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90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docx

年产10万吨工业铝材扩建项目环保执行汇报

XX扩建项目

环保执行情况报告

一.建设概况

1.公司简介

(略)

2.项目地址

(略)

3.项目建设内容

(1)、熔铸车间:

项目规划新建1个熔铸车间由于场地原因该车间没有建设,设备安装在原熔铸车间的空地上,项目只新增4台燃煤气化反射炉,以及污水处理装置、泵房等配套设施,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是铝锭、铝合金边角料。

采用的工艺为:

先将铝锭、铝合金边角料投进反射炉进行升温熔炼,熔解成铝液后再添合金元素,搅匀,经取样分析铝液的化学成分合格后,导入铸轧机浇铸成一定长度的圆铸棒。

(2)、挤压车间:

新建挤压生产车间个共平方、新增了挤压机16台套、2台时效炉和1台均质炉。

其生产工艺:

铝棒经加热炉加热后,通过挤压机挤压成所需的型材,经拉伸矫直,定尺锯切,装框进入时效炉进行人工时效,增强型材的硬度后送表面处理。

(3)、氧化车间:

新建氧化车间3个,其中一个尚未安装设备,已完工2个车间,并建设变配电间、冷冻站、辅助用房、污水处理装置、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池等配套设施。

铝材表面氧化处理工艺:

将挤压合格的铝基材进行表面氧化处理,使铝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增强铝材产品的耐腐蚀、耐磨等性能。

铝材表面电泳涂漆处理工艺:

铝材经氧化处理后,在铝材封孔前再通过电泳涂装方法对铝材表面再覆盖一层漆膜。

(4)、新建生产线所涉及的生产设备均为新增。

4.项目建设规模

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年产X万吨铝材,其中:

熔炼、铸造、挤压、表面处理的生产能力,均可以达到年产X万吨规模进行建设。

5.项目生产设备

反射炉X台

1000吨挤压机X台,

600吨挤压机X台,

液压移动床X台套,

时效炉X台,

硅机X台

冷冻机X台

冷却器X台

废液板式压滤机X台套

另外还选择了起重运输等一套辅助设备。

5.4车间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的原则是工艺流程合理、操作、检修方便安全。

车间由3个22M跨组成,厂房长360M,各跨设5T桥式吊车X台;

6.项目配套的环保治理设施

本项目主要污染因子有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其配套的环保治理设施如下。

6.1废气治理

本项目只建设了X台10吨燃煤气化反射炉。

采用的煤质参数大致为:

含硫份0.37%,灰份10.24%,水份0.94%,固定碳81.84%,挥发份6.86%,低位发热值7048kcal/kg。

煤中的硫主要为有机硫、硫铁矿、硫酸盐,其中前两者为可燃硫,第三者为不可燃烧,列入灰分。

煤气化后在燃烧与直接燃煤相比,二氧化硫下降50%(原因是硫是以硫铁矿的形式伴生在煤中,煤气发生炉的炉内温度控制在1300℃以内,而硫铁矿分解温度在1300℃以上,因此,一部分硫没有被分解而被留在煤渣中)。

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约为193mg/m3,低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的二级标准850mf/m3标准的限值。

项目铝熔炼采用燃煤气化反射炉进行加热原理,是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的原理,先把原煤转换成煤气,在高效燃煤气化炉内燃烧,利用煤炭,以空气、水蒸气作气化剂,通过合理调整空气中的氧气配比,运用热力转换技术,二次燃烧,二次给氧挥发技术,采用热力助推,在热解完全充分的情况下,使之充分燃烧,燃烧煤气产生烟尘量较少。

本项目熔炼炉产生烟尘主要为熔炼时产生的铝尘,烟尘产生浓度为99mg/m3,低于《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的二级标准150mg/m3标准的限值。

原项目规划挤压车间铝棒加热炉和时效炉使用无烟煤,项目建设后已改为全部使用天然气进行加热。

天然气在燃烧时不产生有害废气。

表面处理车间废气主要是挥发出来的硫酸雾。

产生这些少量无组织废气可通过在车间两侧墙壁设置排气扇,保持车间空气流通,使车间内硫酸雾浓度可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车间内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小于1mg/m3的要求,车间外硫酸雾浓度可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897-1996)无组织排放酸雾周界外浓度小于1.2mg/m3要求。

6.2废水处理

项目铝材废水表面处理车间产生的溢流水洗废水以及职工生活污水,挤压设备的冷却水经冷却后循环使用不排放。

铝材表面处理溢流清洗废水经中和沉淀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达标排入平果工业区污水管网;职工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汗水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排放。

1、废水回收:

各车间的清洗水通过排水沟,排到污水回收池,该污水通常为酸碱废水混合排放,依据水质流量大小,如果酸性水质流量大(pH<7),废水呈酸性;如果碱性水质流量大(pH>7),废水呈碱性。

为了控制排出水质,车间各生产工序酸碱水洗排出水量尽可能调到平衡,使混合后废水pH值接近中性。

2、中和:

中和处理主要是调节废水酸碱性,用H0S04和NaOH将水质pH值最终调至6~9,尽量接近中性,池中要用气搅拌使加入的药剂均匀。

3、沉淀池沉淀:

经中和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其中的F3、AI2(SO4)3、A12(OH)3、CrO4、Na2CO3和Ni2等重离子元素将被沉淀。

如水质pH值不达到要求,再调节废水的pH值为6~8,使Cr3+生成Cr(OH)3沉淀而从污水中去除。

4、废水压滤:

沉淀后的废水用泵抽到压滤机经压滤后,过滤后的清水自然流人储水池,压出的滤渣用编织袋包装另外存放处理,沉淀池底部沉渣通过吸渣泵抽到污渣池另外处理。

5、排放或回收:

经压滤后达到排放要求的废水排放,部分回收利用。

6.3废渣处理

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①氧化处理槽产生的含铝废渣和生产废水处理池污泥,经过板框压滤机压滤后而得的废渣(酸渣)。

②熔铸车间在熔铸排渣时产生的废渣。

③燃煤气化反射炉及铝棒加热燃煤产生煤渣。

④职工生活产生活垃圾。

酸渣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HW17表面处理废物,其处理须严格按照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件控制标准》中的规定进行处置。

项目业主需建立废渣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废渣;废渣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必须满足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应当远离敏感点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等安全措施。

固废堆放期不应过长,要求日产日清,并做好运输途中防泄漏、洒落措施。

本扩建项目酸渣统一外售给化工厂作冰晶石生产原料,酸渣购销合同见报告表附件。

采取以上措施处理后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熔铸废渣含有一定量的铝,可外售给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再生处理。

燃煤气化反射炉及铝棒加热炉燃煤产生煤渣,可外销给水泥厂、砖厂等处置。

生活垃圾可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清运处置。

6.4噪声处理

项目主要噪声源有熔铸车间切割噪声、挤压车间挤压机及切断机噪声、各类风机噪声、以及搬运物料碰撞时产生的噪声。

须采取有效的减震、消音、隔音等措施,车间设备在安装过程应合理布局,高噪声的设备应安置于车间中部,设备在安装过程应注意在机座和地面接触加设橡胶减震垫等;厂界四周修建围墙;在厂区内,特别是在厂界周围广泛种植枝繁叶茂的阔叶乔木,以达到降噪的效果;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应注意检修维护,避免异常噪声的产生,确保将厂界噪声控制在(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的3.4类(临公路一面)标准限值内。

6.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扩建项目使用硫酸和氢氧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主要的环境风险在于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

运输过程的防范措施有:

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及运输时间;运输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运,严格遵守运输规定,严禁运输人员带病工作,加强运输人员素质及安全常识的培训等,将运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危险品的装运应做到专车专用;把管理、驾驶、押运和装卸等工作人员加以固定,保证危险品的运输任务始终是由专业人员负责,从人员上保障危险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装运的危险品外装明显部位按《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规定标志,包装标志牢固、正确;运输途中发现泄漏应主动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向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救援。

贮存过程的防范措施有;在装卸化学危险物品前,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物品性质,检查装卸搬运工具,如工具曾被易燃物、有机物、酸、碱等污染了,必须清洗后许可使用;操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物品的危险特性,分别配戴相应拭目以待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围裙、袖罩、手套、防毒面具、护目镜等;化学品洒落地面、车板上应及时清除,对易燃爆物品应用松软物经水浸湿后扫除;装卸化学危险品时,不得饮酒、吸烟,工作完毕后根据工作情况和危险品的性质,及时清洗手、脸、漱口或淋浴。

保持现场空气流通,如果发现恶心、头晕等中毒现象,应立即到新鲜空气处休息。

重者送医院治疗;硫酸、氢氧化钠等必须分区储藏,防潮、防热、防泄漏。

在储存无设置环形沟,建设事故排放池,事故排放池应防腐、防渗,体积不小于50m3。

7.项目总设资

本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X万元。

其中:

1、固定资产X万元

2、流动资金X万元

8.项目环保投资

项目环保投资计划X万元,占总投资的X%。

9.项目获得的行政许可情况

(略)

二.环保工作

2.1环评批复要求环保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

序号

环评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1

建设厂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和生产废水处理设施。

表面处理溢流水洗废水经中和沉淀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达标排入平果工业区污水管网;职工生活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排放。

已建设了厂区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和废水处理池360m3,压滤机5台等设施。

2

加强车间的通风换气,设置必要的吸尘设施,以净化操作环境。

挤压、氧化车间各安装了近100台排风扇和吸尘设施

3

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处理措施,合理进行平面布置,厂界噪声应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4类(临公路一面)标准限值内。

所选用的设备均为先进的节能、环保、高效、自动化较高的设备

4

设置酸废渣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

酸废渣的暂存贮存设施、设备必须满足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应当远离敏感点以及生活拉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等安全措施。

已落实

5

做好煤气发生设备、管道的密封,制定和落实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在酸、碱储存区设置环形沟,建设事故排放池,事故排放池应防腐、防渗,体积不小于50立方米。

已落实,同时制定和落实了有效的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硫酸存放设置了环形沟,建设事故排放池,碱设有专库存放。

2.2企业环保工作简述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搞好环保工作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为创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为了搞好环保工作,公司遵行“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污染预防,实施持续发展,致力低碳生产”的环境方针,把“清洁生产”理念贯穿生产的全过程,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致力于创造清洁的劳动环境和适意的工作条件,努力创建绿色企业。

2.2.1环保管理制度

1、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了一个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环保领导小组,对厂区内外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规划全厂环境保护工作。

公司安全环境保护工作由生产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直接负责,其职能负责环保设施的管理和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厂区绿化和周围生态环境保护和环保档案归整工作。

生产车间的废水处理操作人员为每班7人,实行24小时连续运转,操作人员对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直接负责。

每天由分管生产的领导对公司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2、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和有关环保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如:

环保管理总则、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环保知识教育规定、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废水处理操作规程、环保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工业废弃物处置规定等。

2.2.2应急预案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本公司于2009年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目前还没有申请第三方进行认证,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建立了环境应急预案。

通过对项目应急预案的建立(策划)建立了由生产部经理为领导的项目应急组织体系,

一、明确职责

1、项目安全领导小组机构组成:

由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指挥处理环保紧急情况,保证突发事件按应急救援预案顺利实施;事故现场的抢险、保护、救护及通讯工作;所需材料、人员的落实;与分管生产的副总的联系及情况汇报;与相邻可依托力量的联络求救以及生产的恢复工作等。

2、事故现场抢险组人员组成:

由总务部经理负责,车队负责人、司机、车间当班人员等组成。

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包括受困人员、现场贵重物资及设备的抢救、危险品的转移等。

3、事故现场救护组人员组成:

由分管生产的副总任组长,生产部和总务部相关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护送重病伤员到医疗中心救治。

4、事故现场保护组人员组成:

由保安部经理担任组长,现场保安人员及各车间主任组成。

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人员的清点及疏散工作。

二、危险性分析及应急点的确定

1、根据项目的工程概况及特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本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研究制定项目施工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指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三、项目应急预案的实施(运行)

1、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不脱产的救援队伍,包括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队等,救援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本项目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

2、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和信号规定

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事先必须配备装备器材,并对信号做出规定。

1)、针对危险目标并根据需要,将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齐全。

平时要专人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2)、信号规定。

对各种通讯工具、警报及事故信号,平时必须做出明确规定;报警方法、联络号码和信号使用规定要置于明显位置,使每一位值班人员熟练掌握。

3、应急训练和演习

项目应急预案是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时的具体行动方案。

这就要求项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危险目标可能发生的事故,至少组织一次桌面演练和单项功能演习。

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紧急安全疏散及紧急避险

在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事故发生后应有紧急避险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和伤亡人员的增加,以及在抢险时发生二次事故。

5、抢险抢修

有效的抢险抢修是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关键。

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排险、抢险,消灭事故。

6、现场医疗救护

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

1)、各现场应建立抢救小组,小组成员都应学会心肺复苏术及一般急救技术。

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

2)、如对于高处坠落、骨折人员不能随意搬动,要用担架、模板等搬运;对于气体中毒、窒息伤员,应尽快进行通风,让其呼吸新鲜空气;对发生化学中毒的病人,应在注射特效解毒剂或进行必要的医学处理后立即转送急救医院。

7、社会支援

项目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社会力量援助。

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三.存在问题

按照环评批复主要建议及要求,已全部落实,项目完工企业也进行了自查,目前项目建设尚存在以下问题:

1、熔铸车间内反射炉的烟气尚存在无组织排放。

2、煤场未建有挡雨棚,“三防”措施不完善。

3、氧化车间的管线有标识,但有部分无标识,需完善。

4、氧化车间排水前第一道的压滤机地面的围水池部分已损坏,有外流现象。

5、原建设的滤渣堆放棚由于水处理池扩建,进行水回收,拆迁后临时露天堆放于车间旁绿化带和围墙边,围墙有外排水口,易造成废水外排。

6、水处理池外排前没有水质复检点,容易造成水质不合格。

7、未能按要求建设规范化排污口。

8、环保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善,要进一步补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县环保部门和百色市环保监察支队对我公司该项目的检查所提出的整改意见,下一步工作:

1、按照环评批复尽快落实环保治理设施配套建设,尽快向市环保局申请试生产,试生产三个月内申请环保竣工验收。

2、尽快处理压滤酸渣,按危废要求进行贮存和管理,并做好相关台账及转移联单手续。

3、对煤场、氧化车间管线、水处理池等的整改问题,争取在2012年5月中旬整改完毕,并完善各项环保管理制度,一是完善用水制度,对用水成本进行严格控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全厂用水建立管理制度,保证排水正常运行。

二是在系统运行中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随时根据水质变化调整加药量使得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