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4642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甘肃省会宁县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北魏

2.“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与这首诗相关的重大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

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A.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B.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C.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是评价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统治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5.“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店铺林立,客商如云”。

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6.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其历史意义、社会意义影响深远。

在当代农具设计中,曲辕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曲辕犁制成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隋朝

7.与下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B.西突厥C.吐蕃D.南诏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乐府B.诗歌C.词D.戏剧

9.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杜甫B.白居易C.李商隐D.李白

10.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遗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纪年

公元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909

52919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933174

16990386

 

A.外戚宦官专权B.军阀割据纷争C.安史之乱D.外族入侵

1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13.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14.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这主要是因为

A.唐朝文化发展落后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唐朝人口多于宋朝D.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

15.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

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

16.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1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B.汉C.唐朝D.北宋

18.《满江红》中“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匈奴”是指?

作者是?

()

A.契丹族—文天祥B.女真族—岳飞

C.党项族—寇准D.契丹族—岳飞

19.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

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20.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银票B.法币C.交子D.会子

21.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

史书记载: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党项族

22.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B.元朝C.唐朝D.明朝

2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A.开凿运河B.陈桥兵变C.统一蒙古D.建立元朝

24.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25.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A.科举制 行省制B.郡县制行省制

C.郡县制 丞相制D.科举制 中央集权

二、识图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写出图中A、B的地名(古地名)。

(3)自北向南,请你依次写出此“河”的四段名称。

(4)结合材料二,“此河”的开通产生怎样的历史作用?

三、综合题

27.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贵主”是唐朝对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2)材料二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

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后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

a:

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元朝的建立者是谁?

元朝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什么?

b: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掌管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c:

元朝首次在台湾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辖?

四、简答题

28.唐太宗表示:

“自古皆贵中华(指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

因此得到西北各部首领怎样的称谓?

(2)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种)?

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

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9.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由于进士科主考诗赋……有力地推动了唐朝社会各个阶层对诗歌的热爱,大大刺激了诗人的创作,终于使唐诗走上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

(1)科举制度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2)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时在位皇帝是谁?

(3)科举制度的“殿试”最早是哪位帝王创造的?

(4)谈谈科举考试的历史作用。

(5)谈谈你对考试舞弊的看法,并就如何杜绝此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前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一些新制度,但后来都由于暴政,短命而亡,与其相似的朝代应为秦朝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

2.C

【详解】

根据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可知,与这首诗相关的重大制度是科举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做官,使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C符合题意;世袭制与“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无关,A排除;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B排除;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排除。

故选择C。

3.B

【详解】

题干意思,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

因此,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让他们做“明镜”;虚心纳谏,重用谏臣,来知自己的“过错”,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CD的内容,排除。

故选B。

4.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武则天统治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项符合题意;B项统治时期称“贞观之治”,不符合题意;C项统治时期没有出现盛世局面;D项统治时期称“开元盛世”,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治宏贞观,政启开元”的涵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统治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D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局面,排除A;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的局面,排除B;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局面,排除C。

故选D。

6.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创造的农业工具,设计精巧、便于操作,故选C。

7.C

【分析】

【详解】

唐朝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吐蕃的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松赞干布派使臣多次请求和亲。

图片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C。

8.B

【详解】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影响最大、成就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B符合题意;乐府是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流行,A排除;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C排除;戏剧是在元朝时期流行,D排除。

故选择B。

9.A

【详解】

依据材料“诗中圣哲”等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代,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称作“诗史”,A符合题意;BCD项都是唐朝诗人,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故选择A。

10.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遣唐使”就是日本皇室派往唐朝的使节,是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医药、文学等,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以,①②③项都是唐朝“开放”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④项是明朝开放的表现,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故选A。

11.C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肃宗乾元三年时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势有盛转衰,选项C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专权是东汉时期形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D外族入侵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方镇”是指藩镇,可知反映的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

A符合题意;宦官专权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合题意;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人民无法生存,发动了黄巢起义。

C不合题意。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3.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可知,宋太祖吸取了五代时期武将夺权,政权更替频繁的教训,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故A符合题意;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分化相权,强化君权、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4.B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录取进士比唐朝多是因为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选项B符合题意;唐朝文化发展落后不符合史实,选项A不符合题意;唐朝人口多于宋朝不符合史实,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材料题意。

故选B。

15.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在我国北方。

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局面的汉族政权。

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由此判断我国古代辽、宋、夏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就是民族政权并立;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

故“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建立,B项是发生于1004年北宋与辽国之间,D项是蒙古族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今属河南),史称“北宋”。

赵匡胤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故选D。

18.B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满江红》是抗金名将岳飞的作品,“笑谈渴饮匈奴血”中“匈奴”是女真族,所以答案选B。

19.D

【详解】

依据题干“苏常(州)熟,天下足”、“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经济发达,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

20.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饺子的依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21.A

【详解】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300多年的分裂局面,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2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建立了元朝,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辽宋夏金时期长期的战乱局面,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B项符合题意;隋朝结束的十六国的分裂局面,A排除;唐朝建立在隋朝灭亡之后,C排除;明朝结束的是元朝的统治,没有完成统一的大业,D排除。

故选择B。

2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C符合题意;隋炀帝时期开凿运河,A排除;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B排除;忽必烈建立元朝,D排除。

故选择C。

24.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策,A排除;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政策,B排除;隋唐时期建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C排除。

故选择D。

2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元朝创建了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

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B正确;科举制是隋朝建立的人才选拔制度,并非秦朝创建,排除AD;丞相制不是元朝创建的,秦朝在中央就设置了丞相,排除C。

故选B。

26.

(1)大运河隋炀帝;

(2)涿郡、余杭;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详解】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河”指隋朝开通的大运河;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是隋炀帝时开通的。

(2)认真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涿郡,B是大运河最南端余杭。

(3)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自北向南依次为: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4)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意思是说大运河往北可以通到北京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大运河经营运输的价值很广,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7.

(1)吐蕃;

(2)北宋,澶渊之盟;

(3)a:

忽必烈,回族;b:

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

【详解】

(1)根据“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贵主”是唐朝对吐蕃首领的称呼。

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由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边境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朝廷”指的是北宋。

(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朝时,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原地区,他们与汉、蒙等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b: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c:

元朝时,台湾称为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28.

(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①战争: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②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③册封: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任选两种方式即可);

(3)看法: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启示: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战争、和亲、册封等。

具体史实有:

唐朝初年,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打败东突厥;唐太宗设立了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时期设立的北庭都护府管辖新疆;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和亲,促进了唐蕃之间的交往,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繁荣。

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的启示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9.

(1)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

(3)武则天;

(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5)建议:

一是加强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明确考试的真正意义。

二是加强考试监管,从监考手段上进行创新,杜绝作弊。

三是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

杀一儆百。

【详解】

(1)科举制度创设于隋朝,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时期,大力提倡科举,最早创立了殿试制度。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建议:

一是加强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他们明确考试的真正意义;二是加强考试监管,从监考手段上进行创新,杜绝作弊;三是加大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杀一儆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