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704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7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docx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集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案例2:

大三学生创业投资百万网上开店

案例3:

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之路

案例4:

青年科技创业

案例5:

广受欢迎的青年网站

案例6:

青年创办市民身边的电视台

案例7:

在校大学生创业网站卖出200万元

案例8:

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

案例9:

“美特斯邦威”和“谭木匠”商业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案例10:

金正电子炼狱重生

案例11:

青年"大篷车"

案例12:

青年创建妇幼营养补给中心

案例13:

青年特色剧演出公司

案例14:

青年家政服务深入社区

案例15:

青年创建出租车特色服务公司

案例16:

“让垃圾为青年就业服务”

案例17:

青年的视听创作公司

案例18:

比尔·盖茨的创业

案例19:

迈克尔·戴尔的创业

案例20:

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把握住商机

案例21: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

案例22:

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

案例23:

没有背景和依靠创业全靠自己天赋和努力

案例24:

“生活色拉”的创业模式

案例25:

闯出一条属于自己路

案例26:

与其与人分享就业蛋糕,不如自己做一个蛋糕

案例27:

一个小女孩的成功

案例28:

特色植物一炮走红

案例29:

等待时机成功出击

案例30:

“视美乐”的失败

案例31:

易得方舟的沉没

案例32:

天行健公司的坠落

案例33:

文峰国际集团的创业

案例34:

吉盛伟邦在上海打出一片天地

案例35:

创业亦源于刻骨铭心

案例36:

白手起家的梁亮胜

案例37:

杉杉西服与创业者郑永刚

案例38:

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

案例39:

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创业之路

案例40:

新东方与其创始人

案例41:

财富几度灰飞烟灭的启示

案例42:

灵感与创业商机

案例43:

“公关也能成为一种专门的行业”

案例44:

行千里路取回真经

案例45:

眼开见钱

案例46:

创业目标定位要准

案例47:

一句话听出8亿元的商机

案例48:

“海归”与蜡烛

案例49:

“看”来的财富

案例50:

来自耳朵的商业敏感

案例51:

好风凭借力

案例52:

朋友是资源

案例53:

巧妙利用“海派”心理

案例54:

3万块钱做房地产

案例55:

智慧套白狼

案例56:

“曲线救国”

案例57:

“惊险一跳”的周枫

案例58: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

案例59:

共同分享铸就大业

案例60:

善于学习与勇于反省

案例61:

安彩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

案例62:

企业家精神的典范——山姆·华顿的创业与沃尔玛

案例63:

出色创意赢得市场

案例64:

决策正确“大家乐”长盛不衰

案例65:

破除门第观

案例66:

惟真才是举

案例67:

三星的“人才第一”主义

案例68:

惠普以人才兴业

案例69:

锲而不舍,以诚待人

案例70: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

案例71:

“信人,人亦信己”

案例72:

智力游戏

案例73:

鲜花超市

案例74:

限量发售冰淇淋

案例75:

反光布料

案例76:

高中体育报道

案例77:

家用安全用品

案例78:

美味的抗菌药品

案例79:

“晨光学生网”创业计划书

案例80:

大学旅舍商业计划

案例81:

一个大学生百万富翁的自述

案例82:

“女性眼光发展组”

案例83:

关注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动态

案例84:

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

案例85:

联想的创业之路

案例86:

技术创新推进宝钢做“高”做“强”

案例87:

宝洁公司的品牌创新

案例88:

长虹集团的企业文化

案例89:

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创新

案例90:

盛大网络游戏:

开创盛大模式

案例91:

营销创新是金星啤酒发展的核心动力

案例92:

创业的奇迹和教训——“巨人”集团兴衰

案例93:

从顽皮少年到商界大侠

 

案例1:

在校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陈峰伟正在仙林大学城内建一个500平方米的IT卖场,这个名为“华盛电器”的大卖场将投入300万元,所有投资都是陈峰伟个人的投入和融资。

目前,这个由大学生自己投资、自己策划,甚至连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的企业已经完成了工商注册,预计明年初开业。

虽然南京家电业巨头云集,但陈峰伟这个年轻人已经把竞争对手锁定为苏宁、五星等巨头。

“第一年的销售目标是4000万,5年后,我希望能达到2亿,抢到仙林地区80%的市场份额。

陈峰伟在同学眼中是个能人,来南京不过一年半时间,却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自称卖过图书、卖过手机。

在新生军训时,学校只发了衣服,却没配鞋子,他立即从外面购进鞋子向新生推销。

今年暑假,陈峰伟先到太平洋建设集团实习,回到河南老家后又做起了一些高校的招生代理,“我两个星期就赚了两万”,陈峰伟的声音里透着些许自豪。

陈峰伟最早接触IT销售也是在大学中,除了向同学们推销手机、MP3等IT产品外,他还在仙林大学城的各个学校内发展代理,“有的学生代理一天就能卖出两部手机”。

陈峰伟没有透露自己在校一年半到底靠这些方式赚到了多少钱,但他称此次华盛电器注册的30万元资本全来自于自己的投入。

在向同学们推销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时,他发现了巨大的商机:

仙林地区有12万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专售数码、手机产品的店铺。

“仙林地区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产品的年市场份额达3.6亿元之巨,光手机一天就产生300部需求。

”陈峰伟称这一结论来自于他组织的3次市场调研。

陈峰伟向大学生们做的另一个问卷题目是:

如果我在仙林开一个大卖场,你会不会来我这边买?

70%学生的答案是“不会”,他们选择如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店,一部分会选择去珠江路,在问卷上选择到他店里去买的占18%。

但这18%也给了他很大的刺激,纯数学计算,3.6亿市场总需求的18%就是6400万,陈峰伟决定动手,开这个大卖场。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所需的数十名员工已经招聘完毕,全是来自仙林地区各高校的大学生。

“核心管理团队4到5人左右,有南邮也有其他高校的学生。

”陈峰伟称伙伴们都是各校的创业主力,也有本校的院学生会主席。

基层员工则以按时计费为主,每小时3至5元,“跟洋快餐差不多”。

陈峰伟称华盛电器的启动资金全靠自己,没向家里要一分钱,家里甚至还不知道他在做这事。

“其他的钱,我主要是在融资,就是向一些企业借贷。

”他称自己不久前从江苏一知名企业获得了担保,已成功从北京一企业获得融资,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数额,只称正逐步到位。

华盛电器总投资300万,其中200万做流动资金。

“我们已经与海尔、TCL、诺基亚等10多个厂商达成了协议,广东一带生产MP3的企业也已经同意免费铺货进场。

案例2:

大三学生创业投资百万网上开店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三学生周强创办了一家注册资金达100万元的公司,昨天,他的网站实体店在松江大学城园区内正式开张。

  周强创立的“大学城在线”二个月前建立,网站包括学习、求职、娱乐、电子商城等几大板块,涵盖了各种考试、学习资料的下载、复印;兼职、实习工作岗位的信息披露;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低价团购;为学生代买火车票等日常生活的各项服务。

  这位年轻的CEO反复地强调自己的企业观:

他的网站运行宗旨就是服务学生,所以他在提供上述服务时,除了收取少量的成本费用之外,是完全对同学免费开放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松江大学城的学生开始登陆到这个网站。

据统计,由建站时居全球500多万位的浏览量,现在已上升至1万多位,注册会员几万人。

  “我想的是建设一个上海大学生的门户网站。

”周强告诉记者,“我的第一身份还是学生,不会选择辍学。

特别是我现在学的是法学行政管理,这对我将来公司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他说父母也鼓励他创业,并拿出了第一笔注册资金。

周强表示,目前公司是要吸引更多的学生访问网站,接受网站的服务,积攒人气。

当网站有了一批稳定而又忠诚的学生客户群时,其市场潜力对广大的商家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那时广告的投放和资金赞助就是公司主要的盈利点。

案例3:

从大学时代的创新思维到世界500强——联邦快递创业之路

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公司成立于1973年,全球总部设在美国的田纳西州孟菲斯,另在中国香港、加拿大安大略、多伦多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设有区域总部。

目前,联邦快递在全球拥有148000名员工,拥有大约1200个服务中心,超过7800个授权寄件中心,435000个投递地点,45000辆货运车,662架货机,服务机场复盖全球365座大小机场,服务范围遍及全世界210多个国家,日平均处理的货件量多达330万份。

联邦快递以其无可比拟的航空路线权以及强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在小件包裹表速递、普通递送、非整车运输、集成化调运系统等领域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快递运输业泰斗,并跃入世界500强企业。

联邦快递公司的创立者、总裁弗雷德∙史密斯的父亲是位企业家,创立了一家经营得很好的巴士公司。

20世纪60年代,弗雷德在耶鲁大学读书,他撰写过一篇论文,提出一个超越传统上通过轮船和定期的客运航班运送包裹,建立一个纯粹的货运航班,用以从事全国范围内的包裹邮递的设想。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创业设想。

弗雷德在论文中提出,在小件包裹运输上采纳“轴心概念”理念,并利用寂静的夜晚通过飞机运送包裹和邮件。

可是老师并未认可这个创新理念,这篇论文只得了个C。

毕业后弗雷德曾在越战中当过飞行员。

回国后他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把从父亲那里继承的1000万美元和自己筹措的7200万美元作为资本金,建立了联邦快递公司。

实践证明:

弗雷德的“轴心概念”的确能为小件包裹运输提供独一无二、有效的、辐射状配送系统。

弗雷德的出奇之处不仅在于小件包裹运输采纳“轴心概念”的营销模式创新,更在于他能够把人们忽略的时间运用起来,把本来是低谷的时段变成一种生意的高峰期。

田纳西州的孟菲斯之所以被选择作为公司的运输中央轴心所在地,首先,孟菲斯为联邦快递公司提供了一个不拥挤、快速畅通的机场,它座落在美国中部地区;其次,是孟菲斯气候条件优越,机场很少关闭。

正是由于摆脱了气候对于飞行的限制,联邦的快递竞争潜力才得以充分发挥。

每到夜晚,就有330万包裹从世界各地的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起运,飞往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成功的选址也许对其安全记录有着重大贡献,在过去的30多年里,联邦快递从来没有发生过空中事故。

联邦快递的飞机每天晚上将世界各地的包裹运往孟菲斯,然后再运往联邦快递没有直接国际航班的各大城市。

虽然这个“中央轴心”的位置只能容纳少量飞机,但它能够为之服务的航空网点要比传统的A城到B城的航空系统多得多。

另外,这种轴心安排使得联邦快递每天晚上飞机航次与包裹一致,并且可以应航线容量的要求而随时改道飞行,这就节省了一笔巨大的费用。

此外,联邦快递相信:

“中央轴心”系统也有助于减少运输上的误导或延误,因为从起点开始,包裹在整个运输过程都有一个总体控制的配送系统。

弗雷德专门用于包裹邮递的货运航班,为全国以及后来为全世界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准时、可靠的服务,创新的营销模式为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安全和全天候的物流系统,因而联邦快递迅速发展,从创业到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只用了短短20多年时间。

案例4:

青年科技创业

 结束了大学理工科的学习之后,克里斯戴尔任职于一所商业学校,同时继续她在银行安全领域的技术研究。

由于工作原因,克里斯戴尔在加拿大生活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她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在温哥华,一个既没有文凭也没有工作经验的加拿大年轻人向克里斯戴尔展示了他研发的电子游戏系统,由此更激发了她对科技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克里斯戴尔认为,凭借她的科学和管理硕士文凭,同样可以做这些甚至更多。

回到法国之后,克里斯戴尔决定完全投身于银行安全这个欧洲鲜有人涉及的研究领域,并在不久后发明了一种用于银行安全系统的人体测量高科技识别技术。

同时,她联系了一些醉心于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朋友并告知他们她的项目规划,在他们同意加入之后,克里斯戴尔组建了和风科技公司,该公司创造了5个就业机会。

 作为公司的领导成员,克里斯戴尔认为,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比想象中困难,她深刻体会到只有直面现实、正视困难,才能带领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时,由于公司坚持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投资方的眼里公司的信誉也随之升高。

现在,公司的目标是在生物统计技术方面成为欧洲的典范。

 案例5:

广受欢迎的青年网站

自1997年与法国北方高等电子学院的两个大学生合作为法国瘫痪病人协会建立了一个专门网站以后,马蒂厄·洛德霍就一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汇集北加莱海峡省所有协会的网站,以促进该地区各类网络协会之间的相互了解与联系。

不久以后,该地区举办的因特网节取得了很大成功,地区首府里尔市也新建立了ADSL系统,利用这些便利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马蒂厄抓住有利时机于1998年和另外几个在校大学生一起创建了兄弟网络协会。

四个月之后,兄弟网络协会的会员就达到了15个,目前已超过150个。

在“青年挑战”和当地一些基金会的援助下,兄弟网络协会租借了一间30平米的活动室,聘请了3个工作人员,每天都有众多会员前来这里进行交流和沟通。

马蒂厄认为,新技术不应由商业或金融领域垄断,兄弟网络协会即由大学生们创办并经营。

由于协会没有任何营利性质,因此在这里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只有免费举办的专题论坛和会员彼此间信息的交流,同时各会员在协会创办的网站上都有介绍自己的栏目。

另外,协会还聘请了两名工作人员作为网上儿童栏目的主持人,在网上为儿童举办画展,开设心理咨询等。

协会还希望在边远的小市镇普及电脑上网并计划将一辆配备有十多台电脑的卡车定期开往这些地区。

案例6:

青年创办市民身边的电视台

 24岁的卡罗尔·比尔坦居住的波旁市是一座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城市,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城市的居民很少积极组织和参与公众活动,整座城市由此显得人情淡漠且缺乏生气。

在得知该市接通了有线电缆后,卡罗尔决定成立一家有线电视台,在为市民提供与社会进行沟通和联系的渠道的同时激发其参与公众活动的热情,提高其公民意识。

波旁市政厅和“青年挑战”分别对此项目给予了资金和场地的支持,卡罗尔于是很快开始独立拍摄、剪辑和制作,直至几个月后迎来了另外一位合作伙伴。

 节目在每天的17:

30至21:

00播出,内容包括新闻简讯、当地名人访谈以及信息服务等。

由于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因此观众人数在不断地攀升。

波旁市的温泉资源全国闻名,每年约有13500名游客来此疗养,由于可以通过这些节目更多地了解波旁市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些游客对电视台的节目也是赞不绝口,而且如果幸运的话,他们还极有可能从电视屏幕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卡罗尔建议所有的青年项目持有者都要对国家的税收体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具备相关的法律常识。

同时,由于必须经常面对地方公众,做财务预算向企业财团寻求赞助,卡罗尔认为这是一份艰巨却增长见识的工作,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

上马恩省地方电视台已为当地创造了两个就业机会。

 案例7:

在校大学生创业网站卖出200万元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学院2004级5班的QQ群前所未有地热闹,话题焦点在该班名叫许少煌的同学身上。

原来,2007年8月8日国内某大型综合网站挂出了一条不足500字的消息,称国内实名制社交网站——亿聚网正式以200万元人民币收购许少煌同学的创业项目007OS.com。

据称,许少煌和他的团队从2006年开始着手设计007OS,主力研发中国首个基于社会性网络的WEBOS(网络操作系统)。

国外网站学习最新知识

身高约1.65米、随意地穿着牛仔裤和衬衣……出生在潮州一个普通家庭的许少煌看上去非常憨厚。

“我初一才接触电脑,刚开始也就是打打游戏、聊聊天。

初二的时候,学校电脑课上教我们学习BASIC语言,我从此迷上了编程,自己课外找了很多电脑书去学习。

”许少煌称,考大学时自己填报的志愿基本都与计算机有关。

“007OS网站开发的知识大部分是平时从国外网站看回来的。

因为IT这行,教科书上、杂志上介绍的都是二手的知识,不如直接上国外网站去看最新的。

”许少煌表示,开创007OS的想法在2005年就已经有了。

“当时在浏览并研究了大量国内外互联网站后,发现国内一直都没有为社会普通网民服务的网络操作系统。

勤学与好问折服众人

去年,许少煌和搭档阿鑫在中山大学附近正式成立了007OS网站工作室。

“我最喜欢的电影是007系列,主角邦德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他的武器太先进了,一辆宝马车就有N多功能。

我希望自己的网站能像007邦德一样神通广大,而OS是操作系统的缩写。

”许少煌这样解释自己网站名称的由来。

他希望007OS.com可以提供网络存储空间、在线办公软件、在线MP3播放器、blog工具,支持RSS、电子邮件、照片、视频、游戏等内容,而且可以使用户非常容易地把图像、视频和写作传输到网络。

许少煌称,他的目标是把007OS做成一个跨操作系统的WebOS,能够在网络上操作电脑硬盘上的一切事情。

据悉,工作室成立后不久,许少煌在一次技术爱好者聚会上认识了亿聚网的詹万章先生。

起初只是简单地谈论技术话题和交换看法,后来经过引荐,许少煌先后与亿聚网的一些工程师交上了朋友。

此后,亿聚网举办的一些聚会和讨论会,许少煌和他的伙伴们都会获邀参加。

与此同时,亿聚网通过不断地了解,觉得许少煌的007OS网站非常棒,加上007OS的理念与亿聚网有非常多契合的地方,双方便萌生了合作的想法。

“专注、踏实、敢想、敢拼,即使这次不成功,以后他也一定会成功的!

”亿聚网CEO王逸舟非常佩服许少煌的干劲和好问。

“通常凌晨三四时他还和我在线上讨论技术问题,第二天8时他又会打电话到公司请教。

卖网站考虑的不是钱

“决定卖网站其实考虑的并不是钱。

”许少煌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搞技术的人,从一开始搞项目就没有关心过赚钱或者是回报的问题。

许少煌称:

“我只是觉得和一个有名的网站合并后,可以让我专注于技术开发。

”合作伙伴阿鑫也认为,大学生搞网站,一来没有那么多资金支持去推广宣传,二来没有那么完善的条件如服务器、带宽来应付网站用户的增长。

因此,选择和一个有实力的网站合并是非常必要的。

据悉,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在与亿聚网谈收购前,许少煌和阿鑫咨询过父母和不少社会相关人士的意见。

经协商,他们将亿聚网支付给许少煌团队的200万元人民币部分折现,部分入股亿聚网。

据悉,9月份开学后,升入大四的许少煌将迎来整整一个学期的实习期。

他希望好好利用宝贵的三个月时间,把007OS网站平台搭建的后续工作完善。

实习期结束后,许少煌会回校开始毕业设计及准备论文,继续修完自己的学业。

同学和老师大吃一惊

“当在网上看到许少煌做的网站被200万元高价收购的消息,我当时真是大吃一惊,心里还暗想,不会是假新闻吧?

”班主任刘艳霞一开始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自己班上那个普通的学生会取得这样的成绩。

在刘老师眼中,许少煌是一个不大做声、不大张扬的孩子。

正因为许少煌这种踏实的品格,父母对在外读书的他一直持相信、支持的态度:

“他搞这个项目,家里也没有过多去过问他,毕竟我们也不了解现在的技术。

但是从小这个孩子就很懂事,所以我们一直就对他很放心。

虽然许少煌目前可以说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他还是有自己的底线:

“虽然我平常对技术方面涉猎广泛,但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

我赞成要在学好专业课的前提下再去做自己有兴趣、擅长的东西。

创业如果只是一味跟风,那势必无法和资金人才条件更为成熟的大公司竞争!

大学生创业首先要从自身优势和兴趣出发,最重要的是必须有技术上的前瞻性或思路的创新。

另外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心猿意马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编辑观点]比尔·盖茨有个忠告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广泛学习各种基本技能、培养健康稳定的文化心态的黄金时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体验社会,但还是应以学业为重。

向比尔·盖茨看齐,看的更应该是开创精神,而不是草率的盲从。

今年4月,比尔·盖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在提到当年退学创业时,他说:

“我鼓励人们还是要完成学业,除非有一些非常紧迫的,或者是不容错过的事情。

完成所有的学业会好得多。

”比尔·盖茨不可能像他的电脑软件一样可以复制。

让我们记住比尔·盖茨的忠告。

案例8:

商机把握与李嘉诚创业

从推销员到总经理,“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

”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李嘉诚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是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

他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

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成功并购了多家公司,是资本运作的顶尖高手。

可以说,李嘉诚创业之路就是一条成功并购之路,其创业和成长与兼并和收购其他公司企业密不可分。

李嘉诚的人生经历和创业之路备受世人关注。

1940年日军侵华,李嘉诚随父母从家乡潮州逃难到香港,当时他才14岁。

李嘉诚的父亲本为教师,到香港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举家投靠家境颇为富裕的舅父庄静庵。

可是不久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反而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

李嘉诚当即承诺:

“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

父亲病逝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开始在一家茶楼当跑堂,从此踏进纷繁复杂的社会,开始了顽强拼搏的人生旅程。

贫困的生活使李嘉诚过早地成熟了。

在往来茶楼的客人中,最让李嘉诚羡慕的是实业家。

他发奋向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发誓也要做一位实业家。

可是,像他这样没有后台、没有本钱的毛头小伙该怎样才能投身实业呢?

李嘉诚17岁那年,大胆地迈出了新的一步。

他找到一份为塑胶厂当推销员的工作,便辞掉了茶楼里的活。

李嘉诚深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

在日后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便充分发挥了这个“窍门”。

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8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16个小时,天天如是。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

“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身心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就这样,李嘉诚只花了一年时间,业绩便超越其他6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业绩,是第2名的7倍。

由于李嘉诚推销有术,别人做不成的生意他能做成,他所在的工厂效益也越来越好。

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发现,竞争胜负的关键竟然在一名小小的推销员身上,便设法花大代价把李嘉诚挖过去。

李嘉诚的老板得到消息,唯恐李嘉诚真的成了别人手中的工具,于是抢先下手,将18岁的李嘉诚擢升为部门经理,并破例分给他20%的红股。

一年后,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快速擢升还有一段插曲:

他在厂里当销售员时,再忙也要到夜校进修。

他在会考合格后打算去读大学,老板为挽留这个人才,便索性把他提升到总经理的岗位上了。

“长江”最初的风波

经过这短短一役,李嘉诚开始估量自己的实力,他相信若自立门户,成绩可能更好。

1950年,22岁的李嘉诚终于辞去总经理一职,尝试创业。

当时,李嘉诚的资金十分有限,两年多来的积蓄仅有7000港元,实不足以设厂。

他向叔父李奕及堂弟李澍霖借了四万多元,再加上自己的积蓄,总共五万余港元资本,在港岛的皇后大道西,开设了一家生产塑胶玩具及家庭用品的工厂,并取荀子《劝学篇》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意,将厂名定为“长江”。

起初,李嘉诚只知不停地接订单及出货,忽略了质量控制,致使产品愈来愈粗劣。

结果不是延误了交货时间,就是引起退货并要赔偿,工厂收入顿时急跌。

加上原料商纷纷上门要求结账还钱,银行又不断催还贷款,“长江”被逼到破产的边缘。

这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