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42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贵州省黔西县八年级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黔西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B.20cmC.30cmD.40cm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3.“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  )

A.分别是船和山B.分别是山和船

C.都是船D.都是山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

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5.2012年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

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

如图所示,“环境一号”在升空时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B.地球

C.月球D.蜂鸟试验载荷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7.如图,笛子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乐器,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下列乐器中与笛子发声原理相同的是(  )

A.二胡B.萧C.马头琴D.古筝

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

9.“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1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

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2分)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14.(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15.(4分)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

16.(4分)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传到人耳。

17.(2分)小刚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2分)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  (选填“升高”或“降低”)。

19.(4分)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m/s(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探究题(14分)

20.(4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闹钟铃声。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选填“会”或“不会”)再次清楚地听到铃声。

通过这一实验事实可近似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1.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

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

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

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2.(6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  。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3.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五、综合应用题(要写出解题过程,共26分)

24.(6分)下雨的时候,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有一个人看到闪电5s后听到打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的距离有多远?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5.(10分)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

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

(1)求海洋中该处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

(2)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什么?

26.(12分)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列车在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的25s.问: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A.10cmB.20cmC.30cmD.40cm

【分析】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

根据日常经验和观察可知,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度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主动对身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练习,积累估测的经验,同时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

【分析】

(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

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

L=

=12.35cm。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法;但在计算平均值时,所得结果无论是否能除尽,都要将小数位数保留成与测量值相同

3.“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  )

A.分别是船和山B.分别是山和船

C.都是船D.都是山

【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

以船为参照

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

故选:

A。

【点评】选择参照物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但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果以相对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就是运动的,可根据题意进行判断。

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

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分析】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明确此时研究对象人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

行人与汽车都在向东行驶,并且车速大于人的速度。

以汽车为参照物,汽车就静止不动,相对于汽车,行人的位置逐渐偏西。

即行人相对于汽车向西运动。

综上分析,故选A

【点评】理解现实生活中行人与汽车具体位置的变化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5.2012年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

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

如图所示,“环境一号”在升空时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B.地球

C.月球D.蜂鸟试验载荷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时,要抓住选择参照物这个中心,灵活处理和分析。

解:

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卫星发射升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一颗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判断“环境一号”在升空时是静止的,则要选择与其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结合题意可知,应选择蜂鸟试验载荷为参照物。

故选:

D。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果物体的s﹣t图象不随时间变化,即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静止;

(2)由s﹣t图象找出物体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的速度。

解:

A、由图象知:

甲车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v=

=

=2m/s,故B错误;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错误;

D、由图象知,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图象,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能读出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的时间,能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等。

7.如图,笛子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乐器,利用空气振动发声和空气柱共鸣的原理制成的。

下列乐器中与笛子发声原理相同的是(  )

A.二胡B.萧C.马头琴D.古筝

【分析】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二胡和古筝琴弦振动发声。

解:

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故选:

B。

【点评】笛子和箫是靠笛子和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笛子孔的位置不同,箫的长短不同,笛子和箫内的空气长短不同,振动发声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据此分析判断。

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说成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类似公式:

ρ=

、R=

9.“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真空不能传声。

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飞船内有空气,

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

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0.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

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发出声音不同是音调不同;

故选:

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1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解:

A、不遵守操作规程产生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A错;

B、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故B错;

C、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故C错;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误差的了解,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1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

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

【分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

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

=8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

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3.(2分)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所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 cm。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7.2cm和7.3cm中间,估读为7.25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7.25cm﹣2.00cm=5

.25cm。

故答案为:

1;5.25。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

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4.(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10m/s,则两车都运动10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3:

2 。

【分析】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和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

=vt分别求出10s经过的路程,然后比较即可。

解:

由v=

得:

甲车经过的路程为s甲=v甲t=15m/s×10s=150m;

乙车经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0m/s×10s=100m。

所以,

=

=3:

2。

故答案为:

3:

2。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速度公式,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5.(4分)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振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水 中传播。

【分析】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

故答案为:

振动;水。

【点评】此题型是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试题。

16.(4分)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振动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空气 传到人耳。

【分析】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

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17.(2分)小刚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振动 产生的。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

吹哨子时,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当推拉活塞时,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故答案为:

振动,音调。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会结合概念进行解释现象。

18.(2分)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

【分析】

(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判断音调的高低首先确定振动的物体,然后确定振动的快慢,再判断音调的高低。

(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

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降低。

【点评】

(1)掌握音调和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19.(4分)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 250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1.67 m/s(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已知总路程可求一半的路程,还知道小彤在前一半路程中行走的速度,根据公式t=

可求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

还知道他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t=

可求小彤在后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就是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等于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

前一半路程s1=

=

=250m;

跑前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1=

=

=250s;

后一半的路程s2=250m;

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t2=

=

=50s;

总时间t=t1+t2=250s+50s=3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

=

=1.67m/s。

故答案为:

250;1.67。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还要知道要求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里程和总时间。

四、实验探究题(14分)

20.(4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可清楚地听到闹钟铃声。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会逐渐变弱,甚至听不见。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会 (选填“会”或“不会”)再次清楚地听到铃声。

通过这一实验事实可近似说明声音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

【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

因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所以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因为罩内空气稀薄,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坡璃罩内,将会听到声音越来越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故答案为:

会;真空。

【点评】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

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

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

音随之发生变化。

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

【分析】

(1)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振动越快频率越大。

(2)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

当把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拨动顶端时,伸出的部分振动发声,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故答案为: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点评】掌握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