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全册教学设计.docx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全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全册教学设计.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
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帮助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
材料一: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
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
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生自P3第一段,让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
历史
时期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
人口数量情况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引入P3活动题)让生列式计算: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8万(人)
2438万×17%=4144(人)
教师提问:
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
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
(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自哪些大洲?
(亚非拉)
(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
(发展中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增长较缓慢)
展示《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表。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亿)
非洲
38
14
24
784
拉丁美洲
24
06
18
519
亚洲
22
08
14
3683
发展中国家
25
09
16
4807
大洋洲
18
07
11
033
北美
14
09
05
310
欧洲
10
11
-01
729
发达国家
11
10
01
1198
全世界
22
09
13
605
过渡:
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
(会),是什么问题呢?
(生回答),那么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
(让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教师补充材料二、三
材料二现金津贴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
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移民。
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提问:
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鼓励生育,引进外移民)
提问:
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移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让生阅读课本P5阅读,明确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左右着当今以及未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到推迟了4年。
成绩巨大,但依然任重道远。
)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世界人口的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指出: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生阅读课本P6图1.6。
教师引导生分析)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让生结合课本P7的表1.2,思考,填写下表。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提问: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
形成原因是什么?
板书:
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原始型
高
高
低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
高
低
高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
低
低
低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提问:
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
为什么?
教师讲解: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
(死亡率)
设问:
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
(不同)
板书:
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让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
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
完成下表。
)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提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
为什么?
(生回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通过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教后记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教难点:
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伊拉克战争带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师:
上节课我们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
板书: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问:
什么是人口迁移?
生:
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区分概念: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师:
对。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板书:
2国际人口迁移
(引导生阅读课文填下表)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迁移原因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迁移路线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南欧->西欧
影响
促进新大陆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过渡:
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的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板书:
3国内人口迁移
生:
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问:
那么我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国内人口迁移又有什么特点?
(活动探究)
生阅读教材图18思考:
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并归纳填写下表)
阶段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特点
人口频繁地迁移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迁移方向
秦汉开始:
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
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时人口继续南迁。
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西藏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原因
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受国家政策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而这种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那么人口什么要迁移呢?
人口迁移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师:
请看下面的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
而水、热条件比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
2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3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
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的开发。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生:
以上资料说明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师:
对,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
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希望从自然恶劣或自然资贫乏的地区迁到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丰富的地区。
其次,自然灾害也会成为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自然环境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等要素它们是怎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呢?
(生讨论,师总结)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
人类生活、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着人类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3)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是人口最稠密地区。
至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土壤肥力的衰竭而迁移。
(4)矿产资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矿产资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的开发,一些本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为人口的聚居地,如攀枝花、大庆。
师:
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迁移的重要原因。
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
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流入。
(生回答,师总结)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着人们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地,人口的迁移量取决于迁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地人口相对过剩的状况。
师:
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I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这又说明
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师总结)
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说明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越大。
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
师:
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
生:
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师:
对,几百年,人类越越大跨度、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
问:
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有着怎样的影响?
(生回答,师总结)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师:
家庭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课堂小结:
由此我们知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们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后记: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使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后容量如何估计
3.结合我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环境优势,进一步人士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三、教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过程:
导入新课:
近几千年,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100亿以上。
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
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
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板书: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人口数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及其他资、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指导生看书,总结归纳):
资越多,人口容量越大;技术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少。
过渡:
何如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本部分采取由生自——生讨论——生阐述——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乐观者认为未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介于悲观者与乐观者之间,许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
过渡:
据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板书: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师:
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板书: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
本部分采取教师提出问题——生讨论——阅读教材——生进一步探讨——生代表发言——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请同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
(2)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
教师总结: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量很大,索取资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
(2)一方面就整个世界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另一方面就各国、各地区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容量。
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
教后记: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生明确“农民工”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2.理解农民从农村大量转移出去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出外打工对农民自己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前列出材料收集的提纲给各个小组,小组根据提纲要求开展收集资料活动,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共同讨论、分析、归纳、探寻农民工问题解决之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锻炼生的资料收集、逻辑推理演绎、组织协调能力
2.培养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意识。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以致用的自觉习品质
二、教重点:
通过对问题研究的讨论,让生对农民工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