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178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

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

2.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物质质量B.

用胶头滴管取液体

C.

取液体药品D.

用试管夹加热

4.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A.取用药品时,没毒的药品可直接用手抓取

B.加热操作时,要凑近加热仪器直接观察

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5.下列物质性质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

A.汽油易挥发,金刚石很坚硬

B.氢气的密度小,钢铁易生锈

C.水通电能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

D.酒精能燃烧,氢气难溶于水

6.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

以下用砝码

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5gB.

C.

D.

7.宏观和微观相互关系是化学独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8.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9.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铜cuOB.氯化镁MgCl

C.二氧化硫O2SD.四氧化三铁Fe3O4

10.科学家用Xe(氙气)首次合成了XePtF6,在XePtF6中Xe、F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显+1、﹣1价,则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4C.+5D.+7

11.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低

12.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D.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1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平放且俯视读数。

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大于15mLB.等于15mLC.小于15mLD.无法确定

14.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5.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16.科学家用锶原子研制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

如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r为金属元素

B.乙图中X=2

C.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1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

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Fe:

表示2个铁原子

C.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S2﹣:

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19.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

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3%B.46%C.50%D.78%

20.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下列关于N(NO2)3说法正确的是(  )

A.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B.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

3

C.N(NO2)3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二、填空题

21.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四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3)2个氯离子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

2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a、LiBO、SCF、Cl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Ne和H2OBCO和N2CSO2和CO2DPO43﹣和SO42﹣。

23.如图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请结合现象分析原子内部结构。

(1)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说明_____;

(2)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

(4)上述现象说明:

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_____。

三、实验题

24.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程中发现该操作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3)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是:

碳酸氢钙加热碳酸钙

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

碳酸氢钙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该反应的过程可用如图3所示图示描述。

上述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5.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推求出水分子中_____和_____的个数比为2:

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

(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如下:

气体

氢气

氧气

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

1.63×10﹣3g

4.34×10﹣3g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_____;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_____2:

1(填“大于”或“小于”)。

四、计算题

26.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请完成下列计算: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100千克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

(5)某硝酸铵样品中含氮量为28%.该样品中硝酸铵的含量是多少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小静同学的过程是设计实验来验证该金属是铁还是铝,故该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

2.C

【详解】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C

【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详解】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A不正确;

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故B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C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时要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时地移动试管,试管夹要夹在试管口中上部,加热时试管口切勿对着人。

4.C

【解析】

【分析】

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详解】

A、在使用药品时为保证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用手抓取,故A不正确;

B、加热操作中,不要凑近被加热仪器直视观察,不要将试管口朝向自己或他人,故B不正确;

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C正确。

D、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不能倒入下水道,故D不正确。

故选C。

5.D

【分析】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汽油易挥发,金刚石很坚硬,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氢气的密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钢铁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

C、水通电能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都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酒精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氢气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理性质:

密度、颜色、状态、气味、延展性、溶解性、导电性,化学性质:

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

6.B

【详解】

由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可知砝码质量为15g,游码质量为0.5g,再由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

15g=食盐+0.5g,推出食盐质量=15g﹣0.5g=14.5g。

故选:

B。

【点睛】

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按照“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列出等式进行计算。

7.B

【解析】

【分析】

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详解】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训练有素的缉毒犬闻到毒品的气味,故A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大小没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故B不正确,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

D、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8.A

【分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详解】

A、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例如有的氢原子核内就没有中子,故A不正确;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

C、原子中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故C正确;

D、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9.D

【分析】

金属元素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后面字母小写,化合物中,显正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前面,显负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

【详解】

A、铜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应大写,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故A不正确;

B、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所以氯化镁的化学式为MgCl2,故B不正确;

C、一般在化合物中,显正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前面,显负价的元素符号写在后面,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故C不正确;

D、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化学式的写法可知,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式书写原则,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10.C

【分析】

化合物的整体化合价为0。

【详解】

在XePtF6中,(+1)+x+(﹣1)*6=0,可知x=+5,故选C

11.B

【详解】

A、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离核越远,电子具有的能量越高,最外层电子比第二层电子的能量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

A、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C、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

量筒读数,视线和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

【详解】

俯视读数偏大,所以该量筒内的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20mL;而仰视读数偏小,所以倒出部分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体积数应该是大于5mL;故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15mL;故选C。

【点睛】

俯视读数偏大,而仰视读数偏小。

14.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

故选D。

15.D

【解析】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滴溅,故正确;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防止浑浊的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故正确;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正确;

D、若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弄破滤纸,就会使过滤失败,故错误。

点睛:

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16.C

【解析】

【详解】

A、Sr是锶元素的元素符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38=2+8+18+8+x,x=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锶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锶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17.B

【解析】

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Fe中的“2”表示铁原子的个数为2,正确;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可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错误;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错误。

故选B。

18.A

【详解】

A、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正确;

B、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误;

D、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

19.B

【解析】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 两种物质组成,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Na2S质量分数是1-22%=78%,Na2S中钠元素和硫元素质量比是46∶32=23∶16,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

×100%=46%。

故选B。

20.A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该原子的原子个数,然后再把各组成元素求和。

元素质量之比等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详解】

A、N(NO2)3的相相对分子质量=14×4+16×6=152,故A正确;

B、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

(16×2×3)=7:

12,故B不正确;

C、N(NO2)3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6个O原子,故C不正确;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21.4P2O5H2O2Cl﹣Al2O3

【解析】

【分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详解】

(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

4P2O5。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其分子符号为:

H2O。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氯离子可表示为:

2Cl﹣。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

【点睛】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22.ABC最外层电子数由1到8依次递增Mg3N2S2﹣BD

【分析】

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一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化学性质相似。

【详解】

(1)A.Na、Li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O、S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F、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Cl、Ar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ABC。

(2)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由1到8依次递增,故填:

最外层电子数由1到8依次递增。

(3)7号元素是氮元素,12号元素是镁元素,在化合物中,镁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3价,所以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4)当x﹣y=8时,说明带有的是2个单位的负电荷,该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故是硫离子,故填:

S2﹣。

(5)A.Ne和H2O原子数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

B.CO和N2的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C.SO2和CO2的电子数分别是32和22,不属于等电子体;

D.PO43﹣和SO42﹣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故选BD。

【点睛】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23.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C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

【解析】

【分析】

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详解】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没有碰到质量大的物质,即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性相斥,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由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C模型最相符。

(4)上述现象说明:

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