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4、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
2、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3、学会分析标题的妙处。
学习重难点
1、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2、学会分析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
能说说对我们四川的冬天的印象吗(阳光、树木、花草、温度)?
那济南究竟是一个怎样迷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北京人》《龙须沟》等。
三、了解背景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
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四、初读课文
1、掌握重点疑难字的读音。
济南(jǐ)奇迹(jì)着落(zhuó)伦敦(dūn)暖和(huo)狭窄(xiá)水藻(zǎo)发髻(jì)
澄清(chéng)看护(kān)镶嵌(xiāng)宽敞(chǎng)薄雪(báo)贮蓄(zhùxù)
2、了解以下词语的意义。
响晴:
(天空)晴朗、高爽。
设若:
假若。
秀气:
文雅,不粗俗。
贮蓄:
储存积蓄。
澄清:
清澈明亮。
空灵:
这里的意思是清净。
响亮:
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
温晴:
温和晴朗。
安适:
安静而舒适。
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的气候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
得出结论: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先写“理想境界”,再写“古老的济南”。
写“理想境界”(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
济南的特殊地理环境: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特别可爱。
第二层:
写下了小雪的小山。
写了青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尖,露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余晖,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
写水、水藻、垂柳,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
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小灰色树影。
(整体感受)
五、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试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的。
明确: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
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
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特点。
(二)重点探究
说说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明确:
先说写作顺序:
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点。
然后分别描写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风景,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
再说写法特点:
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多用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
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看护妇”,非常贴切,而且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三)分析标题
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明确: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读者见此马上会生出对冬天的感受:
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凌,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
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冬天的济南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中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
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
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雪后山景;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
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写,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六、课外拓展
春天的生机与稚嫩,夏天的茁壮与炎热,秋天的丰硕与肃杀,冬天的蕴藉与冷酷,它们以不同的姿态和特性展示于人们面前,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和感慨。
《济南的冬天》自主学习结束后,老师请你上讲台组织大家交流学习体会,请你拟一段富有诗意的开场白。
答案示例: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冬天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记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欣赏水墨画般的济南的冬天,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熟悉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略)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理清课文的条理(投影)
(A)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B)写阳光下的山
(C)写小雪下的山
(D)写外城下的山
(E)写济南的水)
(2)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投影图片)
小山摇篮图: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水墨画:
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空灵水晶图:
水色——绿。
)
(3)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文中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一、第二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
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济南的天气特点的?
(温晴。
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作者从山、水写济南的温晴,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抓住关键的词语)?
(4)第二段中,作者写得情景交融,济南的人们也一样喜爱,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含笑、春天、温暖、绿、慈善)
三、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把我们带进了济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四、作业:
熟读“最妙……太秀气!
”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段。
二、重点研读:
第三段和第五段:
1、第三段和第五段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山景:
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
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
2、第3段和第5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
3、第三段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雪后的山。
秀气)
4、找出第三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情感的一个字?
本段写了哪些景色?
(妙。
雪、矮松、树尖、山、草、夕阳)
老师讲(过渡):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5、美句赏析:
体会下面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拟人。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它们的状态、样子和情态和活灵活现的特点。
)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山秀气的特点。
)
(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垂柳的慈爱,娇美,充满生机和活力)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济南自水面至天上的晶莹透亮,色彩艳丽的特点。
)
6、读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你心里产生怎样的感觉呢?
这又是哪一种美呢?
(以“山”为例说说)
(阳光下的山:
象慈爱的母亲,亲切温馨。
薄雪下的山:
象娇柔秀美、亮丽多情的少女,令人喜爱。
城外的山:
安宁舒适——情美。
)
三、小结:
1、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
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
。
。
。
。
。
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
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2、词句赏析的格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写事物……特点。
板书: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
无风,响晴,温晴——贯穿全文
小山摇篮图: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拟人
如诗如画:
水墨画:
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比喻
空灵水晶图:
水色——绿。
极致神韵美的享受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挚爱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方的冬天是“寒冷”和“严峻”的,使我们联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景,给人以一种“肃杀”的感觉,我们南方人更是对其感到惧怕。
可是在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没有北方的那种寒冷、肃杀,给予我们的却是“温晴的天气”,可能许多人没有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晴、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悟文章的意蕴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自主预习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将济南冬天写得很特别也很美,既有山也有水,你觉得哪一节或哪一句话写得最好就放声朗读并简单赏析。
示例:
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
“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写山:
“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再现了这个“理想的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日本的护士头上戴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帽)”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目光交融的情态。
“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
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
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三、合作探究
(一)美点概括
本文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老舍的笔法老练,他运用优美语言,使用精美修辞,创设纯美意境,展示出一幅生动的、令人神往的画面,典雅而富有柔情。
请具体概括一下。
1、精心构图绘美景。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诸多景物,阳光、小山、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图画:
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水色澄清图。
丹青圣手绘天绘地,绘出了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山水图的特点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画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情溢言表唤共鸣。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里,老舍先生把自己对济南深深的喜爱、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作者或直接抒发感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把自己对济南的喜欢毫无矫饰地表露出来;或情附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曲折地表达情感,如“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或缘情造景,情融于景,使得客观事物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或虚实相生,联想丰富,表露感情,如当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时,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标志。
3、巧用拟人盎诗意。
作者运用了大量拟人辞格,既凸显景物的特征,又隐喻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强化了文旨。
有的巧拟动作现神态,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矮松的秀美形态。
有的巧摹姿态描意境,如“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一个“晒”字,刻画出济南老城慵散的神态与表情。
有的巧绘心理画和谐,如“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写出“水”的心理活动,“水”给它物以美,它物才衬出“水”的清澈之美,最终形成济南的冬天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4、色彩饱满富情趣。
作者绘天绘地,描山画水,用色彩艳丽的形容词点缀“温晴”,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与浓墨重彩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
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银”边,山坡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了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腰上“微黄”的阳光使雪露出了“粉色”,还有绿萍、水藻、垂柳“绿”得鲜活动人,斑斓的色彩蕴含了盎然生机。
5、反复比较显特征。
本文整体上是用比较的眼光来观察和记录的,是一种很自然的观察眼光,也是作者多年生活体验积累的自然流露,通过比较,显示出济南冬天的独特之处。
第1自然段用北平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伦敦的冬天和济南的冬天、热带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写出总特点;第2自然段拿冬天和春天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暖的特点;第3、4自然段用济南冬天的雪景和北国的别的地方作比较,令人从中领会了济南冬天雪景的特点;第5自然段用济南冬天的水“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来和北国别的地方的结冰作比较,显出无限生机。
(二)对比分析
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明确:
相同点:
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
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
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②《春》侧重于近景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
③语言运用的不同:
《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四、课外拓展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冬天的独特的感受。
300字左右。
示例:
万物经过春的生长、夏的纷争、秋的得失,是冬天收束了一切的喜怒哀乐,抚揽了所有的兴衰荣枯,这需要怎样的胸襟!
那谢幕不是冷漠的消退而是冬的豁达。
冬天收藏了秋天,并没有把它埋葬,而是在艰辛中孕育着一个新的来年——撬开坚冰,你会看到安闲的鱼儿,如果不是冬的佑护,怎会有鱼儿在春波涨绿时的嬉戏;掘开冻土,你会发现稚嫩的根芽,如果不是冬的养育,怎会有百花在杨柳春风时的竞放。
冬,藏秋实而育春华;冬,万物之终归,生命之肇始。
是的,冬天可以冻住土地,却冻不住生命。
冬天的严峻冷酷,只是对向那些怯懦的灵魂和猥琐的生命,而对坚忍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却给予无私的锻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始终微笑看、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倒在了血泊中,触动了鲁迅,遂为之“纪念”;活泼可爱的小狗包弟躺在解剖桌上,巴金心怀“歉意”,写下“随想”;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梁任公站在讲台上,激起了梁实秋的思念,“笔而记之”。
请撷取生活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以“难以忘却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如果写人,力求展现人物的特征;如果叙事,写出事件的波调;②字连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 难以忘却的记忆
阳光拨动着我这颗悸动的心,温暖中却裹挟着一丝害怕,依稀感到不远处那棵挺拔的大树注视着我,好似在检查我笔触间流露的每一个字。
适应性考试彻底把我推到了底谷,我看着可怜的分数,脑子一片空白,想到你又会悄悄地躲在某一角落流泪,害怕就如洪流一般淹没了我,拼命挣扎着,却抓不动碧绿的水草。
你的眼睛还是不自觉地泛红了,我不敢抬头凝视,如一只被雷电击中的困兽,杵在你面前,等待着你的指责,然而你却微弱地说了句:
“马上可以吃饭了。
”那时,我多想你能唾沫横飞地训斥我,而你的平静,却让我的心一直堕着。
坐在写字台前解答着作业,突然听到你和父亲争吵的声音,不为别的,是为了我的学业,为了我的未来,你抽泣的声音让我的心揪得更紧。
母亲,儿子总是让你哭泣。
对不起。
端午假期的某一天傍晚,天气比较凉爽。
我关在书房里,煞是认真的复习。
你轻轻地推门而进,“儿子,陪我到下面买点水果。
”你的提议让我愣住了,正紧张复习着呢,你怎么还让我去?
然而,对于母亲的想法,我一直是遵循的。
一路上,母亲的话让我有些不知所以然,她道出了眼泪背后的故事,在她看来,我为什么不能拥有优异的成绩,是因为以前忽视了对我的管教,为此,对于母亲一职,她颇是愧疚,成绩的不如意,会一定程度影响我未来的路,减少我未来的选择。
对此,我似懂非懂。
最后,母亲只是强调,希望我拥有一颗健康阳光的心去接触学习、生活。
此时,我明白了,买水果只是借口,母亲是在给做我考前心理辅导啊。
“儿子,荔枝要不要?
”母亲,你已经甜到了我心里了。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难以忘却的记忆”,注意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写作的对象在“正”即“记忆”,应该是过去的事情,而写作的重心在“偏”,即“那以忘却”,写作时要突出为什么难以忘却。
点睛:
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是命题作文常用的立意方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
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如此题的写作重心就应放到“那以忘却”上,写出“难以忘却”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陆蠡在他的散文《囚绿记》中写道: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以“我心中的那一片绿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我心中的那一片绿色
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女孩,却从未真正享受过城里的生活--只因我顶着“外来务工子女“的帽子。
为了谋生而早出晚归的父母从不过问我的内心也从未说过一句关心我的话,不过我已经习惯了;在班里经常被同学们作为取笑的对象,但我也习惯了;同样习惯的还有极偏心的老师,所有老师都尽量照顾着那些拥有强势父母的学生,更别奢望他们会对你这个外地人多看一眼。
然而我也曾尝试着改变。
作为女生,我希望能像城里女孩一样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来换取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在意。
我开始小心翼翼地瞒着父母扣下饭菜钱。
在攒了零零碎碎一把硬币后,我紧张而兴奋地来到一个离学校较远的地摊,在那一堆最便宜的小发卡中一个个地对比,挑了好久才决定。
在把手里握得发烫的硬币一个个递给摆地摊的大妈时,我看到她不乐意地撇了撇嘴,可我不在意。
直起身时,腿蹲得酸痛,我也不在意,我只感到心跳得好快,扑通扑通的。
第二天我起得特别早,第一个来到教室,从兜里掏出小发卡,学同学们的样小心地别在头发上,高兴得不知抬头还是低头好。
身边同学陆续多了,但没人注意到我那微不足道的变化,我稍稍抬头张望。
“咦,你看她头发上是什么?
“有人发现了!
我深吸一口气,屏住。
“让我看看。
”那个老爸开公司的千金小姐向我凑过来,一起来的还有前排同学的惊讶表情,“呵,这个我家门口的地摊上多得是,2块钱一个,你要我以后送你十个!
“班里立刻传出女生尖锐的笑声。
我窘得不知所措,一把从头上拽下那个我省吃俭用换来的发卡,紧紧地握着,指甲都嵌进了手心。
一起被拽落的几缕发丝散乱地遮住了脸,也遮住了眼里几次欲夺眶而出的泪水。
为什么?
难道就因为家境的不同?
为什么我在这个世界上感受不到爱呢?
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我觉得自己的心像一片荒芜的土地,因缺少爱的浇灌而干裂得如同手上被刻出的道道疤痕,咸腻的泪水滴落下来,痛的钻心。
我无人倾诉,便把这些一股脑儿地写进日记。
后来遇到了现在的老师,刚从大学毕业的她有着典型城里女生的时尚和干练,以及不同与先前老师的前卫思想,那些曾经的“优秀分子“于是不再拥有优厚待遇。
可想而知我是多么喜欢这个老师,就像喜欢一个公平而无偏见的大姐姐,喜欢到能把自己的日记与她一起分享。
那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因为第一节是她的课。
我穿过空荡荡的教室,惊讶地发现桌面上日记本翻在那次发卡的页上,下面是老师清秀的笔记:
这个世界其实很可爱,你要学会去爱并珍惜身边的爱,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充满着爱的美好。
老师很爱你。
一瞬间,我觉得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堵得发酸,一用力,泪水却迸了出来,连同压抑在心上很久的委屈一起倾泻而出。
心变得轻盈,而老师的鼓励和爱便涌入我内心,填补了那干涸的裂缝,我的心于是不再是一片灰褐色的土地--老师那如同一缕春风般的话给我带来了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气息,在我心中吹出了一片充满关怀与爱的绿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