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3838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第Ⅰ卷请妥善保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以下各题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题号下(答题卡在第Ⅱ卷上),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时,可以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在无人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基本稳定。

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

A.生产功能B.吸收功能C.平衡功能D.分解功能

2.下列大陆自然带,我国缺失的有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苔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D.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

3.对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CO2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这一现象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D.人类与环境互相统一

4.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5.图1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6.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将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境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植食动物大量增加D.可能逐渐出现退化、沙化

7.图2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m的山体,山体的某

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

同的自然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8.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分布规律的是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环状分布

读图3“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

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欧洲某国法律规定:

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

收入5%至10%的税率。

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11.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A.生活水平高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图4是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12~14题。

12.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3.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

14.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

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给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据下列表1和图5回答15~17题。

表1每十万人文化程度与第四次人口普查比较表

A

大学程度

+154%

B

高中

+39%

C

初中

+45%

D

小学

-4%

E

大于65岁人口

+1.3%

15.A~D栏反映的我国人口状况是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B.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C.小学失业率上升D.文盲增多

16.对E栏的说明,错误的是

A.老龄化问题逐渐明显B.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C.人口寿命延长,这是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

D.农村生产力低下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17.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

18.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B.我国西部大开发人口西迁

C.从广州调往北京工作定居D.美国运动员到北京参加奥运会

19.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B.政府采用措施强制移民

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D.海外的就业条件好

图6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6回答20~21题。

20.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B.Ⅱ、I、ⅢC.Ⅲ、Ⅱ、ID.I、Ⅲ、Ⅱ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在环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人类可以无限度地消耗环境资源D.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22.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13亿左右B.16亿左右C.19亿左右D.20亿左右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7回答23~24题

 

23.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4.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25.美国城市中黑人区的主要形成因素是

A.知名度B.收入C.种族D.通达度

26.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

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27.上述三类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②和③

2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A.城市的数量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的规模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

读图8,完成29~30小题。

29.如果要在城市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A地B.B地

C.C地D.D地

30.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兴建高级住宅

D.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兴建大酒店

32.城市化过程必然会引起

A.环境污染日益加重B.绿地面积减少

C.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经济发展趋缓

33.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3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35.图9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各功能区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图9

读图10完成36~37题。

36.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10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A.①—住宅区B.②—城郊农业区

C.③—港口码头D.④—中心商务区

37.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图11“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元/平方米),完成38~39题。

38.①处常常形成商业区,主要是该处位于

A.市中心,地租最高B.市中心,交通便利

C.市中心,历史悠久D.市中心,人口密度大

39.②处的地租为

A.小于100元/平方米B.100~200元/平方米

C.200~300元/平方米D.大于300元/平方米

40.下列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41.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市场B.政策C.交通D.技术

42.低山丘陵地区梯田的修建,改造了以下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中的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3.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44.图12中阴影所表示的农业区域属于

 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农业   D.混合农业

45.甘蔗和甜菜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

甜菜主要种植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甘蔗集中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气候D.水源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55分)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图13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

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

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说明材料一中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2分)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

(2)造成图13中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14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图14

(3)自然地理环境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读图15“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图15

①自然带名称:

A,C。

②从A——B——C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为基础的。

                             

2.(6分)读图16,回答问题。

 

 

 

图16

 

(1)甲、乙、丙、丁四条人口数量曲线,与图中人口增长率曲线相对应的是________,与我国当前人口数量变化态势相似的是________。

(2)专家指出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的增长高峰、_________高峰和________高峰同时出现,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3)人 口出生率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人口老龄化现象。

3.(9分)读图17“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注:

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图17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_______;对于迁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10分)读图18“我国华北地区某中等城市信息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8

(千米)

(1)图中a—e表示小麦种植业、花卉与乳牛业、工业、商业、住宅用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情况,请将字母填入表中。

用地类型

小麦种植业

花卉与乳牛业

工业

商业

住宅用地

字母

e

(2)读图可知,在距离市中心公里范围内,最有可能形成住宅区。

(3)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环保等因素,化工厂应选择在1、2、3、4四处中的处,选择理由是(3分)

(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分区,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A.5—大型超市B.6—小麦种植

C.7—飞机场D.8—钢铁厂

5.(8分)读图19,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E、F反映的是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城市用地规模增大、。

(2)左图中的变化过程与其右图中的曲线相对应的是,右图中b曲线是

国家的城市化过程。

(3)左图中E→F反映了现象,其原因是

(2分)。

6.(10分)读图20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

图20

寿光市采用了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

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70万亩,年产蔬菜30亿公斤。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的(位置)。

寿光市属气候类型。

(3分)

(2)分析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答两项即可)(2分)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三项即可)(3分)

(4)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使得寿光蔬菜能够销往国外市场(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

(2分)

 

参考答案

1.(12分)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2分)生物

(2)

 

(4)①温带森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②水分

2.(6分)

(1)乙甲

(2)就业老龄化(3)低低

3.(9分)

(1)略 

(2)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欧洲 (3)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 人才外流 廉价劳动力

4.(10分)

(1)

用地类型

小麦种植业

花卉与乳牛业

工业

商业

住宅用地

字母

e

d

c

a

b

(2)12-20(3)②

此处远离市区,地租较低;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对城市造成水污染;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避免对城市产生大气污染。

(答3点即可)(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