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48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

2016-2017年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带答案)

东北育才高中部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答题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命题:

高三历史备组

第Ⅰ卷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同,则上下和矣。

”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A.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

“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4.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

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

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

A.平等自由B.城邦优先.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6.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

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

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8.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D.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

9.178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

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

这实质上说明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政府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美国对英国经济的依赖性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10.“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

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

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

”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11.189年,恩格斯指出: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缺乏产生的经济基础B.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

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13.近代列强在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归根结底是为了获取权益。

在这一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A.割地方面B.赔款方面.通商方面D.投资方面

1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

18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

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

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

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1.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

“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

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16.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17.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

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地点政权头目

“满洲国”1932年3月长春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革命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汉奸日益增多

.民族矛盾开始激化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

18.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报,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和平建国问题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促进国共联合抗战D.与各民主党派合作

19.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B.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右图漫画是“习马会世纪握手”。

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历史上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是

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等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D.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21.192年9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专修班”的外国留学生有77人,其中东欧社会主义诸国44人,朝鲜29人,蒙古4人。

这说明当时的外国人华留学

A.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22.“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2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

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24.二战后,为了摆脱“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西欧国家采取了

①实行煤钢联营②设立“欧洲议会”③谋求防务合作④发行统—货币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

第Ⅱ卷材料分析题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

2、26题为必答题。

27、28题为选做题,从中选出一题作答。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托克维尔(180~189年)是一位惊人的预言家,他在100多年前就预言说,现在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却似乎朝着同一目的前进,我指的是俄国和美国。

这两个国家都在不被人们注意的时候成长起……二者似乎都在天意的安排下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命运。

材料二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

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

材料三从本质上看,冷战的结束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必然发生演变的客观规律(冷战时期已经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亦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变动过程,冷战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苏联的战略和政策变化所促成的,换言之,如果苏联在政策调整中坚持霸权立场,不主动放弃同美国的对抗,那么,东西方冷战持续更长的时间也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因素(包括人们的主观选择)互动所形成的“合力”的结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预言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中“均衡”状态的成因及其影响。

(1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的“特殊的形式”及原因。

(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发起人在议会中所占席数政治派别

国民党宋教仁392革命派

共和党黎元洪176旧官僚

统一党程德全24旧官僚

民主党汤化龙24立宪派

表二1946年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党派代表人数

国民党孙科、陈立夫等8人

共产党周恩、王若飞等7人

青年党陈启天、余家菊等人

民主同盟张澜、黄炎培等9人

无党派人士郭沫若、傅斯年等9人

从以上表格中提取两项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请在第27、28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7.(1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肇始于1901年的清末官制改革,在人事集权方面,首先是收拢地方督抚之权。

清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造成督抚坐大、甚至拥兵自重的情况。

1906年,清政府借改革官制之机,迫使袁世凯辞去八项兼差,张之洞内调军机大臣,实际是明升暗降。

改制中所形成的十一个行政部的首席长官,满、蒙贵族占七人,且均是要害部门,汉人之势大绌。

清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把一些重要事权收归中央,通过新设的商部等加强中央政府的指挥权威。

商部不仅在中央试图攫夺他部的职权,而且还要攫夺地方督抚的事权。

巡警部成立并改设民政部后,在各地兴巡警,事权属巡警部,督抚居次要位置。

度支部成立后,各省财政事随时报部,各省官银号随时由部稽核。

另外清政府制定一系列成程,如《内阁官制初议草案》、《钦定宪法大纲》、《内阁官制》、《内阁办事暂行程》、《资政院官制程》等等达此目的。

1911年裁撤军机处,成立了由庆亲王奕劻担任总理大臣的内阁。

——摘编自鞠方安《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官制改革的影响。

(6分)

28.(1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

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

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

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

“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

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影子内阁”与真实内阁面对和研究同样的问题与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执政党的政策提出建议或批评。

英国两党制下,“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不能为反对而反对,反对执政党的政策时必须提出可替代性的方案。

因为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

——摘编自周淑真《从比较的视角看中西政党制度》

(1)根据材料,概述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子内阁”作用。

(9分)

东北育才高中部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01—0:

DABB06—10:

DBDDD11—1:

BBDDD16—20:

DAAAB21—24:

BA

2.

(1)二战结束后,美苏成为实力相当的超级大国;由于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两国矛盾激化;美国组建资本主义阵营;苏联组建社会主义阵营。

由此,各自支配着半个地球的局面出现。

(8分)

(2)成因:

战争的教训;双方实力均衡;世界和平力量的牵制等。

(6分)

影响:

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的局面,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6分)

(3)特殊的形式: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分)

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等。

(4分)

26.

信息一: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政党政治的活跃局面。

(2分)

说明: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大趋势;宋教仁领导的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将组阁政府;旧官僚投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控制政局。

(4分,任答2点即可)

信息二: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平等协商。

(2分)

说明:

国际舆论呼吁中国实行和平民主;《双十协定》规定要召开由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代表们平等协商和平建国大计;政协会议是三种政治力量的较量;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4分,任答2点即可)

信息三:

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获胜。

(2分)

说明:

孙中、宋教仁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影响巨大;同盟会(国民党)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面旗帜。

(4分)

(注:

提取其他信息,能够予以说明,亦可得分)

27.

(1)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满洲贵族统治。

(3分)

内容:

通过人事调整,重满轻汉;增设机构,加强中央权威;以立法的形式加强皇族统治。

(6分)

(2)影响:

加重了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导致立宪派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6分)

28.

(1)与执政党职责分明,责任清楚;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的,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9分,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