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真题检验2.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真题检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真题检验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真题检验2
真题检验
(2)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
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之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科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
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
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2.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学#科网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
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
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
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
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
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
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
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
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
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
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
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
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
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
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
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
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
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
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
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
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
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
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
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
电影已经开映。
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
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
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
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
大家开了家庭会议。
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
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
事情便这样解决了。
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
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
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
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
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
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
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
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
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
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
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
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
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
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
”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
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
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
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
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
只好走吧。
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
“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
”三舅妈想了想:
“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
”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
”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
“在郡何以为理?
”宠顿首谢曰:
“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答案:
1.A;2.D;3.B
解析:
1.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B项,因果失当,根据原文第4段可知,“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是因为“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C项,混淆是非,“隐私权”是早已存在的概念,并不是为了对抗大数据才提出的;由原文第1段最后一句可知,“被遗忘权”的提出也不是为了对抗大数据。
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4段可知,“成为数据控制者并建构他人的数字化记忆”正是数字化记忆霸权的表现,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应适度、合理地遗忘。
2.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D项,“对我们的认同问题做出了全新论证”错误,原文最后一段重点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对人的主体身份认同的冲击,选项中的“认同问题”扩大了范围。
3.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B项,以偏概全,“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扩大了范围,原文第3段中有限定词“在某种程度上”。
2答案:
1.B;2.C;3.相关方:
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
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
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
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
1.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
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
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
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
B项曲解文意。
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
D项张冠李戴。
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
高校、企业、政府。
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
3答案:
1.C;2.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将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
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
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困步自封的心态;
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3.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
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
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愈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
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谈谐意味
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
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1.小说类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能力,做小说阅读题时,应在读文章时就有意识的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备考时,应鼓励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作用、主题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
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C项,结尾虽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的评价。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
题干“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有很强的指导性,由此可知应该按照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概括分析。
分别为:
没看电影之前,刚刚听说了有声电影之后要去看,到了电影院之后,看完电影之后。
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概括人物不同的心理。
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先引原文,然后分析手法及效果。
原文中涉及的手法很多,引用经典语句、排比描写人物情态、夸张、口语化、反语等,都可以让语言诙谐幽默。
在指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幽默的效果即可。
4答案:
1.B;2.D;3.D;4.①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
1.文言文阅读文一般选择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解并翻译文句这四方面设题。
这类阅读题,必须要先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再讲究做题的技巧和遵循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C、D。
根据对仗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故选B。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D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
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
采分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