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61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血液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血液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血液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血液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血液透析.docx

《血液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透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透析.docx

血液透析

生物医用材料介绍

——血液透析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指用于医疗的,能植入生物体内或能与生物组织相结合的材料。

它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特种功能,用于人工器官、外科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治疗疾患,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

而本文中将着重介绍的血液净化型人工器官——血液透析。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肾衰病在依赖其生活,血液透析为挽救生命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透析研究也在快速的进行中,其新方向包括治疗治疗成本更低,家庭疗法和简化血液净化方法。

这些目标可能要通过利用新兴的学科,例如微型化、微流体技术、纳米技术在人工肾领域改革来实现。

这项研究可能会使透析进入新时代,新的挑战包括可移动性、便携性,甚至可植入装置。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血液透析尿毒症便携式人工肾

TheIntroductionofBiomedicalMaterials

andHemodialysis

Keyword:

biomedicalmaterial,hemodialysis,uremia,portableartificialkidney

一、生物医用材料简介

1.1生物医用材料定义

生物医用材料的定义:

对生物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外科修复、理疗康复、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人工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本身并不必须是药物,而是通过与生物机体直接结合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

另一种说法是: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植入躯体活系统内或与活系统相接触而设计的人工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学科的研究内容:

(1)各种器官的作用;

(2)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

(3)组织器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体内,生物医用材料如何影响活组织(称之为宿主反应);活组织又如何影响生物材料的性能变化(称之为材料反应)。

重点研究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和力学两方面。

(例如植入髋关节,磨损碎屑,炎症反应,以及金属离子的溶出)

1.2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

由于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所以会有不同角度的分类。

按材料的传统分类法分为:

(1)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2)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

(3)金属与合金材料(如钛及钛合金);

(4)无机材料(如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

(5)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聚合物)。

按材料的医用功能分为:

(1)血液相容性材料:

用于人工血管、人工心脏、血浆分离膜、血液灌流用的吸附剂、细胞培养基材。

(2)软组织相容性材料:

如果用作与组织非结合性的材料,必须对周围组织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如果用作与组织结合性的材料,要求材料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粘结性、不产生毒副反应。

(3)硬组织相容性材料:

硬组织生物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机体的关节、牙齿及其他骨组织。

(4)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在生物机体中,在体液环境中,不断降解,或者被机体吸收,或者排出体外,植入的材料被新生组织取代。

(5)高分子药物:

高分子药物是一类本身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从生物机体组织中提取,也司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重组等技术,获得天然生物高分子的类似物。

1.3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大多处于经验和半经验的阶段,材料与活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一般以现有材料为对象,凡性质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者,则进行适当纯化,包括配方上减少有害助刑、工艺上减少单体残留量和低聚物,然后加以利用;性能不满足要求者,进行适当改性后再加以利用;还有的则把两种材料的性质结合起来以实现一定的功能。

至今,真正建立在分子设计基础上,依据生物相容性,按照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来设计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目前应用的生物材料,尤其是用于人工器官的材料,只是处于“勉强可用”或“仅可使用”的状态,还未满足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对于材料结构与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受到重视。

目前已经进入了为“生物材料分子设计学”积累数据和资料的阶段,个别性能的分子设计已被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结果。

当前研究比较活跃的生物材料主要有:

(1)高抗凝血材料;

(2)生物活性陶瓷及玻璃;(3)钛及钛合金、钛镍记忆合金;(4)生物活性缓释材料及靶向药物载体材料;(5)生物粘合剂;(6)可生物降解与可吸收性生物材料;(7)智能与杂化材料;(8)血液净化材料。

此外,近年来,各国对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十分重视,目的是改善与机体直接接触的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相容性,采用的方法有粒子加速器、等离子束、溅射涂覆等先进技术,力求使材料表面形成逐步过渡的、与活体要求相适应的性能,如高生理惰性、高生物相容性、应力响应匹配性等,还提出了梯度生物材料的概念(材料内部没有明显的界面,组成、形态、微结构梯度渐变,性质和功能也梯度变化)。

1.4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方向

(1)生物相容性的分子设计学研究,重点研究材料的一次结构及表面高次结构与活体的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体内耐老化性的关系,深入探讨生物材料分子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于指导新材料的开发。

(2)血液相容性材料研究,特别是对仿肝素结构材料和表面生物化处理材料的研究。

(3)生物膜材料的研究,重点是人工肺膜用气体透析材料,血液净化用透析膜、超滤膜尤其是可分离分子物质的透析膜材料。

(4)缓释材料研究,重点是研究植入型可吸收性缓释材料及生物粘附型缓释材料。

(5)天然生物材料中再生胶原及弹性纤维蛋白的稳定化和增强处理方法、甲壳素和透明质酸代替物的应用研究。

(6)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材料研究,重点是提高生物陶瓷表面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及表面修饰与处理方法的研究,生物陶瓷表面与机体组织、体液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以及具合各种功能的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的应用研究。

(7)医用钛及钛合金、镍钛合金材料表面与体液相互作用机理和生化反应及金属表面生物惰性化处理方法的研究。

(8)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学的研究,发展各种生物梯度材料,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合理修饰,使其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

从而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这种过波层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

(9)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表征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制定不同应用场合的生物相容性要求,研究准确可靠、简便快速的评价方法,并使评价标准统一和规范化。

(10)生理活性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合成杂化材料的研究,包括应用仿生没计,仿制具有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性和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用共价键合或物理交联方法将某些生物功能物牢固地固定在合成聚合物表面或内部,制造杂化生物材料系统,用于人工器官、药物释放、亲合分离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研究能保持细胞活力的细胞载体材料和接载方法。

(11)生物降解/吸收的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生物降解/吸收材料的分子结构、生物环境对生物降解/吸收材料降解的影响、降解/吸收速度的调控、降解/吸收及代谢机制、降解产物对机体的影响。

目标是为组织工程化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及药物控释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实现材料参与生命过程、构建生命组织的目的。

(12)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的设计和构建原理研究。

着重研究具有诱导组织再生的骨、软骨及肌腱等基底材料和框架结构的设计及其仿生装配;

(13)继续筛选现有或新出现的材料,注意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积累数据资料,逐步发展生物材料的分子设计,在改性和分子设计基础上合成新的生物材料。

1.5课程内容介绍

专题一、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

生物医用材料必须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才能被人体所接受,并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在70年代初就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

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医用装置生物学评价系列国际标准(iso10993-1992),已被各国政府采纳。

1997年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等同采用(copy的意思)了IS010993-1992标准,从而保证了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和医疗器械研究、生产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安全,促进了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专题二、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

生物材料长期(或临时)与人体接触时,必须充分满足与生物体环境的相容性,即生物体不发生任何毒性、致敏、炎症、致癌、血栓等生物反应,而这些都取决于材料表面与生物体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机制的大量研究表明:

生物材料表面的成分、结构、表面形貌、表面的能量状态、亲(疏)水性、表面电荷、表面的导电特征等表面化学、物理及力学特性均会影响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技术手段改善材料表面性质,可大幅度改善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的相容性。

目前这个领域已成为生物材料学科最活跃、最引人注目和发展最迅

专题三、生物玻璃

生物玻璃是由SiO2,Na2O,CaO,P2O5等氧化物组成的玻璃系列,改变比例,可以得到活性程度不同的生物玻璃。

生物玻璃的最大优点是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快速与骨组织结合;但它的缺点是强度太低,弯曲强度仅为30-50MPa,无法承受应力的作用。

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仅用于涂层、颗粒和不受力的场合。

专题四、生物医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专题五、人工心瓣膜

瓣膜相当于单向阀门,人的心脏中有四个心瓣膜,保证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在这四个心瓣膜中,左心室的两个瓣膜容易失效,其中又以主动脉瓣最易失效。

这类病例可以通过置换人工心瓣膜继续生存。

目前,临床上使用机械型和生物型两种人工心瓣,各有特点和适应症。

专题六、组织工程材料与人工器官---软组织修复与重建

组织工程是指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的原理构建一个生物装置来维护、增进人体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以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功能。

在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中,人们梦寐以求的组织器官的修复再建有了实现的可能。

传统材料如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了材料在组织与器官的修复和移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传统材料在体内终究是异物。

永久植入材料存在着磨损、性能下降、安全性等问题;暂时性植入材料也存在着力学性能是否匹配、降解产物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代谢途径等问题。

组织工程学的出现,为人们寻找更为理想的体内植入材料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此外,由于移植器官不是自体,会产生排斥作用。

为了降低排异性,必须服用药物,这样又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平衡,可能导致肿瘤等。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及相关物理化学学科的发腰,出现了组织工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专题七、硬组织修复与骨组织工程材料

迄今为止,用于硬组织修复与替换的材料,仍然首推金属与合金,其次是生物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人和动物的骨骼衍生物。

不仅要求修复材料无毒副作用、有生物安全性,还要在骨和关节复杂的应力条件下,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并且能与原骨牢固结合。

硬组织修复与重建材料是生物医学材料中发展最早、最成熟的领域。

这不仅表现在临床中被广泛接受与使用,还表现在形成了“生物活性”这个核心概念,这就是要有利于植入材料与活体组织形成键合。

而非生物活性的材料在植入材料与活体组织界面处则会形成非粘附的纤维组织层。

Hench于1969年在对生物玻璃研究中,首次发现了生物玻璃与骨组织之间的键性结合,提出了生物活性的概念。

第二年,这个概念在国际上得到公认。

在生物活性概念的启发下,科学家对已有的生物惰性材料的“生物活化改性”和“生物活性材料”的设计两个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使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专题八、口腔材料

专题九、仿生智能材料简介

二、血液透析概述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

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

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

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透析指征: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4)难治性心衰,肺水肿,肝硬化,肝肾综合症,肾病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精神分裂症和牛皮癣等也有血透治疗效果。

禁忌症:

血透无绝对禁忌症,只有相对禁忌症。

(1)恶性肿瘤晚期;

(2)非容量依赖性高血压;(3)严重心肌病变而不能耐受血液透析;(4)精神病患者和拒绝接受透析治疗者;(5)颅内出血及其所致的颅内压增高;(6)严重休克和心肌病变所致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低血压。

三、血液透析的实施

3.1血液透析中的抗凝

为了防止血液透析中凝血阻塞空纤维管道,影响透析的进行和降低透析治疗的效果,需行抗凝措施。

常用方法为给予肝素进行治疗。

(1)普通透析:

首次肝素剂量为40~50mg(或0.8~1.2mg/kg)于静脉穿刺时注入,以后追加5mg/h,透析前0.5~1小时停止追加肝素。

有条件时应监测PTT或KPTT,使其保持在基础值的180%较为合适。

(2)无肝素透析:

透析性(或血性)心包炎;近期(1周内)手术,如心脏和血管手术,眼部手术及肾移植手术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

(3)低分子肝素: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有那屈肝素钙(法安明,低分子肝素,速避凝)等,可替代肝素,效果同肝素相仿,但价格较贵。

3.2急性血液透析

(1)血管通路:

由颈内静脉、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处插管以保证血流量;

(2)抗凝:

根据有无出血倾向,可选择肝素、低分子肝素或不用肝素;

(3)透析频度:

根据患者原发病及每日治疗用药的情况灵活掌握;

(4)超滤量:

急性肾功能衰竭以水潴留为主要表现时,脱水量依不同情况具体决定,一般初次脱水不要超过4.0L;

(5)透析方法:

选用普通透析、透析滤过或连续性的肾脏替代治疗;

(6)透析器:

选用不易激活补体的膜材料,如聚丙烯腈膜、聚砜膜及乙酸纤维膜等。

3.3慢性血液透析

即维持性血液透析。

(1)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永久性深静脉置管或人造血管;

(2)透析时间:

每次4.0~4.5小时;(3)透析频度:

可每周两次或3次,或每两周5次,应根据患者的尿量来决定,如每24小时尿量在800ml以下,每周透析时间应达15小时,即每周3次,若24小时尿量在800ml以上,透析时间应达9.0小时,即每周两次;(4)透析血流量:

为体重的4倍,一般为250~300ml/min;(5)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3.4诱导透析

为避免初次透析时透析脑病(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根据病情诱导透析可进行1~3次。

(1)透析器面积:

选用面积<15m2;

(2)血流量:

150ml/min;(3)超滤量:

小于1.5L(若有容量负荷过重可适当放宽);(4)时间:

小于3.0小时;(5)Scr或BUN下降幅度:

应限制在30%以内;(6)蛋白制剂的应用:

透析中给予新鲜血或20%白蛋白以提高血浆渗透压。

3.5肾移植前的透析 

同慢性血液透析,在移植前酌加透析1次,以减轻患者的容量负荷,为术中输血补液创造条件,增加手术的耐受性。

四、血液透析机

血液透析机大致可以分为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和透析液供给系统两部分。

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动静脉压监测和空气监测等;透析液供给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配液系统、除气系统、电导率监测系统、超滤监测和漏血监测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

透析用浓缩液和透析用水经过透析液供给系统配制成合格的透析液,通过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监护警报系统引出的病人血液进行溶质弥散、渗透和超滤作用;作用后的病人血液通过血液监护警报系统返回病人体内,同时透析用后的液体作为废液由透析液供给系统排出;不断循环往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完成整个透析过程。

4.1血液监护警报系统部分

  a.血泵(BloodPump)

  用来推动血液循环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通常来说,血泵部分往往具有转速检测功能,用来监测病人的血流情况,而血流又与各种毒素的清除有关,因此血泵转轮与凹槽间距设定一定要精确,并需要经常调整,根据血路泵管的情况,一般将间距设定为3.2~3.3mm,不可太松,否则会造成血流检测不准;也不可太紧,如果太紧会造成管路破裂,发生事故。

  b.肝素泵(HeparinPump)

  肝素泵相当于临床上应用的微量注射泵,用以持续向病人血液中注射肝素。

由于病人的血液在体外循环与空气接触,很容易发生凝血现象,使用肝素泵防止发生凝血。

  c.动静脉压监测

  动脉压监测用来监测透析器内血栓、凝固和压力的变化。

当血流不足时,动脉压就会降低;当透析器内有凝血和血栓形成时,动脉压就会升高;静脉压监测用来监测管路血液回流的压力。

当透析器凝血或血栓形成、血流不足以及静脉血回流针头脱落时,静脉压就会下降;如果血路回流管扭曲堵塞或回流针头发生堵塞时,静脉压就会升高。

以上情况发生时,机器会自动报警。

  d.空气监测(AirDetector)

  用来监测血液流路以及静脉滴壶中的空气气泡。

一般用超声波探测的原理,为了避免病人发生空气栓塞而设置。

当监测到有空气气泡时,检测系统会驱动动、静脉血路夹来阻断血流,防止危险的发生。

4.2透析液供给系统部分

  a.温度控制系统

  包括加热和温度检测两部分,在正常透析时,一般将符合治疗标准的反渗透水加热至36~40℃,与浓缩液混合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进而控制加温使得透析液温度与设定的温度符合,一般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7℃左右,根据病人情况可适当调节。

具有热消毒的机器,在进行热消毒时加热温度可以达到100℃。

  b.配液系统

  配制合格的透析液,以碳酸盐透析为例,其混合比例为:

A液∶B液∶纯水=1∶1.83∶34。

目前很多机器都采用陶瓷泵进行配比,通过调整转速快慢来达到配制透析液的精确性。

  c.除气系统

  在水和浓缩液中存在一定的空气,配制透析液过程中由于碳酸盐的存在也会有气体的生成,这些气泡在透析液中有可能引起血液空气栓塞、降低废物的清除率、影响透析液的流量和压力、进而影响电导率浓度等情况的发生,因而需要除去透析液中的空气。

除气时利用负压原理,一般除气压设为-600mmHg左右,但在高原地区要适当降低负压,如兰州、昆明等地设为-500mmHg即可。

  d.电导率监测系统

  一般碳酸盐透析功能的血液透析机往往配置有2~3个电导率监测模块,首先检测A液的浓度,如果A液浓度达到要求再吸B液,然后检出的电导率就是透析液的实际电导率。

电导率监测模块监测到的电导率值传到CPU电路,与设定电导率相比较,进而控制浓缩液配制系统,使其配制出符合要求的透析液。

通常测定透析液中阳离子浓度范围为13.0~15.0ms/cm,透析液浓度维持在13.8~14.2之间。

  e.超滤(Ultrafiltration)监测系统

  利用跨膜压(Trans-membranousPress,TMP)的压力控制或容量控制来达到超滤、去除血液中水分的目的。

跨膜压增大,相应超滤量在时间确定的情况下也会增大(如图4所示)。

由于大部分血液透析病人肾脏功能衰竭或完全丧失,无法排除体内水分,因此超滤系统在血液透析机中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血液透析机的超滤控制系统可以分为流量传感器系统和平衡腔两类,Gambro公司使用的是前者,而其它大部分使用是后者,各有优缺点,都是通过比较通过透析器前后的流量差异来计算超滤量的,都比较准确。

还有一种超滤检测方法,那就是称重控制!

目前只有多泰在使用。

  f.漏血监测(BloodLeakage)系统

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透析器破膜现象,这时就会发生漏血,为了检测漏血的发生,一般血液透析机利用光学原理检测透析液中的血红素,其检测灵敏度为0.25~0.35ml血红素/1升透析液,在透析过程中如果有沉淀或过脏,易发生假报警,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及时清除漏血检测部位的赃物。

五、人工肾的未来:

走向便携和微型化

随着终末期肾病(ESKD)患者的逐渐增加,肾脏替代治疗的需求快速增长。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表现出可靠的治疗形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显著而持久的生存时间。

但是,由于血液透析是间歇进行的,体液和电解在透析期内和间期移动,导致一定程度的非生理性。

腹膜透析是唯一真正模仿肾脏治疗,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性的肾脏替代治疗,该治疗可以平稳地移除体液和纠正尿毒症异常,耐受性好。

虽然透析疗法对于发达地区是一种常规治疗,但是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却仍然是一个挑战。

同时,即使透析是在配备精良仪器的透析中心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不高,日常生活明显受限。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某些国家,只有私人保险或扶持可以支付的医疗单位,才提供透析治疗。

总之,尽管我们认为透析是一种被认可的常规治疗,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这种治疗常常不能得到或者只能部分得到,因为它昂贵,患者无力承担。

这种治疗可能效果明显,但是仍会限制患者的移动和正常生活。

因此,什么是若干年后步入下一代人工肾治疗的挑战呢?

我们建议透析应更简单,使该治疗可以大规模开展和廉价,可以使所有需要该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治疗,最终该治疗应该达到便携式或可穿戴式,可以不限制患者的移动。

最后一方面回到先前提到的一点,可以移动的透析意味着非固定护理、家庭护理和最终自主护理。

这转而意味着一个更简单和更廉价的治疗,减少用于大型透析中心的花费,而将费用集中用于单个患者及其临床所需。

在发达的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在这所谓的发达国家,老年人常常是孤苦伶仃,各方面都得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追求更好的、更高的回报的工作,家里的青年人背井离乡,传统的家庭观念已经被摧毁。

而在发展中国家,家庭仍是紧密不分离的,但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物质及金钱,因此所有的青年人都得离家出去找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护理人员开始负责为那些需要昂贵复杂治疗的孤单老人提供服务。

一种简单透析治疗是尽量可以使患者自己掌握治疗方法,一种可控技术性并发症的简易的治疗提供的自我治疗可以减少治疗费用,适合在家庭推广。

持续性透析允许明显的高剂量治疗,但是不能在现今的技术下实施。

机器太重,必须靠近墙上的插座,并需要很多水,因此急需技术上的突破,去改善每天或持续性透析。

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至今还没研制成功。

解决体外血液透析的便携式问题使得每天夜间治疗简单易行。

然而,这些方法至今都未成功,原因是复杂技术和很难给每个患者使用的不现实的设备,限制了其在一个大规模基础的运用。

新一代设备的发展,使得通过简单的输送系统可以持续性携带及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这些系统被称为便携式人工肾脏,最近已经被试验了。

想想如果着眼于这些设备系列的研究,透析治疗可能会变得更简单、便宜,并带来重要的临床益处,因为在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