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春新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春新教材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1.练习给文章添加标点符号。
感悟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2.继续学习写好钢笔字。
3.积累四字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点
1.练习给文章添加标点符号。
感悟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2.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文章添加标点符号。
感悟使用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
2.继续学习写好钢笔字。
3.积累四字词语。
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和用
练习给文章加标点符号
1.投影出示小故事。
2.请学生说出:
自己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
我发现在这篇短文中没有标点符号。
追问:
朗读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读起来很不顺畅。
)
3.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4.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儿歌,回顾逗号,句号,冒号,引号的用法。
5.师生小结加标点的方法:
先给文章断句,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停顿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6.学生按照方法逐段给短文加上标点。
7.核对标准答案,说出你的体会。
学生甲:
第1自然段,我尤其注意了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学生乙:
第2自然段中,我注意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
8.再读短文,说出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
这篇短文讲述的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故事。
为了一个标点符号,他反复地考虑,甚至耽误了会见客人。
学生乙:
从这篇短文中,我感受到一个伟大的作家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
这使我受益匪浅。
9.引导学生查找王尔德的资料。
从他所取得的成就中,体会他的严谨。
二、写字有方
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
1.老师在田字格里板书“炎、哥、串、出”四个字。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
这四个字都很难写漂亮。
学生乙:
这四个字上下都是一样的字。
3.怎样才能把上下一样的汉字写漂亮呢?
(学生自由体会。
)
学生甲:
我认为应该写得上小下大。
4.学生自己练习,体会感悟。
5.反馈评改。
三、读读背背
1.出示四字词语。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3.检查成语的读音。
4.集体交流,弄懂成语的含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或查词典谈自己的理解。
)
学海无涯:
学海:
知识。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书山有路:
“书山”指知识的海洋,“有路”指有途径。
“书山有路”指知识的海洋中有途径。
"。
九牛一毛:
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
比喻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
大海中的一粒小米。
比喻非常渺小。
孜孜以求:
孜孜:
勤勉的样子。
不知疲倦地探求。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百尺竿头: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更进一步:
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5.练习背诵。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集体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海()涯书()有()()牛()毛
()海()粟孜孜()()()力()赴
百()竿()()进()步
二、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漫步校园湿润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到我脸上钻进我的鼻孔道旁的小草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摇摇欲坠清风徐来花香袭人火红的美人蕉吐香的紫罗兰洒金的绣球菊……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三、用“静”字组成三个不同的词填空,使句子通顺连贯。
(1)早晨,同学们纷纷来到学校,()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
(2)在()的山谷里,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3)只有遇事(),才能做到急中生智。
参考答案:
一、学海无涯书山有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孜孜以求全力以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
,。
,、、,。
三、
(1)平静)
(2)寂静
(3)冷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课前准备:
1.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一、情境启发、反思导入。
1.出示几个常见的情景,帮助学生反思日常行为:
同学们,在你身上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
(1)体育活动课上,我想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可是我的朋友们却都不同意,我一气之下就去找别人玩了。
(2)听说动物园里有熊猫“到访”,可妈妈工作太忙,总是没空,我想让阿姨带我一起去,可有点不好意思开口。
(3)今天有写字课,毛笔忘带了,怎么办?
想和同桌合用,可生怕同桌不答应。
(4)老师让我坐在最后一排,还叮嘱我要帮助旁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是我视力不太好,坐在后面看黑板上的字不是很清楚,这样写作也不太方便,我不敢说,还是让妈妈来跟老师商量吧!
(5)明天队活动上表演节目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我们组该演什么,怎么办呢?
学生积极交流,回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类似情景,体验不会与人商量所带来的困难。
二、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1.角色反串、提出方法:
如果每次我们都是这样说错了或不敢说,那么既不能解决问题,也容易和别人造成误解,怎样说才能把事情圆满解决呢?
对了,有一位小朋友叫大胆,他想来试试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你们欢迎吗?
(老师佯装学生,反串“大胆”这个角色,并且与学生随机表演。
)
师:
(1)喂,我们来玩“警察抓小偷”吧,你们想的游戏都是没用的人玩的,我们不要玩!
(2)嗨,我毛笔忘带了,你反正写得快,到时候不如你赶快写完了给我写吧。
……哼,我就知道你是个小气鬼!
你到底同意不同意呀!
(3)老师……老师……就是我那个座位……我不想坐了……
问:
大胆费了这么大的劲和你们商量,你们为什么不同意呀?
提出方法:
商量必须有礼貌。
商量必须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必须说清楚理由。
说话的时候不能吞吞吐吐,要明白流畅。
2.再设情境、实践练习。
(1)大胆商量失败了,那么你们遇到情况会用正确的方法与人商量吗?
请看这四幅图。
(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提出三种需要商量的情境。
即庆祝六一儿童节;请求妈妈买滑板车;选择兴趣小组。
)
(2)在这三种情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学生交流)
现在就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根据我们提出的商量的方法来和同学一起来演一演,想想我们该说什么,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说话时神态如何,有哪些动作?
(学生自由准备,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对演。
老师选择其中一幅画绘声绘色地描述相关情景:
“宁宁很想买滑板车,可妈妈就是不答应。
这几天他做梦都梦见滑板车。
于是他鼓起勇气对妈妈说——”(随机引导学生进入表演)
在表演中,老师扮演的妈妈提出几种反对意见:
会影响学习;太危险等。
让学生自由发挥说服“妈妈”,指导学生说话清楚有礼貌即可。
(4)学生合作表演,自由选择任何一幅图上的情境。
并相机引导学生评价,指导。
三、回到现实、扩展练习。
1.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解决了吗?
回到开始提出的几个生活小片断,学生交流
如何“商量”。
2.比赛:
“好好先生”,要求学生用简洁清楚的话来商量相关的问题,看看谁说的话最受人欢迎,商量结果最有效。
3.小结:
你们看,小小的一句话就能帮我们解决好多困难,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可要多注意说话的方法呀,总之待人有礼、说话清楚是最重要的。
不过,要知道如果商量的结果是没有成功,我们也要对人有礼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期末专题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毛毛细雨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文中“赶集”的意思是()
A人们到集市上买买东西。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2.词语美容师。
()的嫩叶()的花()的春天
3.文中画“——”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做人来写,写出了___________的景象。
4.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从赶来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泊:
东吴:
万里船:
_________
3.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
A.春天。
B.夏天。
(二)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怜:
幽草:
春潮: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袋麦子》片段,回答问题。
最后,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猴家。
谈起去年那袋麦子,小猴拉着老人的手,神秘地说:
“请跟我来。
”
土地爷爷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呀,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吧!
”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
“你真聪明!
真能干!
”
1.“神秘”是什么意思?
从小猴神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地爷爷为什么夸小猴聪明、能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土地爷爷也给了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
简要说明你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小伞兵”和“小刺猬”》片段,回答问题。
小伞兵有个好朋友,就是隔壁苍耳妈妈的孩子——小苍耳。
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
小伞兵亲热地叫他们“小刺猬”。
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头上的白绒毛被风吹得飘呀飘的,白绒球一下子散开了,一个个小伞兵就像真的伞兵那样,在空中涨着降落伞飞翔。
他们快乐地喊道:
“小刺猬,瞧,风伯伯带我们旅行了!
再见,再见!
”
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羡慕呀!
他们也想旅行,可是他们没有小伞,没法跟着风伯伯走。
一天,一只小鹿从苍耳妈妈身边擦过,一下子,许多小刺猬被挂在小鹿的毛上。
就这样小刺猬也快快乐乐地跟着小鹿旅行了。
1.照样子写一写。
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____快快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伞兵”指的是_____________,“小刺猬”指的是_____________。
3.“小伞兵”的外形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来说一说“小伞兵”和“小刺猬”分别是怎样旅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魅力:
(2)循规蹈矩:
2.人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剪枝的学问》片段,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
还真有道理呢!
1.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黄山奇松》片段,回答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姿态()()饱经()()郁郁()()()()不舍
2.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长城和运河》片段,回答问题。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词语的意思。
(1)连绵起伏:
(2)曲折蜿蜒:
3.巨龙指的是谁?
为什么会有起伏?
为什么会曲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
可不可以改为“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超级球迷”邓小平》片段,回答问题。
小平爷爷青年时代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
一次,巴黎举办一场(chángchǎng)国际足球赛,他很想去看,可是没钱买票,怎么办呢?
就在他沮丧的时候,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对了,把衣服当(dāng
dàng)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他如愿以偿,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
几十年后,小平爷爷还清楚地记得,对阵的双方是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
新中国成立后,小平爷爷是北京农坛体育场的常客。
据国家足球队一位前锋回忆:
某个星期天,忽然听到外边嚷嚷“邓小平来了”,他心里想,今天农坛体育场没有比赛呀!
出去一看,邓小平正坐着马扎(zázhá),在球场边看小朋友踢球呢。
1.给加点的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打上“√”。
2.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对了,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
3.选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请概括一下写出来。
(1)
(2)
4.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爷爷是,你身边有没有人会对什么入迷?
想一想哪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
十、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片段,回答问题。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
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
持。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不变。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是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词语写句子。
(1)
(2)
2..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3.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可以去掉吗?
4.下面说法正确的打上“√”。
(1)文章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
()
(2)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
(3)文章告诉我们樟树不招虫子。
()
十一、阅读《恐龙》片段,回答问题。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1.小小解词员。
千奇百怪:
庞然大物: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恐龙种类
特点
3.为什么“三角龙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十二、阅读《石头书》片段,回答问题。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
磊磊问:
“这书上有画吗?
”
叔叔说:
“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
1.“这书”指的是。
2.石头书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