数据L2CAP信道和重传L2CAP信道。

选择重传ARQ[30]机制只传送错误的数据帧,这样就降低了采用回退N帧ARQ

机制引入的传输延迟,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性能,该方法可以应用在现有的蓝牙系统中。

根据现有ARQ重传机制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仅使用一种重传机制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吞吐量的问题,但是又会引入新的问题。

例如采用选择重传ARQ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吞吐量,但该机制本身实现复杂,且对于硬件要求较高,须有足够大的存储容量以防止数据溢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单一的重传机制很难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如果将多种重传机制相结合,互补优势,可以有效地克服各种重传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例如采用回退N帧的ARQ机制和选择重传ARQ机制两者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回退N帧ARQ机制吞吐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同时解决选择重传ARQ机制数据溢出的问题,从整体上提高了蓝牙技术L2CAP层数据传输的性能。

3.2蓝牙技术数据传输干扰问题

蓝牙技术工作在2.4GHz的免费ISM频段,该频段也同时被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如ZigBee、RFID、HomeRF和WLAN等,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彼此间的数据干扰。

不仅如此,蓝牙皮可网之间也同样存在数据的同频和邻频干扰

3.2.1非蓝牙设备间的干扰

目前,针对非蓝牙设备对蓝牙设备数据传输干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蓝牙与WLAN之间。

WLAN网络的主要技术包括IEEE802.1x系列标准,其中在与蓝牙数据传输干扰方面最受研究人员关注的标准是IEEE802.11b。

IEEE802.15委员会成立了

专门的组织(IEEE802.15.2共存工作组)对蓝牙技术和IEEE802.11b标准进行了修改,以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

现有的修改方案有协作方案和非协作方案2种:

MEHTA(MACenhancedtemporalalgorithm)和

AWMA(alternatingwirelessmediumaccess)是2个典型的协作算法,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蓝牙与WLAN相互通信时产生的干扰;而自适应跳频属于非协作算法,它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和功率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技术,可以避免2种网络各自通信时产生的数据干扰。

3.2.2蓝牙皮可网间的干扰

蓝牙系统采用跳频技术,发射频率在79个跳频频点之间伪随机地选择,并且各个皮可网的跳频序列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在皮可网密集的地方,某个皮可网很有可能和相邻的皮可网跳到相同(相邻)的频点,从而产生同频(邻频)干扰,影响蓝牙设备之间正常的数据传送。

当今蓝牙产品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一部手机中都含有蓝牙功能,因此蓝牙同频干扰问题亟待解决。

从蓝牙技术诞生至今,研究人员不断地对蓝牙皮可网间的同频干扰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

1)对干扰情况下的蓝牙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包括数据分组类型、同步异步、跳频保护间隔、网间距离以及无线传输环境等因素对存在干扰的同类

或异类

皮可网的吞吐量和分组错误率的影响;2)对抗同频干扰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速率自适应控制算法

、正交跳频序列方法

、时间同步方法

、冲突解决增强型接收机

、双信道传输方法

等。

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因素对蓝牙皮可网间的同频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同频干扰情况下,对蓝牙网络性能的分析还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大都假设皮可网之间同频就会产生干扰,并没有分析皮可网在同频情况下的载干比;文献中分析的分组错误率实际上是蓝牙皮可网间同频的概率,并没有考虑返回分组是否发送成功;现有的干扰抑制方法也是基于同频就会产生干扰的假设而分析的。

为了更好地抑制蓝牙皮可网之间的同频干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在蓝牙皮可网重传时进行信道转换,并采用MSK调制方式代替高斯频移键控调制方式。

为了使网络性能的分析更加完善,该方法根据载干比值判断皮可网是否受到同频干扰,并且分析了多个蓝牙皮可网之间的同频概率,在同频概率分析过程中考虑了返回分组、跳频保护间隔、满载与非满载、3种时隙数据分组共存等多种情况。

网络数量N取不同值时,干扰抑制前、后参考网不受同频干扰时主从设备之间的最大距离Dmax如表2所示。

可见,采用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后,Dmax值明显增大,尤其在网络数量小于10时更加明显。

 

干扰抑制前,当网络数量大于20时,参考网在各种比例混合的传输方式下吞吐量都在100kbit/s以下,可知参考网吞吐量受同频干扰的影响很严重。

干扰抑制后,参考网吞吐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在14≤N≤57区间内,皮可网吞吐量最大可增加260kbit/s,如图4所示。

 

图4干扰抑制前后参考网吞吐量最大值的比较

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信道转换与MSK调制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参考网的载干比和吞吐量,使主从设备间不受同频干扰的最大传输距离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同频干扰的范围。

3.3蓝牙技术数据传输安全问题

蓝牙标准定义了一系列安全机制,为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提供了基本的保护

现有蓝牙数据传输的安全机制主要存在2个问题:

一个是单元密钥的使用容易受到外界的针对性攻击

问题;另一个是蓝牙单元提供的个人识别码的不安全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更为强健的加密算法以及较为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

蓝牙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网络技术一样存在着数据传输的各种安全隐患,近些年来很多研究人员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安全算法和控制访问方法。

郁滨等针对于蓝牙协议的基带层加密方案中密钥容易受攻击的问题,根据蓝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机控制器接口的加密方案

;谭永亮等在分析了蓝牙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IDEA(internationa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