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20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 生物 一 教师版.docx

原创好教育云平台泄露天机高考押题卷生物一教师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

(一)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近日,科学家发现一种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超级真菌”,在高温下其仍然可以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胞外蛋白酶。

关于该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超级真菌”的形成是相应的抗真菌药刺激变异产生的

B.该菌分泌胞外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该菌的遗传物质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D.将该菌放入清水中不会出现细胞破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超级真菌”不是抗性药物刺激其变异产生的,药物只是起到筛选作用,A项不正确;真菌是真核生物,含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是DNA,DNA和ATP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C项正确;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参与,B项正确;真菌有细胞壁,放入清水不会破裂,D项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膜及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C.胞吐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一定会发生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D.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及物质运输有关知识。

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项正确;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但核糖体无膜结构,B项错误;胞吐过程是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项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D项正确。

3.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如SARS病毒、天花病毒等。

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可相互对照的甲、乙两组实验,以确定该病毒的核酸类型。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思路最合理的是

①应选用35S、32P分别标记该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

②先将甲、乙两组宿主细胞分别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U或T的培养基中

③再将病毒分别接种到含有甲、乙两组宿主细胞的培养液中

④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病毒是科研中的热点问题,本题以SARS病毒、天花病毒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同位素标记法、病毒的种类、DNA和RNA的区别以及病毒的培养等有关知识。

应先标记细胞,再用被标记的细胞培养病毒,①错误;DNA含有T,RNA含有U,所以先将甲、乙两组宿主细胞分别培养在含同位素标记的U或T的培养基中,②正确;再用被标记好的宿主细胞来培养病毒,③正确;培养一定时间后离心并收集、检测病毒的放射性,以确定病毒的类型,④正确。

综上分析,C项最合理。

4.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一类名为“整合素”的细胞黏附分子,它负责免疫细胞在血管表面的停留(黏附)、爬行(迁移)和渗出血管等过程。

Hsp90(热休克蛋白)是一种在高温诱导下合成的热应急蛋白质。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病理高烧时的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Hsp90表达,Hsp90会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人一定范围内的持续高烧,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害

B.人体高烧时使用的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Hsp90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alpha4整合素“结合”,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

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Hsp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该蛋白质与alpha4整合素结合后会加速免疫细胞“运动”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病人一定范围内的持续高烧,有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害,A项错误;人体高烧时使用的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B项错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或癌变细胞,C项错误;Hsp90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alpha4整合素“结合”,使免疫细胞做出应答,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项正确。

5.某草场发生了鼠害,对该草场的生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的增长率呈现由“小→大→小”的变化趋势

B.根据该农场内鼠的性别比例可预测未来鼠种群数量的变化

C.该农场不同区域内鼠的分布差异较大可反映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若撤去人为因素干预,该农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会持续下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

据图可知,开始时间段和最后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的增长率均接近零,所以a~c时间段该草场内鼠种群的增长率呈现由“小→大→小”的变化趋势,A项正确;根据该农场内鼠的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鼠种群数量的变化,B项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自身特点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C项错误;若撤去人为因素干预,该农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会持续下降,D项错误。

6.已知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

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下列关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分离比及可能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后代分离比9∶3∶3——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B.后代分离比5∶3∶3∶1——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6∶3∶2∶1——可能是基因型为AA个体和BB个体致死

D.后代分离比7∶3∶1∶1——肯定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通过对9∶3∶3∶1的变形分析,实际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突出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正常情况下,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或A_B_∶aaB_∶A_bb∶aabb=9∶3∶3∶1。

后代分离比为9∶3∶3,没有双隐aabb个体,说明aabb的受精卵或胚胎死亡,A项错误;后代分离比为5∶3∶3∶1,只有双显个体A_B_中死亡了4份,可推测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B项正确;后代分离比为6∶3∶2∶1,可推测某一显性基因纯合个体AA__或__BB个体死亡,即AA个体或BB个体显性纯合致死,而不是AA个体和BB个体显性纯合致死,C项错误;后代分离比为7∶3∶1∶1,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或者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

29.(10分)谚语讲: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为了探究春季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科研小组在小麦发育的不同时期(甲、乙、丙)分别追施氮肥90kg·hm−2,获得研究数据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时期

穗数(104穗·hm−2)

穗粒数(粒)

粒重(mg)

产量(kg·hm−2)

692.5±121.9

34.1±0.36

36.2±0.4

7252.2±408.7

662.6±26.9

36.2±0.45

39.3±1.1

8014.5±141.7

659.1±33.0

35.3±0.43

37.9±0.3

7570.2±276.2

(1)氮肥能提高小麦产量的原因之一是氮肥中的氮是组成(答两个参与光反应的物质)的必需元素。

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小麦田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2)实验中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相等,其目的是。

为了增加本实验的严谨性,需要增加一个组别,其相应处理为。

(3)从表中数据可知,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这可能与该时期追施氮肥使

最大有关。

(4)请结合本实验相关内容,探究春季不同时期适量灌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其简要思路是。

【答案】

(1)叶绿素、酶、ADP、NADP+(答出两个即可)大量氮元素随农产品的输出而缺失,需不断补充(合理即可)

(2)控制无关变量(或排除施肥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追施氮肥

(3)乙穗粒数和粒重

(4)在小麦发育的甲、乙、丙三个时期,分别给予等量且适量灌溉,统计穗数、穗粒数、粒重及产量,进行比较(合理即可)

【解析】

(1)参与光反应的叶绿素、ADP、酶和NADP+都含有氮元素。

小麦田是人工生态系统,农产品会源源不断地从小麦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大量氮元素并不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施加氮肥。

(2)实验中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属于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施肥量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三个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的量应该相等。

为了确定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需要与不追施氮肥的组别进行对照。

(3)与甲和丙两个时期相比,乙时期追施氮肥,穗粒数和粒重最大,小麦产量最高。

(4)仿照探究春季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产量影响的实验思路来进一步探究春季不同时期适量灌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0.(9分)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某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材料与药剂:

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该植物叶片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

②实验步骤:

Ⅰ.取30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丙组大鼠不作处理;

Ⅱ.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

Ⅲ.每天给甲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2mL,每天给乙、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mL,连续灌喂4周,其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脲佐菌素能破坏或损伤大鼠的胰岛__________细胞,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步骤Ⅰ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目的是。

(2)甲、乙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

(3)患有糖尿病的大鼠的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偏高,可用__________对甲、乙、丙三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检测,__________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应。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制备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合理即可)

(2)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

(3)斐林试剂丙

(4)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低到正常水平(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糖尿病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1)根据题图可知,健康的大鼠出现糖尿病症状,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缺乏造成的。

所以可知链脲佐菌素破坏或损伤大鼠的胰岛B细胞,导致大鼠体内胰岛素含量严重缺乏,步骤Ⅰ中给甲、乙组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其目的是让健康的大鼠出现糖尿病的症状。

(2)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可知,甲、乙组形成对照,自变量是是否灌喂该植物叶片提取液。

(3)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的分析出可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检测。

一般来讲,健康个体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故丙组大鼠的尿液不发生颜色反应。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甲组大鼠给药四周后测量的血糖浓度比乙组的低,但高于丙组,由此可看出本实验的结论是该种植物的叶片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低到正常水平。

31.(9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如被生活污水污染湖泊的治理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________水平的调查。

在该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

(2)被污染湖泊发生了水华,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作人员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对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及淡水湖的污染有明显效果,其原理是大量养殖放养这些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的复杂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水体中放养鱼苗的意义是。

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其根据是。

【答案】

(1)群落(1分) 垂直结构(1分)

(2)藻类大量生长,堆积在表层,使下层水体中光照强度明显减弱(2分)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分)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2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分)

【解析】

(1)统计被污染湖泊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属于在群落水平的调查。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湖泊中,不同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垂直结构。

(2)水华主要是由于含N、P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的。

有机碳的生产主要是指光合作用。

0.2m处有机碳的生产量很高,但0.6m以下有机碳生产率较低,主要是光照强弱导致的。

(3)往发生水华的湖泊中投入一定量的能够吞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性,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该湖泊治理成功后,仍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流入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2.(12分)某植物叶片有刺和无刺为一对相对性状,将有刺植株与无刺植株杂交,F1均为有刺,将F1自交,所得F2中有刺∶无刺=3∶1。

研究人员在连续繁殖的有刺品系中,突然发现一株无刺突变体,将突变体自交,发现无刺占3/4,对于该现象,有人提出了几种猜想。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假如你是孟德尔,你会如何解释F2中有刺∶无刺=3∶1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又将如何验证你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一:

有刺受Y基因控制,突变体是由亲本有刺植株体内一个Y基因突变为Y1,且Y1控制________(填“有刺”或“无刺”)性状。

有人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断该猜想可能不成立,其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体形成的猜想二:

有刺受Y基因控制,而突变体是体内另一个e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YYEe,且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用突变体与正常无刺植株为材料对该猜想进行验证(仅写出设计思路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该植物叶片有刺、无刺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雌雄配子,并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分)将F1与无刺植株测交,看子代有刺∶无刺是否为1∶1(2分)

(2)无刺(2分)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②在自然状态下,某一基因突变频率是很低(答出一点即可得分)(2分)

(3)设计思路:

将突变体与正常无刺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无刺植株再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2分)

结论:

若F2代出现有刺植株,则猜想正确,否则错误(或写出相应比例)(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相关知识。

(1)若是孟德尔,解释分离定律时可能提出:

该植物有无刺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雌雄配子,并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解释之后用了测交进行检验或者证明,因此可通过将F1与无刺植株测交,看子代有刺∶无刺是否为1∶1。

(2)由于突变体自交,无刺占3/4,因此Y1控制无刺,且对Y为显性。

如果推断该猜测不成立,其理由可能有:

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②在自然状态下,某一基因突变频率很低。

(3)若该假说成立,突变体(YYEe)与正常无刺植株(yyee)杂交,F1中有刺植株基因型为YyEe,该植株自交所得F2中,Y_E_∶Y_bb∶yyE_∶yyee=9∶3∶3∶1,其中Y_ee表现为有刺,其余均为无刺,即F2出现有刺植株则该假说成立。

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

然而,它们在自然界却作用非凡,且与我们息息相关。

微生物的分离及培养技术在医疗、工业生产、食品生产等多方面均有应用。

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有关的问题:

(1)已知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

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样后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2)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进行细菌的耐药性试验,其大致过程是:

将含有某种细菌的菌液用稀释涂布平板法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表面并进行培养,最终形成单个的菌落;再分别将含有等剂量不同种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圆形滤纸片置于该平板上有菌落的位置,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滤纸片下的菌落死亡,说明该细菌对该抗生素__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

(4)通常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计数结果往往(填“偏小”或“偏大”),原因是。

【答案】

(1)含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富含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合理即可)油脂(脂肪)

(2)涂布(接种)敏感

(3)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3分)

(4)偏小有的菌落不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而是由几个细菌繁殖而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

(1)因为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多分布在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故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

取样后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培养。

(2)分离纯化菌种,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将含有等剂量不同种抗生素的相同大小的圆形滤纸片置于该平板上有菌落的位置,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滤纸片下的菌落死亡,则说明该细菌对该种抗生素敏感。

(3)乙同学结果不合理,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

,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的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4)由于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得到的菌落,有的可能是由几个细菌繁殖而成的,所以使用这种方法计数结果往往偏小。

38.【生物——选修3:

现代科技专题】(15分)

人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分为A,B两型,其中A型血友病发病时间和程度与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有关。

目前可采用基因疗法治疗A型血友病,方法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2)凝血因子Ⅷ主要存在于人体的中。

通过上述基因治疗,治愈的女性患者生殖细胞中(填“含有”或“不含有”)致病基因。

(3)有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患血友病的儿子,他们希望通过设计试管婴儿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设计试管婴儿的基本程序为:

首先为女性注射___________,实现控制性排卵,然后从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将成熟的卵子与_________的精子经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然后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获得早期胚胎;从早期胚胎取出一个细胞进行__________,选择无致病基因的胚胎进行移植。

(4)将选择好的早期胚胎移植到母体,他们能够在母体正常发育的生理基础是母体对移入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且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

若要在早期胚胎时就知道胎儿性别,可通过实现。

【答案】

(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血友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2)血浆含有(1分)

(3)促性腺激素获能遗传学诊断

(4)免疫排斥(反应)取样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

【解析】

(1)血友病的出现是由X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发生了突变造成的。

交叉遗传表现在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2)由题图分析可知,凝血因子Ⅷ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浆中。

通过上述基因治疗,治愈的女性患者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

(4)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通过取样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可知道胎儿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