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73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docx

生物综合考研大纲

2019年生物综合考研大纲

(科目代码:

714)

Ⅰ.考试性质

生物综合是我校为招收生物学硕士(全日制)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考试科目,旨在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Ⅱ.考查目标

生物综合考试范围为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和医学遗传学。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以上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1.生理学,占30分;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40分;

3.医学免疫学,占40分;

4.医学遗传学,占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120分;

2.问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五、参考用书

1.朱大年,王庭槐.生理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周春燕,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曹雪涛.医学免疫学(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陈竺.医学遗传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Ⅳ.考查内容

一、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

1.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3.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发生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经缝隙连接向另一细胞的传导。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2..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

1.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2.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1.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特点、及意义。

2.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第三节血管生理

1.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2.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3.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2.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4.自身调节

5.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第五节器官循环

1.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第一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1.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2.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

2.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1.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2.肺牵张反射。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2.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和吞咽

1.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调节。

2.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的概念。

第三节胃内消化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

2.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1.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2.小肠的分节运动

第五节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他生理作用

1.胆汁的肠肝循环

第六节大肠的功能

1.大肠液的分泌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2.排便反射。

第七节吸收

1.主要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小肠内的吸收部位及机制。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

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2.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临床的简化测定法。

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及其意义。

第二节体温及调节

1.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体温调节。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肾脏的功能解剖特点。

2.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1.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2.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NH3、K+的分泌。

3.肾糖阈的概念和意义。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1.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第五节尿生产的调节

1.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

2.肾交感神经、血管升压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心房钠尿肽对尿生成的调节。

第六节清除率

1.肾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测定的意义。

第七节尿的排放

1.排尿反射。

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3.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4.非定向突触传递(或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5.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

受体的概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

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相应的受体。

6.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3.大脑皮质(层)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

4.体表痛、内脏痛和牵涉痛。

5.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

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

6.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1.运动传出通路的最后公路和运动单位。

2.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及其机制,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

3.大脑皮质运动区,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4.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

1.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

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

1.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

2.觉醒和睡眠。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

1.学习和记忆的形式,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2.大脑皮质功能的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的语言功能。

第十章内分泌

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

1.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二节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内分泌

1.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功能联系和神经垂体激素。

2.下丘脑调节肽和腺垂体激素。

3.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三节甲状腺内分泌

1.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四节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内分泌

1.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及它们的分泌或生成的调节。

第五节胰岛内分泌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六节肾上腺内分泌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第十一章生殖

第一节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1.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1.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或月经周期),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2.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中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内膜变化间的关系。

胎盘内分泌功能。

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2.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蛋白质的分类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2.蛋白质执行功能的主要方式

3.蛋白质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

4.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两性电离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3.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5.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1.核苷酸的结构

2.核酸的一级结构

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2.DNA的双链经过盘旋折叠形成致密的高级结构

3.DNA的功能

第三节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

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

3.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4.组成性非编码RNA是保障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因子

5.调控性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2.DNA的变性

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第三章酶与酶促反应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分子组成的基本概念

3.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

4.同工酶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

1.酶促反应的特点

2.酶促反应的机理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1.影响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几种因素及其动力学特点

第四节酶的调节

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的激活、别构酶和共价修饰)

2.酶含量的调节

第四章糖代谢

第一节糖的摄取与利用

1.糖消化后的吸收

2.细胞摄取需要转运蛋白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1.糖无氧分解(酵解)概念、反应部位和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对限速酶、关键酶的调节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1.糖有氧氧化概念、反应部位和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对限速酶、关键酶的调节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反应部位和基本过程及其生理意义,对限速酶的调节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糖原合成及分解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生理意义,及对限速酶的调节

第六节糖异生

1.糖异生的基本反应过程、部位、生理意义,及对限速酶的调节

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

1.血糖的概念、正常值,掌握血糖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章生物氧化

第一节线粒体氧化体系与呼吸链

1.呼吸链的定义、组成及其作用

2.两条主要呼吸链传递顺序

第二节氧化磷酸化与ATP的生成

1.氧化磷酸化定义、偶联部位及偶联机制

2.ATP的生成和利用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1.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部位

2.两种穿梭机制

第四节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

1.单加氧酶催化底物分子羟基化

2.线粒体呼吸链可产生活性氧

3.抗氧化酶体系可清除活性氧

第六章脂质代谢

第一节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1.脂类的特性、分类、分布

2.脂类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1.脂类的消化

2.脂类的吸收

第三节甘油三酯代谢

1.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和调节

2.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3.脂肪的合成

第四节磷脂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1.胆固醇的合成、酯化和代谢转变与排泄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1.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结构、功能和代谢

2.载脂蛋白

第七章蛋白质消化吸收和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

3.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4.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概况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a酮酸的代谢

第三节氨的代谢

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尿素的生成

第四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一碳单位的代谢

3.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4.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核苷酸代谢概述

1.核苷酸的生物学功能

2.核苷酸经核酸酶水解后被吸收

第二节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1.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九章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第一节代谢的整体性

1.代谢的整体性,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联,糖、脂和蛋白质代谢的相关联系

第二节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

1.对关键酶活性的调节,激素调节

第三节体内重要组织和器官的代谢特点

1.体内主要器官或组织如肝、脑、心和肌肉主要物质代谢途径特点、供能方式与特异酶分布的关系

第十章DNA的合成

第一节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1.半保留复制

2.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

3.半不连续合成

4.复制的高保真性

第二节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

1.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解旋酶,单链结合蛋白,DNA连接酶

第三节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1.复制的起始

2.DNA链的延长

3.复制终止

第四节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

1.真核生物复制过程

2.端粒酶

第五节逆转录

1.反转录酶,反转录酶病毒,意义

第十一章DNA损伤和损伤修复

第一节DNA损伤

1.DNA损伤因素,DNA损伤类型

第二节DNA损伤修复

1.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

第三节DNA损伤和修复的意义

1.DNA损伤双重效应,损伤修复和疾病相关

第十二章RNA的合成

第一节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和酶

1.转录模板、RNA聚合酶、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

第二节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1.转录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全酶

2.RNA聚合酶核心酶独立延长RNA链

3.转录延长与翻译同时进行

4.转录终止

第三节真核生物RNA的合成

1.多种DNA依赖的RNA聚合酶

2.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

3.真核生物RNA转录延长和翻译不同步

4.转录终止和加尾修饰同步

第四节真核生物前体RNA的加工和降解

1.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

2.tRNA的转录后加工

3.rRNA的转录后加工

4.RNA催化内含子自剪接

5.真核RNA降解

第十三章蛋白质合成

第一节蛋白质合成体系

1.合成的模版,场所,酶与蛋白质因子,tRNA

第二节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

1.氨酰-tRNA合成酶,氨酰-tRNA

第三节肽链的合成过程

1.翻译的起始、延长、终止

第四节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输送

1.肽链折叠需要分子伴侣

2.水解加工后具有活性

3.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

4.亚基聚合形成四级结构

5.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

第五节蛋白质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抗生素,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第十四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1.细胞外化学信号(可溶性和膜结合)

2.特异性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

3.细胞内信号形成转导网络

第二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1.第二信使结合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

2.酶通过酶促反应传递信号

3.信号转导蛋白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传递信号

第三节细胞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1.细胞内受体

2.离子通道受体,GPCR和酶偶联受体

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规律

1.信号传递和终止涉及双向反应

2.信号在转导过程中逐级放大

3.信号转导途径的通用性、专一性、多样性

第十五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

1.血浆蛋白质的分类、性质和功能

第二节血红素的合成

1.血红素的合成过程和调节

第三节血细胞的物质代谢

1.红细胞代谢

2.白细胞代谢

第十六章真核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真核基因的基本结构

2.基因编码区编码多肽链和特定的RNA分子

3.调控序列参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第二节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真核基因组具有独特的结构

2.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复序列

3.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多基因家族与假基因

4.线粒体DNA的结构

5.人基因组约有两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第十七章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基因表达产生有功能的蛋白质和RNA

2.基因表达具有时间特异性和空间特异性

3.基因表达的方式存在多样性

4.基因表达受调控序列和调节分子共同调节

5.基因表达调控呈现多层次和复杂性

第二节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1.操纵子是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基本单位

2.乳糖操纵子是典型的诱导型调控

3.色氨酸操纵子通过阻遏作用和衰减作用抑制基因表达

4.原核基因表达在翻译水平受到精细调控

第三节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1.真核基因表达特点

2.染色质结构与真核基因表达密切相关

3.转录起始的调节

4.转录后调控主要影响真核mRNA的结构与功能

5.真核基因表达在翻译及翻译后仍可受到调控

第十八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分子杂交与印记技术

1.分子杂交和印迹技术的原理

2.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

第二节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PCR技术的工作原理

2.PCR技术的主要用途

3.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第三节DNA测序技术

1.双脱氧法和化学降解法是经典DNA测序方法

2.第一代全自动激光荧光DNA测序仪器基于双脱氧法

3.高通量DNA测序技术使基因测序走向医学实用

4.DNA测序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第四节生物芯片技术

1.基因芯片

2.蛋白质芯片

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1.蛋白质沉淀用于蛋白质浓缩及分离

2.透析和超滤法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小分子化合物

3.电泳分离蛋白质

4.层析分离蛋白质

5.蛋白质颗粒沉降行为与超速离心分离

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析

7.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析

第六节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1.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2.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第十九章DNA重组和重组DNA技术

第一节自然界的DNA重组和基因转移

同源重组、位点特异性重组、转座重组、接合作用、转化作用和转导作用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

1.重组DNA技术常用的工具酶

2.常用的克隆/表达载体

3.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第二十章基因结构功能分析和疾病相关鉴定克隆

第一节基因结构分析

1.鉴定基因的顺式元件

2.检测基因的拷贝数

3.分析基因表达产物

第二节基因功能研究

1.生物信息学了解基因功能

2.基因发挥作用的本质是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化学功能

3.利用工程细胞研究基因功能

4.利用基因修饰动物整体研究基因功能

第三节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和克隆原则

1.确定疾病表型和基因间的实质联系

2.学科多途径综合策略

3.多种克隆疾病相关基因方法的交汇

第四节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克隆的策略和方法

1.不依赖染色体定位的疾病相关基因克隆策略

2.定位克隆是鉴定疾病相关基因的经典方法

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全外显子测序

4.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二十一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第一节癌基因

1.原癌基因

2.病毒癌基因

3.原癌基因的活化机制

4.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生长因子密切相关

5.癌基因是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第二节抑癌基因

1.抑癌基因对细胞增殖负性调控

2.抑癌基因失活机理

3.抑癌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4.肿瘤发生发展涉及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共同作用

第二十二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第一节基因诊断

1.基因诊断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诊断的样品来源

3.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

4.基因诊断的医学应用

第二节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2.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3.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

4.基因治疗的前景与问题

三、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3.免疫性疾病

4.免疫学的应用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

1.经验免疫学时期

2.科学免疫学时期

3.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三节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

2.胸腺

第二节外周中枢免疫器官

1.淋巴结

2.脾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1.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2.淋巴细胞再循环

第三章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性质和分子结构基础

1.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

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抗原表位

4.半抗原和载体效应

5.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第二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

2.宿主的特性

3.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

1.Th细胞参与的分类

2.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