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艺术试题bbenz.docx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bbenz.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管理艺术试题bbenz.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bbenz
课堂管理艺术试题b(benz)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
单 位:
专业:
考试科目:
《课堂管理艺术》
考试分数:
2012年6月28日
课堂管理艺术试卷二(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
1.课堂管理行为;
答:
课堂管理行为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课堂心理气氛;
答: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3.课堂纪律;
答:
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行为,不干扰教师上课,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就个体而言,课堂纪律是学生行为所施加的外部准则与控制。
当他们逐渐被学生接受或内化时,就可以称之违纪律,学生能自觉地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4.教学机智
答: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
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
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
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二、简答(共40分,每题10分)
1.课堂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答:
(1)多维性。
课堂的事情包括人、任务和时间;一种行为产生多种结果。
(领导者、管理者、信息传播者)
(2)同时性。
课堂上是多种事件同时发生。
(3)即时性。
对发生的事情马上作出判断和反映。
(4)不可预测性。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多。
(5)公开性。
教师的言语行为处于学生的注目中。
(6)历史性。
课堂受传统、背景的影响,师生相处一段时间后会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并对以后的课堂管理发生影响。
(这种文化缓慢形成,缓慢改变)(7)课堂的交流具有双向性与同质性,比如一方的正情感会使另一方也产生正情感,负情感亦然。
传统课堂是一种独白,教师把责任和义务告诉自己,然后进行自我批判,新课堂寻求对话,在学生的回应中评价自己,审视自己。
2.课堂教学机智的类型。
答:
教学机智就是一个教师随机应变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
包括:
(1)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机智;
(2)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3)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尤其是当学生问自己问题,自己当堂无法解答的时候的机智;(4)处理恶作剧的机智。
3.举例说明教师课堂管理中的不当行为。
答:
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意在维持课堂秩序却引发教育秩序混乱的行为,其行为特征表现为或者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者违反学校对教师的制度要求,或者违反日常的教育惯例等。
从其结果上,则表现为侵害学生的法定权利,或者导致学生的身心伤害,或者背离教育的基本宗旨等。
教师课堂管理的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样态:
1.时间战看守2.恶语中伤3.体罚、变相体罚4.惩罚自尊心5.罚款6.利用座位
[案例]:
一名就读于苏州某小学的王同学,因为在音乐课时自言自语,被音乐老师用封箱胶带施以“封嘴”半节课的惩罚。
王同学的3位同班同学介绍说,12月19日下午,他们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当时音乐老师丁某正在弹钢琴,而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
这位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
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在讲话,就用胶带把嘴巴封起来。
但9岁的王同学并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丁老师发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的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他的嘴巴上,在场的所有的同学一下子哄堂大笑。
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
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大半节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课堂问题行为处理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
1.不能伤害每一个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所有做法必须顾及学生的自尊及人格;2.必须顾及整个班级团体的利益。
王老师的做法没有顾及王同学的自尊及人格,没有顾及整个班级团体的利益,不是真心喜爱学生,属于惩罚问题行为,当时应激励王同学和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避免强化问题行为,寻找王同学说话的原因。
4.简要回答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他使学生了解各种场合受赞同或默许的行为准则。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在对持续的社会要求与期望做出反映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性、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使学生把外部的行为准则与自己的自觉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产生情绪安全感,避免对自己行为的迷惑和担心,降低过度焦虑。
(5)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教学时间可以分四种层次,分配时间,法定的时间,是课程计划决定的;教学时间,是完成常规管理如考勤、处理不良行为之后所剩的用于教学的时间;投入的时间,是专注于功课的时间,它是学生实际上积极投入学习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学业学习时间,学生以高度的成功率完成学业功课所花的时间。
因此投入的时间必然与学业学习时间成正相关。
课堂纪律争取投入的时间。
三、简述(共21分,每题7分)
1.课堂交往的问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答:
(一)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严重性得依次递减,有以下五种类型
(1)攻击他人——对老师和同学进行身体上或语言上的攻击。
(2)品德不良——如欺骗、说谎、偷窃等。
(3)反抗权威——学生(带有恨意地)拒绝做老师交待的事。
(4)课堂干扰——大声说话、大声叫喊、在教室走动、扮鬼脸、乱丢东西。
(5)游手好闲——不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二)按照程度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不适当行为:
主要是与课堂中“应该如此”的理念不一致,它会引起成员的不满,但是并不影响或危害其他人。
比如心不在焉,小动作、聊天等。
最好以忽视或暗示的方法解决这类行为,回应这样的问题只会浪费时间或破坏气氛等。
(2)异常行为:
是由于个体自身的某些特定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心理因素的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自己心理的不正常而危害他人。
比如,同座或前后相临的同学发生纠纷、互相干扰。
(3)反教育行为:
直接违反教育目标和行为规范,或直接破坏教育教学秩序。
比如,不遵守作息制度、随意离开课堂,不服从教师,坐立不安,吵吵嚷嚷,乱抛物品,恶作剧等。
(4)暴力行为:
这里主要是指直接危害他人的行为,如打架、大欺小等。
(三)按照行为的类型:
(1)人格型:
表现为退缩行为,如忧心忡忡、缺乏信心、兴趣、心神不安、做白日梦;
(2)行为型:
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对抗性的特征,大声喊叫、随意走动;(3)情绪型:
由于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多变导致的问题,如过分依赖他人,心事重重。
2.简述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
答:
(1)教学设计的质量。
如果教师事先没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目标设计不当,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或过低过松,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课堂努力程度,并可能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学校领导的类型。
如果学校领导施行一种专制型管理,与教师很少接触,行使职权时多采用权威式命令,缺乏人情味,那么教师往往对领导产生一种依赖性,缺少主见。
而民主管理型的领导尊重教师的意见,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均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教师一般态度积极,自觉主动,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
放任型领导对学校事务的管理不主动,对教师也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教师受其管理方式的影响,一般工作态度也是消极应付,工作绩效不显著。
(3)教师的个人风格。
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影响。
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尊重学生、意志顽强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并获得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而教学不认真、举止粗野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反感、对抗,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合作态度。
(4)班级规模。
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人数越多,课堂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
班集体的大小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班集体越大,内部越容易产生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5)定型的期望。
所谓定型的期望,一般指人们对某种社会角色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举止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样的定型期望必然会影响课堂管理的效果。
(6)班集体的性质。
班集体本身是影响课堂管理的又一重要因素,班集体的性质、特点、风气等直接制约着教师的管理行为。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班风、行为规范和管理模式,教师必须对这些班级特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管理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的班级实施不同的管理。
3.课堂纪律、秩序与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答:
从组织行为学来看,纪律是一种强化组织标准的管理行为。
有预防性和改正性两种特征。
预防性纪律是用来鼓励群体成员接受标准好章程,以防发生违纪行为而采取的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鼓励成员自觉遵守。
改正性纪律是因违反规章而采取的纪律措施,旨在劝诫违章使之不再重犯。
秩序是指通过班级成员互动过程的不平等性,以及互动行为上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
秩序与纪律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等同与纪律。
秩序是在班级成员长期的社会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学生进入课堂和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应遵守的一种规范,良好的课堂规范被认为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所谓规范是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一种要求,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适当、积极地处理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因素为前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一套有系统的规则。
规则一般包括课堂规约和活动程序,是规范学生行为的一般性期望或标准。
功能在于规范课堂行为,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
儿童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需要指导和监督的,但如果他们无时无刻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无法学会自律和自我指导的,所以人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认为儿童通过强迫监督的制度可以学会自律,并且一直也是这样实践着。
(不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手段)
四、案例分析(共27分,其中第一题12分,第二题15分)
1.男孩,初三,知道学习,有点考试忧虑症,还没到考试就担心自己考不好,还总说自己肯定考不好了,作为老师的你,应该怎么办?
至少列出两种问题解决办法。
答:
初三男孩的考试忧虑症也可以称为考试焦虑症,其形成原因有:
面对考试很重要,自信心不足;他人或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
学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克服考试焦虑:
一是要有充分的复习准备:
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要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
二是要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三是学会放松。
放松有许多方法,我们介绍几种放松的方法:
(1)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2)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3)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
脚、双腿、背部、颈、手心二是想象放松,可以放轻音乐,自己想象在轻柔的海滩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赤脚走在海滩上,海风轻轻吹拂,听海浪拍打海岸,将头脑倒空,达到放松的目的。
2.英语课时,一个男生自己桌上放着透明胶不用,却拿着同桌的透明胶“尽情”地粘《新苗报》上的内容。
他的同桌要用透明胶,让他还,他不肯。
于是我拿过他手里的透明胶,还给它的主人,并告诉他:
“自己有,就没必要向人家借。
人家要用时,应该先还给人家。
”他眼睛盯着我。
打开抽屉,拿出一个一元钱硬币,“丢”给他的同桌,又夺回那透明胶,接着干。
我再次夺回他手中的透明胶,并将那一元钱还给他,且告诉他:
“别以为你想要的用金钱都可以买到。
要经过人家同意才可以,不能这么霸道!
”他理好书包,起身走出教室。
十分钟后,他又回到了教室,回到了自己的座位,放下书包,再次起身走出教室,走向厕所。
等到下课铃声响,他回来了。
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他公然将英语书和活动手册以及一切有关英语的本子一张张撕掉!
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的行为为什么会发生?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打算怎么处理该事件?
请用你所学过的课堂管理理论加以说明。
答:
根据其严重性,这属于课堂干扰;按照程度的差异,这属于不适当行为;按照行为的类型,这属于行为型;按照问题行为的“所有者”即问题行为相对于谁,这属于相对于教师的问题行为;等等。
该生在课堂上占用同学的东西,干扰了其他学生正常上课,教师的处理也不当也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这样处理:
我会分析这位学生为什么会自己的透明胶不用,偏偏用别人的?
至少有两种可能。
一是同桌的透明胶确实有更好的功能,比自己的强;二是成心欺负别人,或者成心气老师。
无论哪一种情况,我都不要轻易出手主持正义。
首先要问一问那位学生“为什么非用他的?
”如果他说“我就不愿用自己的,我偏用别人的!
”我会先尽量冷处理,让他课后来办公室,就继续讲课。
课后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个学生认识到他自己的错误。
如果他说:
“他的透明胶好用。
”我就说:
“那你就用吧。
”然后对同桌说:
“我先从别人那里给你借用一卷,行吗?
”
总而言之,遇到这种学生,首先教师应该不动声色的正常进行教学活动,如果该生没有出格的行为,那么在上课结束后,教师私下与其交流,指出作为老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不是压服学生、让学生怕你,通过这样的交流来转化该生对老师的错误观点。
如果该生在课堂上进一步出现捣乱、不守纪律等现象,教师就要通过语言阻止、谴责。
如果不能奏效,甚至可以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例如罚站等。
但是在进行处罚的时候要声明处罚的原因是因为课堂上的违规行为,而非其“等待的处罚”。
同时在课后要与其充分交流,对其进行教育、转化。
这个处理方法体现了斯莱文提出的四步反应计划。
课堂管理的四步反应计划以最小干预原理为理论基础。
斯莱文认为,当正常课堂行为受到干扰时,应该采用能够发生作用的干预方式中最简单的、干扰性最小的一种来纠正违规行为。
如果干扰性最小的干预没有发生作用,教室可以升级到干扰性更强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采取有效的行为处理问题行为,同时要避免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干预的结果应该是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继续下去,而问题行为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