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10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7 大小:3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7页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7页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7页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7页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1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总体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

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编制单位:

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

022008

项目负责人:

李保民院长

设计人员:

李保民高级规划师

徐从广城市规划师

李家宁城市规划师

孙承君城市规划师

马明城市规划师

肖铁桥城市规划师

汤利华高级工程师(水暖)

王晏平高级工程师(电气)

凌琪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

洪波助理规划师

何成助理规划师

程凡实习生

韦一实习生

石蕾实习生

汪波实习生

协编单位:

广德县人民政府

广德县建设委员会

协编人员:

袁顺刚建委主任

李道峰建委副主任

胡义炯建委规划科长

何旭明建委工程师

李茂江建委工程师

刘健建委工程师

 

附件一:

说明书

第一章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地理位置

广德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

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城市、朗溪县,北接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

地跨东经119度2分~119度40分,北纬30度37分~31度12分,县城位于广德县域几何中心,坐落在无量溪河、粮长河二河交汇处。

县城距宣州71公里,杭州181公里,上海242公里,黄山风景区244公里。

西北经芜湖至省会合肥市273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广德县属黄山余脉和天目山余脉所环抱的丘陵地区,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带,地貌格局比较复杂。

南北高,东西低,中部为坳陷盆地,地形起伏较大。

海拔一般在20~80米,以海拔14米的狮子口河底最低。

盆地四周依次为阶地、丘陵、低山所环绕,南部、东南部是高丘和500~800米的低山,最高处为海拔846米的马鞍山,北部多是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确定,广德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气候条件

广德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

累年各月平均气温最高为7月,月平均气温28.5℃;最低为1月,月平均气温2.4℃。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41.4mm,各乡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100-1500mm之间,降水趋势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历年雨日平均每年149天,雨日数分布与降水分布相同。

雨日月际分布以3、4、5月最多,为15天;12月最少,仅8天。

县域以东到东南风为主,其次是西到西北风,年平均风速每秒3.3米。

3、气温、风

气温

据1959~1985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县累年年平均气温15.4℃,气温年际变化稳定。

南部和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5℃。

极端最高气温40.4℃(1978年7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14.6℃(1969年2月6日)。

历年(1959~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至38℃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有7年是-10℃至-13℃,一般年份在-9℃左右。

地面温度

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夏高冬低。

1961年7月23日,地面温度出现极端最高值为67.1℃;1977年1月31日,地区温度出现极端最低值为-21.6℃。

累年平均地温比累年平均气温高2℃以上,累年各月平均地温从12月至次年2月均低于8℃,其余各月均高于9℃,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年平均风速每秒3.3米,以东到东南风为主,其次是西到西北风。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根据土地详查及变动调查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214557.5公顷。

耕地面积4159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4%。

其中水田33202.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9.8%,旱地6803.5公顷,占16.4%,菜地1585.8公顷,占3.8%。

耕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浅丘盆谷地及山间盆谷地内。

园地面积68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以果园、桑园、茶园为主,盛产板栗、名茶。

水面面积1105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

其中可养水面3273.3公顷,已养水面3000公顷。

2、水资源

广德县的河流大多为出境河流,主要有桐汭河和无量溪河两大河流,两河至朗溪县合溪口汇合后为郎川河,注入南漪湖。

桐汭河在县境内长73.5公里,主要支流10条,全流域面积897.3平方公里;无量溪河县境内长63.7公里,主要支流16条,流域面积1079.9平方公里。

广德县属山区县,地势较高,流水易泄。

湖泊稀少,蓄水量也很小,仅分布小型湖泊和塘洼地。

境内河流主要有:

无量溪、桐汭河、花鼓河、粮长河等。

3、矿产资源

广德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发现矿种30余种,其中黄砂、煤炭、萤石、大理石等储量和产量在本省都占有一定位置。

其它矿产有黄砂、瓷土、硅灰石、石灰石、花岗岩等。

4、旅游资源

1)自然景源有:

横山、灵山、太极洞、桃姑迷宫、甘溪沟、卢湖、响水滩瀑布、笄山竹海等。

2)人文景源

卢湖水库大坝及其它水利设施、卢湖景区内无名园、天寿寺塔、祠山庙宇、鼓角楼、万孺人墓、桥头村戏楼、岳飞广德抗金遗址、太平天国古战场、祠山文化、祠山庙会、太极文化、甘溪沟长寿谷、竹编工艺、板栗、竹笋等土特产、广德名菜等。

(四)历史沿革

广德,东周时称桐汭,先后属吴、越、楚、秦,秦属障郡,为全国三十六郡之第七郡,西汉置故障县,先后属荆、吴、江都王国,东汉建安二年,孙吴分故障置广德县属丹阳郡。

晋时,广德县属扬州宣城郡;齐时,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太平元年改属广梁郡;陈时,广德县属南豫州,陈留郡,开皇九年,并广德故障、安吉、原乡四县入绥安县,仁寿三年属湖州,大业二年属宣城郡,至德二年绥安县更名为广德县属宣州;宋太平天国四年,以县置广德军端拱元年领广德建平县,明太祖丙申年设广德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洪武四年,改广德州领广阳建平县,洪武十三年广阳入州,直隶京师,清仍为广德州,领建平县,辛亥革命后改为广德县。

1949年4月26日解放,成立广德县人民政府,属皖南行政公署宣城专区,1952年改属芜湖专区,1980年2月属宣城地区。

2001年,广德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6个乡镇。

即:

桃州镇、新杭镇、流洞镇、邱村镇、柏垫镇、誓节镇;祠山岗乡、东亭乡、卢村乡、四合乡、凤桥乡、月湾乡、杨滩乡、下寺乡、赵村乡、花鼓乡。

2005年底,广德县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圆满完成,调整后广德为五个镇、四个乡。

分别为:

桃州镇、新杭镇、邱村镇、誓节镇、柏垫镇、卢村乡、东亭乡、杨滩乡、四合乡。

二、城市总体规划历程评述

(一)历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回顾

1、1982年版总体规划

规划简介:

规划期限为近期1989-1995年;远期1989-2010年。

城市性质:

广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开放型城镇。

城市规模为近期人口4.2万人,用地3.7-4平方公里;远期人口6.5万人,用地6.2-6.5平方公里。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城北为主。

用地组织:

工业区分三片布置,大木桥工业区、铁路桥沿线、城西太极大道以北;仓库主要布置在铁路货场一带;居住用地在老城基础上,主要向北发展;文教卫用地在党校以东,结合地形建文化体育中心,桃州中路以东布置医院;商贸服务沿桃州南路、景贤路、横山路分布。

城市道路:

以横山路和桃州路为城市南北主骨架,以站前路、文化路、建设路、景贤路、作为城市东西向的主骨架;对外交通318国道南移,广溧公路东移、近期广宁公路改线,南从清溪窑厂南侧接线,东至广祠公路县协作公司加油库。

实施情况:

城镇建设基本上按规划实施,但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特别是城北火车站地区,原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与一系列经济政策与措施发生了矛盾。

出现了城市向北发展的趋势很弱,工业用地的分布与规划不符等情况。

2、1994年版总体规划

规划简介:

规划期限为近期1994-2000年;远期2001-2010年。

城市性质为:

广德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皖东南边界工贸、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为近期人口10万人,用地10.0平方公里;远期人口18-20万人,用地19.7平方公里。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城北为主。

用地组织:

以太极大道与横山路为城市纵横轴线,构成两条城市轴线;两个城市中心;两片集中工业区;两条绿色走廊。

两个城市中心:

老城区商贸金融服务中心,以太极大道为贯通的新区行政、金融、贸易中心。

两个工业区布置:

大木桥工业区和北门工业区。

两条绿色走廊:

粮长河、无量溪河河滨绿色走廊。

居住用地在老城基础上,主要向北发展;文教卫用地在党校以东,结合地形建文化体育中心,桃州中路以东布置医院;商贸服务沿桃州南路、景贤路、横山路分布;城市道路以横山路和桃州路为城市南北主骨架,以站前路、文化路、建设路、景贤路、作为城市东西向的主骨架;对外交通318国道南移,广溧公路东移、近期广宁公路改线,南从清溪窑厂南侧接线,东至广祠公路县协作公司加油库。

实施情况

城市框架尚无形成,出现了以下问题:

1)城市用地沿主干道发展,但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城市完整格局的形成。

2)城市体育中心南移。

3)原规划西北片工业用地迟迟没有开发。

4)城市没有如原规划中预测的向北发展,相反向南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2000年版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1、规划简介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0-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城市性质为:

皖东南地区重要的二级中心城市和富有山水特色的现代化工贸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为近期人口10.5万人,用地10.3平方公里;远期人口19.6万人,用地19.2平方公里。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城北为主。

用地组织:

二轴三片八组团”的布局结构。

两轴:

南北景观轴线、东西“交通”轴线。

三个片区:

是指以太极大道和原广宁公路为界分割而成的城北、城南和城中三大发展片。

八个组团:

位于横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文教、居住组团。

太极大道以北的工业组团。

老城组团,老城组团以护城河内所限定的范围为主,主要发展传统商业,老城的行政管理功能要逐步南移。

城东组团是太极大道、交通发展轴线和万桂山路以东所围合的地区,随着团结路的东拓,该地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西南组团,位于护城河以南和现广宁路以北的地区,该地区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可发展部分一类居住区。

该组团的南部结合公路出入口建设大型批发市场。

东南新区组团,位于交通轴线以南,万桂山路以东的地区,该地区紧临滨河公园和城市公园,环境安静,规划将主要布置一类居住区。

城南新区组团,该组团以新的行政中心为发展重点,将是展现新广德风貌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地区也是近期建设的一个重点。

城北组团,该组团位于太极大道以北,与城市的主要活动中心的距离较远,考虑到北部的大片工业,规划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

2、实施情况

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发展方向基本按照总体规划实施。

城市规模比预测的要大,城市发展速度迅速。

虽然城市的发展方向基本按照原总体规划实施,但由于开发区招商引资形式喜人,发展迅速,向东发展的较多,局部突破了原总规的界限。

3、总体比较

2000版总规的近期规划期限为2005年,预测近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3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期限为2020年,预测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9.2平方公里。

按此预测方式计算,2000版总规所预测的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大约为11.2平方公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至2006年,广德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与2000版总规所预测的城市用地规模相差很大,城市建设速度远远超过当时的预测。

这表明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超过了规划预计的速度和水平,广德县进入快速发展期。

4、主要指标比较

1)公共设施用地

2006年现状公共设施用地206.7公顷,已经非常接近上版总规远期规划的指标264.1公顷,这说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超前。

2)居住用地

2006年现状居住用地602.5公顷,上版总规远期规划居住用地为710.5公顷。

相比较而言,现状居住用地的开发比上版规划设定的目标较为超前。

但是,通过观察居住用地内各个中类的数据,可以发现三、四类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较大。

原因是随着城市外围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城区边缘的村庄成为城市建成区的一部分。

这些村庄多以低层、低密度农民住宅构成,人均占地量较大,是一种低档次的蔓延。

因此从统计数字上,提高了居住用地绝对数量、相对比例和人均面积。

但事实上,这些边缘村庄在城市继续扩张的情况下必然将面临较高成本的拆迁和改造,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所以不能简单从数量上判定现状居住用地已经满足需要。

3)工业用地

2006年现状工业用地338.8公顷,另外还有403.9公顷的已批租拟建的工业用地,已大大超过了上版总规远期规划的291.0公顷。

广德县近年来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的战略,招商引资力度非常强,开发区建设的速度非常之快,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4)仓储用地

2006年现状仓储用地6.5公顷,未达到上版总规的近期目标。

5)道路广场用地

2006年现状道路广场用地225.8公顷,与上版总规预测用地数值相当。

6)市政设施用地

现状市政设施用地35.7公顷,稍微超过上版总规所确定的远期指标23.5公顷。

这表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超前,也反映城市空间急速拓展的一种态势。

7)绿地

2006年现状绿地39.8公顷,与上版总规所确定的指标相比较水平较低。

当然在现状公共绿地的统计中,对于自然的山体、水系、生态绿地等凡是未经建设作为城市公园或生产防护绿地的,均未计入城市建成区用地。

(三)2000年版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评价

1、成就

通过6年的建设,2000年版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特征为广德城区城市骨架开始展开,表现在如下几点:

道路系统日渐完善,城市路网框架初步形成;

各种现代建筑物拔地而起,城市现代化形象初露端倪;

老城区综合整治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初见成效;

经济开发区建设迅速,一期用地基本完成,区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发势头良好;

城南新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2、问题

上版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近年来,随着新的编制办法以及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行业规定和规范的出台对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原总体规划势必在编制深度上有一些不足之处。

2)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局部地段与总体规划不符的现象,如开发区的快速发展等问题。

3)随着广德县新一轮的快速城镇化浪潮的来临,原总体规划已逐渐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三、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背景及动因

(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大力推进

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后,在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提出,应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

2005年3月的两会上,“中部崛起”再奏“强音”: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应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当年3月6日,全国政协召开国家十部委(局)参加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案协商现场办理座谈会”。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并明确指出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发改委成立一个中部崛起的协调机构,为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政策指引。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逐步落实,大量的资金、技术和项目都可能进入中部,广德县地处东部向中部过渡的桥头堡,不但应起到领跑的作用,更是为广德县自身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给广德县城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出了更高的前瞻性要求。

(二)长三角产业的梯度转移

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受到电力、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朝着集约化、高技术、高附加值等方面转变,纺织服装业、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加工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等占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向外部扩散趋势明显。

(三)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

长三角经济圈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开放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地区,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带动越来越大。

从行政意义上讲,广德属于安徽省,从地理区位意义上讲,广德属于中部地区,从经济区意义上讲广德更是属于长三角经济圈。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率先东向发展的条件。

在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过程中,广德县的发展空间更加开阔,新的政策和举措将引发经济发展的新活力,进一步促进广德县与苏浙沪发达地区经济联系。

(四)县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

  近几年来,广德县努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目前,宣广高速、广宜、广祠等一二级公路先后竣工使用,“三纵两横”的公路网络功能初步显现,全县已通车1250公里公路和68公里铁路线。

广德县确定了“1123”方案,即在县境内修筑一段国道,一条铁路复线,两条省道和三条国债项目农村公路。

一条国道为318国道广祠段,全长13.5公里,项目总投资2.8亿元。

宣杭铁路复线的建成通车为广德更好地融入苏浙经济圈创造条件,促进了广德为无缝接轨长三角。

(五)行政区划的调整

2005年12月12日,广德县进行了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将原祠山岗乡并入桃州镇;凤桥乡并入柏垫镇;月湾乡并入杨滩乡;花鼓乡并入誓节镇;赵村乡和下寺乡并入邱村镇;流洞镇并入新杭镇。

调整后广德县辖5个镇、4个乡:

桃州镇、柏垫镇、誓节镇、邱村镇、新杭镇、卢村乡、东亭乡、杨滩乡、四合乡。

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广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促进的县域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六)开发区快速发展

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自2002年7月动土兴建以来,截止2007年8月底共引进企业190家,协议内资92.71亿元,外资2.84亿美元,其中内资项目167个,外资项目23个,5000万以上的内资项目75个,超亿元内资项目16个,外资千万美元以上13个。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需要有效的空间承载,原总体规划未能充分的考虑到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也急需新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开发区的发展和建设。

(七)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广德县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近几年发展特别突出。

2000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系列目标在逐步实现,该规划在由于受到宏观政策影响,城市规划已经慢慢落后于建设的步伐,不能再有效指导城市建设。

近年来,在广德城市建设中一直发挥的实际控制与引导作用的近期建设规划在2005年到达规划年限,完成了历史使命。

城市建设业已基本覆盖其规划范围,并在局部地段有所突破,城市建设空间拓展压力巨大,急需编制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予以积极有效的控制引导。

(八)总规修编的新要求

1、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贯彻五个统筹

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以科学的态度应对发展问题,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研究城市,突出特色选择科学的发展道路,落实区域统筹;综合考虑城乡发展,协调土地利用规划,打破城乡壁垒,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做到城乡统筹;充分认识城市发展条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功能结构和产业布局,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速度、方式和标准,统筹社会经济。

2、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

总体规划特别强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发展前提,深入研究土地、水、能源、环境的发展条件,划定四区六线,落实空间管制内容。

3、从技术文件转变为公共政策

城市总体规划不仅仅是规划的技术文件,还应该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相协调,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并进一步将强公众参与,符合法制化管理要求。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8)《宣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

(9)《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

(10)《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5)》;

(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五、规划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顺应中国城镇化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立足广德实际,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加强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拓宽视野,立足更大的区域范围,确立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制定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及发展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2、以前瞻性的眼光与观念,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的优势,发挥地域资源和环境潜力,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构架。

3、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中保护和弘扬广德县的历史文化特色,妥善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4、更科学、更合理地建设城市,以超前意识的发展规划为指导,注意保持城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使这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为连续滚动更新的契机。

六、规划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

统筹区域:

在更大的区域中研究广德,明确城市定位,突出特色,选择科学的发展道路。

城乡统筹:

在县域范围内综合考虑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社会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打破城乡壁垒。

统筹人与自然:

充分认识广德城市发展条件,以资源环境(土地、水、能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前提,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统筹社会经济: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科学确定各层次功能结构与产业布局,确定不同阶段城市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和建设标准。

(二)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

系统地分析城市发展的需求与供给,特别注重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将资源有效配置和环境和谐共生作为规划发展的前提。

并通过对城市中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建成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空间配置的基本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

规划为人服务,城市成为人类各项活动重要空间载体,应特别体现对人的各项活动的终极关怀。

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将公共利益作为规划的核心,公共利益的保障也是城市总体规划从技术文件到公共政策的转变的重要体现。

(四)坚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总目标

实现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实际上应体现在人类生存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经济与社会结构和谐共生,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各阶层人们生活和谐的环境之中,规划通过技术手段和公共政策手段,为实现这一最终目标而不懈努力。

七、本次规划重点

(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加强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的协调,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提升县域城镇的整体竞争力。

(三)重新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及城市性质,进一步开拓新的城区发展空间。

(四)依据城市新的发展目标,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和交通网络。

(五)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六)突出城区景观风貌格局,建立山体、滨水、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相协调的城市体系。

八、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

(一)工作方法

以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